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左光先投山東

李自成佔領西安,王爭拿下南京,還有關外的多爾袞爲了避免內戰擁立順治,都是歷史的轉折點。

在這個關鍵的轉折點,明廷早已失去了最後的底牌,只能淪爲憤怒的看客。

在王爭率山東軍各部席捲江南的時候,李自成並沒有閒着,在七月間就開始佈置數路大軍,目的是爲了掃除明廷在西北殘存的各個城鎮據點。

李自成親率由李過所部後營和劉芳亮所部左營組成的大軍,向北追擊明總兵高傑部官軍,意在奪取陝北。

田見秀率部南下漢中,追擊總兵高汝利所部官軍,這是大軍師牛金星提出的點子,想要藉此打通南下四川的孔道。

袁宗第退出河南,加任副將,協助權將軍賀錦西向追擊白廣恩部官軍,攻取寧夏、甘肅、西寧等地。

山東軍着手在南京建立政權,改革幕僚府的十一月份,李自成、李過和劉芳亮所統大軍到達延安。

此時陝北地區除了原有的駐軍外,還有在潼關失守後逃來的明總兵高傑部官軍,高傑雖然和李自成有死仇,但其部衆早已被義軍的凌厲攻勢嚇破了膽,沒有人想再作戰。

所以在李過等部佔領延安時,高傑自知軍心已無,抵擋不得,只能乘着黃河結冰的機會逃入山西,後來聽聞大順軍渡河東征時又望風狂奔,一直逃到江蘇才茫然四顧的停下腳步。

“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等等諸如此類的歌謠早就在天下婦孺皆知,所以李自成進軍陝北,當地百姓居然是夾道歡迎,各個州縣的文武官員爭相納款投誠,想要在順軍奪取天下之後分一杯羹。

順軍由延安北攻榆林,途經米脂,這裡是李自成的故鄉。

崇禎十四年底的時候,左良玉掘毀了李自成祖父和父親的墳墓,並且將遺骸焚棄沒留下一丁點,這也是李自成狂追左良玉兩百餘里的目的之一。

想來左良玉心裡也明白的很,李自成恨不得殺他而後快,所以在外人看來就像得了“恐李症”,只要見到順軍的旗幟,立馬頭也不回的開始逃跑。

李自成這次重返故里,當地百姓本是人心惶惶,害怕報復。

但他只殺了參與策劃伐墓的一個當地劣紳,此外秋毫無犯,下令將祖墓“築土封之”,派禮政府侍郎姜學易致祭。

此外,李自成聽聞王爭改軍議司爲幕僚府一事,當即下令:

“改延安爲天保府,米脂爲天保縣,清澗爲天波府。”

田見秀部的南下漢中比較順利,沿途州縣望風歸附,這已經是必然,十一月十二日率部進抵城固縣,順軍圍攻四日,損卒千餘攻克其城。

總兵高汝利企圖逃往四川,途中被義軍追上,被迫投降,此後漢中地區迅速被順軍平定,田見秀留部將賀珍、韓文領兵鎮守,自己返回西安。

賀錦、袁宗第等統領大軍向西進軍,兵至固原,總兵白廣恩投降。

白廣恩由於經常參加圍剿李自成的戰鬥,所以心中十分不安,在順軍中就連睡覺都不安穩,時刻擔憂自己的小命。

爲了爭取明軍將領,減少進軍的阻力,牛金星建議李自成親宴白廣恩,李自成對此沒什麼牴觸,據說和白廣恩一部的官軍將帥們相談甚歡。

本來在歷史上應該隨白廣恩投降的左光先聞訊後並沒有解甲投降,反倒去找自己的摯友河南總兵陳永福,表達想要加入山東軍外系的意願。

當時陳永福已經不再是開封府的二把手,由於在山東軍收服河南全境的戰役中立下大功,王爭已經於八月底將其提升爲山東軍駐南陽府的外系兵馬主將。

這一府主將掌管的地盤雖然和朝廷河南總兵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勝在真實,山東軍的外系兵馬主將都擁有實權。

陳永福和左光先私下一直都是過命的兄弟,左光先曾隨已經戰死的陝督孫傳庭去歷城見到王爭和他麾下的山東軍戰兵。

眼下順軍和山東軍一個在西北,一個在山東、江南,勢同水火,左光先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再選擇雜七雜八的順軍。

山東軍戰兵、正兵、外系兵馬三層建制分明,人人都有精良的制式裝備,每逢出征,甚至還會配備輜重營和火器營。

前不久王爭改革了幕僚府,山東軍上下都是煥然一新,所以左光先能有這種選擇,陳永福並不覺得奇怪,甚至是在意料之中。

並且左光先在剛剛決定進入山東軍的時候,就爲王爭立下了一個大功,他帶着陳永福的書信單騎返回湖廣,遊說那些正在搖擺不定的軍將。

左家是榆林出身的將門,在中原的官軍中有很高聲望,左光先的選擇,直接打亂了李自成依靠白廣恩收攏人心的方法,讓其他準備投向李自成的河南、湖廣一帶明廷軍將變得猶豫不決。

最後除了極少數一部分頑抗戰死的將領,西北一帶的朝廷將領還是像歷史上那樣投奔順軍。

但不同的是,河南和湖廣一帶的大部分軍將都在左光先和陳永福的大力遊說下進入山東軍外系,接受改編和裁撤。

這件事對王爭來說算是個意外之喜,當即給陳永福和左光先各記了一大功,並且許諾左光先,若是再立大功,就將破格提升他爲宜陽一帶的主將。

且不提左光先如何感激涕零,對自己的選擇情形。

只說袁宗第從南陽府撤出後,追隨賀錦由陝西鳳翔向鞏昌推進,一路上遇到的情況和其他它兩路差不多,明廷將吏爭降恐後,輕易佔領鞏昌府全境,根本沒打幾仗。

左良玉其實有夠窩火,本來是應山東軍之邀北上配合,想要趁機撿撿便宜,但卻被王爭當槍使,和南下的革左四營死磕。

其他的湖廣殘存官軍也差不多,揣着想要撿便宜的心思出兵,全都成了山東軍的刀。

後來由於害怕順軍報復,再加上左光先和陳永福不遺餘力的遊說,這些部分的官軍基本上都被編入外系。

左軍擊潰了老回回等四王率領的革左四營後,聽聞大順軍主力“避趨山東”,竟然已經移到西北。

左良玉當即大喜,下令向山西進兵,妄圖奪取湖北的荊州、承天、德安,襄陽四府,張獻忠正在那一帶搞的聲勢浩大。

柿子撿軟的捏,李自成和王爭他哪一個都惹不起,但張獻忠是左良玉手下敗將,還是繼續欺負他賺點面子。

相比李自成的濫殺,山東軍對地主階級有失有得的處置,就顯得十分公允和大度。

劉洪起、沈萬登是湖廣有名的地主,接到李自成避開山東軍率主力去西北的消息後,便是聯合湖廣本地的鄉紳密謀起事,以此迎接山東軍。

士紳和地主階級在李自成手下絕無活路,但要是王爭佔領湖廣,他們起碼會保留一些最基本的顏面,甚至還能得到些許好處。

劉、沈等數十家鄉紳地主爲了生計存亡,密謀在湖廣發動叛亂,事發後竟然一舉擊潰了駐守在汝寧等地的順軍地方兵馬。

劉洪起和士紳、地主們聯名致書刑一刀和陳永福,邀請他們率山東大軍進駐湖廣。

這個時候,鄖陽一帶的官軍亦在抵擋,李自成率主力離開襄陽的時候還並沒有被攻克,若是和鄉紳們共同發難,難免直接威脅到襄陽和整個湖廣的安全。

李自成得知王爭並沒有攻取襄陽的意思,又聽聞眼下山東軍主力陷入江南,一時根本調不回來。

所以他調派袁宗第、賀錦等經商洛地區馳赴湖廣,協助當地順軍留守兵馬平定鄉紳叛亂,想要將鄖陽一帶的官軍徹底殲滅。

順軍回師湖廣之後,山東軍駐守在南陽府的陳永福、左光先等部外系兵馬,還有汝寧府刑一刀率領的嫡系兵馬,並沒有什麼異動,這更加堅定了李自成認爲王爭不會插手湖廣一事的想法。

在寧夏方面,新順王的檄文一傳到,朝廷巡撫李虞夔束手無策,分封在這裡的慶藩宗室和文武官員聚集在王府裡經過一番商討之後,並沒有什麼結果。

慶王朱倬壑忽然表態,決意直接投降。

至此,李自成兵不血刃取得寧夏一省之地,當地官軍在慶王朱倬壑堅定的投降決意之下,並沒有進行一絲一毫的抵抗。

李自成對這種意外之喜其實已經免疫,聽到這個消息後,他只是對慶王藩室的處置有些微詞,而且面上並沒有什麼喜色。

明監軍道陳之龍投降順軍,被李自成任命爲寧夏節度使,投降的朝廷總兵牛成虎依舊鎮守該地。

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
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五百三十七章:斬鄭利,奪首功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三百九十六章:戰後諸事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陳永福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五百八十五章:軟硬兼施,帝王權道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零九章:如是聞我未相見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零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