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

“殺光狗官兵!”

李自成戴着斗笠氈帽,肩上紅色披風大髦迎風起舞,橫舉起刀,下達了對山海關全線進攻的命令。

大順軍從本陣中分出兩萬餘人到一片石列陣,斷吳三桂軍後路,不想讓他們退回山海關內,李自成則親自率領四萬主力,和三萬關寧軍進行殊死搏殺。

大順軍和關寧軍攪合在一起,戰鬥空前激烈,但吳三桂和李自成都沒有親自加入,一個在後方指揮,另一個在土坡上觀戰。

雖說關寧軍全是騎兵,並且是世上少有的精銳,但李自成帶來的這支,幾乎全部都是征戰多年的老營,是整個大順的精華所在,馬隊也不少,廝殺起來同樣不落下風。

“成敗在此一戰,弟兄們,殺了吳三桂,天下就是咱們的了!”

“殺了吳三桂,奪下山海關!”

一名大順軍的把總手持長刀,飛身撲向正在左砍右刺的關寧騎兵,那騎兵周圍一樣有三名大順兵,猝不及防之下被直接撲下馬。

但他沒有猶豫,轉身就是一腳,將那把總踹到一邊,抽出背後小錘,將身後衝上來的一名大順兵腦袋砸個稀爛,任憑紅的白的濺了自己一身,也只是直呼酣戰。

可雙全難敵四手,這關寧兵能錘死一個兩個,卻擋不住周圍更多的大順兵圍殺過來,很快就因爲氣力不支被砍成稀泥。

“爲了闖王!”

七萬多人攪在一起,石河西岸已是亂成一團,兩方根本沒有什麼陣型,完全是見人就殺,逢人便砍,因爲要是不這樣做,你就會死。

約莫三五個老營兵,手持長刀,並排而行,見到眼前幾名關寧騎兵直衝而來,他們忽然分散開來,在地上撲朔朔的滾動幾下,惡狠狠的向馬腿揮出刀。

多年的征戰生涯,讓他們知道一個道理,面對直衝過來的騎兵,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以靈活的身位繞到一側,砍掉馬腿,再上去將其圍殺。

這些老營長刀兵數量不多,但速度非常快,在陣中到處迂迴,已經下馬步戰的關寧兵他們不管,只是專砍馬腿。

騎在馬上的關寧騎兵只是見到眼前的賊兵消失不見,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聽坐騎一聲悲鳴,向前傾倒。

狂奔中的馬前腿被砍掉,頓時血流如注,再也不能拖住上面的騎兵,幾個關寧騎兵狼狽落到地上,抽出小錘繼續作戰。

關寧騎兵一錘揮出,大順軍老營兵朝左側一滾便輕鬆躲過,緊跟着雙腳以一種非常快的速度向前移動,一個眨眼的功夫便來到他們身前。

“受死吧,狗官兵!”

“噗嗤......”

長刀貫穿了關寧騎兵的小腹,老營兵毫不猶豫的抽出來,再繞到這關寧騎兵的身後,向脊椎處刺出致命一刀。

兩方都是精銳,四萬大順軍老營兵對戰三萬關寧騎兵,馬隊只有七千多人,但居然硬生生頂住了關寧騎兵的衝擊,將對方壓着打。

而關寧軍這邊,雖然是以騎兵爲主,但卻陷進大順軍之中無法自拔,半天過去,三萬關寧騎兵已然損失了八千有餘。

在關城上的吳三桂,看見一個個昔日的兄弟倒在血泊之中,恨得鋼牙緊咬,若不是夏國相阻攔,怕就會直接衝下城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大順軍損失多少尚不得而知,但他們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勢如破竹,將關寧軍殺的狼狽不堪,山海關西翼城上的守軍見了,竟然驚懼不已,臨陣倒戈,換上大順的旗幟,投降李自成。

不得已,吳三桂只得從後陣分出萬餘關寧軍奪城,關寧軍面對西翼城的守軍就顯得十分勇武,登城之後,很快就將這些守軍殺潰,重新奪回西翼。

但這個時候,石河西岸,本來就處於劣勢的關寧軍,由於缺少了那一萬騎兵,更是接連潰敗。

一名大順兵面對關寧騎兵,臨危不懼,站在本地一動不動,看上去像是在等死,但關寧騎兵衝到幾步距離的時候,他忽然彎身朝馬腿揮出一刀。

只聽一聲悲鳴,關寧騎兵被甩下馬,來不及抽出小錘,就被那手持鋼刀的大順兵割下首級。

這大順兵經過接連高強度的作戰也是氣喘吁吁,可這幾個時候,後放忽然響起“通通通”的戰鼓聲,他回身一看,居然是闖王在親自擊鼓!

李自成親自登車擊鼓,大順兵軍心大振,越戰越勇,方纔那名大順兵一鼓作氣,狂呼着將一名步戰的關寧騎兵撲倒,直接張嘴將對方耳朵咬掉。

關寧兵捂着耳朵慘嚎,血流如注,但那大順兵卻像個魔鬼一般哈哈大笑,右手舉起刀直接朝他小腹插了進去,攪和一番,那關寧兵才徹底沒了聲息。

“爲了闖王,殺狗官兵,奪下山海關!”

“弟兄們,成敗在此一舉,殺啊!”

大順兵紛紛舉起刀,潮水一般的殺奔山海關,他們越戰越勇,很快就逼進到了山海關城的前面,關寧軍倒也沒有潰敗,但被逼到了角落苦守待援。

在城上指揮作戰的吳三桂焦心難耐,他根本沒想到,李自成的大順老營兵戰鬥力竟然這麼強,要是直接和清軍去打,怕也不會落得多少下風。

吳三桂時不時向海上投去希冀的目光,但此時渤海異常寂靜,就連一絲風聲都聽不到,海面上甚至連個波浪都沒有。

“祁耀武呢,劉四呢,他們怎麼還不來!?”

聽着吳三桂不斷的怒吼聲,關城上守城的關寧軍也是面面相抵,不知如何回答,自從那次送了物資以後,齊軍各部就忽然間消失,不知道去了哪裡。

留給吳三桂的只有一句話:

“不計代價,死守山海關。”

這個時候,吳三桂忠於明白那不計代價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率領三萬精銳的關寧騎兵歸順過去,就連王爭都不得不防備。

事實上,兩方正在激戰的時候,劉四已經率領東南艦隊直撲向遼河口。

東南艦隊上滿載着三萬齊軍和兩萬定海,齊軍將在那裡登陸,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趁着遼東防備虛弱拿下盛京,斷了韃子的根源。

在齊軍登陸之後,劉四會在遼河口留下足以齊軍返航的運輸船隻,還有一部分的艦船用以護衛。

兩萬定海軍則會回到渤海灣,在祁耀武施放信號夾擊的時候,從海上發炮打擊大順兵,如果迫不得已,他們甚至會從石河口登陸配合作戰。

事實上,祁耀武帶領兩萬齊軍,早在兩方開戰之前就在石河東岸登陸,但他並沒有直接下令夾擊,而是在等,等一個大順軍兵困馬乏的時機。

和歷史上多爾袞的用意如出一轍,王爭就是借山海關戰役消耗吳三桂的家底,並且也是在等一個最好的時機,一戰而定勝負。

李自成的大順兵佔據兵力優勢,而且全部都是老營精銳,不可小覷。

若是一昧硬拼的話,除非這兩萬人都是禁軍,否則祁耀武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齊王對吳三桂的防備,他也能明白。

於情於理,祁耀武都不得不耐心等下去。

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
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圍,列陣摧鋒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二百八十一章:當世戚家軍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