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

李嗣業一聽到這個李姓,就開始猜測此人的出身,長得這樣俊秀儒雅,眉宇積澱出來的貴氣,不像是一般小戶人家養出來的。

“皇族”

“錯,我乃隋李,而非唐李。李將軍請隨我來。”

他們進入身後的一處殿宇中,沿着木樓梯拾階而上,二樓處懸掛着一口大鐘,鐘上刻着他不認識的銘文。

繞過大鐘來到一處隔扇門外,李必脫下布履,穿着足袋走了進去。

李嗣業也如法炮製,脫下六合靴,趁對方沒有回頭,擡腳聞了一下足袋,頓覺提神醒腦,苦想了半天沒有對策,才硬着頭皮走了進去。

等他進來之後才發現,裡面還坐着一人,此人身穿紫色缺胯袍,頭戴武家諸王樣巾,面孔略長,他隱隱感覺此人好像在哪裡見過,突然恍然大悟:”你是……“

李泌在一旁說道:”李將軍,看破不說破,請坐。

李嗣業盤膝在旁邊跪坐,把兩隻腳都想辦法並在後面,三人分別佔據三個方位,面朝着隔扇門。

門再次被推開,一個穿着胡服的美貌婢女進門,手中提着籃子款款進門,跪坐在他們一側,將籃子中的木炭扔進爐子裡開始煮茶。

他今天是爲找太子而來,結果太子卻不在,聚集在這道觀裡的李泌和皇甫惟明兩人都是太子黨的班底。他跟他們不是太相熟,幾乎找不到可涉獵的話題。

皇甫惟明笑着給李泌介紹李嗣業:“我與李將軍只有一面之緣,卻讓我爲之心折。他在安西疏勒鎮施行馬政,幾乎與隴右廄牧署不相伯仲。”

李泌點點頭說道:“馬政之興衰,關係着我大唐對周邊強敵的攻守態勢,想當初太宗高宗年間,我大唐馬政興盛,全國廄牧司馬匹存欄達到七十萬頭。如今雖稱盛世,廄牧司的馬匹卻只剩下了四十多萬頭,若像這樣逐漸減少下去,我們拿什麼來挾制吐蕃和突厥?”

看着李必侃侃而談,李嗣業感覺很驚訝,他一個道士唸經的同時,還能對馬政瞭解得如此清晰。要知道現在可不是後世,只要到網上隨便這麼一搜索,就能找到一堆的資料來驗證論點。在那個時代想要了解這些,就必須真正做到行萬里路,還要連篇累牘地查資料,非大毅力所不能爲。

他李嗣業什麼都知道一點沒什麼可驚奇的,李泌若是什麼都知道一點兒,那可就相當了不起了。

李嗣業問:“敢問李泌,如何調整改善馬政,才能使天寶直追貞觀龍朔時期?”

“當然有辦法,“李泌口氣沉穩快速回答:“首先朝廷擴大廄牧署投入,每年派人購入一定數量突厥大食馬匹進行雜交,改善馬匹質量。其次鼓勵民間養馬,放寬百姓騎馬的特權,取消匠人,商旅不準騎馬的的規定。這些不合情理的條例本身就無法實施,且打壓了百姓養馬的積極性。如今商貿如此興旺,商賈們腰纏萬貫,他們怎麼就不能騎馬,愛馬了?有錢養馬的人沒有資格騎馬,有資格騎馬的人卻養不起馬,這如何能行。只要民間馬匹數量的數大,又何患軍中無馬可用?”

“說得好。”皇甫惟明擊掌稱讚道:“長源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我大唐如何能夠挾制四夷,不就是因爲人多嘛。民間徵召募兵時無數良家子前來應徵,常常百中只能選十,身強體健,能騎烈馬,能拉硬弓者才能入圍。若是天下八百五十萬戶,每戶都能有一匹馬,放眼海內外誰還能有可匹敵者?”

李嗣業眯了一下眼,曾經有人吹噓要讓家家吃雞,戶戶有車,結果就爆發了經濟危機。家家有車實際上是能夠辦到的,但戶戶有馬就基本上不可能了。一匹馬的壽命是三十年,這三十年裡要耗費的食物遠超一個普通家庭三十年的日常開銷,養馬的費用之高,讓廣大窮人望而生畏,倒是那些家大業大的商賈豪門,家中養有馬匹多達五六十。

他今天的目的是來找太子,沒想到卻跟李泌和皇甫惟明在這景龍觀中聊起了馬政,這兩人好像閒得很吶。

婢女分別給三人敬獻茶盞,李嗣業端起來一飲而盡,開口讚道:“這茶不錯。”

他放下茶盞遂起身告辭:“今日與皇甫司農以及李道長相見,算是略作了解,我們改日再聊。”

皇甫惟明坐正身體拱手相送。

李泌站立起來,叉手說道:“我去送送你。”

兩人走下樓梯,李泌從懷裡掏出一本書冊,雙手交給了李嗣業:“這是太子讓我送給你的。”

他只是低頭掃了一眼,書封上寫着氏族志,此書出自初唐貞觀時期。當初李世民爲了壓制五姓七望,命令吏部尚書高士廉起頭編纂氏族志,把李家皇室編爲第一等姓,外戚編爲第二等姓,山東望族編爲第三等,通過這種方式壓制舊士族,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以加強皇權。

高宗和武則天后來重新編寫了姓氏錄,將所有天下姓氏以朝廷官員官階,功勳來重新編排,五姓七望已經全部被排出其外。爲此武則天將原氏族志收回,全部焚燒殆盡。太子手上的這一本已經是海內孤本。

他不去細想這個,叉手相謝後,把書塞進了懷中。

兩人從樓內出來,此樓所在正好是個高臺,所以回頭望去,這景龍觀的另一邊卻是殿閣排列,層疊鱗次,時而有兵卒穿梭其間巡邏。他頓時感覺好奇,伸手向那邊指去:“那是什麼地方?”

“靖安司,暫時由我擔當司丞。”

李嗣業狐疑地問道:“靖安司?我怎麼從來沒聽說有這種部門,它是做什麼的?”

李泌剛準備開口,李嗣業卻突然醒悟過來,連忙擺手道:“不,不,你別告訴我,我不是京官,告訴我沒什麼好處。”

李司丞縮起了瞳孔,抿着嘴脣想說什麼,卻沒有張口說出來。

李嗣業回頭叉手拜別:“李司丞,十日之後,我再來如何?”

“好。”

李泌低頭望時,李嗣業已經踩着石階走下了樓臺,身影消失在觀廟的幹樹杈中間。

皇甫惟明不知何時已出現在他身後,也遙望着李嗣業的背影,問李泌道:“你認爲這個人如何?”

他將拂塵搭在袖子上,搖了搖頭說道:“他不是一介武夫。”

“這話說的,他不是武夫誰是武夫,此人力大無比,擅使陌刀,騎快馬在軍中挺進,所向無一合之敵。”

李泌揚起拂塵搭在了肩頭上,搖頭說道:“我的意思是說,他不止是一介武夫,其餘方面也必然有建樹。若是太子只知其勇,倒是一種浪費。”

皇甫惟明點點頭道:“太子殿下與我吩咐你,與李嗣業接觸要小心謹慎,他是夫蒙靈察麾下將領,名義上算是右相的人。”

“既然是右相的人,我們爲何還要冒險與其接近?”

“磧西是右相李林甫的永業田,其一脈將領皆受命李林甫,每年入京敘功必先入相府。太子想在鐵板一塊的磧西,埋下自己的一根釘子,以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情。”

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
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後方內鬥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六十一章 前往東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五百五十七章 入長安獻樂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五百三十章 相府晦暗深如海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