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

襄陽城的圍城已經持續了一年之久,李嗣業不斷向南陽方向徵兵,除了近二十萬的圍城部隊外,還有六萬蠢蠢欲動隨時準備打援的飛虎騎。這些人一天對糧草的耗費就是個天文數字。李嗣業讓徐賓和高尚負責起整個後勤的供應,他們在運河沿岸建立了數個均勻分佈的草料場,各州徵調的糧食先集中於洛陽,再由運糧船一路南下到達睢陽,從睢陽用人畜以陸路到達南陽,再由南陽中轉至襄陽城前。

除此之外漢水上游的漢中提供了圍城部隊一半的供應,所有運糧船都是沿着漢水而下,臧希晏親自派兵擔任護送,可直接抵達襄陽城附近,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消耗,也降低了糧食損耗。

李嗣業的北方政權籌建了完備的後勤體系,就是要確保圍城戰能夠拉長時間跨度,絕不給襄陽城一線生機。

早先預料到這種情況的郭子儀就曾經在糧食充足的時候,命令百姓把房子扒掉在城內種地,他們挖地道住在地下。但城內面積終究有限,就算扒掉所有所有建築全部墾田,也無法滿足軍民的食物,飢餓終究還是襲來了。

郭子儀和張巡經過商量之後,認爲在城內種地只能夠補貼一部分食用,照這樣下去百姓吃不上飯,遲早要發生人吃人現象。郭子儀決定還是派人出去向建康的皇帝李豫求援,只要皇帝能夠重新奪回荊門進攻已經圍城一年的雍軍,必然能給襄陽城重新帶來生機。

他先後組織了三次外出送信求援的隊伍,結果被雍軍發現圍堵,不得不又回到了城內。張巡又派麾下猛將南八,在月黑風高之際,帶領十三騎衝出了包圍圈,向着江城方向而去。

南八內心急如焚火,因爲隨着時間的流逝,襄陽城內就要有成羣的百姓餓死。他來不及前往健康求見李豫,只好去找駐兵在江城負責江淮防務的大將許叔冀。

朝廷在荊襄九郡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了江城,總數大概有九萬,從整個江東通過水運來的糧草也集中在江岸邊的碼頭上,城內有兩座幾十萬斛級別的糧倉,與饑饉的襄陽城形成鮮明的對比。南八騎在馬上看到這些糧草囤,雙目逐漸變得赤紅。

其實相較於只有一條運河水系一條黃河水系的北方,長江以南水網縱橫,作物一年兩熟,其收成是北方良田的三倍還多,糧食藉助於航船從長江水系可通達任何一個戰略節點,遠比雍軍更具有優勢,讓李嗣業看了都眼饞。

本來負責江淮防衛的主將是郭子儀,但郭子儀到任後,立刻把襄陽當做了防衛重點,把總部都設在了襄陽城。隨着雍軍的南下,襄陽城逐漸被圍困,郭子儀也失去了向外指揮的通道,與江城以及其餘州的守軍斷絕了聯繫。

這時朝中的當權派乃是魚朝恩爲首的宦官羣體,他立刻向李豫上表說:“郭子儀已經身險襄陽,位於最前線的戰場,一旦襄陽失陷江淮將領羣龍無首,請陛下另擇一人負責江淮地區的防務。

這傢伙已經做好了襄陽守不住的打算,對整個天下形勢沒有正確的預估。

朝中少數幾位有識之士表示反對,襄陽雖然被圍,但無論如何不能落入敵手,一旦襄陽失守,李嗣業控制長江中上游,江東根本守不住。郭子儀負責江淮防務的權力絕不能被剝除,但是可以派一人留在江城充當郭子儀的替補和副手。

對於替補的人選,魚朝恩向李豫推薦了許叔冀。宰相李揆因爲依附魚朝恩,也違心地推薦了許叔冀。宰相蕭華卻認爲許叔冀奸詐狡猾,多謀私利,用一句現代的話說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派這樣的人去鎮守調度荊襄,必然只顧自己的私利,很難放眼全局。但對於接替郭子儀的人,他們也沒有適合的人選,但鑑於郭子儀對於大唐的重要性,他們推舉郭子儀的長子郭曜代替郭子儀,可以在後方給予父親一切應當的支持。

但魚朝恩公公再次展現出赤膽忠心,在朝堂上高呼一聲大家,捂着胸口痛心地說道:“大家還記得郭晞降敵的事情嗎,怎敢把江淮全部交到郭家子弟的手中。許叔冀並非郭子儀舊部,所做的決策也都公允,還請陛下深思。”

李豫心中的確犯起了嘀咕,聽說李嗣業已經封郭晞做了刑部尚書,而且如今對方佔盡優勢,萬一郭氏父子真的投降過去,他的長江天險必將拱手讓於強敵。

皇帝李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任命許叔冀爲郭子儀的副將前往江城,結果他一到任江城就把荊門關給丟了。但爲了推卸責任,他給李豫上表說自己只是副將,名不正言不順無法統御下屬,所以才導致荊門失守,也導致襄陽被雍軍圍死,斷絕了襄陽唯一的對外聯絡通道。

李豫信以爲真,把荊襄的指揮權全部給了許叔冀,讓他徹底取代郭子儀發號施令,並且不斷地從後方往江城增兵運糧,命他收回荊門並設法救援襄陽。

如今許叔冀得到了大量的糧食和雄厚的兵力,卻蹲在江城遲遲不肯動彈,直到南八親自找上門來。

許叔冀深知自己理虧,他認爲自己麾下的這些個江東募兵戰鬥力低微,怎敢去對抗李嗣業帶來的幽燕猛虎、西北蒼狼。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去救襄陽,但實在沒有那個膽子與二十萬北方軍隊碰一碰,就連靠近牽制都不敢。

當荊門關被雍軍擊破之後,許叔冀在心底已經給襄陽城判了死刑,任憑誰來也救不下。守城都守不下來還敢與雍軍野戰?他唯一的期望便是襄陽城最好能把雍軍的所有銳氣耗光,這樣他們就沒有氣力進攻江城,撤走之後他又能夠熬過一關。

只是眼下張巡從襄陽城派出來的部將南霽雲找上門來,這實在是太討厭了,就這麼把他打發走也不行,萬一跑到建康去找皇帝求援,這下就把他的消極救援給顯露了出來。

李豫已經下過兩次旨意要許叔冀想辦法給襄陽城提供援助,他藉着魚朝恩的庇護只是陽奉陰違,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有時候甚至是弄虛作假,他三次給皇帝送上的奏疏中說派兵進攻了荊門,無奈雍軍戰鬥力太強,數次沒有攻克,所以敗退了下來。

但真實的情況是駐守在荊門的六千雍軍精銳閒得卵蛋都快掉了,每日站在城牆上過着枯燥無味的日子。本來唐軍距離他們最近的一個據點縣城不過十幾裡地,但許叔冀不但命令這些兵不準抵近偵查,反而把這樣一個重要的據點給撤走了。

他十分害怕李嗣業超越常規,直接繞過襄陽來打江城,面對這種情況他唯一能夠做的是,儘量龜縮不要引起敵人的注意,否則將是滅頂之災。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七百四十六章 面聖往彭原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六百一十一章 沙漠中鏖戰第四百八十八章 安西兵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省心的史昕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六百二十章 我方擬定條件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八百九十一章 兵者詭道傳謠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