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孫策

興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93年2月下旬。

面對袁術陶謙的忽然襲擊,青州集團終於開始做出了他們的應對。

趙雲奇襲陽翟,殺死了冀州派過來的豫州牧趙喁,迅速佔領了潁川,大軍緊接着直指汝南。

汝南郡處於四戰之地,也是袁術力量最強大的地盤,現在袁術主要的力量,其實是放在了西南面的南陽郡,防備劉表。

而在潁川因爲袁術跟王芬沒有利益衝突,所以駐守的兵馬極少,根本就沒有防備洛陽的忽然出擊。

這次洛陽能夠調動的兵馬不多,總共也不過是擠出了一萬人,事實上即便如此,洛陽滿朝諸公,也已經做好了河內郡被襲擊,失去洛陽一半產糧地的準備。

畢竟別看洛陽現在有那麼幾萬兵馬,可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冀州的主力,魏郡陳兵十多萬,因此洛陽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

稍有不慎,他們就只能選擇最後的打算,將兵力全部退回洛陽,依靠虎牢、孟津、小平各關隘堅守。

如果有得選的話,沒有人願意讓自己陷入被圍困的境地。

但這世上本就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而已。無非是人類在自己**的催動之下,開始擠壓另外一些人的生存空間,從而滿足自己的貪慾。

好在目前至少洛陽還佔着朝廷大義,一邊發詔書斥責袁術陶謙的不軌行爲,一邊給孫堅陳溫劉表發去了詔書,讓他們積極響應此次大戰。

陳國的治所陳縣。

孫堅與陳國相駱俊、陳王劉寵、陳樑兩地大小官員以及新招募的幾個幕僚正在新的州牧府邸中議事。

由於駱俊和劉寵都十分勤儉,府邸並不奢華,跟歷史上劉備在平原國一樣,善待百姓,經常會讓百姓來到家中一起吃飯談事,瞭解民情。所以孫堅也跟他們一樣,府邸只是一座普通宅院,並不大。

整個廳堂坐了不到二十個人,卻十分擁擠,這在以寬敞和宏大爲主題的漢代並不常見。

不過孫堅倒是樂在其中,由於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孫堅得到了駱俊和劉寵的擁戴,在陳國與樑國並沒有受到桎梏,爲了投桃報李,

他也十分親近信任二人,除了軍事以外,其他政務都會交給他們處理。

陳王劉寵的年紀很大了,他出生於138年,於167年襲爵,擔任陳王已經二十六年,在陳國德高望重,而且品德資歷都很好,要不是年紀太大,劉虞及滿朝諸公必然會推舉他來做皇帝。

不過人老心不老,劉寵年輕時候武力強悍,特別是弓弩箭術跟黃忠都有得一比,在9年前黃巾之亂的時候,以46歲的年紀,還披掛上陣,帶領陳國子民奮戰黃巾。

因此劉寵在陳國深得民心,說話很有分量。

他聽說這次袁術進犯兗州,目的就是要侵吞整個豫州,哪怕孫堅不想讓這老爺子再出山,也是堅持要來開這次會議,還嚷嚷着要上陣殺敵。

“使君,我請命出戰!”

55歲的陳王精神矍鑠,體態還十分健壯,一進州牧府,就對坐在主位上的孫堅喊道:“袁術敢來犯我陳國,我必要他的命!”

孫堅哭笑不得,對老頭擺擺手道:“陳王少安毋躁,先坐下,今日我們就是來議論此事。”

“孫策那小子呢?”

老頭坐在了孫堅下手第一個,四處張望,在孫家他最喜歡的除了跟他一樣愛好鍛鍊肌肉的猛男孫堅以外,就屬孫策了。

孫堅沉吟道:“策兒年紀還小,尚未及冠,大人之事,還是不宜過早摻和。”

“這話就不對了。”

老頭當時候就不樂意了,說道:“伯符已經年十八歲,已經加了冠,取了表字,是個大人了,如何不能來此議事?”

一般來說,古人二十歲及冠,然後才取表字。但孫堅常年在外征戰,戰場上刀槍不長眼,他也怕自己有朝一日出意外,所以早早地給孫策加冠。

這種長輩爲子女提前舉行及冠禮的事情,在漢朝倒並不少見,如漢景帝劉啓就在劉徹十六歲的時候爲他舉行了冠禮,提前成年。

聽到陳王堅持,孫堅一時猶豫,想了想,就對程普說道:“德謀,你去叫伯符出來。”

孫策這個時候就在廳堂後面,偷偷摸摸躲在屏風後。

他身高八尺,體態修長,跟他的父親一樣,渾身都是健碩虯結的肌肉。

現在孫堅好不容易安穩下來,將他們接到陳國,有父親教授武藝,還有陳王這個亦師亦友的長者授予他箭術,讓孫策成長地很快,武藝驚人地強悍。

但畢竟還處於理論階段,雖然也有殺過死囚沾血練膽,可終究沒有真正上戰場殺敵,孫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強。

因此這次陳王之所以會忽然提出讓孫策來參加軍事會議,實際上就是他懇求老頭幫忙。

陳王的面子還是大的,孫堅果然同意了。

聽到外面父親讓程普叫自己出來的聲音,孫策心中狂喜的同時,連忙腳下生風,快步跑到後院中,抓起兩個二百斤重的石鎖舞得虎虎生風,假裝在練習武藝。

一個二百斤,兩個就是四百斤,但漢朝一斤是223克,所以這兩個石鎖的實際重量爲45公斤一個,加起來就是90公斤。

看着不多,畢竟能抱起90公斤重物的人大有人在。但孫策卻舉重若輕,兩個石鎖在手裡輕得像是棉花一樣,來回揮舞,沒有感覺到一絲吃力。

等到程普來叫他的時候,孫策還假裝氣喘吁吁,將石鎖放下,擦了擦額頭根本不存在的汗水,對程普說道:“程叔,怎麼了?”

程普不疑有他,說道:“你父親叫你過去。”

“好。”

孫策壓抑住內心的激動,跟着程普來到了前廳。

孫堅看到他健壯的模樣,也十分滿意自己的兒子非常勇武,微微輕點下頜道:“伯符,今日議事,陳王說你已到了年歲,可以共商大事,便喚你過來,看你願不願意參與軍事?”

孫策馬上說道:“孩兒早就想跟隨父親爲國效力,請父親吩咐!”

孫堅沒好氣道:“這次叫你過來就是讓你聽聽而已,上戰場打仗的事情,可輪不到你,你去下首坐着,不要說話,聽諸位叔伯議論便可。”

“唯!”

孫策老老實實地跑到衆人坐列最末的位置坐下,已經是接近門口了。

不過能夠參與軍事就已經很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所以孫策也是喜滋滋地向劉寵投了個感激的目光過去,老頭笑眯眯地回了個眼神,這孩子確實對喜歡練武的陳王胃口。

等孫策坐好之後,孫堅纔對衆人說道:“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袁術陶謙聯合一起,進犯兗州。有人說,既然是在兗州,那就是兗州牧曹操的事情,但脣亡齒寒的道理大家應該也都明白。若袁術陶謙取了兗州,我們陳國樑國夾在他們其中,必然會被消滅。”

“正是。”

陳國相駱俊贊同說道:“袁公路枉顧朝廷,藐視天子,肆意進攻豫州兗州之地,導致我陳國郡內皆不安穩,袁氏與何氏爲首的幾個世家,已經準備舉家遷移,可見人心浮動。若不能將其擊退,則陳國危在旦夕。”

陳國又被稱爲陳郡,當時還是有不少大家族居住於此,比如陳郡袁氏,陳郡何氏,都是名門大族。戰亂一起,這些世家消息最靈通,知道陳國如今已如飄搖之中的小船,所以提早搬遷離開。

一地豪門世家往往是當地百姓所視爲標榜的對象,他們一走,就很容易造成地方百姓惶恐不安,讓政局不穩,因此駱俊擔心陳國數年的安穩被打破,也力勸孫堅出兵。

“只是汝南爲袁公路的基業所在,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樹恩深厚,我們力圖自保就已經很吃力了,恐怕不能夠出郡去作戰了吧。”

駱俊說完之後,就有另外一名陳國的官員提出顧慮。脣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但爲什麼一定要選擇主動出擊呢?

孫堅還未說話,他新闢的長史,濟南人許達就笑着說道:“季禮兄此言差矣,孰不聞,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何況那袁公路本就覬覦豫州久矣,明明使君纔是朝廷任命的豫州牧,他卻佔了汝南沛國,兵鋒直指陳國。狼子野心,天下人誰不知道?現在曹孟德有難,他倒下之後,恐怕馬上就要輪到我們。難道諸位是想要背棄朝廷,背棄祖宗,爲那不忠不孝的袁公路效力嗎?”

許達這話一說,幾名還想着勸孫堅不要出戰的官員就不說話了。

後來的東吳有不少投降派,就是因爲人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大義。投降曹操,就是投降朝廷,不丟人。

可現在袁術是個什麼鬼東西?

不尊朝廷詔令,割據稱霸,還擅自進攻其它州郡,跟造反有什麼區別?

因此至少在名義上,孫堅是遵從目前洛陽朝廷旨意的人,擁有大義名分,他們一旦再說下去,恐怕裡子面子都要丟光。

衆人遲疑一會兒,那名字季禮的官員就猶豫道:“我並非是說要投降於袁術,只是我陳郡兵少,勉強自保就已經不錯,若主動出擊的話,一旦兵敗,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許達又笑道:“非也非也,大家想一想。現在曹孟德手裡還有兵馬,能與袁術陶謙有一戰主力。可若是等他被消滅,那就只剩下我們了。到時候必死無疑,所以趁着曹孟德還沒有敗的時候,馳援於他,正是一戰挫敗袁術野心的好時機呀。”

孫堅聽了點點頭,定下調子說道:“不錯,所以此戰我們必須要助曹操一臂之力。此次議事,就這麼定下了。我準備整頓兵馬,來日就進攻汝南,逼迫袁術回師救援,幫助曹孟德減輕壓力,諸位以爲如何?”

劉寵想了想,說道:“袁術在西華、汝陽、南頓一帶布有重兵。此三城連城一線,互爲犄角,若是強攻,怕是難以成事,必須要智取,不若從南面取項縣,繞開三地,直取平輿?”

“使君準備帶多少人馬?”

有一名官員詢問。

孫堅說道:“最少一萬五千人。”

那官員擔憂道:“若繞開三地,那西華汝陽南頓的兵馬就會攻擊我們陳郡。使君帶走一半兵馬,恐陳郡難以抵擋。”

聽到他的話,孫堅也皺起眉頭。

陳縣離汝南郡的邊境很近,從陳縣到汝陽,就是後世淮陽區到周口市西南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總共不到八十里,而且一路都是平原,地勢平坦,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孫堅爲了防備袁術,在陳郡佈下了重兵,他總共就三萬人,其中兩萬人在陳縣。

如果他帶一萬五千人走的話,那城中就只剩下五千人。

可西華一帶卻有三萬袁術兵馬,由袁術麾下大將紀靈率領,對陳國虎視眈眈。

他繞開西華汝陽南頓三城,從南面直取汝南治所平輿縣。那人家也可以毫無阻礙地進攻他的陳縣,相當於是在換家。

然而問題是平輿縣的兵馬更多,有四五萬之衆,袁術本人也在那邊,主要是防備荊州的劉表,他去打袁術,沒準根本打不下來,自己的家還被偷了,那就太慘了。

一時間,孫堅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諸多主戰派也覺得這個問題棘手,去打西華那一帶吧。那地方銅牆鐵壁,硬碰硬就只能把自己碰個頭破血流。

繞開西華一帶,取項城進攻袁術所在的平輿,平輿人更多,而且家還有被偷的危險。

這簡直是個兩難的抉擇嘛。

“唉。”

孫堅嘆了口氣。

歸根到底,還是他的兵力太少,人家袁術擁兵十多萬,不僅能把劉表陳溫看得死死的,連自己都沒法動彈。

“看來只能北上去馳援曹操了。”

駱俊沉思道:“陳國現在自保勉強有餘,使君可帶一萬人北上,助曹操抵擋住袁術陶謙進攻。只要能堅持到他們糧盡,則事情還有轉機。”

“那倒也未必。”

就在這個時候,今日負責在城樓巡邏值守的黃蓋忽然會來了。

衆人看去,就看到黃蓋喜氣洋洋,一進來就喊道:“明公,好消息。”

孫堅忙道:“什麼好消息?”

“潁川那邊發來了信件,說洛陽派出兵馬取了潁川,現在正南下進攻隱強,要我們派兵馳援。”

黃蓋將信使給予他的書信上遞給孫堅。

孫堅取出來看後大喜。

趙雲那邊是在拿下了潁川之後,纔給孫堅發來的信件。

因爲誰也不知道潁川那麼快就能取了,所以只能在事情塵埃落定之後,才能寫信讓孫堅配合。

不然提前寫信的話,潁川萬一出現變故,遲遲沒有拿下,到時候就把孫堅坑了。

事實上一開始青州劉備那邊給他寫信,以及洛陽劉虞給他下的詔書,僅僅只是告訴他,要求跟袁術作戰,而沒有具體計劃。

畢竟戰場瞬息萬變,傳遞書信幾天才能到,劉備和劉虞也沒有隔着幾千公里搞微操的習慣。

然而潁川既然拿下來了,那戰局變化自然是在按照計劃之中行事,也就可以給孫堅來信,讓他配合行動了。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因此孫堅直到這個時候才知道,洛陽那麼居然也派了兵馬出兵。

聽到洛陽的兵馬已經在進攻汝南北面的隱強縣,孫堅馬上說道:“諸位,朝廷已經派了三萬大軍南下,攻打隱強。隱強之後便是召陵,我等應當立即起兵,與朝廷兵馬會擊於西華。”

其實趙雲就帶了一萬人,不過孫堅說是三萬,以增強信心。

衆人聽罷總算舒了一口氣,面對袁術十多萬的兵馬壓力,沒有一個人能夠輕鬆得起來。

現在朝廷也派了人,加上他們陳國三萬人,總歸是和目前汝南郡的袁術兵馬差不了太多,再加上袁術還得防備劉表,恐怕真的能擊退袁術也說不定。

“既然朝廷派了援軍,那我們也確實該出兵響應。”

“若是劉荊州能出兵就更好了。”

“上次不是給劉荊州去了書信,不知道他如何答覆?”

“還有陳揚州那邊也可以問問。”

諸多陳國官員議論紛紛。

孫堅聽了後覺得很有道理,便說道:“劉表那邊上次去了書信還沒回,就先不管他,這兩日我整頓兵馬,先配合朝廷進攻西華。至於陳揚州那邊,我待會去給他書信一封,問問情況。”

“州牧,既然如此,那你打算如何安排?”

劉寵假裝不經意間露出了一身腱子肉,頗爲自傲地道:“廉頗八十歲還能披掛上陣,老夫今年也不過五十五,雖不能比廉頗,但應當也差釐多遠。”

言下之意,就是想跟着出戰。

他是諸侯王,實際上是沒有權力的,陳國的軍政大權都在駱俊手裡。打黃巾的時候,駱俊也只敢讓他守城,不准他出戰,把劉寵憋得不行。

現在孫堅來了,成了駱俊的頂頭上司,如果孫堅同意的話,沒準他還真能離開封地一展武功。

但可惜孫堅一口回絕道:“陳王爲國之重器,可不能輕動。何況一支軍隊,哪能有兩個統帥?以陳王之能,統領三軍綽綽有餘,跟着我去戰場,大材小用了。”

“我可以不做統帥,做個將軍就行。”

老頭急了,說道:“即便不做將軍,校尉,軍司馬,大不了當一偏將總成吧。”

駱俊笑了起來:“算了吧陳王,朝廷有令,藩王沒有朝廷詔令,擅離封地可是死罪,連州牧都沒有權力幫你,你就死了上戰場的心吧。”

宗室跟藩王是兩個概念,劉備劉表這些宗室,是沒有封地的,即便封侯提爵,也只有食邑,只能算諸侯,而不是諸侯王。

有封地的諸侯王哪怕沒有權力,也必須對封地負責,擅自離開,屬於死罪。黃巾之亂的時候,漢孝康帝劉宏就用這個藉口,處死了不少被黃巾俘虜或者驅趕走的諸侯王。

所以聽到駱俊的話,劉寵無比失望,臉色彷彿蒼老了十歲。

孫堅瞧他的樣子着實覺得難受,畢竟劉寵一直支持他,又是陳國令人尊敬的長者,與孫家十分親近。

想了想,孫堅便說道:“雖然陳王不能出封地,但也是曾經戰過黃巾的勇將,若天天呆在家中無所事事,確實可惜了。不如這樣,我走之後,陳縣守軍就由陳王統領,諸位以爲如何?”

駱俊本能想開口反對,藩王是沒有兵權的。當初黃巾之亂時,雖然是陳王率領兵馬身先士卒擊退了來犯的黃巾,但名義上還是以駱俊爲統領,兵權在駱俊手上。

現在直接把兵權交給劉寵,就壞了規矩。

但他微微張了張嘴,正想出言提出異議的時候, 眼角的餘光瞥見老友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模樣,想了想,最後還是算了。

畢竟這年代,很對規矩都已經被破壞得差不多。連天子都已經死了兩個,這點小事,已經不算什麼。

只是駱俊一定不會想到,再過十多天,他就會後悔得連腸子都青了。

因爲孫堅一走,劉寵拿了兵權,再加上孫策的攛掇,一老一少,直接開始無法無天起來。

不過這都是後話。

第二日,孫堅就整頓好了兵馬,在二月春風之中,率領着一萬五千大軍,緩緩地向着陳縣西面而去。

而此時此刻,趙雲也拿下了潁川南面的隱強縣,往下一個目標召陵殺來。

由於袁術在汝南西北面的潁川方向根本就沒有防備,這兩縣城池內幾乎沒有多少兵馬,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北面的陳國,南面的荊州邊境,以至於趙雲勢如破竹,短短三日,就已經連下兩城,兵鋒直指汝南與陳國邊境的西華縣。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完結感言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請假條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章 鳴金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十章 主動示愛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請假條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北擊袁尚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二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十九章 收服荊州士林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三十六章 學宮最後一天(4)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二章 反間計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陽截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完結感言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請假條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四十章 鳴金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請假條第四十一章 陳暮是我弟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十章 主動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