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多或少,有的只是單一而終,有的卻是數種技藝糅雜在一起,看似紛亂,卻有一種奇特的韻味。
最高處,幾與花樹平齊,三面樓宇各有一道涼臺欄杆,俗稱美人靠,遠可見麒麟盤口的萬千燈火,近可品觸手可及的如雪白花,倒是個好去處,單看這一處美人靠,大約譚家老祖中也有個喜好風花雪月的主。
院子裡有水霧,雖不知道是死水還是活水,倒也婷婷嫋嫋,神秘魅惑,顯得那條憊賴的大狗也多了幾分出塵之氣。
又是一牆之隔,又是別有乾坤。
就在李落三人打量院中各處之時,一個人影從左邊的樓裡小跑了出來,李落瞧的分明,這人的衣着打扮該是譚家老店的下人,稀奇的是此人第一眼瞧的不是譚三,也不是李落幾人,而是重瓣白櫻下的那條大狗,嘴裡還唸唸有詞的吆喝着:“哎呦,大爺你可算回來了。”叫嚷着,低眉順目的湊上前去。
大狗一臉傲色,抖抖身上的毛,趾高氣昂的哼唧兩聲,踱着四方步,旁若無人的進了一間屋子。
等到大狗進了屋,譚家下人才轉眼瞧着譚三,恭敬一禮,喚道:“三爺回來了。”
“大爺?三爺?”風狸小聲唸叨着,剛巧這聲音不遠不近的傳到了譚三耳中。
譚三臉色又黑了三分,冷哼一聲,不過怎麼聽都有點認命的意思。
“我爹呢?”
“老祖宗在龍堂。”
譚三嗯了一聲,轉頭看着李落朗聲說道:“李少俠,借霸下錢一用。”
李落取出霸下錢,坦然遞了過去。譚三接過古錢,臉上露出些許壓抑的激動神情,深吸一口氣道:“李少俠,你們且在這裡歇息,慢待片刻,對了,城中還有行禮麼?”
李落點了點頭,說出落腳客棧的名字。譚三招手喚來一個機靈少年郎,沉聲說道:“你去把貴客的行禮取來。”說罷微微一頓,接道,“和譚衣一起過去。”
少年郎看了一眼李落身後的女眷,笑道:“知道了,三爺。”說罷,向李落拱手一禮,問道,“爺可有別的囑託?”
李落回了一禮,和聲答道:“沒有。”
看着少年郎喊着一個年歲相仿的女子離開譚家老店,李落心中微動,攜女同去,免得穀梁淚和風狸尷尬,問一句另有囑託,卻是怕李落三人有什麼不該看的行禮打了眼,露了白。事雖小,但分寸有度,譚家老店確有點門道。
譚三告辭自顧離去,自有院中下人引着李落三人進屋歇息。是東首二層正中的一間竹屋,院子裡重瓣白櫻花的一根橫枝斜了過來,差一點就伸進了屋子裡。
花香正濃,風景獨好。
譚府下人含笑道:“幾位尊客還請稍待片刻,三爺一會就回來。三爺吩咐了,幾位安心住着,只要進了譚家的院子,外頭的事有譚家擔着。”
李落道了一聲謝,譚府下人退了出去,竹屋裡只剩下李落三人。
穀梁淚伸了個懶腰,慵慵懶懶,拈起一片落在窗櫺上的花瓣,聞了聞,輕輕撒落屋外,柔聲說道:“在紅塵宮,也有這樣漂亮的花樹。”
李落隨意坐了下來,看着窗邊的花和花邊的人,一時有些醉了。
穀梁淚回眸一笑,溫聲笑語道:“你在想什麼呢?”
李落哈哈一笑道:“我在想,若有一間屋子,有你相伴,屋外的事有人幫我擔着,那該是怎樣的愜意自在。”
穀梁淚抿嘴淺笑,白了李落一眼,嗔道:“王爺好貪心。”
李落傻傻笑着,屋外的事雖說眼下還沒有人能擔得起,不過也沒有人揶揄譚家人的不自量力,此刻在這竹樓之中,能將外面的事忘個一時三刻,已是足以。
風狸這個時候沒有再取笑李落,靜靜的看着李落和穀梁淚沒有出聲,眼中多了一絲時隱時現的溫柔。
譚府深處,一間石屋內。
三座碩大的火盆,炭火正紅,屋中熱氣瀰漫,宛若盛夏。眼下照着節氣寒冬雖然還沒過去,但西狩城的天氣已經不算涼了,花開時節,一如卓城春意漸濃的時候,不過這間石屋的主人似乎很怕冷,添着炭火不說,整個人都裹在一張厚厚的棉衣之中,只露出一顆瘦骨嶙峋的腦袋,雙目微閉,白眉白髮,只是一張臉卻泛着古怪的赤色,很是詭異。
石屋靠裡有一尊石像,不是仙佛神魔,而是一個似蛇似龍的異獸模樣,渾身鱗甲,有龍鬚獠牙,頭生雙角,腹下有六足,尾長似蛇,盤繞在石像背後,面部酷似人形,除了雙目之外,額間還有一道半閉的豎眼,一眼望去極是駭人。
縮在棉衣中的白髮白眉老者正端坐在石像前,一動不動。那條大狗此刻就趴在老者腳邊酣然入睡,不時發出滿足的呼嚕聲。
石屋很簡陋,除了一尊石像,一個垂暮老人,一條酣睡大狗,三個火盆,再沒有別的裝飾。譚三面容肅穆,躬身站在下首,將方纔之事從前到後細細說了一遍。
半晌之後,棉衣中的老者依舊不聞不問,似是入定了一般。
“爹……”譚三輕輕叫了一聲。
又過了少頃,棉衣微微一動,老者打了個哈欠,睜開眼睛瞧了瞧譚三,睡意惺忪的問道:“你剛纔說什麼了?”
譚三甚是無語,剛要再說一遍,就聽老者哦了一聲,晃了晃腦袋,道:“拿來。”
譚三取出古錢交到老者手中,老者眯着眼睛看了半晌,淡淡說道:“這怕是任遠衫手中那枚霸下錢吧。”
“應該錯不了,我驗過了,是真的霸下錢。”
“鼠王折了,霸下錢應該在任家小子手裡,如今反倒到了一個臉生的娃兒手中,這事有蹊蹺啊。”
“爹,你的意思是?”
“我沒意思,你有什麼意思?”
譚三隻覺嘴角發苦,瞥了一眼老者腳邊的大狗,果然這大狗一身的毛病十足都是跟自家老祖宗學出來的。
譚三略作沉吟,斟酌回道:“不管這枚霸下錢有什麼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