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

“捨棄前部亂軍,穩住陣腳,重新整備,準備反擊。”阿薩法看着在周瑜軍衝擊之下已經徹底糜爛了的前軍,果斷道。

伴隨着其命令,沒有陷入混亂的士卒紛紛向後撤出了一段距離,迅速的重整陣型,重新列陣。

“棄車保帥嗎?”周瑜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之色。

“公瑾,發現了嗎,對方士卒的韌勁和勇猛有些超出想象。”諸葛亮看着場中的局面,語氣凝重道。

之間雙方陣中被衝散亂作一團的貴霜前軍儘管出現混亂但卻絲毫沒有後退,依然保持着奮勇廝殺。也正是由於對方這種陷入絕對劣勢之中也寸步不退的韌勁,使得後方能夠及時的重整陣型,再次組成陣勢發起抵抗。

“確實,就是我大楚各軍團能夠做到這點的怕是也不多吧,看來還是缺乏訓練。”周瑜皺眉道。

“我大楚士卒雖然訓練機制和後勤完善,但畢竟徵兵時間太短,訓練時間不夠長,而且經歷的戰鬥較少。儘管已經算是精銳,但相較於這些貴霜士卒的素質還是要差上一些,特別是在韌性方面。貴霜採取的是募兵制,士卒多是職業軍人,再加上又有着特殊的宗教信仰爲牢,使得他們的底層士卒根本不敢反抗上級貴族的領導,配合後方對於他們家人後代的種種限制,這些士卒征戰起來鬥志和韌勁都極爲出衆。只是這樣區區一支普通軍團都能有如此素質,足見其強大。”諸葛亮道。

周瑜也收起了心中對於貴霜的一些小覷,正視起了這支大軍。親自正面敵對和遙遙觀戰完全不同,後者只能看出兩軍佈置,卻無法仔細看到兩軍戰鬥的具體情況和諸多細節。親臨戰鬥,周瑜才感覺到貴霜軍的難纏。厚重的盾牌和較高的披甲率,再配合上密集的陣列以及高昂的鬥志,這支大軍已經足以讓周瑜側目相視。

“若是貴霜軍中士卒都是這般素質,恐怕我們對於貴霜的吞併計劃要更加謹慎一些了。不過對方的作戰方式似乎都是這種龜甲編隊戰術,太過單一容易針對,或許可從這一點下手。”周瑜道。

在周瑜和諸葛亮閒談間,戰場中央的混戰愈發的激烈。前方的貴霜士卒發動近乎自殺式的進攻,後面的貴霜軍重整了陣勢之後繼續端着巨盾手持長槍向着前方列隊衝鋒。

周瑜軍之前後退的弩兵不知何時已經移動到了大軍的斜側兩翼,同時抗下了第一波進攻的塔盾兵也向兩側移動護在其前方,由之後的長槍兵和刀盾兵頂上接管混戰。靈活的刀盾兵在混戰之中戰鬥力遠超其他兵種,整齊的長槍兵在前不斷地桶刺收割,刀盾兵在後方收拾殘敵,殺敵速度不可謂不恐怖。

“射!”

隨着周瑜一聲令下,重新裝填好弩矢的弩兵紛紛對準了前方已經重新整備的貴霜軍,箭如雨下。好不容易重整陣勢的貴霜軍再次出現了些許混亂。

“可惡!前軍加速衝鋒,讓騎兵出動,一定要儘快將對方的弩兵消滅!”阿薩法怒吼道。

弓弩兵的殺傷力其實並不算強,但是對於陣型的破壞和士氣的打擊卻是極爲嚴重的。畢竟那般密集的箭矢打在身上,就算有着巨盾和鎧甲保護,撞擊造成的衝擊力也是令人難以抵擋的。而且面對萬箭齊發的情況下,一般士卒都會發憷和害怕,從而減慢腳步或者不自覺的躲閃甚至後退。貴霜軍就算鬥志再高,但是面對如此密集的箭矢打擊也會出現畏懼的本能,對於戰鬥的影響力難以估計。

“若是軍中半數以上皆是熟稔刀槍的強弩手,恐怕這些貴霜軍就更加不足爲慮了。只可惜手弩的威力太小,對上這些身着鐵甲的貴霜軍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周瑜略帶惋惜道。

“公瑾,你覺得弓弩兵是軍隊將來的發展方向?”諸葛亮問道。

“陛下私下曾言,射程越遠越能夠佔據主動和優勢,遠程部隊纔是未來最好的發展方向。若是我大楚的手弩和強弩的製造水平能夠再提高几個檔次,簡便其使用強化其威力提高其射程,大量的配備之下,恐怕這天下就再無人可敵。”周瑜眼中閃爍着精芒道。

“你說的簡單,弓弩的製造水平又豈是那般容易突破的?之所以如今的弓弩製造水平提高如此之快,是因爲許多的技術在先秦時期遺失了,只不過現在把他們重新拾起來罷了,基本都是在吃老本。這種提高速度最多還能撐個兩三年就不錯了,日後要想如現在這般飛速突破根本就是癡心妄想。而且現在弓弩的製造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越到後面想要改進越艱難。要想達到你理想的要求,怕是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諸葛亮翻了個白眼道,精通匠造之術的他對於周瑜這種“癡心妄想”很是無語。

“而且你知道一把好弩的成本是多少嗎?給全軍配備手弩已經是極限了,想要人人配強弩,就是我大楚如今的富足也根本支撐不住。更何況你所需的還都是鑄造艱難、造價高昂的良弩,一張良弩都足夠再培養一兩個大楚的普通士卒了。似你這般不過五千士卒竟有近千強弩手,還不知足嗎?”一聊起內政方面的問題,諸葛亮就有些忍不住了。

“我大楚的士卒基本都是照着吳起魏武卒的標準進行培養的,耗費的錢糧簡直難以計數。若不是陛下精於內政、生財有道,就是昔日之漢室能夠支撐二三十萬大軍就不錯了。”

“但只可惜啊!我大楚有培養魏武卒之資,卻無培養魏武卒之法,雖是精銳,但比之昔日魏武卒還是差上太多。若是數十萬大軍皆有魏武卒之能,區區貴霜又何足掛齒。”周瑜略帶惋惜道。

魏武卒可說是戰國前中期的傳奇,簡直就是無敵的代表,說是以一當十完全當之無愧。當時的吳起率領着魏武卒,大戰共七十二次,全勝六十四次,剩下的還都是平局,基本就沒有敗過。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正面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以一當十。正印證了那句話,兵不在多而在精。

“吳子天縱奇才,若是生在今朝,其成就恐就是孫子、淮陰侯也難比肩。可惜其練兵之法並未傳下,否則我大楚之戰力起碼能翻個番。”諸葛亮也跟着惋惜道。

作爲兵家代表人物,孫子長於用兵計略,韓信長於統兵指揮,而吳起則是長於領兵練兵。就能力而言,三人難分軒輊。但架不住袁術現在開了個內政爆表的外掛,錢糧之多令人髮指。當時受資源限制最多維持在五到七萬規模的魏武卒,袁術現在直接按照百萬規模來搞都不在話下。

同樣的資源,大楚訓練出的士卒能夠做到以一當三、當四基本就是極限了,而吳起卻能夠做到以一當十,單位戰力估計都快趕上軍魂軍團了,不得不說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君不見吳起所率的魏武卒和沒有吳起的魏武卒,兩者的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缺少了吳起的訓練之法後,隨着魏武卒核心的不斷流逝得不到補充,後期魏武卒的戰力不過就是和現在的楚軍差不多,甚至還要不如。

像吳起這種練兵大神若是存在於現在,袁術怕是舉國之力也要得其相助。這是能讓全國大軍硬實力起碼翻番的大佬,就是讓袁術供着,估計袁術也不會說什麼。

“紀靈將軍練兵之能已是頂尖,尤其是在士卒的忠誠和令行禁止方面幾乎是做到了極致。可比起吳子還是要差上太多。而高順、麴義等將軍所鑄之軍無堅不摧,但卻無法普及全軍,只能用於少數精銳。陛下一直在搜尋吳子之傳承,但至今只得其藥浴之法,卻未得其練兵之法,也不知是否還存於世。”周瑜喟嘆道。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等傳承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大楚如今之強於史書上已是空前,又何必強求。與其寄託於吳子之傳承,還不如做好自己。就如陛下所說一般,難道沒有先賢我們就不會練兵、不會打仗了?路是人走出來的,既然知道我軍練兵之法遠未至極限,自當努力奮進以彌補。”諸葛亮倒是豁達。

“所言不錯,先賢所能達到的境界,我等遲早也能達到,甚至是超越。”周瑜嘴角掛着微笑,滿是自信道。

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八百四十四章 針對第六十章 法正第六十章 法正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懾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五百章 瘋狂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三章 認主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暗流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十章 資質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軍弓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六十章 法正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一十九章 貿易城市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九百五十六章 勝負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四百二十章 絕境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八百八十三章 恐怖張任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賈詡之毒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取巧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
第三百五十八章 果斷的孫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第四百八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九百四十章 隱蔽第三百五十章 玉璽第三百八十章 攻其必救第七百七十章 倔強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五百三十七章 三慮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五百一十四章 突圍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八百四十四章 針對第六十章 法正第六十章 法正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九百五十章 崩潰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懾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五百章 瘋狂第七百五十四章 決絕第三章 認主第四百八十章 青州狼煙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暗流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十章 資質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三百五十九章 逃跑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軍弓第一百四十七章 曹操謀兗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八百七十章 破綻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六十章 法正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七百六十六章 警告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三百八十二章 追殺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南現狀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六百一十九章 貿易城市第三百七十二章 狼居胥山前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九百五十六章 勝負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四百四十六章 處置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四百二十章 絕境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九百一十九章 陽謀第八百八十三章 恐怖張任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第八百四十三章 定計夜戰第八百三十九章 賈詡之毒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五百八十一章 取巧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