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

李豫入長安之後改封號爲代王,如今又被立爲儲君,他今日剛進入殿中便聽到李亨與李輔國的笑聲,上前去拜見父皇,又口稱李輔國爲五郎。

“父皇和五郎剛纔因何事高興發笑?”

李亨坐回到榻上,扶着肚皮笑道:“李嗣業覬覦杜乾運之女美色,竟不顧杜九娘與劉長卿婚約在先,強行下聘禮搶奪,引得長安人議論紛紛,故而發笑。”

李豫點頭略作思慮,開口說道:“昔日秦國大將王翦率三十萬大軍攻楚,屯兵邊境遲遲不發,爲解始皇疑心遂討要美女金錢。漢丞相蕭何爲解劉邦疑心,刻意貪污國庫。兒臣猜想李嗣業此舉,有異曲同工之妙。”

皇帝眼中閃爍光芒,手扶着痠麻的大腿說道:“我兒說的沒錯,王翦自污是爲了秦滅六國的大業,蕭何自污是爲了成全君臣之義,而他李嗣業自污,就只是爲了苟全性命而已,也真難爲他能自損名望,朕或許可以讓他壽終正寢。”

李豫又叉手說道:“兒臣還以爲,能自損名望之人,並不可憎,真正可憎的是那些沽名養望之人。就如叛賊安祿山昔日以大善自居,開設粥廠,救濟貧民,收養孤兒數千,使幽燕千里之地皆以爲他是聖人。等原形畢露之後卻率暴兵南下,攻城掠地屠殺百姓。又如漢之王莽,養望殺子,極盡僞善之能事,最終卻叛逆謀位,落千秋罪名。”

李亨又笑道:“善,我兒熟讀通典史書,聰慧非凡。昔日你與李嗣業也曾齊討叛軍,共同進退,應該到府拜賀。待他成婚之日,攜帶禮物替朕略表心意。”

“兒臣遵旨。”

……

無論言官們如何上疏彈劾,長安學子們如何奔走相告,文人們如何唾罵,皇帝一概置之不理,下旨批覆說這是大臣的私事家事,朕不願意過多問責。

至德二載的五月初,經過一系列的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之後,已經年逾不惑的李嗣業終於要將長安第一美人杜九娘收入帳下。

杜九孃的本名叫杜若,但凡女子有姓名的,大多出身名門閨秀,韋與杜乃是關中大姓。若不是因爲杜乾運這一脈依附楊國忠,他們家斷然不會沒落至此。除了幾個杜家人以爲依附李嗣業可以獲得榮華富貴外,許多人對此事是表示唾罵的。還有更多人對這種事情習以爲常,天底下以勢壓人的事實在太多了。若不是因爲杜九娘號稱京城第一美人,苦主劉長卿乃是長安詩壇新秀,也根本不會掀起如此多的風波。

這一日李嗣業穿着吉服,端着酒盞在人羣中走來走去,貢獻了這輩子最僵硬的笑容。眼前的這些賓客,口中說着恭喜祝賀的詞語,臉上深藏着豔羨還有對色狼的鄙視。每個客人都戴了一張面具,笑着恭維主人,但不影響他們對主人人品的唾棄。

還有少數人臉上帶着或同情或佩服的複雜神色,從案几前站起來向他敬酒,他來者不拒一一飲下。

門外管事高聲參贊儲君駕到,李嗣業又與一幫客人去恭迎太子,李豫溫文爾雅地恭祝賀詞,又寬慰了他幾句,匆匆而來又匆匆離去。

入夜之後,宴會場地的案几上杯盤狼藉,大多數客人都告辭離去,李嗣業酒醉醺醺地推開了洞房的房門。

身穿綠衣的杜九娘頭上遮着蓋頭,手中撐着團扇,聽到腳步聲掀掉蓋頭,猛然從頭頂拽下發簪抵住自己的脖頸,瞪着通紅的眼眶驚怒道:“休要過來,否則我將死於此地。”

李嗣業拖了一個繡墩坐在她對面,凝視了她半天,只看得杜九娘心中發毛。

他點了點頭說:”確實是秀色可餐,天香國色,讓人垂涎三尺。不過你只要應允我一件事,我保留你……白壁之身,文雅點兒是應該這麼叫吧。可能我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也許用不了一年,我還能讓你和劉長卿見面,讓你們兩個團圓……”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

從至德二年春天到秋季,唐朝廷對叛軍沒有進行任何進攻行動,李亨所有的工作重心都在加強對太上皇權力的限制和回收,一些天寶老臣紛紛被貶,各個節度使翹首以盼,卻遲遲得不到長安的旨意。

李嗣業每日活動依然是飲酒,鬥雞,身體似乎日漸虛弱。

李亨時常將他叫到宮中奏對,或提起要他重新擔任節度使以示試探,李嗣業都惶恐表示自己不堪重任連連推辭。

翌日,大明宮紫宸殿內的日常朝參,皇帝李亨端坐在胡牀上,李輔國站在左側前方手執拂塵雙眼微閉。聽宰相蕭華在下方介紹敵我雙方情況:“安慶緒退守相州鄴城,麾下有大將尹子奇、崔乾佑、向潤客、安守忠、能元皓、田承嗣,由於事先在鄴城囤積了大量糧草,其勢恢復極快,短短六七個月之內便集結了十萬大軍,且鄴城易守難攻,需要慎重對待。”

下方的幾個大臣低頭嘆氣表示惋惜,但這個嘆氣聲讓李亨很是尷尬,這情況是他一手造成的。

李輔國忍不住冷哼出聲道:“安慶緒無德無才,御下無能,手中不過十萬人馬,爾等何需如此恐懼。我方在洛陽周圍有魚朝恩的河西軍、封常清的安西軍、段秀實的北庭軍和郭子儀的朔方軍,王思禮的隴右關內軍,李光弼的河東軍也可以渡黃河出井徑,再加上南陽的魯炅和許遠張巡各部均可北上,總計二十多萬兵力,豈能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安慶緒?”

下方的衆臣紛紛點頭,每人來一句:“郕國公說得對啊。”

“只是陛下。”宰相簫華再度上前叉手道:“八路節度使齊出討伐安慶緒,需要令出一門,統一指揮,免得衆軍各自爲戰,被人各個擊破。臣舉薦郭子儀爲行軍總管,發下虎符旌節號令七軍,全權統轄,定能大獲全勝。”

李亨半眯着眼陷入猶豫,站在前方的李輔國臉色也是一變,回頭看了皇帝一眼卻沒有說話。

皇帝緩慢開口道:“行軍總管還是不必了,虎符旌節也大可不必,他剛剛晉升爲司空,又接過了天下兵馬副元帥,可憑威望協調各節度使嘛。”

他用了協調這個詞,而不是統領,讓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多言。

李輔國又側身叉手說道:“魚朝恩剛剛回朝述職,他既然是監軍,所以奴婢斗膽建議命他爲觀軍容宣慰黜陟使,持天子節召,統帥八節度使安定軍心。”

“好。”皇帝重重地點了點頭,這個觀軍容什麼使乃是他的發明,不過是借李輔國的嘴裡說出來。“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在場除了幾個李輔國的黨羽附和之外,其餘人實在不敢苟同,李亨終於把目光投向了站着發呆的李嗣業。

“太尉以爲如何?”

李嗣業身體搖晃着還在發呆。

“太尉?”

李嗣業彷彿剛回過神來,迷迷瞪瞪地上前半步,躬身叉手回答道:“臣……臣附議。”

李亨咧嘴笑了一聲,低頭瞅見他眼袋浮腫,眼圈發黑,完全是沒睡醒的樣子,不由得裝作關心揶揄地問道:“太尉好像昨夜沒休息好啊。”

周圍大臣們都發出了會心的諷笑聲:“呵。”

李輔國在御階上又刻薄地補刀:“太尉嬌妻美妾,想必是夜夜洞房用力過度,美人如玉,但也不能當飯吃啊。”

這次連李亨都忍不住笑出了聲,坐在胡牀上擺擺手道:“退朝吧。”

朝參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結束了,然而卻沒有人再對太監領軍表示異議,就連一向耿直無私的簫華都沉默止步,他再諫言的話很可能被皇帝懷疑與郭子儀有私交,反而會害了郭子儀。

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
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誘敵深入伏擊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一百六十八章 武裝心靈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四百二十四章 奇冤大仇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八百五十章 人爲財瘋狂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一百六十章 伽延從求神燈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六十八章 在官謀商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五百八十六章 破石國劫皇宮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