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縣之主

壺關境內的一處農田,正是春耕時分最後一段忙碌的時光,幾個老農正在那裡辛苦耕種。

就在一個月前,動盪了一年之久的壺關縣終於算是安穩下來,原先爲張楊詐取壺關城的沾縣令秦誼掌管了壺關縣,並且馬上下重手,將壺關這邊的治安給整治下來,不說道不拾移夜不閉戶,至少基本的社會治安是穩定下來。

老百姓的要求其實很低,能夠讓他們安穩得活下來就行了,而在這方面上,新上任的壺關令常林做得可以說是非常好,壺關這邊的生產恢復得很快。

正當這些老農在這裡耕種的時候,遠處卻是跑過來三十幾騎,要是在往日,這些農夫早就四散而逃了,生怕是那些軍爺們過來搶東西。但現在的壺關守軍軍紀非常好,打着“保境安民”的旗號,保的是壺關安的是百姓,再也沒發生過劫掠的事情,甚至上個月,壺關的安民軍,居然在新縣令常明廷的帶領之下,幫着壺關百姓疏通了一條淤積的河道,方便壺關百姓用水灌溉。

“是常縣令!”其中一個幹活的農夫也是認出來這隊騎士中有前段時間過來一起幹活疏通河道的壺關縣令常林,也是紛紛站出來向常林行禮。

而在馬背上的常林也是感激給這些農夫們回禮,其實當日被秦誼綁過來做這個壺關令的時候,常林心裡面也是老大不願意,畢竟現在天下大勢未定,萬一將來秦誼投靠的勢力完蛋了,自己在秦誼手下做事,可能也會跟着倒黴。畢竟常林曾經拒絕過袁紹外甥高幹的招攬,直到曹操統一北方纔出仕的。

只是真得忙了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常林還是有些感激秦誼。常林並不是一個很有功名心的人,歷史上的他便以有病爲理由拒絕了三公的任命。

雖然秦誼給常林表的是壺關令,長安朝廷也沒任何回信(其實是秦誼壓根沒給長安上表),但畢竟秦誼一出手便把銅鞮、襄垣和涅縣三縣之地的政務也是一併交給他處理——堂堂大魏幽州刺史,管個四縣之地那不是輕鬆加愉快的事情。一下子管轄四縣之地,這可是能頂得上一些小郡兩千石太守的職責。

都說士爲知己者死,秦誼能夠把這種重擔交給自己,常林還是感激秦誼的信任,再加上他也是個頗有仁心之人(災年把自己的糧食分給了周圍的鄰居),希望能夠讓上黨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段時間一直拼命地做事。

常林自然是一個能吏,歷史上的他就是靠着政績斐然,從縣令一直做到太守和刺史,然後又調到曹魏中央做了九卿。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常林已經靠着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壺關百姓的心。

“伯槐,幹得不錯啊!”而看到這一幕,騎馬在常林身邊的秦誼也是忍不住笑道。

“也是多謝文合給我這麼一個機會……”

只是常林的話還沒有說完,那邊剛纔向常林行禮的農夫之中,卻是又有兩個老農徑直跑了過來,然後給秦誼這些人跪下來。

本來秦誼還以爲要上演攔馬告狀的橋段,卻沒想到這兩名老農卻是朝着秦誼感恩道:“多謝秦明廷大恩大德!!”

“老丈,莫要如此!”看到眼前這一幕,秦誼也是趕緊下馬扶起了這兩位老農。

“多謝明廷您送我們的曲轅犁,還有幫着我們做的翻車,沒有這些東西,我們今年春耕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我是要謝謝明廷讓人治好了我孫子的病,要不是明廷,我那孫子可能又要夭折了!”

這段時間常林在上黨四縣忙得很,秦誼也是沒有閒着,比起做一些幕後工作的常林,秦誼要高調很多。

譬如說常林組織民夫疏通的河道,秦誼也去幹了幾天活,和參加疏通工作的民夫們也是打成一片,並且趁着這次的機會,以工代賑向一些參加徭役的民夫低價甚至免費贈送了一些曲轅犁。

上黨全郡大多地面位於山地之上,適合耕種的土地很瑣碎,大多是山地小地塊,特別適合曲轅犁的使用。

除了曲轅犁外,河道附近的農田秦誼也是讓人弄上了翻車。之前原平、廣武都已經推廣開翻車,秦誼已經有了一個很熟練的團隊,推廣起來事半功倍。

而且在這個推廣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賠錢賺吆喝,這曲轅犁和翻車很多都是免費贈送的。這倒不是秦誼錢多燒的,而是爲了能夠儘快提高上黨四縣的糧食產量,以應對接下來可能的戰亂。

這麼好的農具居然如此良心的價格,再加上與之前張楊手下們的諸多對比,秦誼在上黨四縣的聲望值也是飛速提升。

除了這麼一件事以外,秦誼同時還安排手下的李非帶着一幫子收編來的各種野郎中,還有李非在原平廣武平民子弟中招來的學徒,開始對上黨四縣進行義診工作。

這段時間,經過在定襄戰事的洗禮,曾經的蒙古大夫李非,醫術也是日漸精湛,至少在外科手術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然他這方面的能力,對普通百姓其實沒什麼用處,更多的是在戰場上做軍醫才用的上。

不過李非手下的那些野郎中,倒是有不少偏方,也是解決了不少窮苦的看不起病的赤貧人家的問題。

在義診之外,李非這幫子人還有着宣傳衛生知識的責任,把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也是隨着義診以順口溜或是歌謠的方式傳播出去。

和一心埋首幕後,任勞任怨的常林不同,秦誼的所作所爲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秀行爲。這麼一套組合拳下來,秦誼在上黨四縣的名聲可以說是上了一個新高度,短短兩個月便把四縣的民心給徹底收攏下來。

四縣的百姓也是接受下來秦誼這個莫名其妙凌駕於四縣縣令之上的沾縣令來。

——我是收買人心的分界線——

“誼外禦寇難,內豐財施,衆多歸焉。”——《季漢書·秦誼傳》

第七十六章 大忠臣張鬆第五十二章 忘了第一章 劉邦?第八十七章 網開一面第五十一章 王澤的要求第七十三章 抉擇第六十九章 江東第五縱隊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二十章 母子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章 聯盟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七十四章 假文合第一百章 自衛第三十四章 王澤季道的憂慮第十八章 碰頭會2第八十一章 盜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第十六章 如喪考妣第一百零七章 人渣淘寶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九十五章 太監的寶藏第八十二章 白波下場第四十五章 出使第十八章 入朝第五十章 雪夜襲虎牢第三十八章 這是難爲我胖虎第二十六章 雪中送炭2第五十八章 逼宮第五十三章 冀州貴婦的最後下落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第五十七章 有仇不報非君子第五十二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十九章 戰陽泉第十五章 羊毛第五十二章 潁川四長第七十四章 卞夫人的家教老師第十七章 商機第五十三章 封建迷信要不得第八十七章 童謠第七十四章 叔侄第二十三章 藍軍大將馬孟起第三十章 佈置1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五十章 友人第九十二章 羣英會第二十章 大陵鐵礦第七十章 結交牽招第八十三章 勇氣第五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六十一章 做人不能太高調第二十九章 搶劫第六十八章 重任第五十六章 獨走第六十三章 腐儒第四章 戰常山第四十七章 好就好在投降第四十五章 記一次招聘第五章 馬上對2第七十四章 鴻鵠之志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八十四章 涼州攻略第七十六章 人質第六十章 乘氏李氏第十六章 詐城第三章 新雒陽城第七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五十六章 得見孝直第十八章 圍城第六十四章 衣帶詔第五十章 私貨第一百一十六章 呂布有點兒煩第三十五章 心機BOY第一百二十章 跑官第五十章 條件第五十八章 明明是我先的第十一章 荀攸還是逄紀第六十五章 老毛病又犯了第八十八章 挖掘人才第五十二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董第四章 赦免第五十七章 領導講幾句吧第十一章 烏桓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二十七章 打死友軍除內患第五章 百科秦誼詞條3第四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七章 遺言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二十五章 韓信點兵第六十六章 同學第四十章 秦誼月下追趙雲第五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六章 同學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六十八章 重任第四十六章 給世家發福利
第七十六章 大忠臣張鬆第五十二章 忘了第一章 劉邦?第八十七章 網開一面第五十一章 王澤的要求第七十三章 抉擇第六十九章 江東第五縱隊第三十一章 袁紹的任命第二十章 母子第一百零一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攔路第七十章 聯盟第二十九章 衆望所歸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七十四章 假文合第一百章 自衛第三十四章 王澤季道的憂慮第十八章 碰頭會2第八十一章 盜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第十六章 如喪考妣第一百零七章 人渣淘寶第三十四章 世家的心思不你別猜第二十七章 推廣第九十五章 太監的寶藏第八十二章 白波下場第四十五章 出使第十八章 入朝第五十章 雪夜襲虎牢第三十八章 這是難爲我胖虎第二十六章 雪中送炭2第五十八章 逼宮第五十三章 冀州貴婦的最後下落第六十四章 中央化第五十七章 有仇不報非君子第五十二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十九章 戰陽泉第十五章 羊毛第五十二章 潁川四長第七十四章 卞夫人的家教老師第十七章 商機第五十三章 封建迷信要不得第八十七章 童謠第七十四章 叔侄第二十三章 藍軍大將馬孟起第三十章 佈置1第八十二章 袁氏的野望第五十章 友人第九十二章 羣英會第二十章 大陵鐵礦第七十章 結交牽招第八十三章 勇氣第五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六十一章 做人不能太高調第二十九章 搶劫第六十八章 重任第五十六章 獨走第六十三章 腐儒第四章 戰常山第四十七章 好就好在投降第四十五章 記一次招聘第五章 馬上對2第七十四章 鴻鵠之志第九十九章 搜牢第八十四章 涼州攻略第七十六章 人質第六十章 乘氏李氏第十六章 詐城第三章 新雒陽城第七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四十八章 做我兒子吧第五十六章 得見孝直第十八章 圍城第六十四章 衣帶詔第五十章 私貨第一百一十六章 呂布有點兒煩第三十五章 心機BOY第一百二十章 跑官第五十章 條件第五十八章 明明是我先的第十一章 荀攸還是逄紀第六十五章 老毛病又犯了第八十八章 挖掘人才第五十二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董第四章 赦免第五十七章 領導講幾句吧第十一章 烏桓第四十二章 辛皇后第二十七章 打死友軍除內患第五章 百科秦誼詞條3第四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七章 遺言第五十三章 推演第二十五章 韓信點兵第六十六章 同學第四十章 秦誼月下追趙雲第五十六章 除夕第六十六章 同學第十五章 徹查到底第六十八章 重任第四十六章 給世家發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