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高屋建瓴

儘管此時的雍州的大部分地區沒有什麼人,不過既然經歷了那麼多的辛苦,好不容易纔將曹操的勢力以及其他都給趕出了雍州,此時的關羽等人也不會想着將這些地盤和人分享之。

當然以雍州的地形而言,從進攻方轉化成守備者之後,重點要關注的地方卻也有幾處,只要這幾處都能安然無恙,總是內部空虛或者少人,雍州的歸屬確實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其一便是東面的潼關還有向東南方向青泥隘口和武關一線。

此時的潼關已經落在了張飛的手上,以無當飛軍的能力,此時潼關附近的羣山環繞的地方,當然也會處於這些登山如履平地的荊州特種部隊的可控範圍之內。若非如此,想來當初曹操領着大軍迴轉幷州的時候,也不會選擇蒲阪津,畢竟風陵渡口處,要比蒲阪津那邊既方便也近了許多,可以讓曹軍少費許多事情的。

可是捨近求遠的曹軍自然也是有些顧忌無當飛軍在羣山之間能夠神出鬼沒的能力的。

如今的潼關之中當然也不會再需要張飛領着三萬這麼多的無當飛軍繼續鎮守,要知道不管是無當飛軍他們的能力,還是他們的蠻族之人的構成,都不是那種十分適合守關的。

蠻人尚戰,卻又極爲彪悍,其統帥的張飛以及沙摩柯這類得人物又何嘗不是那種更適應進攻的血性人物。之前也是因爲形勢上的不能,纔不得已而爲之,好在對於這支無當飛軍的實力和戰力,因爲突襲潼關時那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表現,終究讓那些不明底細的人物也因此對他們的表現在心理上有所畏難,即便是那時的曹丕也曾調撥人手給潼關的張飛等人施加壓力,可是結果還是讓無當飛軍逞威不已。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像曹丕這樣的聰明之人,對於這樣的軍事常識當然時刻銘記於心,恰也正是因爲他銘記於心,想着而今曹操都有有所不能的地方,被荊州人給眼前的潼關偷襲了一把,以自己的能力至少而今還是比之不得,繼而他的表現自是謹小慎微,寧可無大功在手,也不能犯大錯給他想象中的“敵手”們

對於潼關已經此時還不在自己手上的青泥隘口,從子午谷要道已經領兵而出的霍峻當然是把守潼關的首要人選,關羽自是讓霍峻領着他的本部兵馬以及緊急從漢中抽調的一部分預備兵前往潼關,將張飛這些人給替換下來。

至於張飛接下來的任務,當然是要對青泥隘口有所動作。

雖然武關要是能夠在手的話,從雍州長安東向的所有門戶才能夠算得上爲荊州方面全盤掌控,可是當下還需一步一步走,青泥隘口這便算作第一步。

不過在用兵於青泥隘口之前,在藍田一線竟然還有一隊早就被郭嘉埋伏好的兵士,這隊人人數不多,可是領兵之人想來並不是一般人,雖然其兵數估摸在數千人之多,可是當魏延從關羽那裡領兵萬餘前往征討時,卻一時之間無從得手。

待經過一番打探之後,鄧瀚竟然發現此時這位敵將便是郝昭,想來歷史上魏延奉了諸葛亮的帥令,讓他進兵陳倉小縣也是屢遭挫折,此時居然也是這般,或者這便是天生的一物降一物,兩人宿命使然,非鄧瀚這隻蝴蝶飛來飛去的翅膀能夠扇動的。

儘管郝昭以少敵多,讓魏延不能順利的進兵藍田,可是畢竟如今的荊州在雍州立足的趨勢依然明瞭,並不是他郝昭僅僅憑着這數千人馬就能逆改得了的大勢,隨着張飛領兵來助,郝昭卻也不得不逐步的推出藍田,繼而青泥隘口。

雖然說無當飛軍擅長攀山越嶺,可是他們也不是會自虐的人,之前的他們不過是爲了達成突襲的目的,才數月之間如野人一般行走於從上庸到雍州這一路上的崇山峻嶺,如今既然有大路可走,即便是再有能力,他們也不會專門的去挑戰自己的極限。

張飛和魏延兩人合兵之後,自然的便將郝昭給驅散了出去,儘管這之間兩人也很是受到了郝昭的熱情招呼,不過小處的損失,只能讓兩人在享受當初戰略目標完成的時候,不能暢懷而已。

至於說在佔據了青泥隘口之後,有些不忿的魏延也試着想利用手上兵多的優勢,繼續對武關施加壓力,不過此時守在武關的郝昭,已然有了後方的大力支援,自是不會讓武關就這般送了出去。

青泥隘口和武關之間的關聯,倒是能夠與潼關和函谷關之間的聯繫相體並論,一時之間,荊州的劉備勢力和曹操之間至少在雍州這一次的交手中,各自都得了一個如今看來都能足以掩護己方的關口。

故而眼見不能將武關一併而下的魏延,也不得不退兵青泥隘口,畢竟他也知道如今的雍州還處於百廢待興的時候,而且荊州方面也有不少的難處,此時犯難的地方,倒還不是糧草方面的問題。

畢竟得了算得上大部分空地的雍州,此時的關羽等人即便是要賑濟遭受了戰火的黎民百姓,那也得有人受之纔可以得。

不過即便是像上地,安定,北地這些地方此時少有人煙的存在,可是對於如今佔據了雍州的關羽等人而言,這些地方對於雍州的守備卻有着重要的意義。

相對於關中一帶,乃是由渭水,涇河等諸多水系沖刷而成的平原地帶,他們的北面及西邊卻是佔據着居高臨下的優勢,故而此時的馬超領着馬岱和龐德這兩人,從荊州大軍中此次大戰之後,僅剩下爲數不多的騎兵中集齊了五千騎兵,去巡視這些地方。

畢竟這些地方的重要性,在當年光武帝劉秀看重的雲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高密侯鄧禹對於這倒有一番高論。

“上地,北地,安定三郡,土廣人稀,饒谷多蓄,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其弊,乃可圖也”

如今這些地方,不僅僅是土廣人稀,更應該算得上土廣無人,不過也正因爲這些地方,人煙少,馬超等人才更加的需要迅速的將這些地方全都巡視一遍,若是讓幷州的異族如匈奴,還有於朔方,九原等地中部鮮卑聞風而至,到時候以此時荊州方面在這些地方的實力,恐怕一時之間又是個難以從容應對的麻煩事。

想當初浩浩蕩蕩二十五萬大兵北上,如今到現在還算的上保持建制完全的也就是張飛所領的那部無當飛軍了,雖說之前他們在穿越山間的時候,過的是迥異於一般人的辛苦,可也正因爲如此,流了那麼多的汗水的他們倒是少流了許多的鮮血。

不拘如何,總是隻要人有付出,總會在某一方面得到相應的補償的。

此時的馬超雖說領着的騎兵多不是涼州出身,畢竟之前他和魏延等人一同追擊曹操的時候,被多謀的曹操,郭嘉等人給坑了一把,可是對於這些荊州人,以馬超的實力在短時間內,兩下里也是相處的不分彼此,對於馬超的統率也是尊崇無比,而馬超雖然也覺察到這些荊州出身的騎兵們,在騎射功夫上當然不及他之前的部署,可是從他們對於他這位新上司的指令服從,執行的程,倒也讓馬超暗自讚歎,荊州人練兵的手法卻有高妙之處。

那種不以個人武勇爲先,更多體現團隊意識的做法當然給了馬超更多的啓發,這就像是之前魏延和馬岱等人在陳倉城外的那一番切磋一樣,於不經意間,讓原本屬於兩個地方的兵士,將領,逐步的融合其間,不僅沒有造成什麼對立的隔閡,還在彼此的接觸中,能夠體會到對方的優勢,正所謂,取衆人之長,爲我所用,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就在馬超和這些荊州騎兵們彼此相善的過程中,之前逃竄遊蕩在這北地,安定,以及上郡諸地的一些個賊兵,土匪,流民,卻在這五千人的千里奔襲,往來馳騁中,一一的化作了烏有。

當然在這其中,馬超這位殺意頗重的莽撞人,如今也知道如今雍州實在是太缺人口了,對於被他擊潰的那些傢伙,他更多的也是選擇俘虜的方式,對於那些實在頑抗的傢伙,纔不得不予以絞殺的對待,可見這位仁兄如今也是政治頭腦見長,足見他在娶妻如王異,交友類鄧瀚之後的益處。

故而當馬超領兵到了上郡一帶的時候,原本五千的騎兵卻也在分兵之後剩下了三千左右,至於其他的兵士,當然是奉令將沿途俘獲的近萬人給送往關中交給徐庶去處理。

對於這樣的收穫,徐庶自然是高興得很,蚊子再小,那在這個時候也是肉啊

當隨後徐庶從長安傳給馬超的讚語被迴轉的騎兵傳到的時候,馬超雖然如今早就過了而立之年,也爲這樣的精神上的讚語動了出塞搶一把中部鮮卑的心思。

畢竟以往馬超的戰功更多的乃是從死人身上取得的,殺人成野,威名至聖,雖然這樣的方式如他而言,再是簡單不過,可是如今的劉備那可是有着仁君之名的。

正當馬超還有些顧慮自己這般做是不是太過分了,雖然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向來都是最好的藉口,可是此時的馬超還多少有些忌諱,初至荊州,他還不想這麼快就被人給看成一個不顧禮制,會妄動之人,雖然這樣的事情對於往日的馬超而言,自是少了太多的自由,可是這也許就是人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

而且這樣的代價,相對於歷史中,這位赫赫威名的神威天將軍,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抑鬱而終的結果要好上太多了

不過此時的他,卻是得到了一個消息,足以讓這位心有顧慮的馬將軍高興不已,原來中部鮮卑步度根的手下居然真有人貪心不足,從容的越過了長城,欲在這廣闊的北地安家落戶。

“真是,想瞌睡便遇上了枕頭啊”馬超這般對着馬岱和龐德言道。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92章 制限(五)第8章 建安五年第41章 西行漫記(十四)第163章 煢煢孑立第12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下)第66章 爭執(中)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39章 坑蒙拐騙,搶先挖角第7章 老東西(下)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5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2章 父子夜談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10章 親事第135章 安定第19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六)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71章 雍涼風雲(十八)第12章 父子夜談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36章 西行漫記(九)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24章 劉備的待遇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145章 先鋒第53章 將無將(六)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7章 老東西(下)第10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六)第43章 西行漫記(十六)第16章 坐論第23章 東家在襄陽第106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49章 愁苦第203章 天下安(三)第12章 隨君去第157章 勢顯第9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19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七)第63章 一客西來,卻話巴山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25章 今昔異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148章 彩雲之南(下)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65章 雍涼風雲(十二)第4章 當爲我師第83章 雍涼風雲(二十六)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159章 別離第147章 彩雲之南(上)第16章 坐論第5章 非大笑,也出門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85章 棘手第98章 憑空生出百萬兵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9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五)第122章 鬧劇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7章 老東西(下)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00章 雖無長阪坡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89章 制限(二)第17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一)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52章 將無將(五)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38章 陸府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55章 龍擡頭,又是一年春第97章 雍涼風雲(四十)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3章 取上庸第145章 先鋒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20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三)第10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六)第172章 茫然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39章 總有意外
第92章 制限(五)第8章 建安五年第41章 西行漫記(十四)第163章 煢煢孑立第12章 月下美人和文弱書生(下)第66章 爭執(中)第28章 姻緣千里牽,拳腳刀槍劍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39章 坑蒙拐騙,搶先挖角第7章 老東西(下)第136章 鄧瀚馬岱進益州第5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一)第101章 雖無長阪坡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2章 父子夜談第51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第10章 親事第135章 安定第193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六)第23章 兩人爲鬥,三人且樂第71章 雍涼風雲(十八)第12章 父子夜談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0章 前程自有,只等錦繡第14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36章 西行漫記(九)第119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24章 劉備的待遇第149章 一個很好的還沒怎麼開始就要結束的開始第145章 先鋒第53章 將無將(六)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7章 老東西(下)第10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六)第43章 西行漫記(十六)第16章 坐論第23章 東家在襄陽第106章 雖無長阪坡第30章 我們去送紙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49章 愁苦第203章 天下安(三)第12章 隨君去第157章 勢顯第9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19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七)第63章 一客西來,卻話巴山第18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三)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25章 今昔異第68章 雖是同牀卻有異夢(三)第99章 雖無長阪坡第148章 彩雲之南(下)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65章 雍涼風雲(十二)第4章 當爲我師第83章 雍涼風雲(二十六)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閒適自在話東西第142章 先就這麼着第159章 別離第147章 彩雲之南(上)第16章 坐論第5章 非大笑,也出門第88章 雍涼風雲(三十一)第146章 君君臣臣(上)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85章 棘手第98章 憑空生出百萬兵第115章 再戰衡陽城(五)第92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五)第122章 鬧劇第26章 天下人心,我自不懼第158章 荊南一夜第7章 老東西(下)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00章 雖無長阪坡第28章 西行漫記(一)第89章 制限(二)第17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一)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52章 將無將(五)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38章 陸府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55章 龍擡頭,又是一年春第97章 雍涼風雲(四十)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3章 取上庸第145章 先鋒第39章 西行漫記(十二)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20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三)第10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六)第172章 茫然第22章 不論遠近,都爲一個夢第39章 總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