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陽關(一)

出蘭州,躍古長城,越往西走,沿途的景色越是荒涼。

漫長的絲綢古道上半天也見不到個人影,只有一排一排胡楊樹,劍一般指着圓天。已經死去多年的,剛剛長到碗口粗細的,還有一丈高矮的,隔着百許步一棵,遙相呼應。那是西域特有的植物,三千年生,三千年死,三千年而後不倒。

飛龍禁衛軍昭武校尉王洵騎在一匹安西良駒上,手掌始終不離腰間刀柄。這條路並不安全,三天前,大夥路過大雪山下時,就在一處避風的土圍子內發現了二十幾具屍體。個個身首異處,死狀極爲恐怖。而屍體上的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剩下,包括一個胖子嘴中的假牙。按照常走這條路的嚮導老嶽分析,作惡的應該是一夥沙漠強盜,或者是居住在雪山另一側的吐蕃人。只有他們,纔會貪婪到連死者的假牙都搜刮,根本不在乎鬼魂的報復。

“胡說,這世上根本沒有鬼!”隊正方子陵縮了縮脖子,大聲給自己壯膽。跟王洵一樣,從小到大,他也是連距離長安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都沒去過,卻不料,此番竟然一走就是數千裡。頭十天,心中還帶着股初次離家的喜悅,待到了現在,整個人都已經被旅途折磨得幾欲瘋狂,聽見點兒風吹草動就本能地想拔刀。

“誰說沒鬼了。只是你沒看到過而已!”明知道方子陵心中害怕,嚮導老嶽故意神神秘秘地反駁,“前年在蒲昌海旁,我的一個夥計就看到過。大約在半夜三更時分,先是聽見海子裡有女人的哭聲,然後就看到一個白色的身影從水裡邊走了出來。那傢伙也是機靈,立刻把鼻子扎進沙土裡,雙手抱住腦袋死活不肯擡頭。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日出,起來一看,同行的商戶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幾個都得了失心瘋,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注1)

“不可能,一定是你那同伴編瞎話,或者他自己貪圖別人的錢財!”聽了老嶽繪聲繪色的描述,方子陵本來就憔悴的臉色愈發慘白,手按刀柄,大聲嚷嚷。“對,一定是他見財起意,所以想出這等下作手段......”

“長生天在上!”老嶽立刻舉起右手,對着天空賭咒,“幹我們這一行的,如果見財起意的話,肯定會迷失在沙漠裡。走這條路的人誰都知道,越多的人結伴而行,越能保證平安。如果自己走的話,即便不被狼羣盯上,也可能活活寂寞死。”

最後一句話非常有力。長生天會不會懲罰壞人,大夥毫無把握。但旅途的寂寞,卻着實令人痛不欲生。在出涼州之前,大夥平均每天還能經過一個村鎮或者堡寨,跟裡邊的百姓說說話。在涼州到肅州這八百多里路上,再想見到個活人,卻只能到河西節度使麾下的烽火臺中找。而那些烽火臺中還不是個個裡邊都有駐軍,因爲朝廷撥款不足的關係,很多用來防備突厥人的烽火臺早已廢棄,又高又厚的土牆上佈滿了大大小小缺口,每一處缺口上都留着西風的痕跡。

所以,嚮導不會謀害僱傭自己帶路的商隊,不光是敬畏長生天,還因爲害怕寂寞。憑着對地形的熟悉,他的確能把商人們全部謀殺,自己捲了財物逃之夭夭。問題是,接下來的數千里路,就需要他一個人從頭走到尾。每天對着同樣的藍天,同樣的黃沙和同樣印在山丘頂端風的痕跡,恐怕沒等見到下一個綠洲,就已經被寂寞給活活折磨瘋了。

“那就是他刻意編瞎話嚇唬人!省得你們搶他的飯碗!”畢竟是長安城裡長大的,方子陵遠不像西域本地人那般好騙,略做沉吟後,繼續跟老嶽掰扯。

嚮導老嶽搖了搖頭,懶得跟他一般見識,“從遇到鬼之後,我那夥計就再也不幹嚮導這行了。他當時能活着回來其實都是萬幸。拉扯着幾個瘋子,在沙漠裡跌跌撞撞。要不是剛好碰見了哥舒翰大將軍麾下的騎兵,估計早就變成了一堆白骨!”

這下,方子騰徹底沒話說了。如果是謀財害命的話,就不會帶着幾個被嚇傻的商人一道往回返。如果是編瞎話嚇唬同行,那他自己放棄了這條謀生的道路,又是爲了什麼?

莫非這大漠當中,真的.......。想到昨天上午看到的海市蜃樓,方子騰心裡就直哆嗦。一路行來,大夥看到的稀奇古怪東西太多了,根本不敢往深裡頭想。如果真的被鬼神盯上的話,那麼大夥......

“別聽他瞎說,咱們幾個又沒做過虧心事!”看到方子騰臉色越來越不對勁,夥長老鄭輕輕追上前,大聲給對方大氣。“平生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咱們幾個行得正,走得直,頭頂上聚着三尺浩然正氣.......”

沒等他把話說完,另外一個夥長老周立刻氣哼哼地反駁,“別瞎扯了。如果行得正,走得直就不該倒黴的話,那咱們幾個.....”

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嚮導老嶽,還有不遠處奉命護送大夥的幾個河西悍卒,他突然又把嘴巴閉上了。有些事情,還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免得有人趁機落井下石。

這個明顯戒備的動作令嚮導老嶽非常不快,聳了聳肩,主動走開了。若不是惹不起河西節度使府的兵大爺,這趟活兒他根本不想接。給軍隊帶路和給商人帶路有天壤之別。前者基本上是幢虧本買賣,而後者,只要他善於察言觀色,總能在既定的報酬之外,再收穫幾倍的賞錢。

見老周把唯一能陪大夥說話解悶兒的人給氣走了,夥長老鄭非常不高興。從馬背上扭轉身,衝着同伴低聲抱怨:“不說話,誰還會當你是啞巴?你怎麼知道咱們這趟不是肥差,自己非要往歪門邪道上想?想死你一個人去,別總拉着咱們!”

“還嘴硬!”素有烏鴉嘴之稱的老周立刻反脣相譏,“你又不是沒長着眼睛。好好看一下,這次出差的都有誰?怎麼弟兄們全是那幾天在曲江池畔當過值的!”

這一層,老鄭不是沒想過,但卻不敢相信高力士會如此狠毒。猶豫了一下,繼續反駁,“你還說咱們無法活着走到陽關呢!人家哥舒大將軍都把親兵派出來護送咱們了,若是真的跟你想的那樣,他又何必費這麼大心思!”

不像封常清、高仙芝等純粹的武將,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爲人處事素會把握方寸。當年他的頂頭上司王忠嗣蒙冤入獄,同僚都勸哥舒翰以重金賄賂李林甫替上司脫罪,其本人卻堅持認爲,這是皇帝陛下親自辦的案子,賄賂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被招回京師述職時,扯住皇帝的衣角叩頭出血,苦苦哀求對方高擡貴手。結果不但如願使得王忠嗣被釋放,哥舒翰本人也給皇帝和文武百官留下了‘正直、忠誠,對朋友仗義’的好印象。被破格提拔爲隴右節度使,一舉取代了老上司王忠嗣的原本位置,。

到任後,哥舒翰改變王忠嗣的消極防禦策略,積極主動向吐蕃發起進攻。步步爲營,把刀鋒直接頂到了青海湖畔。吐蕃人多次興兵來犯,都被哥舒翰以優勢兵力擊敗,只好退守大非川。天寶八年,哥舒翰領兵六萬強攻,以折損一萬五千人的代價,拿下吐蕃重鎮石堡城。取得俘虜敵軍將士四百餘人的“大捷”,徹底鎖住了吐蕃大軍進出高原東北側的通道。

消息傳回長安,宰相李林甫認爲哥舒翰好大喜功,折損了太多的**將士,懇請皇帝下旨撤換此人。楊國忠卻認爲哥舒翰替朝廷奪取了進攻高原的戰略要地,建議對其進行嘉獎。一番角力之後,大唐天子接受了楊國忠的建議。賜給哥舒翰蜀錦千匹,莊園一座,加攝御史大夫,隨後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隴右兼河西節度使。而哥舒翰也投桃報李,在朝廷的權力爭奪中力挺楊國忠,絲毫不把李林甫放在眼內。

正因爲如此,烏鴉嘴老周才堅持認爲,大夥在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地盤上要處處小心,以免對方受楊國忠指使殺人滅口。可如今大夥馬上就要走出河西地界了,卻一直風平浪靜,前來護送的河西兵馬的表現也是規規矩矩,絲毫沒有準備動手的跡象。

想起這些,其他幾個同僚也覺得老周是多慮了,湊上前,壓低了嗓子說道:“老鄭的話有道理。就咱們這幾頭臭魚爛蝦,人家哥舒大將軍隨便伸出一隻手指頭都能碾死,何必又是派兵護送,又是代請向導的,費這麼多周折?”

“是啊,這不是脫褲子放屁麼?”

“你們傻啊。他哪是護送咱們,是護送這批輜重!”烏鴉嘴老周看事情永遠是悲觀一派,半點兒都不贊同夥伴們的見解,“如果這批輜重在他治下出了事兒,肯定會給人留下攻擊的把柄。所以他先把咱們平安送出河西,然後在歸途上等着咱們。趁咱們不備,喀......”

他伸出手,做了個砍頭的手勢。嚇得周圍幾個同僚連連縮脖頸。誰料向來膽小的隊正方子騰聽了這話,卻嘿嘿冷笑,瞅了瞅大夥,滿臉鄙夷。

“嚇傻了,你?”老鄭被笑得心裡發毛,拍了他一巴掌,低聲追問。

“你們纔是傻子呢,杞人憂天!”方子騰撇了撇嘴,低聲迴應,“鬼不好對付,人卻未必難惹。只要你們幾個跟着我,保證一根汗毛都少不了!”

“就你?”老周、老鄭和其他幾名同僚輕輕搖頭。相處了這麼久,大夥還真沒看出方隊正除了比較會做人之外,還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本事來。

¤ttkan ¤c ○

“看見了沒?”看出大夥不相信自己,方子騰也不着惱。用下巴向王洵所處的位置挑了挑,壓低了嗓門解釋:“那是誰,王家小侯爺,安西四鎮節度使封帥的門生。前方出了陽關,可就是封帥地盤。只要咱們時刻跟緊了他,就不怕被殺人滅口!”

“對啊!”彷彿瞬間被陽光照到了心臟,大夥連日來積聚在臉上的陰雲一掃而空。王校尉的發跡史大夥私下裡早就有所耳聞,只要到了安西四鎮的地盤上,誰吃了豹子膽,敢打此人的主意?

“去的時候當然沒事,回來時候,咱們怎麼辦?”烏鴉嘴老周兀自不安,想了想,繼續問道。

“他如果不回來,咱們也別回來。”方子騰笑了笑,滿臉得意,“多時那件事被人忘了,多時再回長安。先在安西躲兩年,說不定還能立些功勞,最後風風光光地衣錦還鄉!”

注1:夥計。市井俚語,指同行,朋友。蒲昌海,即羅布泊。

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國殤(五)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大唐(四)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六)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初雪(一)第3章 壯士(一)第3章 正氣(一)第4章 社鼠(六)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笳鼓(一)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霓裳(五)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英魂(二)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河(四)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笳鼓(四)第2章 礪鋒(二)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樓蘭(二)第2章 天河(四)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看劍(五)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驚蟄(九)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大唐(七)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紫袍(十)第3章 早寒(一)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天河(六)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社鼠(一)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春曉(三)第2章 初雪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一)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礪鋒(一)第3章 陽關(四)第2章 初雪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七)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羽衣(一)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雙城(三)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社鼠(四)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看劍(三)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九)第2章 初雪(二)第4章 英魂(五)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不周山(五)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礪鋒(三)第3章 國殤(四)第1章 看劍(二)第5章 雙城(四)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正氣(三)
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國殤(五)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大唐(四)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六)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初雪(一)第3章 壯士(一)第3章 正氣(一)第4章 社鼠(六)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笳鼓(一)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霓裳(五)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長生殿(一)第4章 英魂(二)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河(四)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笳鼓(四)第2章 礪鋒(二)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樓蘭(二)第2章 天河(四)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看劍(五)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驚蟄(九)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大唐(七)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紫袍(十)第3章 早寒(一)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天河(六)第2章 天威(六)第4章 社鼠(一)第3章 國殤(五)第1章 長生殿(三)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春曉(三)第2章 初雪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一)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礪鋒(一)第3章 陽關(四)第2章 初雪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七)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羽衣(一)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二)第5章 雙城(三)第2章 礪鋒(四)第4章 社鼠(四)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看劍(三)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九)第2章 初雪(二)第4章 英魂(五)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不周山(五)第6章 雪夜(一)第2章 礪鋒(三)第3章 國殤(四)第1章 看劍(二)第5章 雙城(四)第5章 紫袍(三)第3章 正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