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六)

不止王洵一個人對朝廷的決策失望,其他幾個曾經在高仙芝與封常清麾下戰鬥過的原安西軍元老,也是義憤填膺。在聞聽朝廷準備放叛軍平安撤離長安的第二日,現任北庭節度使李嗣業便擅自帶領麾下出陣,對長安城發起了強攻。

叛軍將領這幾日正煞費苦心地琢磨着如何才能在撤離長安之前反咬王洵一大口,注意力自然都放在了城西。卻不料城北忽然起了警訊,被李嗣業打了個措手不及。轉眼間,城防便被突破了十多處,還有更多的北庭精銳沿着雲梯迅速上爬。

叛軍主帥李仁軌魂飛天外,慌不及待的把所有預備隊都趕上了北側城牆,又傳下將令,不斷從其他各側城牆抽調兵馬。焦頭爛額忙碌了大半日,才勉強把北牆又從唐軍手中奪了回來。戰後清點人數,竟又折損了三千有餘,其中還不算四千多名新添的輕傷彩號。

作爲進攻方,李嗣業麾下的損失也頗爲慘重。但心中一口惡氣總算散去了大半,看看破城無望,李嗣業便命令副將荔非元禮代爲鳴金收兵,自己則騎了匹老馬,徑直去找請罪。

作爲于軍中滾打了近四十年的宿將,郭子儀當然明白李嗣業是出於什麼原因而做出如此激烈之事。聞聽對方獨自前來,趕緊起身迎出了帥帳,搶先一步拉住試圖向自己跪倒的李嗣業,大笑着道:“郭某正想着先派人殺一殺叛匪的氣焰,免得他們不知道好歹。沒料到李將軍跟郭某想到一處去了。這一仗,打得好,打得及時,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風。若是李歸仁還是執迷不悟的話,咱們就輪番上去,光是耗,也能活活把他給耗死!”

“末將罔顧軍令,擅自出戰,請郭大帥按律責罰,以儆效尤!”郭子儀把話都說完了,李嗣業纔來得及自請懲處,聲音當然不可能很高。落在其他將領耳朵裡,只是當做個笑談罷了,誰也不肯較真兒。

“噯!”郭子儀連連搖頭,花白的鬍鬚上下飛舞,“兩軍交戰,取勝的機會稍縱即逝。你主動出營尋找戰機,殺傷敵軍有生力量,又何罪之有?!況且你又不是沒派人通知我?不是剛剛發現敵軍的城防疏漏之處,就已經派人給老夫送信了麼?只是老夫這邊要考慮全局,未能及時向你提供有效支援而已。”

“這……”李嗣業虎目含淚,無法再說出任何多餘的話。在出戰之前,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寧可豁出去被軍法從事,也要謝高仙芝當年相待之恩。萬萬沒想到,郭子儀竟然冒着被監軍彈劾的風險,將所有責任獨力給擋了下來。

白孝德、僕固懷恩、王思禮等胡漢將領看到郭子儀如此迴護屬下,也被後者的胸懷氣度所折服。紛紛開口,替李嗣業遮掩。靈武朝廷派出的監軍宦官程元振見衆將心齊,知道自己此刻即便興風作浪,也奈何不了李嗣業。只好順水推舟,上前半步,笑着說道:“先前咱家在營中聽外邊的戰鼓響得急,差點以爲李節度就要做了大唐近三十年來第一個異姓王呢。正準備向李節度賀喜,沒想到李節度卻在最後功虧一簣。不過這樣也好,城裡的叛軍至少也知道了,咱們不是非要他們主動撤離不可。是陛下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才答應放他們一條生路!秦狀元,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陛下高瞻遠矚,非小臣所能揣度!”秦國楨被突然點了將,趕緊笑着拱手。

“陛下聖明!”衆將齊齊向北拱手。

程元振賣了一個人情出去,立刻要收回成本,“不過派人進城跟叛軍商談的事情,得抓點兒緊了。陛下是去年七月十二在靈武登的位。親政之後,天下局勢立刻轉危爲安。如今聖上都親政一整年了,下一個的中元節,總不能還在那窮得鳥都不拉屎的地方過吧!”

大夥先前私下就猜測出,朝廷急着放叛軍生路,是爲了早日搬回長安。如今聽陛下的心腹太監程元振親口說了出來,心中不僅百味陳雜。見衆將臉色變幻不定,程元振笑了笑,繼續補充,“你們別嫌咱家說話直接。咱家讀書少,不懂那麼多彎彎繞。只是記得一句俗話,‘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這天下,這長安,還不都是陛下的?陛下就是我等的東家。東家讓幹什麼,怎麼幹,我等當然只有遵從的份兒。否則,即便幹得再好,也是白搭,至少一個藐視聖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一番話,像是規勸,又像是威脅,讓衆將無言以對。秦國楨怕程元振逼大夥太緊,適得其反,趕緊笑了笑,在旁邊幫腔道:“郭帥做事素來老成持重。想必接到聖旨之後,已經悄悄做好了安排。程監軍只管在營中休息幾日,想必很快能聽到叛軍那邊的答覆。”

“那就好,那就好。當日陛下向郭帥這邊派遣監軍,咱家費了好大力氣,才討了這份差遣。就是因爲相信以郭帥的本事,無論陛下提出任何要求,都能辦得妥妥的!”

郭子儀的本事不僅僅在行軍打仗方面,對付程元振這種沒卵蛋的閹人,也自有一套。笑呵呵拱了拱手,大聲表態:“多謝程大人信任。郭某定然不負所望!來人,把郭某早晨寫好的那封勸降信,拿來給程監軍過目。待程將軍檢視之後,立刻派死士送到李歸仁手中去!”

有侍衛小跑着上千,雙手向程元振遞上郭子儀寫給叛軍將領的親筆信。程元振雖然書讀得不多,基本閱讀能力卻是有的。捧着郭子儀的信仔仔細細看了兩三遍,實在沒挑出什麼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來,便笑着表示了贊同。

郭子儀索性好人做到底,請程元振以監軍的名義,與自己一同向叛軍提供擔保。只要他們肯主動撤離長安,不毀壞城中宮室民居,唐軍便不追殺。任他們向南或者向北,繞路返回洛陽去。

程元振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禮遇,高興得心花怒放。歪歪斜斜地在信上籤了名字之後,放下筆,有些遲疑着問道:“這個,這個,咱家第一次做這種事情,真的沒有任何經驗。郭大帥,如果叛軍肯出動撤離的話,咱們真的能保證不尾隨追殺嗎?我是說,我是說,您和這裡的諸位將軍的人品,程某當然信得過。可西邊,西邊那位,昨天不是剛剛撂下狠話麼?!”

對於城中的某個人,要上天入地,追殺到底。這是前天秦氏兄弟試探王洵的態度時,後者親口所言。甭看程元振敢在郭子儀、李嗣業面前耀武揚威,他還真沒膽子到安西軍中去唧唧歪歪。誰都知道,當年高力士的義子馮斌,就是因爲惹惱了王洵,被硬撕成兩半的。而過後無論是當時的皇帝陛下,還是建國太子,都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過。甚至連馮斌這個人的名字,都懶得再提。

監軍只能派到對大唐絕對忠心耿耿的隊伍當中,越是沒把握確定其忠誠度的,朝廷越是不會派遣心腹監督。即便皇帝陛下有勇氣指派,也沒有哪個太監敢拿自己的腦袋做賭注。這是靈武朝廷的現狀,不是笑話。程元振知道自己的安全範圍有多大,所以絕對不會主動去觸王洵的逆鱗。只曉得在郭子儀耳邊煽風點火,讓後者替自己出頭。而郭子儀是何等人物,豈會甘心被一個太監當槍使?!況且他心中另有一番算計在,也不會爲了討好程元振,而壞了自家的安排。

當下,老將軍擺擺手,笑着道:“那只是句氣話而已,做不得真。況且城中兵馬總數不下六萬,足足是安西軍的兩倍。只要裡邊的人不主動去撩撥王洵,他又怎會因爲私人恩怨,平白犧牲麾下弟兄們的性命。你放心好了,郭某看人,向來準得很。王節度雖然年青氣盛,但絕不是那種無視大局的人!”

“咱家希望如此!”程元振聳聳肩,不太相信郭子儀的判斷。

爲了讓他放心的去休息,郭子儀想了想,又傳下了一系列命令。讓所部嫡系朔方軍、李嗣業所部北庭軍、白孝德所部龜茲軍,李光弼所部河東軍,還有大唐皇帝向回紇人借來的十萬兵馬,統統向主營靠攏。讓出城南、城東兩個方向,供叛軍平安離開。

同時,端起主帥的架子,嚴厲申明。從即刻起,沒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主動向城中叛軍發起進攻。直到雙方的達成最後協議,或者談判徹底宣告失敗爲止。

見郭子儀做得如此乾脆徹底,程元振終於把心放回了肚子裡。拉着秦國楨的手,請對方跟自己一起去後帳,幫自己寫信向朝廷彙報戰場詳細情況。秦國楨推脫不過,只好拱了拱手,向衆將告辭。郭子儀帶領李光弼等將領將監軍和欽差大人送出了帥帳,待二人背影去得遠了,點手叫過一名心腹,將程元振剛剛簽過名的信件交給他,低聲吩咐道:“你現在就出發,進城去替老夫向李歸仁、張通儒兩賊下書,告訴他們,只要他們主動撤離長安,老夫在十日之內,決不出兵追殺。另外,王明允有言在先,凡是跟他有私仇的人,都不會放過。老夫雖然身爲一軍主帥,卻也不能干涉王明允的私事。到底走還是不走,讓李歸仁和張通儒在三日之內,必須給老夫一個明確答覆!”

第5章 紫袍(一)第3章 壯士(四)第1章 秋聲(五)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不周山(五)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威(一)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羽衣(六)第1章 羽衣(五)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羽衣(二)第1章 看劍(三)第4章 社鼠(七)第3章 早寒(三)第5章 紫袍(五)第1章 羽衣(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早寒(一)第1章 笳鼓(六)第4章 樓蘭(二)第1章 看劍(四)第5章 異域(二)第6章 雪夜(四)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看劍(三)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七)第2章 天河(四)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七)第4章 樓蘭(五)第5章 雙城(五)第2章 天河(五)第3章 霜刃(四)第2章 礪鋒(三)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殘醉(二)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秋聲(四)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陽關(一)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六)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白虹(四)第5章 雙城(三)第4章 霜降(五)第6章 大唐(十)第4章 樓蘭(三)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六)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大唐(二)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樓蘭(四)第6章 大唐(二)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十)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霜降(四)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雪夜(三)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二)第1章 笳鼓(五)第4章 霜降(五)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看劍(五)第3章 國殤(二)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四)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霜刃(七)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破軍(五)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紫袍(八)
第5章 紫袍(一)第3章 壯士(四)第1章 秋聲(五)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不周山(五)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威(一)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羽衣(六)第1章 羽衣(五)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羽衣(二)第1章 看劍(三)第4章 社鼠(七)第3章 早寒(三)第5章 紫袍(五)第1章 羽衣(五)第5章 不周山(十)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早寒(一)第1章 笳鼓(六)第4章 樓蘭(二)第1章 看劍(四)第5章 異域(二)第6章 雪夜(四)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看劍(三)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七)第2章 天河(四)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異域(七)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七)第4章 樓蘭(五)第5章 雙城(五)第2章 天河(五)第3章 霜刃(四)第2章 礪鋒(三)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殘醉(二)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秋聲(四)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社鼠(三)第3章 陽關(一)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六)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白虹(四)第5章 雙城(三)第4章 霜降(五)第6章 大唐(十)第4章 樓蘭(三)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六)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不周山(八)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大唐(二)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樓蘭(四)第6章 大唐(二)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十)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紫袍(八)第4章 霜降(四)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雪夜(三)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初雪(四)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霓裳(二)第1章 笳鼓(五)第4章 霜降(五)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看劍(五)第3章 國殤(二)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四)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霜刃(七)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破軍(五)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紫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