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

章武七年下半年,在滿朝公卿一片祝福當中,張飛與夏侯氏舉行盛大昏禮,正式擺脫單身狗的帽子。

雖然張飛比夏侯氏大了約二十一歲,但地位、名望、身份都足以彌補中間的差距。

夏侯家需要張飛的身份地位改變自己家族降將的帽子,張飛也需要成一個家,何況他還是明媒正娶, 把夏侯氏納爲正妻,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恰好劉備也需要聯姻來穩定這些投降的諸侯,雖然一刀切,直接全部殺掉比較省事,但個人的聲望還是要的。

所以這種聯姻並無不妥。

其實不止是劉備需要聯姻,現在整個朝堂上下, 都是聯姻成風。

像關平的老婆就是袁譚的女兒, 袁譚投降之後, 被劉備委以重任,擔任司隸丞,相當於首都副市長,未嘗沒有不是因爲關平娶了他女兒的原因。

還有各三公九卿之間,也多結爲兒女親家,延續了漢末魏晉時期的世家聯姻習俗,組建一支龐大的關係網絡。

這種習俗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即便是到明清的時候,科舉制度已經幾乎打破了世家壟斷,可依舊不能完全改變這一現狀。

因此只能一步一步來。

等到章武八年初的時候,大漢帝國的國力已經蒸蒸日上,達到了相當不錯的地步。

因爲高產農作物已經推廣了三年多,已經徹底面向全國。

南方的兩淮地區,江東地區,兩湖流域, 皆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雙季稻, 一時間全國各地糧倉充沛,百姓富足,在很短的時間內, 就恢復到了漢章帝時期的盛世。

這是如今大漢在農業上的成就,宋朝時期即便是靠占城稻與本地稻形成雙季稻,也能以半壁江山養活數千萬近億人口,更何況眼下?

而在經濟上陳暮實行銀本位制度,打造大漢銀元,大漢銅寶以及少量金磚,銀元與銅寶逐漸變成主流交易貨幣。

漢朝時期金銀其實都不能算錢,只能算是貴重物品,可以用來以物換物。

包括原來的絲綢絹帛以及所謂白金皮幣,都不算錢,而是屬於以物換物的類型,真正的貨幣是五銖錢,漢朝的採礦極速不高,所以採取的是銅本位。

但銅本位只能算是封建王朝初期的經濟體制,適用於經濟不發達的朝代。像明清都是銀本位,

包括後世西方也都是銀本位。

大量的白銀流入,價值比銅要高的情況下,顯然銀本位更加方便,也更易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短時間內替代紙幣, 承載一定信用貨幣的用處。

比如一塊銀元的含銀量是23.852克, 含銅量是2.68克,含錫量是0.268克,那麼它的總價值在明清時期不到一兩白銀。

因爲當時一斤是十六兩,一兩是37.3克。

然而經過打造成銀元之後,它的購買力和價值卻已經和一兩白銀差不多。

就好像紙幣如果沒有國家背書就一文不值一樣。

銀元的本身價值少於正常的一兩白銀,但它卻能夠當一兩白銀來用。

那麼多出來的那10餘克銀的價值,就屬於國家信譽。

而且它有着不容易被仿造,易於攜帶,價值高,適合大宗交易的優點,更受廣大百姓青睞。

所以在這一點上,確定銀本位,推廣銀元和銅寶,非常利於經濟流通。

作爲學經濟出身的人才,陳暮自然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因此一番操作之後,就確定了大漢目前良好的貨幣體系,爲經濟爆發性增長做足了前期鋪墊。

而在教育上陳暮繼續實行免費政策,興辦鄉學、縣學、州學。

其中鄉學是啓蒙教育,縣學是基礎教育,州學是深入教育,相當於小學初中高中。

目前整個大漢只有兩所大學,一是泰山學宮,二是太學。

未來十年之內,要將兩所大學變成五所,百年之內讓大學遍佈全大漢。

雖然在短時間內,包括鄉學的覆蓋率都不高,只有在青州以及洛陽周邊開始落實。

但這屬於長期政策,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政策是長久之計,墊底基礎遠比什麼都不做更重要。

除此之外,科技、醫學、數理化乃至於體育運動,都在全面發展。

隨着橡膠出現,乒乓球、籃球、足球等運動逐漸盛行,雖然目前只在洛陽出現,但等到將來橡膠大規模出現,這樣的運動也將逐步推廣到全國。

京杭大運河開挖工作已經持續了兩年,線路都是精挑細選,同時也利用地理學,完善了河流網絡,現在工作進度接近一半。

我國的地形特性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陳暮經過研究之後,從洛陽斜着一路挖到北京,這便是永濟渠。

然後再從武漢長江斜着挖到淮河,再從淮河斜着挖到青州,沿途經過徐州的東海國、琅琊國,最後

從北海國流入萊州灣。

還有通濟渠的建設,這條線路分爲兩個分叉口,第一個分叉口是在泗水與沭水的分叉線。

運河從廣陵到下邳之後,順着沭水北上往青州去,航線是在原有的泗水、沭水、濰水的基礎上建立,把青州以及江東地區勾連在了一起。

而第二個分叉是泗水與汴渠之間,當時稱爲汳水,往西北方向直通洛陽。

原來的泗水在山陽郡匯入大野澤,再北上挖通黃河。

這樣從江東地區北上就有三條線路,第一條是去青州,徐州直達萊州灣,如果商船貨運的話,還能夠北上過黃河去幽州。

第二條是直通涿縣,通過挖通泗水上游與大野澤,再通過黃河支流進入黃河,北上直接去涿縣。

第三條則是通過汴渠去洛陽,還能夠順着黃河西去長安。

可以說除了長安到成都的航運路線幾乎不可能實現以外,關中、關東、江東、北方几乎連成一片。

而等到荊州與洛陽的航線連通,那麼四川盆地的商貿也能迅速發展起來,通過長江漢江等河流,與關東地區和江東地區緊密聯繫在一起。

唯一的瑕疵就是長安與成都明明很近,但如果要走航運的話,得繞大漢地圖半個圈,先從巴郡坐船到荊州,再從荊州北上到洛陽,最後再從洛陽西去長安,非常不方便。

可這也沒辦法,四川就是這樣,地勢高,山又多,幾乎不可能挖通從關中到四川的航運。

不過至少目前來說,整個京杭大運河的修建工作非常順利。

全國上下一片熱火朝天。

司隸洛陽。

章武八年三月初一,再過幾日便是寒食節,洛陽城中無比繁華。

如今大漢又新增加了兩個法定節假日。

春節、寒食節、重陽節這漢朝三大固有節假日不說,又於八月十五定中秋節,十月初一定國慶節。

中秋節在漢朝其實已經普及,但地位不如三大節日那麼高,算是第四大節日。

這次定下之後,算是爲中秋節正名。

至於國慶節。

倒不是陳暮非要將大漢國慶與後世國慶定在一起。

而是因爲士燮於章武六年九月秋天投降,投降書送到了桂陽郡。

當時平定交州的軍隊得到投降書之後,就馬上安排快馬送到洛陽批示,由於路途遙遠,一直到九月底劉備才得知這一消息。

所以以當時士燮投降的時間爲標準,國慶節應該是九月初,但以劉備得知消息爲標準,國慶節應該是九月底。

漢朝沒有國慶節這一傳統,陳暮便提出了這一理念,以紀念大漢完成徹底統一,得到了衆人支持。

又由於九月份已經有九月九日重陽節,所以朝廷最終是把國慶節定在了十月初一。

又制定國旗、國徽、國歌。

普及愛國教育,強化愛國理念,全國推廣中原漢語、標點符合、拼音,統一文字,簡化漢字,推動白話文發展。

阻力肯定不小,因爲中原漢語並不是普通話,而是簡化版的中原雅語。

以前的中原雅語跟說天書似的,陳暮結合比較粗獷實用的幽燕方言,以及後世的普通話,儘量簡化複雜的中原雅語,達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但即便是如此,讓大衆改變以往的語言習慣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推廣並不順利,只能教育從娃娃抓起,將中原漢語在孩童之間普及,總有一天整個大漢的人民能夠暢通無阻地交流。

至少現在中原漢語在首都洛陽也漸漸流行,今日的天氣非常不錯,正是暮春時節,陽光燦爛,大街小巷人頭攢動,南來北往的客商不計其數,甚至還有不少西域面孔。

劉備陳暮帶上典韋許褚今日微服私訪上街,周圍除了兩大保鏢以外,還有數十名佯裝路人的護衛隨行,全方面保護他們的安全。

典韋和許褚有意無意地擋在二人前面,兩人在人羣當中穿梭,就看到行人如雲,商販如雨,好不熱鬧。

“胡餅,剛烤出來的胡餅,趁熱吃呀。”

“馬上就寒食節了,買些冷食吧客人,咱們店裡的冷食乃是一絕,都是醃製的,味道非常鮮美,裡面有青州出產的甘露醇,保證好吃。”

“西域產的胡桃幹、葡萄乾,還有咱們大漢的柿子幹、杏仁幹,都是上好的寒食節冷果食,來幾盒吧。”

“好吃的餛飩唉,好吃的餛飩唉。還有蒸饅頭、蒸餅、麪條、月牙餛飩、燒餅。”

街頭巷尾叫賣聲音不絕於耳。

而且這還只是街上的小吃,各種各樣的商店鱗次櫛比,東西二市像這樣的商業街不下三四十條,商品琳琅滿目,小到針線,大到馬匹,應有盡有。

街面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劉備四下看看,目光停留在了不遠處的一個麪食攤位上,對陳暮說道:“四弟,餓了麼?”

“不是很餓。”

陳暮答道。

“不,你餓了。”

劉備拉着他就往那邊走。

陳暮翻起了白眼。

剛剛明明吃過了混沌,現在又想吃麪條?

四人來到攤位邊坐下。

小二過來笑問道:“四位客人,來點什麼?”

“上四碗麪,要肉臊子的。”

劉備說道。

“好嘞。”

小二見有大主顧,心中高興,連忙去攤子上準備。

現在吃肉可不像後世那麼簡單。

由於畜牧業不發達,豬肉在漢朝是貴肉,僅次於牛肉羊肉和雞肉,比狗肉檔次稍微高一點。

平民百姓以往一年都不一定有肉吃,也就是最近幾年大量金銀銅流入大漢,國家開挖運河,大筆資金流入民間,促進商業繁榮,讓百姓偶爾也能吃頓肉。

可即便如此,肉類市場也因爲供不應求而價格居高不下。

這種情況根據陳暮的估計,五年之內小改觀,十年至十五年之後就能夠大幅度改觀。

因爲那時候京杭大運河應該早已經開通,北方草原的活牛羊就能夠通過蒸汽輪船運往南方,解決肉類流通問題。

只是那也是多年後的事情,現在肉類還是很貴。

所以這四碗瘦肉面,價格比後世的一碗牛肉麪都要貴不少,也難怪小二心中覺得這四人是大主顧。

“四弟,這洛陽之繁華,可比當年還要興盛呀。”

等面的功夫,劉備感嘆道:“如今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生存,街上近乎沒有無家可歸者,國家豈不昌盛?”

陳暮笑道:“大哥常在外巡視,不說遇見無家可歸者,就算是道路上坑坑窪窪不能出行,也要派人通知洛陽市政廳那邊出面解決,洛陽城自然治安最好。”

“可惜啊,我也就只能管管洛陽城,若天下的官員都這樣,哪還像上次那樣見到成羣結隊的乞丐找富人要錢?”

劉備感嘆了一句。

陳暮說道:“此事也簡單,加入到各縣令、郡太守、州牧的日程規劃裡就行,這屬於政治任務,要讓他們多多去地方、城裡、鄉里調研,作爲一地主政者,豈能不解決問題?”

劉備搖搖頭:“這些懶漢也是,之前天下大亂,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如今有吃有穿,國家興旺,怎麼反倒出了些懶漢整日遊手好閒呢?”

Wшw тт kдn C〇

“就是。”

許褚附和了一句:“上次咱們在城裡巡視,看到那些乞丐還以爲哪裡遭了災,熟料一查底細,都是些不思勞作的刁民無賴,看城中繁華過來討錢,怎麼還有這種人?”

陳暮說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嘛。國家現在有錢,給大量百姓提供就業崗位,可總有人懶惰吃不了這份苦,倒也正常。”

現在大漢的生產力是飛躍式的進步,農業生產上其實已經趨於飽和,糧食價格幾乎每天都在跌。

原來一家三口可能要耕種三十畝地才能養活,但隨着雙季稻、玉米、紅薯、土豆出現,整個大漢目前的土地養活一億人都綽綽有餘。

甚至這還只是生產力提升的一個開始。

如果能夠達到明清時期的土地利用率,養活四五億人也沒有任何問題。

而現在的大漢人口呢?

即便是戰後嬰兒潮,國家鼓勵生育,總人口也就四千萬出頭。

而根據漢朝官方記載,和帝時期總人口約五千萬,如果算上隱瞞的人口,可能在六千萬以內。

與之相比,現在都還沒有恢復到大漢巔峰人口期。

所以在生產力已經達到飛躍的情況下,養活目前這四千萬多萬人口,根本不是問題。

結果當糧食產量增多,大量就業崗位出現,民間開始富裕的時候。

乞丐反而多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也算是一件咄咄怪事。

但有手有腳,每天遊手好閒的人數不勝數,歷朝歷代皆有,不足爲奇。

只是劉備還是很痛心疾首,搖頭說道:“令人痛惡至極呀。”

陳暮想了想,笑着說道:“其實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

“哦?”

劉備忙道:“四弟有辦法?”

陳暮說道:“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就行,漢以孝治天下,孝就是一種道德觀。若國家提倡自食其力,以好逸惡勞爲恥,以夙興夜寐爲榮,在天下鄉間形成這種觀念,便能治不少惰民。”

“嗯。”

劉備連連點頭:“確實如此,此話可作爲標語。”

陳暮又道:“那就乾脆多做幾條,比如以孝順父母爲榮,以忤逆不肖爲恥。以熱愛祖國爲榮,以危害祖國爲恥之類,要爲百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念,從小培育。”

“還有禮儀。”

劉備是儒家弟子,對禮儀看得很重,認真道:“禮不可廢。”

“這是自然。”

陳暮點點頭,說道:“那就完善禮儀,制定新《禮》,不過繁文縟節就要取締。”

“回去再說吧。”

劉備註意到小二已經端了湯麪過來,便示意不說話了。

“客人,麪條來咯。”

小二笑呵呵地端着四碗麪過來。

作爲吃貨大國,麪食文化流傳數千載,包括麪條、混沌、饅頭其實都已經有幾千年歷史。

饅頭很多人認爲是諸葛亮發明,實際上戰國就已經出現,包括餃子,差不多也是戰國就有,只是現在的名字叫月牙混沌。

幾個人一路走來一路吃,一是看看洛陽新面貌,二來也是品嚐美食。

正吃着呢。

前方街頭忽然一片嘈雜,亂哄哄地,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小二嘴裡嘟囔了一句:“又打起來了。”

“嗯?”

劉備聽到了,放下手中的筷子,擦了擦嘴,對小二說道:“店家,過來。”

“客人,怎麼了?”

小二低頭哈腰走來。

劉備註意到街角的門下曹兵丁已經向着事發地衝過去,便問道:“那邊怎麼回事?”

“害。”

小二說道:“這兩年不是咱大漢興盛起來了嗎?很多西域商人就來洛陽做生意,安息人、貴霜人、花剌子模人、康居人、大宛人、呼羅珊人還有烏孫、龜茲、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反正是那些西域人互相有仇,見面就掐,三天兩頭打,都習慣了。”

劉備皺眉道:“官府不管嗎?”

“管啊。”

小二說道:“丞相下令了,一切來我大漢做生意的外商都必須遵守大漢法律,如有犯法者,皆按漢律處置,且逐出大漢用不準入境,可不準入境要重罪,他們沒鬧出人命,打架鬥毆判不了多少,十天半個月就出來了,出來了又打,反正咱也就當個熱鬧看。”

劉備看了眼陳暮,陳暮倒是問心無愧。

以前的法律彈性很大,審判往往看縣令或者當權者的心情。

當權者心情不好,偷幾十文錢,打個架都能判死刑。

現在明確法律之後,審判都必須依律執行,且有法院和檢察院還有吏治院三方監督,作爲執法者的尉院也很難徇私枉法。

陳暮想了想說道:“怎麼不見你說鄯善人?”

小二樂道:“鄯善人離咱們大漢最近,涼州就有邊軍駐紮,他們仗着有咱們大漢撐腰,沒人敢欺負他們,所以也經常把別的西域人打架當樂子看。”

陳暮若有所思道:“原來如此。”

等小二走後,劉備問道:“四弟,你怎麼看?”

“西域那邊應該出問題了。”

陳暮說道。

劉備問道:“什麼問題?”

陳暮道:“商人求財,若是路上遇到,偶爾當次劫道的並不少見。但到了咱們的洛陽城裡,還敢如此,說明他們國家之間可能已經處於戰火當中,因此商人之間也開始互相仇視。”

“哦?”

劉備想了想說道:“西域離我們萬里之遙,似乎也不關我們的事情。”

陳暮搖頭道:“西域黃沙遍地, 生存艱難,但那是陸路溝通西方大陸的重要橋樑,我們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都要販賣到大秦去。西域各國也往往依靠此作爲中間橋樑而生存,未來我是想把西域納入囊中,窺視西海,這可關我們的事情呀。”

“你是把西域納入囊中?”

劉備驚訝道:“以往大漢也僅僅只是派少量人駐紮,統一他們建立西域長史府而已,若是納入治下,這可是萬里之遙。”

陳暮笑道:“我也說的是將來嘛,這是百年大計,等我死後都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不過在此之前,西域一定要穩定,一者關乎東西兩大帝國的商貿,二來那裡是大漢棉花最重要的產地,不可落入外人手中。”

“那按照四弟的意思是?”

劉備問。

陳暮想了想道:“先派人去西域打探一下情況吧,確實離得太遠,恐怕一來一回消息得一兩年,真是個麻煩事。”

“嗯。”

劉備點點頭:“那就按四弟的意思辦。”

完結感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七十章 等人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四十章 鳴金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六章 觀察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四十八章 籌謀請假條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章 反間計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章 孫策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
完結感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七十章 等人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三十三章 心肺驟停!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四十章 鳴金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章 未來方向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六章 觀察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戰略與郭圖的神助攻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四十八章 籌謀請假條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請假條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二章 反間計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六十章 孫策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應敵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七十章 長安城下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