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

張光滔吃了人的嘴軟,拿了人的手短,開始四處張羅爲兩人引見河東節度使麾下的這些將軍們。

正好李嗣業從長安派人送來的胡椒、黃金等賄賂物資已經到達,他們可以放開手腳放心地收買每一個將軍。

這些日子裡兩人裝扮做商販,遊走在太原城的各大酒肆,大把撒錢揮金如土款待河東軍的將領們,然後酒席上觥籌交錯,呼朋引伴,吃過之後還要給每人打包送上一件禮物。

“雍王發跡於安西都護府的一個小小的守捉使,也與我們一樣是在沙場上打拼慢慢積累功勳升起來的,更知道我們這些底層將領的苦。鄧景山這種讀書人,也不是說他就是壞,只是他們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不能夠理解你們。士兵們把腦袋別在蹀躞帶上跟他幹,結果卻給大家夥兒吃黴米,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雍王執掌河西軍期間,別說人了,就連馬匹被餵了黴米,養馬得都要受到嚴懲。不體恤將士也就罷了,苛待大家就說不過去了。”

圍坐在案几周圍的河東軍將領聽罷只是低頭悶喝酒,時而有人低嘆一聲。席上有名性格爽朗的小將名叫黃抱節,剛纔喝酒的時候就數他嗓門最大,此刻將腰間的刀摘下來,扔在案几上說道:“此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我看這鄧景山根本就是瞧不起咱們,他把咱們當做他家的牲口,與其被他騎在頭上欺壓,倒不如譁變殺了他孃的!”

衆人一聽這話面如土色,紛紛去捂他的嘴說道:“可不敢亂說話,鄧景山可是朝廷親封的河東節度使,誰敢犯這樣大不敬的罪過。”

“反就反了,朝廷又能怎地?舊皇帝的關中都讓人家給佔了,跑到江東去自顧不暇,哪裡還能顧得上河東的事情,眼見得跟着鄧景山毫無出路,倒不如給兄弟們討個出路。”

兩名親信在旁邊察言觀色,感覺他們的煽動已經到達了火候,只是需要得到嚴莊的首肯。

宵禁的前一刻衆人終於散去宴席,準備各自離去,黃抱節和張光滔牽着馬同路而行,兩人剛走出幾步,嚴莊的親信連忙追上來說道:“黃將軍,張將軍請留步。”

“先生們有何事。”

兩名親信上前對黃抱節說道:“剛纔在席上聽到黃將軍的慷慨之言,心中十分佩服讚賞。如今雍王佔據長安,供奉元朔皇帝陛下爲正統,如今佔有隴右、河西、關中三地,將來必定能夠平定叛亂一統天下。將軍何不起事轉投雍王,將來也不失封侯之位。”

黃抱節仰頭灌了一口悶酒,嘆了口氣說道:“誰不想爲自己謀個前路,只是無有門路。”

“何來沒有門路之說,前陣雍王派侍中嚴莊前來太原勸降鄧景山,不料卻被這廝無理責打,現在帶傷躺在太原城外的趙家煙。如果將軍有意歸順朝廷,歸順雍王,我願意爲將軍引見。”

張光滔早就被人收買,也幫着他們煽動黃抱節:“兩位賢兄有這樣的門路,爲何不早告訴我,我願意跟隨你們前去見嚴侍中,爲自己謀一條出路。”

黃抱節見自己的好友也有意與他共同謀事,便也主動相請道:“還請兩位先生替我們引見嚴侍中。”

兩人大喜過望,送別走黃抱節和張光滔之後,連忙跑出太原城來到趙家煙村,自己家的阿郎彙報。

嚴莊趴在土炕上,後背上裸露出帶着傷疤的脊背,一邊倒吸冷氣一邊問兩人:“我們加的這幾把火,火候已經到了嗎?”

“火候自然是到了,不然我們也不敢把這兩人引到你面前來,他們可以煽動麾下及城中將卒起事殺掉鄧景山,只是需要朝廷給他們一個名分。”

嚴莊喜悅地捋須說道:“這個事情應該有個結尾了,找人把我的官袍清洗乾淨,明日我要親自面前兩位將軍。

……

第二日,黃抱節和張光滔二人爲了避人耳目,特意裝扮了一番出了太原城,跟隨守在門外的嚴莊親信來到趙家煙。

爲了表示出官威和對兩人的重視,嚴莊硬是帶傷穿上官袍,又命人到別處買來一架胡牀,讓他坐在窯洞前的胡牀上,看上去這氣派雖然與這環境不匹配,但也是權宜之計。

兩人來到院子裡,看到坐在胡牀上的嚴莊身披紫袍,連忙單膝跪地叉手說道:“末將天兵軍馬軍營統領黃抱節,末將天兵軍副軍使張光滔,參見嚴侍中。”

嚴莊連忙上前將兩人扶起來,和藹地笑着說道:“兩位將軍快起,你們歸義忠勇之心,我已經修書前往長安報知雍王,不日便有聖旨送來下達,此番率河東軍歸義,朝廷必有重賞。”

黃抱節站起來叉手說道:“黃抱節仰慕雍王久矣,早就願意歸順朝廷,只是一時報國無無門,如今我二人願意率衆起事,歸順雍王歸順朝廷。”

“很好,兩位將軍就靜候佳音吧。”

……

三日之後,他們再次來到趙家煙,跪倒在嚴莊面前神色肅穆,氣氛一時緊張。嚴莊也咳嗽一聲以示莊重,從懷中掏出黃綢敇書高聲念道:“門下!河東天兵軍馬軍統領黃抱節、天兵軍副軍使張光滔棄暗投明,忠義可嘉,特授予黃抱節河東節度使兼御史大夫,賜爵歸義侯,食邑千戶,張光滔爲河東節度副使兼御史中丞,賜爵祁縣伯,食邑七百戶。敇書如右,請奉行。”

兩人雙手伏在地上叩首道:“我等謝陛下隆恩。”

嚴莊走上前去,將聖旨放在黃抱節手中,將他攙扶起來說道:“黃大夫,張中丞,我們今後便是朝中同僚了,兩位可要多多努力啊。”

黃抱節的雙眼中迸射中野心的精光,咬牙說道:“侍中大人放心,雍王如此恩遇我們,我們敢不奮死相報。”

……

僅僅過去了六日時間,太原城頭上的紅日即將燃盡最後的餘暉,然後即將陷入地底。

副將張光滔在任何人沒有留意的情況下,將宵禁巡城的兵卒換做了黃抱節麾下的騎軍,然後靜候天色暗下來。

宵禁的鼓聲隆隆地響起,黃抱節以此爲號將河東節度使府邸的前後兩道巷子堵截,只把他們煽動過的憤怒兵卒們放進來。

“兄弟們,大家吃黴米還沒有吃夠嗎,鄧景山如此欺壓我們,這樣的人還不反他更待何時,跟我衝進節度使府邸,殺鄧景山!”

河東軍多數兵卒被他們煽動,一窩蜂地朝節度使府邸殺來,鄧景山的親衛營也大部分逃脫跑散,只有身邊的衛隊五百人堅守着院門。

兵卒們手執強弩對着院子裡放箭,射殺堅守的衛隊,黃抱節親自指揮幾十人將樹幹削尖,抱着朝大門撞過去。

“撞!”

鄧景山驚怒地站在院子裡,嘴皮都開始發白,手指哆嗦着問道:“是誰在聚衆謀反?”

“是騎軍統領黃抱節鼓動兵卒譁變了。”

他終於感受到了恐懼,倒退兩步靠到了牆上喃喃說道:“快,快把院子守住。”

“咚咚!咔!”大門的門閂終於承受不住木柱的撞擊力,被撞成了兩截,大門往兩邊洞開,暴兵們如流水一般涌進來,他們見到人就砍殺,親兵隊殊死抵抗,被殺倒在血泊中。

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
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三百零九章 聽風聲辨形勢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真實想法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五百六十四章 右相又後悔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