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

李嗣業攻破遼東之後,不止得到了燕軍留下的八萬餘兵馬,還得到了河北的廣袤耕地,封了史思明麾下的三位將領薛嵩,李懷仙、田承司爲郡王。他本來叫田承嗣,但爲了避李嗣業名諱,特意把名字給改成了田承司。

這三位新封的郡王以爲接下來會有更大的封賞,李嗣業會把河北分出幾個區塊來讓他們統治,畢竟他們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比較有威信,這是繼續維持河北穩定的最簡單辦法。

但李嗣業佔據幽燕之後,只將燕軍中的掌權派封以虛爵,又在燕軍的基層中提拔出一大批將領,將他們碎片化地分出九個軍,其中兩個軍編入了河東節度使麾下,兩個軍編入了關中長安禁軍,其餘五軍繼續留在幽州、營州和遼東,由新任幽燕節度使李崇豹統率。

田承嗣和李懷仙心中自有怨念,但又敢怒不敢言。

上巳節時,李嗣業於黃昏時分遊香山,把田承嗣和李懷仙二人叫來一同遊覽,他們站在香山的山頂上,李嗣業遙望河北的蒼茫大地,感嘆道:“燕趙之地多英傑,百年以來雖胡化甚多,卻也多了許多強兵悍將。孤能夠預感到,百年之內幽燕之強弱,直接決定了中原乃至天下的興衰。我準備將幽州升格爲北都,以取代太原,北都留守等同門下侍中。”

兩人共同叉手說道:“主公舉措英明,可保幽燕百年無憂。”

他又轉過頭來對兩人說道:“兩位郡王心中可還有不甘乎?”

兩人連忙惶恐地跪地叉手:“主公待我等恩遇遠勝昔日之史思明和、安祿山,還會有什麼不甘。”

李嗣業揹負雙手望着天空冷淡地說道:“沒說實話。”

這下兩人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麼好了。

“千古以來,異性封王者得好下場者能有幾人,孤既是爲社稷着想,也是爲你們着想,既不使君臣互相猜忌,也不必使我耗費心力去削藩。你們可隨我回長安洛陽,城內一百零八坊任你們挑選,孤命造作監大匠爲你們打造王府,九州的寶藏,西域的珍品任你們把玩收藏。閒時做個富家翁,豈不美哉。”

這兩位都是拼搏得了沙場,也通人情世故的老人精,連忙叉手錶忠心:“我們受雍王恩惠,能得如此厚遇,已是感恩戴德。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我們焉能安心享樂。大王若有差遣,我們自當提槍縱馬,南征一統社稷。”

李嗣業贊同地笑道:“二位所言深得孤心,此番南下孤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

元朔五年六月,得到河北的李嗣業實力大增,集結了三十萬大軍,以李崇豹、段秀實爲大將,田承司爲行軍司馬,李懷仙和薛嵩爲左右先鋒,南下進攻相州鄴城。

郭子儀自知不敵,連忙率軍撤出了鄴城,退到了黃河以南的河陽,並且放火燒掉了黃河浮橋。

得知黃河浮橋被燒燬後,李嗣業又命大軍東進,從滑州渡過了黃河,駐守陳留的滑濮節度使徐叔冀棄城而逃。

李嗣業又率大軍向西行進,直逼東京畿洛陽。

郭子儀此刻已經將唐軍撤到洛陽城中,但昔日繁盛的洛陽經過數次戰火的洗劫,早已是破敗不堪,宮殿羣十不存一,城防也被嚴重削弱。在此城中抵抗李嗣業大軍很難防禦,況且對方還有玄武重炮。

皇帝李豫給郭子儀傳來旨意,命他想方設法守住洛陽,若是不能堅守再施行撤退。

他本不欲在這座破敗的城池裡浪費兵力,但這裡好歹是東都洛陽,又有皇帝的旨意。李嗣業有幽燕騎兵和飛虎騎的加持,前鋒行軍速度很快,他也需要留一支軍隊在洛陽以阻滯對方的進攻。

他與軍中諸將商議之後,最終把大將長孫全緒留了下來,並給他留下兩萬人在上陽宮一帶抵擋,郭子儀給他下的命令是且戰且退不可堅守。

李嗣業的前鋒到達陳留後,碰上了一個無法克服的大問題,那就是輜重和炮營永遠趕不上騎步兵的行軍速度,但是越往南走,越需要輜重和炮火進行攻堅,所以前鋒只得停下來等待,有這個時間郭子儀早已做出部署修好工事嚴陣以待了。

中書令徐賓向他獻策道:“昔日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北至幽燕涿郡,南至江都餘杭,以洛陽爲中心貫通南北。如今趁着南朝尚未對運河下手,主公攻取洛陽後,應該徵調百餘條大船,將玄武炮運送到船上去,其餘各軍沿着航道護送南下,不但省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節省了南下的時間。甚至某些在河岸附近的城池,可直接在船上架炮開火,攻城掠地,事半功倍也。”

李嗣業由衷讚許道:“好計策,只不過運糧船舟輕脆弱,不宜裝載火炮,應該徵調民力修建數十艘大船,專爲載炮之用。”

徐賓毛遂自薦道:“此事就交給微臣來辦。”

李嗣業又道:“既然如此,那就給田珍下令,命他率軍從潼關出陝郡進攻洛陽,與我軍形成夾擊之勢。”

雍王軍令既下,西東兩軍同時出動進攻洛陽,長孫全緒在上陽宮附近抵擋,田承司已經率軍進攻西苑,田珍卻從洛陽兩岸進入洛陽。

長孫全緒無法抵擋他們的兩面夾擊,只得從建春門撤退,追隨着郭子儀的步伐到達了南陽。

雍軍進入洛陽後,李嗣業勒令各軍進行修整,但不得藉機搶劫洛陽百姓。他專門爲徐賓調了五萬人用於建造運載火炮的大船,等到大船建成後再與騎兵協同南下,可起到神速之效。

郭子儀到達南陽後給向江東的李豫上了一封奏疏,向他表明了堅守襄陽的決心。李豫出於對揚州以及金陵安全的考慮,欲命他帶兵前往安慶堅守。

他立刻又奉上奏疏深入淺出地給李豫講述爲何要把重點放在襄陽而不是長江以東防線,長江下游江面寬闊,李嗣業所依仗的是北方的騎兵和玄武重炮,若從廬州和鎮江進攻江東,首先就要面對難以逾越的寬闊大江,即使是江北的揚州廬州等地,也是水網縱橫,山巒疊嶂,不利於大軍行動。

如今李嗣業已經奪得蜀中,穩居大江上游,只要再奪取荊襄,蜀中賦稅糧秣將從大江源源不斷南下,漢水也可運送漢中軍糧,繼而助他奪得水陸要衝江夏,整個江東便成爲他的囊中之物。所以他必然要進攻襄陽。

能否保住襄陽,關係着大唐最後的生死存亡。

李豫聽聞後,連忙下旨命江東各州募兵爲襄陽提供援助,並親口承諾郭子儀,想要誰只管說話。

郭子儀只向李豫要了一個人,原清源縣令張巡,現任南陽刺史。

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
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樹綠化磧西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試牛刀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一百四十六章 棉被引發的舌戰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十一章 長安第一夜第六百七十二章 離開長安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一百八十七章 輪臺送卿問生辰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七十一章 東宮官員售票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