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笳鼓(一)

如果王洵知道自己在民間居然有如此高的聲望,肯定會咧着嘴苦笑。事實上,除了打兩場硬仗之外,他自己壓根兒什麼都沒做。清理馬賊,維護治安等工作,是沙千里和黃萬山二人在負責,地方政務和民生方面,則有麥爾祖德這個地頭蛇大包大攬。

然而事實就是這樣奇怪,藥剎水沿岸地區原本錯綜複雜,任誰見了都疼的局勢,居然悄無聲息地就平靜了下來。諸侯們停止了年年不斷的爭鬥,馬賊們也紛紛偃旗息鼓。就連那些狂熱的天方教徒,再接連遭受了幾次重大打擊之後,也主動調整了做事風格。

他們不敢再明着煽動叛亂,也不敢再落下把柄到沙千里和黃萬山二人手裡。唯恐把鐵錘王大人惹急了,連這一帶碩果僅存的幾座誦經場所都給鏟成平地。雖然唐軍入主這一帶後,並沒有嚴格阻止任何教義的傳播。

一力降十慧。用宇文至的話來總結,就是當地人以往都是自己犯賤,你對他們越好,他們越糾纏不清。所以導致問題越積累越多,最後彼此牽扯攜裹,幾乎成了一團亂麻。而若是有人不問青紅皁白,一錘子砸下去,有道理的沒道理的都錘個稀巴爛,所有問題便都解決了。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權謀和詭計,都顯得單薄無力。王洵自己心裡,卻是另外一番感觸。先前拔漢那國王阿悉蘭達之所以在他前腳剛剛離開,後腳就將使團賣給了俱車鼻施,就是因爲不看好他的實力。而在巧奪柘折城後,諸侯們之所以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也是由於他手中的實力太小的緣故。而當他麾下的可戰之兵膨脹到四千,乃至五千,並且一舉攻克俱戰提後,實力便足以傲視羣雄。所以藥剎水兩岸的豪傑們個個就都收起了小心思,開始認認真真地聽他說過的每一句話。無論做任何事情之前,也會小心翼翼地考慮一番,他這個天朝使節看到之後,會有什麼想法。

所以王洵現在算是真正地感受到了權力的滋味。你不用每天發號施令,自然有人會站在你的角度,替你着想。你也不用對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大發雷霆。只要稍稍皺下眉頭,自然有人會體貼地把一切處理妥當。即便個別事情處理起來有難度,也會小心翼翼地做出變通,折衷,折衷,再折衷,補償,補償,再補償,總之,能讓你都不好意思繼續追究。

還有一點讓王洵始料不及的是,楊國忠、高力士等人對他的態度,也突然來了南北對調般的大轉彎。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攻克俱戰提,折服藥剎水沿岸諸侯,力拔俱戰提三件大功,被人上下其手之後,七扣八扣後,也未必能給自己換回一個三品將軍的實職。畢竟兩年之內,從一名校尉連續升到中郎將,他的升遷速度在大唐已經屬於罕見。況且他背後,又沒有安祿山、哥舒翰這種軍方重臣撐腰,封四叔也不是一個喜歡徇私結黨的人。

誰也沒想到,藥剎水沿岸的積雪剛剛融化。朝廷的傳旨欽差就不辭辛苦的趕到了柘折城中。按時間推算,此人至少是從去年秋末就從長安出發,朝廷當時根本不可能獲知大軍雪夜入俱戰提的消息。可就是憑着前兩項功勞,朝廷居然毫不吝嗇賜給了王洵一個正三品雲靡將軍的頭銜,一個大宛都督的差遣,一個檢校兵部侍郎的兼職,一個涿縣伯的顯爵,還有新增加的三百戶食邑。

現在的王洵,全部官稱是,大宛都督府都督,檢校兵部侍郎,涿縣伯。無論實授職位還是虛職,在大唐的年青一代將領中,都得往前十位裡數。(注1)

此外,按照大唐慣例,開疆拓土之功,要封妻廕子。王洵還沒有娶正妻,自然無妻子可蔭。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楊國忠破例向皇帝進言,給他已故的父親王子稚追贈一級爵位,再度成爲疇縣侯。而王子稚的平妻陳氏,因爲在丈夫亡故後,撫育嫡子有功,也加誥命一級,由郡君榮升爲郡夫人。

到了此刻,王家在長安城崇仁坊的侯爵府,再經歷了兩代持續衰落後,也總算是又接近名符其實了。而王洵的好運貌似還沒有到盡頭,在聽聞王洵帶人在上一個冬天已經又拿下了俱戰提,這個藥剎水沿岸“重鎮”之後,奉命傳旨的欽差激動得連連撫掌。竟然連王洵、宇文至、宋武等人精心準備的車馬費都顧不上攜帶,便輕裝趕回長安去給將士們請功了。弄得自詡熟悉官場規則宋武哭笑不得,一個勁兒地摸着自己後腦勺翻白眼。

欽差前腳剛剛離開,高力士的私信緊隨着就到了。作爲白馬堡軍營的兩位創始人之一,這位大唐天子近前的寵臣,隻字不提他先前對王洵、方子陵等人的諸多迫害。反而以師長的口吻,鼓勵王洵、宇文至、宋武、方子陵、齊橫等後生晚輩再接再厲,爲其他勳貴子弟做個表率。並且在信中極其自然地提到,天子對幾個年青人目前的作爲很關注,對每一份涉及到幾人的奏摺,都是御筆親批,並且已經責成有司盡力爲剛剛重建的大宛都督府,提供方便。

當然了,以後王洵等人的戰報,除了按照程序向上級繳遞之外,也應該簡明扼要地謄抄給天子一份。高力士會關照各地監軍,爲信件的傳送大開方便之門。這樣,別人就再難偷走年青人們用性命搏來的軍功,天子也會及時地把握前方軍情。不會再出現像去年一樣,安西軍大破大食聯軍,而朝廷的既定戰略卻來不及做相應的調整,以至於前方的監軍和主帥意見達不成統一,坐失戰機的情況。

“這老東西,怎麼一跤掉曲江池裡淹死!”對於高力士的爲人和處事,宇文至都鄙夷到了極點。“這分明是叫我們揹着封帥,跟他勾勾搭搭。日後好把我等徹底從安西軍裡邊分割出去!”

“恐怕還有一層意思,是怕我等被楊相拉攏。我聽人說,楊相去年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兩度向南詔用兵,都敗得十分悽慘。”宋武對此,則有另外一分見解。他的哥哥宋昱是楊國忠的心腹,家書中難免不透漏一些朝廷上的事情。按照其兄的說法,在李林甫倒臺之後,原本互相扶持的高力士和楊國忠二人迅速翻臉。如今相府和內庭的爭鬥,已經激烈到了水火難以同爐火的地步。凡事楊國忠主張的事情,以高力士爲首的太監們,則竭力破壞。而凡是高力士等人出面做的事情,楊國忠也是百般刁難。

把所有消息綜合起來,高力士的態度發生轉變的緣由,對王洵而言就不難理解了。除了自己如今掌握的實力,已經足夠讓別人另眼相看之外。此刻內庭和相府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多少緩解了高力士當初急於將所有目睹楊貴妃與其前夫幽會者除去的心情。留着這些目擊者在,日後在關鍵時刻,便可以拿出來,作爲對付楊國忠,乃至整個楊家的棋子。未必能徹底扭轉全盤局面,至少能打楊氏兄妹一個灰頭土臉。

只可惜,王洵現在已經沒有了做人棋子的興趣。他當初去安西,名爲建功立業,本質上是爲了逃避。逃避不成之後,纔不得不拼死一搏,主動請纓出使西域。如今活路算殺出來了,只要這輩子不犯太離譜的錯誤,高力士和楊國忠兩個便誰也動不得他。他亦沒必要再小心翼翼地伺候二人。雖然爲弟兄們報仇的日子依舊遙遙無期,但至少不必跟仇人繼續裝模作樣地交好下去。

“封四叔那邊,我會去信跟他解釋。這封信,也一併給他送過去!算是給他老人家提個醒。”心裡有了準主意,王洵做事也不拖泥帶水,“沒有安西軍,咱們這夥人就是無本之木。別人給的承諾再好,恐怕也是看得到眼裡,吃不到嘴裡!”

“那是自然!”宇文至對此十分贊同,看了宋武一眼,微笑着補充,“咱們能憑自家本事換功名,又何必跟他們這些沒卵子的傢伙不清不楚,到頭來好處未必撈得着,反而弄得自己一身騷。至於楊相那邊,估計暫時不會用到我等。若是他能像現在這般支持安西軍的話,封帥自然會有所回報!我等就跟着封帥好了。”

“我等能在此打開局面,並站穩腳跟,楊相已經從中得到了好處!他那個人出身雖然寒微,卻不是個因循守舊的人。”宋武聽出宇文至話裡有話,笑呵呵地表明態度。

此語說得極其實在,令沙千里和黃萬山等人在旁邊聽了,都不住地點頭。功大莫過於開疆拓土。楊國忠繼任宰相之後,屢屢對外用兵,幾乎都毫無建樹。偏偏在藥剎水沿岸,稀裡糊塗地冒出一支打着大唐旗號的兵馬來,不斷攻城掠地。這等於在送業績給楊國忠,證明他的確比李林甫更堪合宰相之位。也從側面證明了他去年的命令幾大節鎮自負盈虧的新鮮政令切實可行。不禁在爲朝廷解約了巨量開支,還直接壯大了大唐的軍威國威。

至於事實到底怎麼樣,自然不需要王洵等人去操心。楊國忠麾下有的是文人墨客,可以將少年們的功勞誇張再誇張,潤色再潤色,讓所有稍微能沾上點兒邊的人,都能從中分到不少好處。而王洵等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此地站穩腳跟,爲大唐保住這塊新土。最好再繼續打幾個勝仗。無論是征服大食國的僕從也好,收拾幾個不聽話的部落也罷,只要能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持續地將捷報送回長安去。楊國忠一系的從中撈到的好處也就越來越大,隨之相伴,衆少年獲得的回報,也會水漲船高。

注1:檢校職位,在唐初原本爲兼職。唐朝中葉,漸漸變成一種榮譽職位。通常有地位的邊將都會被賜予一箇中央的檢校官。不幹活,光拿相應俸祿,以示榮崇。

第5章 異域(五)第2章 霓裳(一)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春曉(五)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春曉(四)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樓蘭(四)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霜降(三)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2章 霓裳(二)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樓蘭(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大唐(五)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樓蘭(一)第1章 白虹(四)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二)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羽衣(一)第6章 雪夜(三)第2章 初雪(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不周山(十)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河(四)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六)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霜刃(四)第1章 秋聲(四)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初雪(三)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秋聲(一)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英魂(三)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社鼠(一)第4章 社鼠(八)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樓蘭(一)第3章 霜刃(六)第3章 壯士(四)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大唐(六)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驚蟄(二)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壯士(四)第2章 初雪第4章 霜降(四)第4章 社鼠(七)第4章 英魂(五)第1章 笳鼓(五)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天河(一)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大唐(十)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英魂(六)
第5章 異域(五)第2章 霓裳(一)第1章 笳鼓(六)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春曉(五)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春曉(四)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羽衣(四)第4章 樓蘭(四)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霜降(三)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2章 霓裳(二)第1章 秋聲(一)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異域(四)第4章 樓蘭(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樓蘭(三)第6章 大唐(五)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樓蘭(一)第1章 白虹(四)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二)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羽衣(一)第6章 雪夜(三)第2章 初雪(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六)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不周山(十)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河(四)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六)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霜刃(四)第1章 秋聲(四)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初雪(三)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秋聲(一)第1章 長生殿(三)第4章 英魂(三)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社鼠(一)第4章 社鼠(八)第2章 礪鋒(一)第6章 雪夜(五)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樓蘭(一)第3章 霜刃(六)第3章 壯士(四)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大唐(六)第2章 霓裳(一)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英魂(九)第6章 驚蟄(二)第6章 大唐(一)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壯士(四)第2章 初雪第4章 霜降(四)第4章 社鼠(七)第4章 英魂(五)第1章 笳鼓(五)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天河(一)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大唐(十)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英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