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等與不等

從益州成都到襄陽城路上的距離大約有兩千裡之遙,要是憑着車船走馬傳遞消息,考慮到蜀道之艱險,或許一個消息的傳遞花費個把月都是平常事,而信鴿卻是可以在數日之內將消息往返傳送。

那邊劉璋惱羞之後的決斷,很快便被藏在成都城內的雲漢分站的人給傳到了襄陽城,而後當鄧瀚那邊都將這份情報再次通過信鴿傳遞到漢中,接着又經過一番周折交到閻圃手上的時候,劉循所帶領的幾萬大軍,還沒有過了梓潼。

鄧瀚分析着眼前的情報,漢中發了八萬大軍進兵益州,在張衛帶領下不計生死的攻打僅有在高沛統領八千人守衛的葭萌關。高沛雖然也被人稱爲是劉璋手下的名將,可是從主而知其僕,從劉璋的水平當然也就可以盤算出高沛的水平。葭萌關的丟失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考慮到這消息的時效,或許此刻那楊懷和冷苞應該是合兵一處,接應了從葭萌關潰敗的高沛殘軍,退守陽平關了吧,須知漢中兵並不需要留有多少的兵卒來守衛自己的後方糧道,蜀中古道,卻都是一條路連接兩邊,漢中軍若是破了葭萌關,卻是可以依次而進,他們要做的不過是向前而已。

至於漢中軍攻打葭萌關的損傷,想來高沛須不是後來的霍峻,能夠以區區數百人便硬生生的扛了劉璋手下萬餘人一年的圍攻,而且最後這萬餘人不僅無功,卻還被其打得大敗虧輸,故而眼下漢中軍矢志爲了張魯復仇,卻是上下同欲者,故而可以無往不利。雖然益州漢中兩地的軍士或許都是武備差不了多少,可是精神意志上的差別,當然決定了他們的勝敗存亡。

鄧瀚的分析自是從隨後九芝堂發回的情報中得到了確實。漢中軍乃是從二月十八日兵發葭萌關,二十日破關,守關的高沛領着千餘潰兵迤邐西行。二十九日高沛得楊懷和冷苞的接應,得以駐蹕於陽平關,三人合兵一處卻也有兵近兩萬。不過三日後,漢中軍的先鋒軍便在楊昂的帶領下出現在了陽平關門前。

兵力的增多並沒有讓陽平關的結局有什麼變化,一鼓作氣勢如虎,有了信念的漢中軍自是比益州兵強悍,加上高沛所領的敗軍將漢中軍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傳遍了陽平關的守軍,又讓益州兵本來就不如漢中軍的士氣更是跌落了幾分。未戰先怯,結局早定。

當一路緊趕慢趕,心切北上的劉循大軍剛過了劍閣時,前面的白水關也在羊羔冷三人的手中丟給了漢中軍。不得已劉循大軍卻也只能先後撤至劍閣,在李嚴的建議下,劉循卻是下令讓羊羔冷三人領着殘餘的萬餘人進駐廣元,以免讓潰散的敗兵再次影響大軍的士氣。

“子浩,這般局面下,我軍如何可以取利其間啊?”從荊州各州郡巡視了一番的劉備卻是變得意氣風發了許多,親眼看到自己的實力,當然讓原本只是從麾下諸人的彙報中悉知情況的他更加感到踏實,當然也更加的有了底氣。

髀肉之嘆彷如昨日,“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的話似乎也是剛剛和他人敘談不久,而今,這般局面之下的劉備豈能不意氣風發。

看了一眼座中的徐庶和諸葛亮,鄧瀚卻是道,“初始之時,在下不過是想讓益州漢中兩相爭,我軍自作漁翁。益州乃是天下四角之一,而漢中卻也是天下形勝之所,均是成大事之根本。無論那方敗弱,我軍都可乘勢而取之。”說到這裡,鄧瀚卻是掃了一眼思考中的劉備,倒是沒有看到什麼爲難的神色,“據眼下看,加上如今的天下形勢,益州劉璋處,倒是弱了一些,不過以主公和劉益州之宗親之誼,主公自然是不會落井下石了。在下倒也沒有想到益州如此疲弱!”這句話出口時,鄧瀚卻是感到諸葛亮和徐庶兩個人的眼光玩笑般的看了看他。

“如此,主公若是有意助劉益州一臂之力,或許可以讓關君侯動一動,讓上庸大軍順河而上,屯駐西城,意指南鄉,當然這樣對我軍並不是最好的選擇!若是有益州來使,請我軍入川相助,自是最好,我軍不僅可以順路施恩於蜀中,還能從益州賺些錢糧補助,其下則是益州劉璋請我軍相助,從上庸出兵,攻敵所必救!當然相比於第一條,我軍主動和讓人相請自然也是差異迥然了。”

“呵呵,子浩的算盤打得不錯,什麼時候都想着專區更多的好處!不過兩位軍師如何看?”

“主公不願傷了與劉璋的宗室情誼,也不願違了昔日劉焉對主公的知遇之恩,子浩的建言卻是極好了!”徐庶道,“若是益州請我軍入川相助,主公卻是可以領兵三萬,用黃忠,魏延,霍峻爲將,進兵西川,自可讓三將軍和孔明留守荊州,子龍將兵巡視四方。此外上庸關君侯卻是可以相機而動。至於錢糧所需,自是有孔明!”鄧瀚說了自己的想法,徐庶便直接給了劉備具體的行動方略以及將領的調用。

“呵呵,主公,去年荊州大熟,除去了南征交州的損耗和今年各地屯田所需的糧種,我二十萬大軍戰時的軍糧錢賦足可支撐兩年!且都分置在上庸,江陵,夷陵,長沙等地,當然襄陽城內卻是存儲更豐!另外自今年伊始,我荊州各地又多出了不少的人口戶數,卻是原先避于山中的鄉人爲主公之仁政所吸引,又紛紛迴歸鄉鄰,故而在不影響農事的情形下,我軍還可多招募三萬軍士,此外據武陵太守馬良那邊傳來的情報說是近來還有些蠻人願歸附於我荊州治下,聽聞卻是從西川南蠻中避難而來的一些部落族人。從中卻又可以挑選一些青壯以充軍!且依據先前子浩的建議,我軍於鄉鄰野間除了正常設置的衙役之外,分佈在各地已經稍加訓練的民衛卻也有近十萬人!”

聽完了三個人的話,劉備自是笑道,“孔明這番話是不是要告訴我說,主公,我們現在要錢有錢,要糧有糧,想要打仗我們還有足夠的兵士,若是有了損傷,我們還有不少的後備,現在就等您的決定了!呵呵,備何有幸啊!”

“有卿等相助,備自無憂矣!不過,且先等等吧,既然我軍已經準備好了取利於鷸蚌相爭,而今尚未到不可開交之時,豈會盡如我意!”

大方針既然已經定了下來,所期待着只有等待。不過對於等待的感觸,不同的人自由不同的體味。

此時劍閣之上的劉循卻是已經對等待感到不耐煩了。原本兩軍對峙,益州軍作爲守軍,且又連逢敗績,軍心不安,加上關上雖有他帶來的三萬精兵,以及廣元城中楊懷,高沛和冷苞三人收攏的葭萌關,陽平關還有白水關的敗軍萬餘人,都應該據城池關隘以爲守,待敵之不可攻而自去。

不過作爲主帥的他,劉循卻是不想做個縮頭烏龜。在他看來張衛出漢中率領的八萬兵,如今連戰雖連捷,先後三日下了葭萌關,五日而破陽平關,十日進佔了白水關,士氣高漲無比,但是其損耗也不小,漢中軍悍不畏死不計傷亡的攻城略地,這三關而過以他看來漢中兵士的損傷當不下於三萬人。如今兩軍數量相近,且敵軍連戰之後依然成了疲軍,我益州軍雖然也是長途跋涉而來,卻有地主之利,兩相對比,卻也算得實力相當。

故而以他看來全然固守已是誠不可取,況且劍閣過後,便是無險可守,益州腹地已在漢中大軍的眼前,當在此地便將來犯之敵狠狠一擊,方能打消敵人的士氣,所以待張衛領漢中軍來攻時,劉循便主動出擊,先後和張衛率領的漢中軍在劍閣中交戰數次,或許就如劉循所料,漢中軍已經成了疲軍,前期那股子悍不畏死的氣勢已經消弱了不少,幾番攻殺,劉循的益州軍竟然屢佔上風,就連廣元中的羊羔冷的潰兵也近乎可以與之相抵了。

這樣一來,劉循的心思卻是漸漸的變了,此時的他已經有了憑着手上的兵力徹底打敗漢中軍的心思。雖然劉循的身邊有李嚴在,可是他不是主帥,此外原本還有些小心翼翼的李嚴,也隨着兩軍交戰時漢中軍越來越明顯的頹勢而變得主動。

須知,漢中軍中並不是沒有人的,閻圃這位漢中張魯的軍師卻也不是易於之輩,更何況他還有着鄧瀚指使九芝堂中人暗中的相助,還要謹記雲漢中並不是只有打探消息的,他們還有得到陳到訓導過的機動人員。

於是乎,劉循便成了一出悲劇,不過他悲劇的同時,身邊還跟着個正方的茶碗。隨同劉循北上的三萬精兵加上羊羔冷三個人手上的萬餘兵士在中了閻圃的示敵以弱,引蛇出洞之計後,留下的便只有潰散回劍閣的萬餘人,不過所幸的是劍閣在手,錢糧無缺,李嚴,楊懷,高沛以及冷苞諸位將領俱全,此時的劉循只好向着成都方向弱弱的說了一聲。

“父親,請速派援兵!孩兒當與此關共存亡!”

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168章 冷寂第9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112章 雍涼風雲(五十五)第4章 薦諸葛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38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三)第62章 等與不等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54章 將無將(七)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31章 西行漫記(四)第40章 西行漫記(十三)第141章 益州將士們的新面貌(下)第125章 今昔異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151章 大姑娘上轎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55章 雍涼風雲(二)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46章 秉性使然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69章 傻瓜做不做第43章 名位不足恃,但見鏡花月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83章 雍涼風雲(二十六)第11章 三顧第41章 迷局第70章 雍涼風雲(十七)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137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二)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30章 西行漫記(三)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39章 天下熙熙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15章 且問伯母何在?第37章 跟屁蟲第37章 得仁第37章 得仁第157章 定(下)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21章 揣測第41章 北南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11章 家有賢妻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1章 三顧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39章 總有意外第25章 邊角地,腹心處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31章 的盧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55章 將無將(八)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31章 擾敵第70章 雍涼風雲(十七)第4章 情與願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8章 白幡如雲第5章 名人也要包裝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5章 非大笑,也出門第19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六)第20章 大人的話第21章 揣測第55章 將無將(八)第82章 神威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76章 疾(下)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70章 打卦斷事卻僥倖,實力做底第13章 風起第29章 決斷第6章 老東西(上)第155章 定(上)第11章 三顧第18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八)第11章 家有賢妻第67章 爭執(下)第23章 閻行的心事第150章 龍兄虎弟(下)第77章 雍涼風雲(二十四)
第121章 雍涼風雲(六十四)第168章 冷寂第9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112章 雍涼風雲(五十五)第4章 薦諸葛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38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三)第62章 等與不等第6章 師兄,你失……了第54章 將無將(七)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31章 西行漫記(四)第40章 西行漫記(十三)第141章 益州將士們的新面貌(下)第125章 今昔異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151章 大姑娘上轎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55章 雍涼風雲(二)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46章 秉性使然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69章 傻瓜做不做第43章 名位不足恃,但見鏡花月第63章 雍涼風雲(十)第83章 雍涼風雲(二十六)第11章 三顧第41章 迷局第70章 雍涼風雲(十七)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68章 雍涼風雲(十五)第137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二)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28章 本道柳暗花明(三)第30章 西行漫記(三)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39章 天下熙熙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15章 且問伯母何在?第37章 跟屁蟲第37章 得仁第37章 得仁第157章 定(下)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18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六)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21章 揣測第41章 北南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11章 家有賢妻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1章 三顧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39章 總有意外第25章 邊角地,腹心處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31章 的盧第107章 雖無長阪坡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55章 將無將(八)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31章 擾敵第70章 雍涼風雲(十七)第4章 情與願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8章 白幡如雲第5章 名人也要包裝第21章 思歸水鏡莊第5章 非大笑,也出門第19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六)第20章 大人的話第21章 揣測第55章 將無將(八)第82章 神威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76章 疾(下)第41章 佳節念做,夜宴半雪第103章 雖無長阪坡第70章 打卦斷事卻僥倖,實力做底第13章 風起第29章 決斷第6章 老東西(上)第155章 定(上)第11章 三顧第18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八)第11章 家有賢妻第67章 爭執(下)第23章 閻行的心事第150章 龍兄虎弟(下)第77章 雍涼風雲(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