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

李崇豹手搭涼棚遙望,緊接着下令道:“再靠近一點,看清楚敵寨的底細再說。”

兵卒們跟着他的手勢前進,誰知剛走出兩步,一名兵卒脖子上正中一箭,歪斜地倒在了地上。他身邊的兵卒們慌忙四處張望,其中一人高舉手指着兩側山頭喊道:“在上面!”

箭矢從山頭灌木枝葉的縫隙中紛紛射下來,角度刁鑽地射中了兵卒們,跳蕩兵慌忙將盾牌舉過頭頂,弩手們將弓弩舉起來。但灌木綠森森掩映無法找尋目標,他們在山道間卻成爲醒目的靶子。

李崇豹分明看見披掛輕皮甲的昭義軍兵卒吊掛在山坡上,腰間盤着草繩,手中握着弓弩向下攢射箭矢,他們的防護雖然較弱,但勝在居高臨下有樹木阻擋,河西軍仰攻佔不到任何便宜。

“快,撤退,撤出美良溝!”

河西軍後隊改爲前隊,低着頭往谷外撤走,由於河西軍的甲冑還算精良,只被敵軍用弓弩射殺三百餘人。

李崇豹只好在谷前安營紮寨,獨自在營帳中陷入了愁緒,如今在聞喜縣內受阻,使他無從下手。若不拿下聞喜,即使尋找小路翻過鳴條崗,也無法進行後勤補給,所以這一條佔線必須打通。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被一個小小的美良溝絆住腳跟,就是對自己軍事能力的全面否定。雖然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可這作爲他人生中的某個第一次,乃是至關重要的。

唐軍在美良溝修建的營寨,距離溝外至少有五六裡地,如果強攻的話,兵力施展不開,反而讓敵軍靈活移動輕甲士兵攀援在兩山間,居高臨下對他們進行打擊。

如今是夏秋交替的季節,山溝中草木茂盛,對了!草木茂盛。

李崇豹興奮地將拳頭重重地砸進自己的右手,立刻去找父親的軍師兼任主簿徐賓,向他詢問軍中的物資情形。

“徐先生,我們進入上黨時,有沒有攜帶火藥?”

徐賓雙目閃亮,笑着說道:“我們河西軍中所擁有的火藥數量稀少,不過你父親率兵入上黨時,特意吩咐我攜帶了一部分油脂和火藥,以備不時之需,你看現在就用到了吧。”

李崇豹喜出望外:“實在是太好了,我立刻派人跟你去取。”

……

要進行火攻必須要等到晚上,唐軍在營寨外圍設有警戒哨,一旦貿然靠近就會被發現,無法接近敵營。所以必須找個機會翻上美良溝左右兩山的山上,才能躲過暗哨,居高臨下施展火攻。

他立刻派出斥候在鳴條崗和中條山附近尋找能夠登上美良溝山頭的山間小徑,經過五六日的探查,纔在鳴條崗上發現一處陡峭的羊腸小道。

說是羊腸小道,實際上只有動物能走,人根本無法通行。只因有草木茂盛遮擋,需要用柴刀砍出一條路徑來。

李崇豹挑選了三百命士卒,脫去甲冑身背乾柴、松明、油脂和火藥,親自帶隊攀登鳴條崗。他又安排副將明日夜裡率兵進入美良溝抵近唐軍警戒哨外圍,只等着北山上投下明火營中火起,便攻進去用製作好的火箭矢,對着敵營拋射火箭。

鳴條崗主峰距離美良溝北山尚有十三裡地,李崇豹他們當天早上出發,一路披荊斬棘攀登山頭,遇到危險的地方需要繩索輔助,硬生生地在高低錯落的荊棘山頭上開出一條道路來。

等到第二日中午,他們終於來到了美良溝的上方,立刻命令衆人休息就地用餐,然後製作引火用的乾柴編織籠。

製作這種東西只需要就地取材,山上用柴刀砍下的粗柳樹枝,用火烤乾後編織成圓球體,將松明和浸油的乾柴充填其中,等到點燃後從山上推下去。編織火籠的好處是容易滾落,又不易被樹枝掛住。

士兵們三人一組分工合作,很快便製作了近百個一人多高的火籠,只等待晚上進行放火。

接下來便是尋找進攻的地點,唐軍的營寨整個呈狹長形狀,全長六裡多地,營寨中還有隋末時期劉武周修建的關隘廢墟。他要求兵卒們尋找的放火地點,必須山腰間植被稀少,多灌木而少大樹,這樣火球滾下去的時候不被攔阻。

他們開始席地而臥,望着天空中的烈日漸漸西垂,朗月星辰掛滿天空。

李崇豹靠着樹幹沒有絲毫睡意,心中默唸着時間的流逝。等到三更時分,他從山谷邊緣站起來,低頭俯視下方隱隱可見唐軍營寨火把掩映。

“傳令下去,準備點火!”

兵卒們將準備好的火把擎起點燃,山頂上呈現出如條狀排列的火星,唐軍營寨中巡邏的兵卒中有人擡起頭來,指着頭頂山上的排列的火把驚疑地問道:“快看,那是什麼?”

李崇豹放大了聲音喊道:“開始!”

三名士兵一人將火把伸入火籠中點燃,兩人將升騰起火焰的火籠從山頭上推下去,一時間如同幾十盞明亮的火燈,在山坡上翻滾起火焰的軌跡,落入谷底的唐軍營寨中。

巡邏的兵卒們喊叫出聲:“走水啦!走水啦!”

王思禮正躺在帳中沉睡,聽見喊叫聲立即從鋪上跳起來,直接去拿掛在軍帳柱上的橫刀。他的一名部將跑進帳中來,激動地說道:“大夫,河西軍在山頭上放火!營寨被燒了,趕快撤吧!”

“什麼!他們怎麼上去的!”

他提着橫刀衝出大帳,只見火焰四處升騰,不斷有火球滾下來,士兵們來回奔跑躲避,營寨兩旁的樹木、木牆全部被點燃,火焰的熱浪烤得他臉上生疼。

美良溝朝河西軍這一側,深入谷中的河西軍看見唐軍營寨中起火,爲首將領連忙中腰間抽出橫刀,高舉在手中喊道:“李將軍的計策成功了,兄弟們!跟我一起殺向敵營!”

他們迅速迫近唐軍營寨,用長弓和勁弩連續不斷地朝營中拋射火箭,一時間唐軍營中火焰連綿,黑煙繚繞,火舌沿着山坡向上攀爬,火浪高達數丈。唐軍被兩邊的火焰炙烤,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

流星般的火矢從他們的頭頂上飛過,許多人因來不及披甲而中箭身亡。

星夜裡多數人不辨方向,竟然朝着北方狂奔,剛奔出營門便迎面被河西軍射殺。

王思禮提着刀焦躁地嘶喊着:“往南跑!朝我手指的方向!快快!”

他的頭髮已經被火焰燒掉,喉嚨也發乾生疼,仍然大聲地指揮:“各營押官,各團校尉,快帶着你們的人撤出去!”

親兵爲他牽來馬匹,近乎哀求地催促道:“大夫,快上馬逃吧,火勢太大,再不走就要被烤焦了!”

他垂頭喪氣重重地唉了一聲,將手中的刀戳在了地上,翻身上馬領着親兵隊朝着南寨門的方向奔去,一路上寨牆燃燒倒塌,軍帳火焰繚繞,他騎着馬兒左跳右蹦,終於衝出寨門。

等到天亮時,王思禮只帶着兩百多名士兵逃到蒲州,一萬五千多名唐軍葬身美良溝的火海之中。

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
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四百一十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錢財可通一切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八百八十九章 誰野戰無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