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無奈中巧用神鬼

原小生不得不佩服,付穎雖然僅比自己大四五歲,但已經深諳官場之道,更對下位者的心思瞭如指掌。她這種非常禮貌,又帶着明顯請求和託付的口吻,極容易讓一個剛剛步入官場邊緣的年輕人忘乎所以,像倒豆子一樣,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部說出來。

如果在半年之前,原小生相信自己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把整個人都投入到付穎的“懷抱”,以此回報這位年輕的女鎮長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然而原小生略一思索後,馬上猜透了付穎的心思。付穎說這些話的目的,當然絕不是向自己示好,而只是一種不需要掩飾的手段罷了。目的跟劉紅梅之輩沒有什麼區別,還是從自己嘴裡掏趙學東的情況,只不過改變了一下說話的方式罷了。

想到這裡,原小生不亢不卑地笑了笑道:“請付鎮長放心,我會盡力的。”言盡於此,再也不往下說了。付穎明顯有些失望,她原本已經想到了,原小生既然能得到趙學東的賞識,肯定會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但估計也僅限於說話、辦事比較謹慎,這也比較符合原小生以前在她心目中的印象。她萬萬也想不到原小生一眼就看穿自己的心思,並沒有像自己事先預料的那樣,把趙學東的情況一股腦告訴自己。

付穎不自然地笑了一下道:“那就拜託你了。以後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給我開口,千瓦不要客氣。”

雖是一句客氣話,但也明顯是付穎覺得從原小生嘴裡得不到任何關於趙學東的情況了,才下逐客令。原小生知趣地起身告辭道:“付鎮長,要是沒什麼事兒,我就先出去了。”付穎點頭笑了笑,心中徒然增加了幾分感慨,想不到過去在鄉政府一向少言寡語的原小生,竟有如此不爲人知的一面。

從付穎的辦公室出來,原小生整理了一下情緒,略微思索了一下,剛纔雖然沒有給付穎說趙學東的情況,但明顯付穎是想通過自己瞭解一下趙學東的情況,然後再對症下藥,說服趙學東出來主持農村換屆選舉工作。自己剛纔也並不是不能把趙學東的情況告訴付穎,而是覺得即便自己把趙學東的所有情況都給付穎說了。只要趙學東面臨的問題解決不了,付穎就不可能說服趙學東出來主持換屆工作,而且自己一旦把趙學東的情況告訴付穎,付穎今後非但不會信任自己,還會因此而看不起自己。

而且付穎現在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幾乎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希望趙學東能振作起來。如果自己幫助趙學東走出困境,把面臨的問題解決了,那麼自己和付穎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樣做,明顯要比把趙學東的情況告訴付穎要強的多。何況即便是自己把趙學東的情況給付穎說了,付穎也未必會去幫助趙學東。

趙學東現在關鍵的問題還是思想問題,不敢破釜沉舟地跟南振海和柴文山叫一次板,總是在左右權衡,希望最壞的情況就是到西坡鄉任黨委書記。而去西坡鄉,對趙學東而言又根本難以接受。 在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人出面給趙學東撐一下腰,打破趙學東的這種顧慮,事情說不定很快就會出現轉機。

那麼現在誰又能爲趙學東撐一下腰呢?尤全德嗎?顯然這種可能性已經不大了。現在的局勢明顯是南振海和柴文山兩個人爲了自己的姑爺、兒子聯合起來整趙學東,尤全德一個政協主席跟南振海的關係以前就很微妙,這種情況下怎麼也不會同時去得罪河灣縣兩個重量級的人物。何況趙學東自己心裡也清楚,單憑尤全德一個人的能量是根本沒辦法跟南振海和柴文山兩個人抗衡的。

想着想着,原小生的心頭就忽然一緊,自己上次跟讓馬悅傳達給馬天虎的那些話,馬天虎一旦傳到南振海和柴文山兩個人的耳朵裡,如果起不到對南振海和柴文山的震懾作用的話,勢必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南振海和柴文山對趙學東的反抗懷恨在心,以後肯定會變本加厲對趙學東下手。這個忙一旦幫不成,就等於給趙學東幫了倒忙,使趙學東今後在河灣縣官場幾無立錐之地。

而這些問題,自己上次並沒有給趙學東完全講明,趙學東現在估計也還在懵懂之中,以爲南振海和柴文山把他打發到西坡鄉那個窮鄉僻壤也就算完事了,這才使他遲遲下不了決心。

中午下班後,原小生就借付穎讓自己勸趙學東吃飯,去了一趟趙學東的辦公室。敲門進去後,趙學東正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伏案看書。原小生叫了一聲趙書記,往書上瞟了一眼,發現竟然是一本東晉葛洪寫的道教經典書籍《神仙傳》。

以前從來不知道趙學東迷信神鬼的事情,怎麼突然看起《神仙傳》了呢?原小生心中疑惑一陣,馬上明白,這極可能是趙學東覺得世態炎涼,人心難測,在尋找一種心靈的寄託,也沒太在意。

不過趙學東的心情倒是比先前好多了,見原小生進來就笑了笑問道:“小生有事嗎?”

原小生就把付穎的“關心”給趙學東說了一下。當然這種同事之間“關心”的話,無論是說者、聽者,還是傳達者都會覺得很舒服,很感動。

趙學東卻面無表情道:“真是難爲她了。你抽時間給她說一下,就說我謝謝她了。”

這是什麼話?原小生馬上感覺趙學東的話有些不對勁。一個黨委書記,一個鎮長,卻要通訊員在兩個人之間傳話。如果沒有別的意思的話,趙學東明顯是並不想見付穎,也不想跟付穎客氣。

趙學東這是怎麼了呢?難道真想成佛成仙了。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趙學東現在的境況,真有幾分心死的味道了。一念及此,原小生馬上感到一陣惡寒。趙學東真要是心死了,那肯定是任由南振海和柴文山折騰了,就算是把他推向萬丈深淵,他說不定還會來一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狗屁話來安慰自己。

不行,趙學東這是要走火入魔了,必須馬上想個辦法,把趙學東從神鬼中拉回來才行。要不然趙學東玩完了,付穎受到的影響倒不會很大,自己半年的心血也就付諸東流了。別說是參加市裡的幹訓班了,要是以後柴文山把自己打他侄兒的事兒拉出來,也夠自己喝一壺了。

必須讓趙學東儘快振作起來,而要趙學東振作起來,唯一的辦法就是能給趙學東找一個“靠山”,問題是不僅自己給趙學東找不下這個靠山,就連趙學東自己的靠山尤全德也已經不可靠了。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原小生心念急轉,忽然眼前一亮,一句話馬上出現在自己的腦海裡:“累神於累中之累,暗中之暗,方能處不累而自明”這句話是自己這段時間一直無法弄明白《官場方程式》中累神篇中的一句話。

官場之人,信神信鬼、信佛信道,並不鮮見,一來是身處官場之人,最能體會到人生的變幻莫測,深深明白,許多事情都不是人力所能及的,只好把情感寄託在神、鬼、佛、道的身上,以此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安慰。二來是官場之人,身處明堂最容易混淆視聽,身邊奸佞貪圖之人肯定不少,而這些人爲了矇蔽頂頭上司以達到自己某種不願告人的目的,總會串通好了弄出一些奇能異術、旁門左道來矇騙官員,久而久之,領導也難以分清是非,只好用一個傳統對待鬼神的觀念——“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作爲判斷標準了。

再則就是官場之人,也比較容易接觸到一些佛道高人,心存善念者,自然能爲領導解除心魔,使領導仕途坦蕩。但是能真正修煉到這個層次的人又極其稀少,大多數佛道高人名譽上是高人,實爲徒有虛名,心中功名利祿之心比凡人更甚,這些人一旦接觸到領導,就會把一些心志不堅的領導帶入企圖。這方面的例子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初年,自稱爲佛教高僧的行森,超度開國皇帝順治帝福臨,結果差點讓剛剛鞏固不久的大清帝國頃刻顛覆。

當然福臨是因爲少年登基,又飽受宮廷磨難,董鄂妃的死又對其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才使行森得逞。行森功名之心也遠比一般人厲害的多,他企圖打造一個本土版的釋迦摩尼或者達摩祖師,以此達到自己功成名就的目的。

當然大多數的虛假佛道高人是沒有這麼大的野心的,更何況他們身邊也沒有一個皇帝讓他們打造,他們頂多也就是利用領導爲自己謀取一點私利或者功名罷了。然而就這一點,也會讓很多領導帶入企圖,留下終身憾事。

第146章 雖權變難免尷尬(上)第448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10)第62章 細謀劃巧鬥鄉霸(中)第394章 表彰會小生翻臉(下)第522章 摸情況深入調查(8)第423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1)第525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3)第457章 用心機智退官少(9)第144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中)第376章 辦公會初分涇渭(上)第357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3)第7章 夢危機低調爲人第378章 辦公會初分涇渭(下)第36章 暗戰中學東雄起(中)第397章 計較中展開較量(下)第518章 摸情況深入調查(4)第489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4)第334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7第36章 暗戰中學東雄起(中)第486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1)第426章 情爲了風吹雲散(4)第146章 雖權變難免尷尬(上)第425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3)第151章 做秘書謹言慎行第401章 龍虎鬥招招陰險(1)第530章 度形勢阻力重重(1)第5章 影綽綽疑雲重重第141章 論形勢三步方略(中)第319章 即成功險象環生(3)第528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6)第431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4)第180章 爲哪般義憤填膺(中)第59章 理思路準備鏖戰(中)第383章 改老城小生出招(上)第231章 練內功整頓班子(上)第1章 受挫折外公點津第87章 匣子村幹板賢臣(中)第399章 論條山改變策略(中)第405章 鉅變中紋絲不亂(上)第367章 建鄉鎮馬悅考察(下)第214章 下決心大幹一番(中)第424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2)第206章 菜園裡馬悅餞行(下)第358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4)第20章 擬計劃天虎來訪第126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中)第512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8)第447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9)第504章 彷徨局混亂陣營(8)第166章 形勢艱另闢蹊蹺(2)第106章 買人心熱鬧社火第368章 條山縣風言四起(上)第411章 路難測插曲橫生(6)第481章 不了情舊歡新愛(下)第494章 情況變撲朔迷離(4)第524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2)第81章 南振海條件壓人(上)第473章 局長死撲朔迷離(下)第494章 情況變撲朔迷離(4)第125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上)第71章 尉賢臣其人其形第344章 外公家外婆誤會(上)第311章 難預料突發事件(上)第144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中)第45章 負忍辱初會新民(上)第214章 下決心大幹一番(中)第70章 情難定宦海雲雨第487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2)第55章 亂糟糟頭緒難分(中)第127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下)第432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5)第207章 高姿態鄉鎮任職(上)第393章 表彰會小生翻臉(中)第533章 度形勢阻力重重(4)第472章 局長死撲朔迷離(中)第403章 難分解雲平離任(中)第509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5)第366章 未上任說客紛至(中)第416章 殊難料縣長失蹤(1)第380章 齊出力修路開工(下)第150章 女孩心難從常理第465章 危難間外公出手(6)第160章 大選前風起雲涌(3)第357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3)第186章 細微中洞察萬象(上)第310章 巧施計誆回縣委(下)第376章 談判事兩不相讓(下)第468章 危難間外公出手(9)第507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3)第361章 無奈何要官一級(下)第145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下)第87章 匣子村幹板賢臣(中)第359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5)第443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5)第430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3)第206章 菜園裡馬悅餞行(下)第89章 無需忍怒扁村霸(上)第80章 恕難料禍福不定第344章 外公家外婆誤會(上)第407章 鉅變中紋絲不亂(下)
第146章 雖權變難免尷尬(上)第448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10)第62章 細謀劃巧鬥鄉霸(中)第394章 表彰會小生翻臉(下)第522章 摸情況深入調查(8)第423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1)第525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3)第457章 用心機智退官少(9)第144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中)第376章 辦公會初分涇渭(上)第357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3)第7章 夢危機低調爲人第378章 辦公會初分涇渭(下)第36章 暗戰中學東雄起(中)第397章 計較中展開較量(下)第518章 摸情況深入調查(4)第489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4)第334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7第36章 暗戰中學東雄起(中)第486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1)第426章 情爲了風吹雲散(4)第146章 雖權變難免尷尬(上)第425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3)第151章 做秘書謹言慎行第401章 龍虎鬥招招陰險(1)第530章 度形勢阻力重重(1)第5章 影綽綽疑雲重重第141章 論形勢三步方略(中)第319章 即成功險象環生(3)第528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6)第431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4)第180章 爲哪般義憤填膺(中)第59章 理思路準備鏖戰(中)第383章 改老城小生出招(上)第231章 練內功整頓班子(上)第1章 受挫折外公點津第87章 匣子村幹板賢臣(中)第399章 論條山改變策略(中)第405章 鉅變中紋絲不亂(上)第367章 建鄉鎮馬悅考察(下)第214章 下決心大幹一番(中)第424章 情未了風吹雲散(2)第206章 菜園裡馬悅餞行(下)第358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4)第20章 擬計劃天虎來訪第126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中)第512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8)第447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9)第504章 彷徨局混亂陣營(8)第166章 形勢艱另闢蹊蹺(2)第106章 買人心熱鬧社火第368章 條山縣風言四起(上)第411章 路難測插曲橫生(6)第481章 不了情舊歡新愛(下)第494章 情況變撲朔迷離(4)第524章 說原委汾城恩怨(2)第81章 南振海條件壓人(上)第473章 局長死撲朔迷離(下)第494章 情況變撲朔迷離(4)第125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上)第71章 尉賢臣其人其形第344章 外公家外婆誤會(上)第311章 難預料突發事件(上)第144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中)第45章 負忍辱初會新民(上)第214章 下決心大幹一番(中)第70章 情難定宦海雲雨第487章 插曲生初露端倪(2)第55章 亂糟糟頭緒難分(中)第127章 冥冥中定數難定(下)第432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5)第207章 高姿態鄉鎮任職(上)第393章 表彰會小生翻臉(中)第533章 度形勢阻力重重(4)第472章 局長死撲朔迷離(中)第403章 難分解雲平離任(中)第509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5)第366章 未上任說客紛至(中)第416章 殊難料縣長失蹤(1)第380章 齊出力修路開工(下)第150章 女孩心難從常理第465章 危難間外公出手(6)第160章 大選前風起雲涌(3)第357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3)第186章 細微中洞察萬象(上)第310章 巧施計誆回縣委(下)第376章 談判事兩不相讓(下)第468章 危難間外公出手(9)第507章 風雲起雲蔽日遮(3)第361章 無奈何要官一級(下)第145章 危難間走馬上任(下)第87章 匣子村幹板賢臣(中)第359章 風雲變走馬條山(5)第443章 鬥雲平建設條山(5)第430章 過難關樊凡退場(3)第206章 菜園裡馬悅餞行(下)第89章 無需忍怒扁村霸(上)第80章 恕難料禍福不定第344章 外公家外婆誤會(上)第407章 鉅變中紋絲不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