第五百零二章 三家密謀

很快四將就堅決執行起了劉贇的命令來,而建鄴城也瞬間成爲了各方探子們的禁地。他們的聚集點及背後的主使者紛紛被牽連而出,每天的午時三刻都能在刑場上看到無數的人頭落地。

這種冷酷無情的手段在持續了半月後,才漸漸地平息了下來。當建鄴城又恢復了以前的喧鬧後,劉贇就笑着對顧雍說道:“元嘆,你看這半個月來的清理,是不是讓建鄴城裡的治安更好了一些。雖然本王還做不到夜不閉戶,但至少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了吧。”

而顧雍不僅沒有接劉贇的話,反而是瞪大了眼睛說道:“主公,你這樣屠殺江東的世家門閥必會惹來大麻煩的,那些世家都已經有了好幾代人的傳承,並且世家與世家之間也多有聯姻,你這樣殺下去必會惹來世家門閥的牴觸的,到時你又如何實施你的新政呢?”

“元嘆,你只看到了世家被滅族,但你沒有看到百姓們臉上露出的喜悅。那些越老的家族都是靠剝削和壓迫才鞏固住了自己的家族的。而我劉贇來到此地,要的是順從和我皇家的威嚴,而他們竟然敢藐視我的政權,與外敵勾結窺探我軍的軍事秘密,你說這樣的家族還留下來又有何用。既然不爲我所用,反而還資敵,你說他們該不該死。江東的世家門閥的確太多了一些,當初孫伯符之所以能在江東立足,同樣靠的是殺伐果斷。而本王能驅除出孫氏一族,也同樣能將他們趕出江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句話乃是永恆的真理。”

聽到劉贇那強硬的語氣,顧雍再次嘆息道:“主公,過剛易折、必反其亂。不如上善若水、方能厚德載物啊。”

“元嘆,你就是心太軟了,當斷不斷反受其害。亂世之際當用重典,只要安撫好我大漢的百姓,那些世家門閥又奈我何。元嘆,本王再送你一句話,那就是刀槍劍戟裡才能出政權。等本王平定了整個大漢十三州後,自然會休生養息不再有爭鬥,但現在還不行,大漢已衰敗了很久,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撥亂反正,而這個人就是我劉贇。我不僅是皇親國戚、還更是漢室宗親,世家門閥壓制我皇權太久,是該讓他們交出權力的時候了。當年高祖提出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其意是讓一些賢人君子協助高祖共治理我大漢江山,因此纔有了刺史、郡守等職務。可是某些世家門閥及官員們歪曲了高祖之意,並將他們治理的州郡當成自家的屬地,並且還常常在朝堂上與天子分庭抗爭,讓皇權出不了雒陽城,請問這可是爲臣之道。

大漢朝這些年來就是因爲世家門閥只顧自己的利益,不將皇權放在眼裡,纔會出現了黃巾之亂、異族入侵、諸侯割據的事情出來。元嘆,你覺得這樣的事情還要繼續發生下去嗎?如果本王不站出來力壓羣雄,這大漢朝必會國將不國,到時又有誰會出來憐憫我大漢朝的百姓們呢。當初元皓曾問我平定了大漢十三州後,該如何治理民間的疾苦,本王是這樣回答他的;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句話既是對他說,同樣也是對全天下人所說。”

當劉贇此話一出,顧雍滿臉羞愧地跪在了他的面前,說道:“主公,雍明白了,雍決不辜負主公所託,必與主公共建我大漢王朝的太平盛世。”

當劉贇在江東大開殺戒之時,孫權也最終做出了他的決斷,那就是與曹操議和。同時條件也與劉備相同,保留兵權,聽其調令。至於曹操想要的大小二喬,對不起,這兩姐妹此刻都在江東,有本事你去找劉子安要吧。

曹操當然不敢去找劉贇要人,反而還想着將此事是壓制下去。畢竟這是他自己的私慾,當不被外人知。不過對孫權也想保留兵權一事,曹操斟酌了許久,最終還是同意了下來。

一個月後,三路諸侯同聚襄陽城,並在曹操的指令之下,達成了共識,其主要的意圖就是共抗劉贇的大軍。現在大漢十三州就剩下了兗、豫、楊、荊四州在三路諸侯的掌控之下,想要圖謀更多的州郡,就得先戰勝劉贇的漢軍才行。

現在三路諸侯的兵力還比不過劉贇的漢軍,唯有避開戰端壯大勢力,方可與漢軍一戰,所以休養生息對他們來說纔是最重要的。

三路諸侯的密謀並沒有瞞過天機閣的人,當劉贇在得知了孫劉兩家投靠了曹操後,不由得就笑了起來說道:“孫劉曹三路諸侯竟然走到了一起,這還是我熟悉的三國嗎?不過這樣也好,省得我一個個去剿滅你們了。”

第二天,劉贇在太初宮裡召集了所有的文臣武將,並對他們說道:“江東之戰已經結束,當初與曹操定下的盟約也已到期,從今日起我漢軍與曹軍決裂,不再是盟友而是敵軍。此令從太初宮發出後,通告我大漢所有的州郡,並讓各州郡刺史及郡守等,做好與孫劉曹開戰的準備。此戰本王要一舉定乾坤,並徹底結束我大漢王朝諸侯割據的局面,全面恢復我大漢王朝昔日的輝煌。”

劉贇此令一出,頓時就得到了文臣武將們的積極響應。同時在雒陽城裡的漢獻帝劉協也頒下了旨意,封劉贇爲天下兵馬大將軍,並統領大漢全軍,兵鋒所指、無往不前。凡是抗旨不遵者,必視爲亂黨及叛逆,而大將軍劉贇有責剿滅之。

隨着朝廷的旨意及檄文一出,頓時就驚動了全天下的人。而曹操看着手裡的檄文,不由得是苦笑地說道:“這就是狹天子而令諸侯的好處啊,當初某與本初都想到了這一點,可惜卻被那劉子安搶先了一步,並將少帝劉協是控制在了手中。現在他已佔盡了上風,卻依然不肯放過我等,看來這一戰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好在孫劉兩家已向本公屈服,這一戰本公也未必會輸給他。”

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涼錦馬超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互相利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四百八十七章 轟天雷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殺戮第三百零三章 搶人才 (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佔長安城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定南方叛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降鄧芝第二百二十章 反間計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反叛聯盟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五百零四章 攻取夏口第五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條件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第九十九章 機械發明家馬鈞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盜取令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三章 大膽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百六十四章 巧施連環計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八十一章 事實真相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三十六章 棄武從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五百五十八章 互相利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伐徐州 (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零一章 煮酒論英雄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九章 屠神門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燒新野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十一章 康成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
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涼錦馬超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互相利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四百八十七章 轟天雷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殺戮第三百零三章 搶人才 (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一百八十三章 謀奪幷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佔長安城第五百二十章 鄭玄病逝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捉放曹 (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定南方叛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降鄧芝第二百二十章 反間計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五百三十二章 反叛聯盟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五百零四章 攻取夏口第五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條件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第九十九章 機械發明家馬鈞第五百五十九章 建平之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盜取令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將星墜落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三章 大膽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五十五章 挑戰書第一百七十三章 長安之亂 (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一百六十四章 巧施連環計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嶽衡山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二百四十二章 宮廷兵變 (下)第八十一章 事實真相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四百二十一章 替馬超做媒第一百三十五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三十六章 棄武從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五百五十八章 互相利用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伐徐州 (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零一章 煮酒論英雄第四百八十八章 江東危也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二百九十章 素利撤走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九章 屠神門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燒新野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二百四十一章 宮廷兵變 (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六百零九章 鬥將(上)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兀突骨大王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十一章 康成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七十三章 死人錢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四路諸侯結盟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士氏一族 (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管交州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四百一十三章 出兵建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