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

決定投降之後,事情就好辦了。

來勸降的李健可謂是功德圓滿,直接就被李自成吩咐人,用籮筐裝着從城牆上放下去傳話。

傳話還是一方面,主要是李自成需要自己靜一靜,這事情來的太快,顯然他還有些接受不了。

另一方面也是不太方便,周圍都是大順的兵將,大夥也有悄悄話要說,有這麼個外人在根本不能盡興,索性是讓人找個籮筐,將李健從城頭放下去。

悄悄話說了半天,接下來衆人一直敲鼓的心也算是平靜下來,無話可說,再也沒有什麼異議,不過許多人心中還是十分忐忑。

畢竟自己從前和齊軍是死對頭,就算投降了,對方翻臉不認人,自己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當然,他們此時心如死灰,只能隨波逐流,再也沒有什麼念頭出去興風作浪了。

按照約定,李自成等一衆心腹將領召集老營,卸下兵器後都在內宅集合等待整改。

這些人都是大順的精華所在,剩下那些不服從凋令到處作亂的,一般都是各處的農民營,各個就連李自成都不當回事,就算被齊軍當成亂軍平了,大順的將領們也沒什麼好說。

第一批入城的是光武將軍鄧黑子,他是負責城內各處衙門要地的控制,下了各處大順人馬的兵器,緊跟着再開始張榜安民,鞏固防衛,保證不會再出什麼亂子。

彰武皇帝王爭根本沒進城,反而是讓李自成帶着大順文武官員出來投降,只是聽聞城內已經有些大順的兵馬起了暴亂危害百姓,又下旨讓顯武飛將軍全卓入城平亂而已。

禁軍驍騎營入城後,便開始在城內喊話,將作亂的賊兵就地處理,這一手着實很高明,王爭和主力大軍根本不進城,在外面還是能起到壓迫,隨時都能一腳踏進去支援。

等到鄧黑子和全卓將城內平定的差不多,這座西安城就和其餘大齊最初控制下來的地方沒什麼不同。

接下來只需要讓城管局和其它衙門覆蓋過來,重新將本地農戶入冊之後再分配田地,從幾個方面來保證地方上的穩定。

到了這種時候,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就算是再頑固的人,在這種軟硬兼施的政策下都不可能再造反。

當然了,事情自總有個例,要是有傻子非要當出頭鳥,王爭攔是攔不住的,那就只能把其它老實人控制好,天下太平自然沒人跟着作亂,也就能輕而易舉的平定。

一般來說,但凡是齊軍接管的地方,再發生動亂一個是很非常少見,還有一個則是規模很小,基本城管局就能給輕易平定,甚至用不到地方駐軍出手。

李自成見到王爭後面色很平靜,只是行了一個半跪禮,態度平淡,但要求卻說了不少,總結起來,就是希望王爭信守諾言,讓他和家人安穩度過下半輩子。

王爭和李自成雖然是老對頭,但兩個人屬實沒見過幾次,看見這個高大威猛的陝北漢子,其實印象還是不錯。

對於王爭來說,怕的就是李自成沒有要求,只要不過分,那是越多越好,所以答應的也很痛快,直接讓人在陝西米脂縣外建一座規模不小的闖王府。

考慮到李自成家世居在米脂縣外的山寨上,彰武皇帝王爭又特赦李家無罪,允許李家三代承襲闖王,往後可世代承襲米脂公。

王爭責令米脂縣衛營主將處理,將原本李家署名被地主富戶侵佔的田地計算完成後交還給闖王府,算上陸續賞下來的,總計約達兩百餘畝。

一時間,李自成倒是成了老家一帶最大的地主。

後續又有齊軍不斷將在西安城繳獲的金銀運到闖王府內,林林總總大概要幾十萬兩,這不斷的恩賜就是在傳遞一個意思:

彰武皇帝寬宏大量,闖王李自成順齊後,所前之事一概既往不咎,榮華富貴也可以由大齊保證,但前提是不能再掌握兵權,在米脂養老就行。

對此李自成顯得很淡然,一切都接過來,雖然也喊了皇上二字,但是對王爭的態度不明不暗,不過在諜報司日夜不間斷的監視下,總的來說還算安穩。

李過跟着大勢投降齊軍,但內心一直不服不忿,在李自成、郝搖旗等一干大順原兵將都被分往各地後不久,終於是聯絡了幾個曾是他心腹的小校,趁夜起事。

不過這一套在齊軍治下顯然行不通,就連郝搖旗、劉芳亮他們身邊的心腹都已經被拆散調派到各地,爲什麼單單沒有動李過的心腹,這就是顧君恩的建議,意在投石問路。

現今天底下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諜報司”就握在王爭手裡,裡面不少曾是前明的廠衛,就連李過每天什麼時候起牀,什麼時候撒尿,都能摸的一清二楚。

李健回來向王爭報告的時候,就說過李過一直唱反調的事,當時王爭雖然面色不悅,但爲了穩住大順已經投降將領的心,並沒有動他絲毫。

但時至今日,卻是不能再讓這傢伙繼續放肆,不然那些大順已經投降的人還不知道大齊的厲害,再鬧出亂子雖然不會有什麼大礙,但是一定會很煩。

這天深夜,李過剛剛在屋中披掛完畢,帶着兩名曾是自己心腹的什長,準備召集手下出去搞點事情。

但剛走了幾步,門外就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緊跟着一隊頂盔貫甲的齊軍衝進門,門外也站着一整排端着遂發火槍的火器兵,好像一言不合就會開打。

看齊軍那架勢,李過自然立馬就明白事情泄露了。

可李過面色陰沉,卻還是想不通,對方有人日夜監視是肯定的,但這些天自己和兩個屬下根本沒有出過房門一步,根本不會有第四個人知道,怎麼會被對方得到消息?

忽然間,站在李過身後的小校抽出早就準備好的斷刃,忽然捅在李過小腹間,怕李過反抗,甚至還用力在裡面攪了攪。

“你——?”

李過滿臉都是不可置信,這個人曾是自己的護衛,是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竟然是他背叛了自己?

這小校感覺臉上有些漲紅,纔是有些歉意的解釋道:

“對不住了權將軍,弟兄們家人現在日子過的很好,都不想反,可實在是拗不過你,你且去吧,日後弟兄們一定祭奠你!”

這話說完,李過纔是帶着震驚不已的眼神嚥了氣。

至死他都想不到,原來背叛他的不僅僅是這個出刀的小校,其餘那個也一樣,只不過還沒來得及下手而已。

兩個人對他只有一絲的歉意,但緊跟着就紛紛轉身跪在地上,面對那名被人喚做光武將軍的黑臉大將,滿臉都是祈求升賞的模樣。

鄧黑子看着李過的屍體,滿臉都是可惜,轉身說道:

“乾的不錯,你們兩個家都在榆林吧,本將做主了,調你們到榆林做衛營什長,若日後有功,另有升賞。”

兩個外出多年的榆林老鄉紛紛驚喜地互相看一眼,對鄧黑子連連跪拜,感謝不止。

他們出來這麼多年,一直都因爲自己是反賊而不敢回鄉,這次總算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家了,還是有大齊官身的人,等待多年的家人一定會非常開心。

李過的事情告訴不少曾大順的將領,他們那所謂的兄弟情義到底有多麼不堪一擊。

這才三個月,就連昔日最親近的人都已經背叛,那麼其他普通的兵士和軍官們呢,還會想着那三個月前的大順嗎?

事情很殘酷,沒有人會爲了曇花一現的大順,帶着已經過上好日子的家人再次走上反賊的不歸路。

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六十八章:迴歸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十章:意外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
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六十八章:迴歸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五十章:意外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六章:得子 斬首 欣欣向榮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二百七十二章:逼出來的下馬威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