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風起

在劉備麾下衆人的眼中,劉備卻是天下間少有的人主明君,是個能夠在此亂世值得跟隨的英雄,也是能夠蕩平亂世,安天下之人,是豫州牧,是中山靖王之後,且被當今天子堂而皇之按族譜序齒,稱之爲皇叔的人。

而在敵視劉備的那些人的眼中,劉備不過是個織蓆販履,無能爲之人,且雖早就揚名,卻依然不識時務,多年東奔西顧,投靠誰,誰就倒黴的這麼一個喪門星。而且爲人也多是假仁假義,慣會收買人心的。其實不論這些人如何說辭,他們都是看劉備不起,見之時,或許都會稱劉備一句大耳賊罷了。

不過對於時下的夏侯惇,對於劉備,卻是憤恨不已。曹操自是北征,先是在官渡打得袁紹倉惶北顧,少頃,在倉亭之戰,卻是讓這位昔日的好友鬱鬱而終,曹操自是得冀州大部,而後,曹操卻是再接再厲於建安十一年正月剿滅幷州高幹,並委任樑習治幷州,當下,曹操卻是駐蹕於鄴城,待冀州民心稍服,卻是要繼續北進,以便徹底的剿滅袁氏。

而在曹操北征的過程中,卻是將豫州及南向的防禦守土之責盡是交給了他夏侯惇。夏侯惇者,自是曹操的宗親之人。自隨曹操起兵以來,卻是屢立大功,加之夏侯惇不僅精通軍旅征伐之事,於政事上也有相當的造詣,平日裡曹操對他的期許頗高,而夏侯惇自也當仁不讓,身爲曹操帳下,一等上將,於天下間,卻也甚少能如其眼的人物。

身爲武將,自當衝鋒陷陣,披堅執銳爲主公攻城略地,耀武揚威,然而曹操委夏侯惇守土之責,雖不爽,卻也只能接受。原本的夏侯惇,覺得有了官渡之戰的大勝,天下間自當沒有人敢輕易捋曹軍的虎威,想時下,荊州劉表只不過是一座談客,江東孫權,雖有父兄之餘烈,卻尚未及冠,又能有幾分膽略和見識,除此兩人外,只剩下一個猶如喪家犬般四處無着的大耳賊,雖投托於劉表,如今棲身於新野之地,卻也不過兵不滿三千,將不過關張趙,亦是無能爲之人,然讓人料想不到的是,以如此羸弱的兵勢,於去年竟然敢北掠至葉縣,竟然還害得自己吃了一個大虧。

“這該死的大耳賊,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每每想到這裡,夏侯惇那僅剩的獨目中自是火冒三尺。

此時門外卻是傳來下人的稟報聲:“將軍,昨日那人又來求見了!”

“昨日那個,老子每天不知要見多少個人,究竟是哪一個?”此時的夏侯惇豈有好氣。

下人自是謹言:“就是那個自言是上庸申家的,昨天卻是送過拜帖,將軍並未答應,今日卻是又來了!”

“真是的,如今連新野之事還沒弄得清楚,那邊的事情,老子怎麼管得着!去把他給我回了!”見下人將要出去,夏侯惇卻是叫道:“算了,還是叫那人來吧!”

既然將軍改換的念頭,身爲下邊人自當遵從,不一會兒,卻是將來人領到夏侯惇面前。

夏侯惇自是獨目一掃,打量了一下來人,不過是個書生樣,臉白無須。看到來人這副打扮,夏侯惇只是冷冷的道:“何事求見某?”

“不才上庸申奎拜見將軍!”見夏侯惇仍是一幅愛答不理的神情,那申奎卻是繼續小心道:“小人次來卻是想向將軍告知一件大事!”

“說!”夏侯惇給了他一個字的回答。

“稟告將軍,小人原本是上庸太守申耽之三弟,然今日卻已變成了一個流浪至此的未亡人,”說道這裡,那申奎卻是臉顯幾分悲色,“多日前,上庸城已被劉備軍佔領,家兄自也是被劉備給下令砍了腦袋!”

“什麼,劉備軍竟然佔領了上庸,這劉備着實可惡!”此時曹軍的斥候及暗間偵測的方向多是以北方爲主,難免對南方這一路的探查的關注有所鬆懈。

“將軍,那劉備軍攻佔上庸卻是突襲,假借商事運輸,將兵改扮成商人護衛,進的城內,卻又以商人之名設下了鴻門宴,所以纔將家兄等忠義人士,一舉成擒。”

“原來如此,劉備向來狡詐,加之有那徐庶的幫手,某家也曾吃過虧,何況爾等!”

“將軍,小人此來,除了告知將軍這一消息,還望將軍能驟發大兵,攻滅劉備,爲家兄等報仇。”申奎平日裡自是書生意氣,或許是有些急說出了這些近乎無理的話。

“哼!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夏侯惇卻是要逐客了。

“將軍,還望將軍爲小人能報此仇,若如此,小人情願將申家家產奉上,以爲軍用!”感到了夏侯惇的冷淡,申奎卻是想起了什麼。

“哦,大軍豈可輕動!不過你既然願獻上家產,我自當將你之心意上告丞相得知,待有丞相鈞意,某家再通知與你!且去吧,休得羅嗦了!”

聞言下,那申奎卻是退出去了,不一會兒,卻是有下人進來稟告道:“將軍,那人卻是在後門處,安置了兩挑箱籠。”

夏侯惇卻是稍稍一頓,然後道:“去,派人將李典,于禁二位將軍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是時,夏侯惇,李典,于禁三人俱鎮守在宛城。

前次劉備北掠,夏侯惇戰敗,還多虧了李典的救助,故而曹操爲了北征沒有後顧之憂,將李典和于禁二人派來相助於夏侯惇。雖李典和于禁二人之間有些齷齪,不過有夏侯惇在,卻也儘可以驅使這二人一起出力。

待二人來到夏侯惇處,夏侯惇自是將劉備軍佔領上庸之事告知二人,卻是詢問二人,該如何以對,時下的局面。

“稟告將軍,劉備自是丞相一向之大敵,今丞相雖遠在冀州,以在下之見,卻是應當儘快的加派人手,將劉備的動靜哨探清楚,然後回報丞相,請丞相而斷!”

“李將軍,愚以爲此言不妥,兵貴神速,卻是至理,若是將劉備軍事來回哨探再稟報丞相,是否會遷延日久。”

“於將軍,豈不聞,兵者國之大事,想劉備即使再能折騰,然其兵,其地自是有限,我的意思,乃是秉承丞相先北後南的方略,待丞相芟平北地,自可全力向南,獅子搏兔也當全力而行!”

“李將軍之言也有道理,劉備軍自是軍勢不足,然而當下,我宛城之地,即屯有大兵八萬,而那劉備去年也不過是三千兵甲,雖那次少有失利,但此次我軍多家小心,當可進抵新野,平復劉備!”

這二人自是于禁欲戰,即使將在外,當有專斷之權,而李典,卻是相等曹操的命令,而後以令而行。夏侯惇聞言之下,自是躊躇。

當此時,卻聞得門外有人稟報曰:“滿寵將軍至!”夏侯惇聞報當即道:“速速請來!”

不一忽而,卻是從門外進來一面目剛毅之人,自然是滿寵,入得門內一看,開言道:“不想三位將軍俱在,在下卻是從冀州丞相處來此!”

“不知丞相遣伯寧來此,有何指令!”夏侯惇道。

“說來慚愧,丞相平定冀州,幷州,欲收服人心,自是減免此二州百姓之賦稅錢糧,而今有籌劃着攻打幽州之地,卻是錢糧不齊,此次寵來此,卻是丞相吩咐,此時夏糧已熟,這今年南陽之地又無戰事,看是否能擠出錢糧供應大軍北上。”

滿寵話剛說完,夏侯惇卻是臉色古怪,滿寵當即問道:“夏侯將軍,有何不妥之處?”

夏侯惇自是將劉備軍佔領上庸之事告知,一時間滿寵也是爲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幽州,劉備二者都是曹操切切想要征伐的。

“既如此,以寵之見,夏侯將軍自該先將劉備軍情勢打探清楚,在下自是即刻翻轉冀州,將此事稟報丞相,讓丞相決斷而行,諸位以爲如何?”

于禁雖然還想着進軍南向,可是聞得滿寵所言,他自是緘口不語。隨即夏侯惇便選派哨探南下而去,而滿寵自是風塵未洗,便又北去。

未及,得聞劉備勢力又有所壯大的曹操,卻是想着先放棄幽州的攻伐,着手將劉備消滅再說。

曹操傳言至許昌,不料尚書令荀彧卻諫之:“河北之地,民心尚未鹹服,加之袁熙,袁尚兄弟尚存,若是其趁此時機,再臨冀州,卻是讓先前之功盡費,糜爛頗多,還望明公三思!”

當此時,於鄴城養病之郭嘉也勸道:“當除惡務盡,以免斬草不盡,死灰復燃,卻需蕩平北地,再圖南向而定天下!”

聞言,曹操三思後,還是決定不親自南征,仍坐鎮鄴城爲北伐幽州,進徵烏桓做準備,而另一面,卻不強求宛城之地的糧草北運,同時委派滿寵及劉曄二人南下宛城,與夏侯惇,李典,于禁等妥善安置,若遇時機,可行將在外之事。夏侯惇爲總,劉曄爲其策劃,其餘等人襄助之。

一時之間,宛城卻是枕戈待旦。

哎,此時的劉備軍只能算是剛剛脫去了乞丐裝,不過穿得還是漏腚的服飾,底子還薄的很,怎比的曹操的財大氣粗,上庸新野二地加起來的人馬,還不當宛城之三分之一呢!

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37章 野火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61章 下零陵第61章 隱現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161章 下零陵第65章 雍涼風雲(十二)第25章 勝第12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八)第64章 雍涼風雲(十一)第114章 山雨欲來(五)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99章 強客也要隨主便第6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二)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55章 龍擡頭,又是一年春第18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一)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10章 曹操心想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8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四)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59章 胸懷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148章 一個很好的開始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159章 胸懷第98章 憑空生出百萬兵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30章 本道柳暗花明(五)第149章 南蠻二三事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3章 吹皺一池春水第133章 本道柳暗花明(八)第51章 將無將(四)第34章 恨別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158章 餘波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13章 迎來送往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32章 的盧妨主的傳說第100章 局勢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35章 西行漫記(八)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34章 打馬莫問前程路,爭春楔子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37章 跟屁蟲第10章 曹操心想第6章 老東西(上)第144章 會有時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38章 陸府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101章 荊南第27章 煙波第61章 隱現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146章 風流總被風雪侵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80章 無題第18章 動靜第100章 雖無長阪坡第154章 江夏結局(上)第60章 端倪第19章 軟柿子吃過了也倒牙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9章 哀默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129章 本道柳暗花明(四)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00章 局勢第36章 行動了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42章 傳言第138章 加速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138章 加速第132章 本道柳暗花明(七)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68章 冷寂第85章 雍涼風雲(二十八)第83章 前後手
第204章 天下安(四)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37章 野火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141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六)第161章 下零陵第61章 隱現第33章 還沒有名的武昌魚(上)第161章 下零陵第65章 雍涼風雲(十二)第25章 勝第12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八)第64章 雍涼風雲(十一)第114章 山雨欲來(五)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99章 強客也要隨主便第6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二)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55章 龍擡頭,又是一年春第18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一)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124章 夜色瀰漫第10章 曹操心想第191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四)第8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四)第121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159章 胸懷第206章 天下安(六)第148章 一個很好的開始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159章 胸懷第98章 憑空生出百萬兵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30章 本道柳暗花明(五)第149章 南蠻二三事第27章 忠勇復漢室,剛柔並濟第3章 吹皺一池春水第133章 本道柳暗花明(八)第51章 將無將(四)第34章 恨別第198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二十一)第158章 餘波第16章 第一次見別人家長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13章 迎來送往第124章 任重道遠第32章 的盧妨主的傳說第100章 局勢第127章 引蛇不成?第29章 武無第二,兵法無敵第35章 西行漫記(八)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34章 打馬莫問前程路,爭春楔子第20章 別拖了,該打了第37章 跟屁蟲第10章 曹操心想第6章 老東西(上)第144章 會有時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202章 天下安(二)第100章 雍涼風雲(四十三)第38章 陸府第71章 只增兵不放權,兵多非好事第101章 荊南第27章 煙波第61章 隱現第144章 軍中無大將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146章 風流總被風雪侵第110章 雍涼風雲(五十三)第七十八 掌神威上第80章 無題第18章 動靜第100章 雖無長阪坡第154章 江夏結局(上)第60章 端倪第19章 軟柿子吃過了也倒牙第73章 雍涼風雲(二十)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29章 哀默第147章 亂世人得厚臉皮第129章 本道柳暗花明(四)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00章 局勢第36章 行動了第195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八)第42章 傳言第138章 加速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138章 加速第132章 本道柳暗花明(七)第38章 心緒不寧,且換浮生半日閒第95章 雍涼風雲(三十八)第122章 雍涼風雲(六十五)第36章 遠來是客,卻是惡客當門第168章 冷寂第85章 雍涼風雲(二十八)第83章 前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