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

軍情司的情報經過將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遍佈天下。

曹軍中有內應,孫家軍中自然也有,甚至比曹軍當中之多不少,整個軍隊內部都快成了篩子。

究其原因在於曹操有郭嘉,郭嘉戰略戰術比較一般,但心理分析和情報做得很好。

雖然他的情報網布置起步很慢, 且手底下的探子被軍情司摁在地上摩擦。

可郭嘉至少有這麼個情報部門,可以做一些反間諜工作。

反觀孫策那邊就粗糙很多,不重視情報,做事情往往意氣用事,不注重細節。

這就導致他在淮北招兵買馬,一路擴充軍隊的時候,自己的部隊裡不知道被安插了多少內應間諜。

軍隊高層倒是沒被滲透, 不過還是有幾名中下級軍官是探子, 如琅邪莒縣人徐盛便在其中。

徐盛早年曾經因爲家鄉戰亂而舉家搬遷至吳郡,但沒想到劉備很快把徐州北部的琅琊、東海國二郡拿下。

在青州任命的琅琊相蕭建的治理下,琅琊國很快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於是徐盛就回了家鄉,正巧此時劉備處於招兵買馬對付袁紹的階段,於是投軍,擔任斥候,因勇武而升遷,被吸納進了軍情司。

後來陳暮就佈局江東,派了不少軍情司的人前往江東爲據點,其中就有曾經在吳郡居住過,熟悉環境的徐盛。

軍情司的佈置最早是由蘇雙張世平的商業網羅所建。

當年在劉備的支持下,蘇雙張世平的商業網遍佈天下,所到之處,就有跟隨的軍情司司衛建立據點,暗中發展本地人進入其中做暗探。

如今整個軍情司編輯在冊的人已經超過萬人,情報網絡就連西域烏孫、塞北鮮卑、交趾蠻夷、東北扶余之地都有所涉及。

而孫策在審時度勢,經過曹操手下的謀士極力勸說之後, 也最終是答應了將攜帶主力部隊北上助曹的事情。

這個情報在陳暮的預料當中,

因爲之前的情報一直源源不斷地傳遞過來。

孫策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完全平定江東,他只是纔剛把丹陽拿下,目前正在攻略吳郡,而南面的豫章郡也就是靠他爹曾經做過豫章太守,才勉強入駐。

至於會稽郡,吳郡都還沒有拿下更別說會稽了。

因此從目前的形勢上來看,孫策徹底掌控的區域只有揚州西北方向的九江、廬江等地。

正在掌控的區域爲丹陽,豫章只是拿下了北面的南昌、鄱陽、柴桑一帶,南面還沒有奪取,會稽則還沒有落入孫策的手中。整個揚州他只得了三分之一。

歷史上孫策打江東用了將近五年時間,只不過當時孫策兵寡糧少,正規軍一千多人,投奔的普通士兵四五千人,因此纔打得艱難。

而這次雖然有了他爹當豫州牧的底子,兵強馬壯,兵力達到五六萬,但想在短短數月之內平定江東也不容易。

不過也差不多了,因爲整個揚州最富庶的地方就是揚州北面九江廬江丹陽吳郡四地, 人口也是集中在這一帶, 更南的豫章和會稽以南,也就是江西福建一帶此時都是山越蠻人的地盤。

所以雖然沒有統一江東,但孫策也已經可以抽出精力來幫助曹操。

畢竟脣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明白。

除了孫策以外,劉表也最終是勉強答應派遣主力部隊北上。

然而根據軍情司情報顯示,劉表的所謂主力部隊,其實就是長沙太守張羨死後留下的數萬降卒。

倒不是劉表老頭子不講武德,而是他確實捉襟見肘,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兵力。

看似他麾下十多萬大軍,十分闊綽,然而唯一能打的陸軍就是文聘部,三萬人北上,被陳暮中央軍殺得落花流水。

南方的步兵戰鬥力確實很勉強,對付普通山匪流寇還行,遇到朝廷中央南北二軍這種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頂尖精銳,根本就沒法看。

劉表最強的是水軍,說句難聽點的話,中央南北軍在陸地上天下無敵,但在水面上估計就得被劉表的水軍虐成狗。

歷史上曹操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可有什麼用呢?

水軍上了陸地,還是得被中央南北正規軍殺得落花流水。

曹操是要劉表出兵在河南幫他抵抗朝廷兵馬,又不是在荊州打仗,水軍在河南沒任何用武之地,畢竟你總不能在河南現挖一條長江出來吧。

所以根據目前的情報來看,朝廷的主要應對的,應該是曹操集結的主力部隊以及孫策的主力部隊。

由於官渡失利,再加上一路敗逃,人心散亂,曹操現在的兵馬不到四萬。

孫策那邊雖然也是集結主力北上,但內線的情報傳遞過來,可知他在江東至少留了兩萬人馬,因此這邊要對付的,同樣是孫策的約四萬部衆。

至於劉表那邊,不太重要,隨便派一兩萬正規軍,應該便能把那部分人馬殺得片甲不留,因此倒是無足輕重。

九月初,沛國杼秋縣。

朝廷大軍步步緊逼,汳水南北岸數十里地,連綿全是大軍營帳。

雖然劉備手握三十萬大軍,但他並沒有全帶來,除開關中的十萬人以外,另外數萬人則留守各地。

但即便只動用了十二三萬兵力,也夠曹操喝一壺的,已經將曹**到了廣陵沛國一帶。

因爲已經到了深秋時節,朝廷不會給曹操太多的準備時間,因此打算秋季攻勢。

縣衙府邸當中,劉備高坐主位上,麾下諸多大將分佈各地鎮守營寨,因此召集諸多謀士,商議進攻細節。

會議依舊是由陳暮主持,在把曹操按照計劃逼離兗州之後,曹操已經退無可退,剩餘的就是要思考他接下來的打算。

諸多大臣們紛紛聚集廳堂,劉備也高坐主位,四下環視,詫異問道:“四弟呢?”

諸葛亮站出來說道:“陛下,剛纔臣本來是跟隨丞相一同前來,到了半路上,忽然有軍情司緊急情報需要丞相處理,因此丞相命我先來,他隨後便到。”

劉備就點點頭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再等了,咱們先說說糧草輜重事宜,確定了後勤沒有問題之後,再等丞相過來說說怎麼打的事情。”

當下毛玠就站出來說道:“陛下,之前的糧草運輸是從洛陽派送,洛陽本就缺糧,還得爲關中提供糧草,已經有些不堪重負,洛陽粟市糧價飛漲,因此洛陽那邊的運糧已經斷了,改爲冀州運糧。”

劉備打斷他道:“此事朕知道,這兩年河北恢復民生之後,糧食多有充足,正好可以往前線運送糧草。我想知道的是,現在從河北運了多少糧食過來,能支撐我大軍用多久?”

毛玠繼續道:“請陛下聽臣說完,臣想說的是,由於是從河北運糧,糧食過多,導致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的船隻運輸糧草,臣想讓駐紮於茬平的青州水師幫忙運糧,結果前些日子得知青州水師已經被丞相調走了。”

劉備皺起眉頭:“此事你爲何之前不稟報?”

毛玠說道:“臣當時在後方督運糧草,剛好丞相也在,臣去問了丞相,他說另有機密要水師去做,讓臣自己想辦法解決糧食運輸問題。”

劉備臉色就不是很好看地說道:“那你解決了沒有?”

“解決了。”

毛玠拱手回道:“臣採用的是丞相當初層層遞進的運糧方式,與青州牧商議過後,由青州暫時調集糧草過來,然後將冀州的糧草運往龍湊渡口,以填補青州的空缺,目前糧草已經運來了大半,分別儲存於豐縣、沛縣、廣戚等地,可供大軍半年用度,屆時後續糧草也在往前運。”

“那就好。”

劉備臉色就舒緩了下來,他沒有因爲陳暮私自調兵而生氣,而是怕毛玠沒有搞定糧草的問題耽誤了進攻。

目前朝廷的糧草其實也有些緊張,倒不是缺少,而是運輸不便導致前線緊缺。

青州雖然多年治理,存糧數千萬石,但打袁紹就耗了不少。後來進入休養生息階段,可也有一些戰事,如關中、幽州、河南之地,打了一些小規模戰爭。

這些地方打仗規模看似不大,可因爲離朝廷中樞較遠,運糧不方便,因此耗糧也不少,幾乎已經把青州多年積累給打了個空。

一直到陳暮定下休養生息的國策,冀州慢慢恢復了民生,有了河北與青州整片華北平原的支持,糧食緊缺的問題才逐步解決,纔有了劉備能夠對河南動手的底氣。

不過雖然後方有糧食,但還是那個問題。糧食運輸比較困難,歷史上袁紹打官渡之戰,前期準備工作做了大半年的時間,基本都是耗在運輸糧草的事情上。

現在也是如此,洛陽之前積累了不少糧草。但要往關中輸血,還要支持朝廷在河南打仗,同時要兼顧民生,因此有些捉襟見肘,必須要從河北運糧。

短時間內調集大量糧草也不容易,劉備就派毛玠去了冀州,董昭去了青州,分別負責籌措糧草以及軍隊物資裝備的問題。

軍隊在前線等待物資。

這就是爲什麼從七月到九月朝廷沒有繼續進攻曹操的原因。

好在毛玠不是庸人,他採取的辦法就是拆東牆補西牆,青州糧倉見底,但還有些存餘用來照顧民生,穩定物價。

他把剩餘的這些存糧就近要了過來,然後再從冀州調糧食去青州,這樣在短時間內,青州雖然可能會有糧食短缺的問題,但很快就會平息,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聽到毛玠完美地解決了運糧問題,劉備十分滿意,目光看向董昭。

董昭也說了一下目前的裝備儲備情況。

衆人見到董昭毛玠分別稟報輜重的問題,心思卻並沒有放在這上面,畢竟二人做事很穩妥,沒有出什麼紕漏。

除了少部分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的人以外,大部分聰明人都在想同一個問題——丞相私自調兵,天子居然不聞不問,就連臉上絲毫怒意都沒有,這份信任,當真是令人感慨啊。

要知道前漢時期,丞相別說調兵,就連被人誣告謀反,沒有實質證據的情況下都有可能被殺頭。

如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公孫賀,就是這樣莫名其妙被冤殺。

而現在當今天子卻絲毫不擔心丞相調兵謀反,這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態度以及對兄弟情義的看重和信任,可見一斑?

不過羣臣們當然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對於劉備來說,若無三個兄弟,他這一路別說做皇帝,就連能不能活下來,在亂世中找到一塊地盤成爲諸侯都是問題。

所以面對三個一路走來,患難與共的結義兄弟,劉備本身就是百分百充滿了信任。

更重要的是,他本來就沒必要質疑陳暮秘密調兵的事情。

因爲陳暮幹這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有的時候陳暮自己也說過,調兵是臨時忽然決定的事情,正所謂將在爲君令有所不受。

打仗的時候最忌諱越權指揮,通信不便,再加上坐鎮後方的人根本不清楚前線的具體形勢,冒然出現那種機槍陣地左移十米的事情,對於前線將士來說,就是一種災難。

劉備是軍伍出身,馬上皇帝,又怎麼會不懂得這個道理?

因此給予了三個兄弟最大的信任,允許他們有臨陣變通的權力,所以聽到陳暮前些日子調兵了,並沒有什麼其它心思,他相信陳暮會給他一個解釋。

很快,等董昭和毛玠說完了糧草和軍械情況。

當時打仗糧草和軍械一般都是臨陣前纔會做好完善工作,因爲之前都是籌措和準備階段。

比如關羽在出徵之前要檢查軍械,結果一把火給燒沒了,得知此事,關羽於是揚言等打完了仗回去找麋芳和傅士仁的麻煩,導致二人驚懼而投降東吳。

所以現在聽到物資都比較充沛,可以發動戰爭之後,劉備便說道:“嗯,如今糧草軍械皆已充足,諸位說說,我們要如何進攻?”

衆人還未說話。

陳暮的聲音就已經到了門口。

“陛下,臣以爲,只需兩路大軍齊進,一路陛下大軍主力直奔曹操,第二路遣人破孫策,即可!”

“哈哈哈,四弟。”

劉備笑道:“你先坐下。”

陳暮走進來拱拱手,便坐在了旁邊。

等他坐下之後,劉備便說道:“四弟,你剛纔的意思是?”

陳暮笑道:“回陛下,字面意思。”

“這......”

諸多大臣頓時互相對視。

就這麼簡單?

劉備皺眉道:“四弟,這樣出兵問題很大吧。沒有具體的戰術方案嗎?劉表那邊又如何應付?”

陳暮微笑道:“陛下放心,一切都在臣的掌控之中,只需出兵,就能贏。”

出兵就能贏?

要不是說這話的是陳暮,滿朝大臣們真想打爛他的嘴。

要知道曹操雖然兵敗,但依舊與數萬兵馬,再加上孫策和劉表,總兵力不會比朝廷少多少。

獅子搏兔還尚盡全力,何況朝廷面對的不是一隻兔子,而是三條豺狼。

如此輕率,豈不是要釀成大禍?

然而正因爲說話的是陳暮,衆人反倒不知道該不出來反駁。

這些年來,陳暮可從未有過失手。

劉備思索道:“四弟已經是有了打算?與水師有關?”

陳暮答道:“是的,臣已令水師沿海路南下,於大江出海口入吳郡,奇襲孫策後方!”

“善!”

劉備大喜道:“前後夾攻,孫策必敗也!”

“那......劉表呢?”

有人遲疑道。

陳暮擺擺手:“劉表不過是癬芥之疾,無足輕重,孫策得知此戰由他父親孫堅出兵,且江東有失,必然不敢應戰,回援江東,此時我們擊潰曹操之後,順勢南下,平定江東,再順江而上,破滅荊州即可,這一戰,我要把孫曹劉一網打盡!”

劉備深以爲然地點點頭:“好,既是如此,就依四弟之言!那我們何時進攻?”

陳暮咧嘴一笑,說道:“即刻!”

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章 表功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請假條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章 結義請假條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請假條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十九章 投名狀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澤國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五章 定策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一週年,不寫書,聊聊人生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九十二章 呂布大意失仙人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四十章 表功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七十一章 開會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請假條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二百七十三章 決戰之日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章 結義請假條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請假條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