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三)

六千此時江東和曹操兩方來說,這協場戰事,曹操自是用矛備,而江東在周瑜和魯肅等的綢瓚之下,卻是有備而來,如此一來,江東軍所向披靡的進擊便一路來到了這合肥城下。

合肥因東濾河與南海河在此匯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脣齒”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炮、木輸會也”

正是考慮到合肥城的重要性,曹操便讓他手下五良將之一的樂進把守此地,以震懾準南。

不過五良將中,樂進以驍勇顯名,此時的他正處在合肥城中愁思着如何應對這眼下的局面。

如今的合肥城中卻不是缺兵少將,而是接應了不少從準南各地敗退而來的曹操潰兵,除了大部分由於路近都趕到了這裡之外,還有相當的一部分越合肥而上前去了壽春。

這兵員自是充足,不過卻是士氣不顯,江東軍連戰連捷卻是讓這些本來就是投降之兵,心懷憂懼之意的他們。添了幾分技不如人的顧唐。

在這種情況下,樂進要做的自是要先提振兵士們的士氣,不然以眼下的局面卻是無法輕易的領着這些沒有鬥志的兵士們和江東軍守城作戰,遑論反戈一擊!

正當此時,卻是有副將來報 “啓稟將軍,城外江東軍要我們陣前答話!”

樂進卻是命道,“傳令城中我本部人馬出城列陣迎敵,讓高覽將軍爲我安坐於城樓之上略陣!”

“樂將軍,請聽我一言,我也願隨將軍出城與戰,城門安守便交與呂曠或者其他將軍即可!”卻是高覽想要跟着樂進一同出城,與敵交戰。一雪前恥。

之前的敗退讓高覽也覺得是有些莫名其妙,各個城池的守軍從上到下,幾乎每個人都是有心無力,一個個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似乎到處都是一團麻。這樣的情況對於高覽這樣當年赫赫有名的河北四庭柱,實在是個太大的羞辱!

樂進卻也不是拖杏之輩。畢竟高覽的能力卻是早年他在隨着曹操攻打河北的時候,也領教過的,有他同出合肥,卻也是樂進的助力。

“既如此,就請高覽將軍和我一同出城!”

大軍轉撥。列陣於成爲,這卻是攻守雙方第一次正式的見陣。

畢竟此時的合肥城雖然在規模上不比壽春那樣的大邑,卻也是咽喉之地,又有河水流經。儘管江東兵有誰是助戰,卻要是想全權圍住合肥城,以江東兵的人數,卻也要少了幾分。

沿淮河而來的程普一路卻也在稍作試探了壽春的守備之後,便繞道而行,與徐盛兩家相會在合肥城下。而此時與樂進高覽對立當場的便是這兩人,

各自扎住自己的陣腳,卻是徐盛當先而立,對着曹軍的將士們大聲道,“聞知守城的卻是樂進將軍,卻是不容在下不坦誠相告,想以將軍之見識和地位自是知道如今我江東將士來此,不過是爲取城而來,卻也不願多傷了你我兩家的交情!”

“下想必是徐盛將軍,若是程德謀該不是如你這般的年紀!”卻是樂進也輕身而出回道,“說道兩家的交情,在下卻是耐不住,似乎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交情吧!而今在下身爲此城之守備,若是江東軍有暇來做客,雖然合肥城有些城小鄙陋,卻也能夠善待嘉賓。而若是有惡客臨門,甚至想喧賓奪主,將主人家也請走的,卻是要恕我等無法招待這樣的來人了!”

站立在“徐”字大旗下,作爲一路的統帥的徐盛自是代表了江東的顏面,樂進的這番話,當然說得很是義正言辭,“樂將軍當是曹承相麾下有名之大將。想來也是知道承相如今的籌謀,而今將軍既然不願如承相之意,遵從晝相的鈞旨,我等雖說是江東之兵,卻也是大漢的民,對於承相的話卻也是要聽的 而今樂將軍不願聽令而行,我等爲了承相的大事,也只好替承相大人好好的招呼一下樂將軍了!”

徐盛這番話說來,若是讓不明真相的人聽去,還會以爲此事衝城的卻是承相的麾下,而守城的還是什麼亂臣賊一般。相比較於徐盛的文武雙全,而樂進以及高覽等人卻是多以驍勇善戰聞名。

而今見言辭上佔不到什麼上風,不僅如此,還連帶着自己一方似乎還失去了名分大義。樂進卻也只好憑藉武力來證明自己了。

所謂一力降十會,只要打勝了,縱有千萬說不清道不明,卻也只是由勝利的一方說了算的。

不用樂進言語。早就氣不過的高覽卻是一馬當先,獨立於兩軍陣前。

“江東小兒,卻多賣口,想要於此登堂入室,佔據城池。卻是下要過了我這一關。徐盛小兒,大言無慚,可敢與我在這兩軍陣前鬥上一鬥”。

“我若上陣,鬥得過,敢當如何?高將軍可做的此間主,將這合肥城讓與我等!”徐盛回問道。

“鬥得過便鬥得過,戰場之上,只管廝殺,恁多廢話,如此觀之,江東卻是無人敢與我一戰啊!”高覽這麼說自是要挺起被江東壓制的曹軍士氣。

“哼,敗軍之將,也敢言戰。且讓我來會你”。卻是江東軍中武猛校尉潘障躍馬陣前,與高覽相抵。

高覽乃是河北赫赫有名的武將,而潘障也是江東孫權麾下驍勇善戰的猛將。這一番爭鬥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

不過高覽行事畢竟不同於平時,之前累敗至此,實在已經讓他丟盡了顏面,出戰之時。又是他主動挺身。想要在此戴罪立功,以贖前嫌,而今若是再不奮,不能在這兩軍陣前敗敵自勝,今後卻是該無臉見人了。

正是因爲有着一番心腹事,高覽卻是一上來便強攻不止,連連邀擊,竟是不做試探便招招搏命,也虧得潘障並非無能之輩,卻也被高覽壓制的只能善保己身,奮盡全力。把持自己的防守。

兩人縱馬相交幾十合,卻是潘璋的形勢越的不妙,雖然仍能不漏破綻,可是高覽的長槍鋒銳卻是不理要害左右。潘樟原本還想着待高覽氣力不加之時,強勢反擊,卻沒有想到高覽竟然有這麼長久的怨念和氣息,一時間卻是反擊無門。縱使奮卻也有些大勢不起的感覺。

“潘璋小兒,受死吧”。高覽卻是一槍緊似一槍,不斷的逼迫着潘璋。高覽的強勢自是弓得曹軍一方連連相喝,人人鼓譟,樂進自是欣慰。而江東一方卻是不安!

看到潘璋形勢不妙,卻有程普身後一將大喝道,“高覽莫要張狂。看我宋謙前來會你!”來將自是要與潘障兩人雙戰高覽。

江東一方自是看到此番曹軍出戰的陣列中不過打了樂進和高覽兩人的將旗,而樂進身爲主帥自當要穩住陣腳。現在兩軍陣前交鋒,戰陣上卻是隻有高覽能夠撐得局面。

宋謙卻也是江東的老將。從孫策之時便和程普等同行,而今卻也是威風不減當年。不過高覽卻是怡然不懼,畢竟先前的他卻是佔據優勢,潘樟這邊雖然得了宋謙相助不過,這片刻間卻還是不能將局勢翻轉,之時穩住了先前瀕臨落敗的困境。

就在江東諸人以爲有宋謙之助,潘璋與之合力,很便能將高覽斬於馬下的時候,卻見從曹軍中猛地竄來一騎。徑往三人纏戰處,衆人不防中卻是見刀光一起,“宋謙受死!”正是樂進趁一瞬間宋謙潘障相互配合之下的一瞬間的破綻,仗着座下馬,直奔宋謙,一刀過處,便見宋謙倒斃。

驚得潘璋便趕馬回陣,冷不防高覽一槍刺來,卻是無處可躲,背上受創。潘障卻是忍痛縱馬疾馳。江東軍卻是連忙上前將潘障守護住。而樂進卻是拉着高覽。領着身後親兵奮力追殺。

這一瞬間的局勢卻也將江東的將士們鎮住,而曹軍一方自是歡聲大振,然後便是大軍呼嘯而上。恰是剛樂進出馬時便吩咐了身旁的部將,要在這瞬間趁着江東軍不備。打他們一個冷不防。

樂進的一擊而成,卻是引得部將們依計而行,兩軍戰陣不過幾百步,一方有備而,另一方卻是有些措手不及。江東兵人數不少,陣勢未能及時運轉,卻是這一陣讓樂進高覽,好一通砍殺。

當樂進命令得勝的曹軍止步,緩緩收攏兵士,鳴金退返合肥之時。卻是追擊了江東軍數裡有餘,樂進卻是擔心,雖然見陣有利,然畢竟兵士們的士氣不過稍復,而江東兵卻也只是敗退,並不見預勢,而守住合肥城是他們的重點。

見得樂進回城,徐盛和程普卻是狼狽相見,這一番卻是他們過於大意,此次北上一路上的順風順水使得他們多少也有些不在意,再看到只有樂進和高覽兩人武將,卻還想着以多壓少,定會無虞,卻是有些瞧了天下的英雄。

須記得志莫忘失意處,稍微輕點了士卒。徐盛和程普卻是得報,幸賴得曹軍將士不多,而江東兵士雖然無備。卻是精兵。損傷倒也不多,只是一時之間還有不少歸隊的,兩個領兵的江東大將,卻也只好待樂進入城後,整頓軍馬離城十里下塞,隨即將這一陣的兵事報於舒城中的周瑜知曉。

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18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七)第50章 江南春暖第17章 忠義第51章 將無將(四)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135章 順勢而爲第46章 我要做大媒第83章 前後手第3章 取上庸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17章 人得有自知之明,索瑞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47章 風清月明,山中出劍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77章 得失白水,進兵陽平第109章 雍涼風雲(五十二)第42章 傳言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16章 個人心思第40章 期待第27章 煙波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105章 雖無長阪坡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51章 幾支期許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45章 家事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69章 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第114章 再戰衡陽城(四)第125章 高屋建瓴第8章 緣滅緣起緣來如此第4章 情與願第35章 隱者學士與小子,英雄屑小自現第119章 雍涼風雲(六十二)第62章 等與不等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102章 吹第82章 神威第95章 就要不死第9章 春日評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3章 吾爲先行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50章 龍兄虎弟(下)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42章 自知第12章 父子夜談第81章 意興闌珊,各有所好第147章 君君臣臣(中)第48章 人不瘋魔不成器,瘋的文武雙全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159章 別離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113章 雍涼風雲(五十六)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25章 鄧瀚的打算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25章 日記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157章 勢顯第39章 總有意外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37章 得仁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21章 揣測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10章 躬行與躬耕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3章 大家都很忙(上)第60章 弈評數語綢繆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2章 父子夜談第19章 本心第147章 君君臣臣(中)第10章 鄧艾第18章 幾分思念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77章 得失白水,進兵陽平
第133章 何處可往(下)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18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七)第50章 江南春暖第17章 忠義第51章 將無將(四)第90章 雍涼風雲(三十三)第135章 順勢而爲第46章 我要做大媒第83章 前後手第3章 取上庸第79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上)第17章 人得有自知之明,索瑞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47章 風清月明,山中出劍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77章 得失白水,進兵陽平第109章 雍涼風雲(五十二)第42章 傳言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16章 個人心思第40章 期待第27章 煙波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105章 雖無長阪坡第29章 西行漫記(二)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51章 幾支期許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66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一)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45章 家事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69章 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第114章 再戰衡陽城(四)第125章 高屋建瓴第8章 緣滅緣起緣來如此第4章 情與願第35章 隱者學士與小子,英雄屑小自現第119章 雍涼風雲(六十二)第62章 等與不等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102章 吹第82章 神威第95章 就要不死第9章 春日評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3章 吾爲先行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50章 龍兄虎弟(下)第108章 雖無長阪坡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42章 自知第12章 父子夜談第81章 意興闌珊,各有所好第147章 君君臣臣(中)第48章 人不瘋魔不成器,瘋的文武雙全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159章 別離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113章 雍涼風雲(五十六)第1章 建安二十年第125章 鄧瀚的打算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143章 待敵議事第104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25章 日記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134章 大家都很忙(下)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157章 勢顯第39章 總有意外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37章 得仁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21章 揣測第32章 西行漫記(五)第10章 躬行與躬耕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14章 無題,也是詩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33章 大家都很忙(上)第60章 弈評數語綢繆第124章 不爭是爲爭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12章 父子夜談第19章 本心第147章 君君臣臣(中)第10章 鄧艾第18章 幾分思念第7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三)第170章 見南山(上)第77章 得失白水,進兵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