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威(一)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楊國忠與韋見素、高力士及皇太子諸王護帝西狩。行至馬嵬,將士飢疲,皆憤怒。太子李亨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趁機召諸將討楊國忠,殺之!復遣程元振、李靜忠二人入宮,縊殺楊妃於佛堂。帝懼,欲禪位於太子。太子堅辭不受,百官亦懇請帝勿棄天下臣民。遂分道,帝自行入蜀,留太子亨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召河西、河東、山南等地精兵討賊。

無論時人怎麼用曲筆,李隆基君臣父子在逃難途中起了內訌,也是無法掩蓋的事實。這對已經岌岌可危的大唐帝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卻令叛軍上下喜出望外。安祿山聞聽之後,立刻派麾下猛將孫孝哲帶兵趕赴長安,從留守太監邊令誠、京兆尹崔光遠手中接管大小事務。

孫孝哲擅長揣摩安祿山的心思,帶兵入城之後,立刻推翻先前不亂殺無辜的承諾,以給安祿山之子安慶宗報仇爲名,將來不及逃走的霍國長公主、王妃、駙馬等宗室子弟二十餘家,全部處斬,家產抄沒爲軍資。又將平素與楊國忠或高力士兩人交好的大小官吏百餘人及其家眷,悉數逮捕入獄,重刑拷問,逼其交出藏匿的財產。三日之內,無辜枉死者高達數千人,還有更多的普通百姓被叛軍士卒劫掠欺凌,家破人亡。

待把心中的仇恨發泄夠了,孫孝哲纔在京兆尹張通儒的提醒下,收攏部屬,準備繼續西進,將大唐餘孽徹底剷除。誰料所部兵馬清點完畢,立刻被結果嚇出了一身冷汗。來時兩萬五千多人,未經任何戰鬥,居然銳減到了兩萬掛零。有將近四千多將士稀裡糊塗地就失去了蹤影,其中還包括一整隊被“大燕國”將領視若至寶的曳落河!

“找,給老子去找,掘地三尺,也得他們給老子找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驚懼之後,便是無法按捺的憤怒。孫孝哲拍着桌案,厲聲咆哮。潼關血戰,收拾掉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大燕國也只不過損失了一萬多名弟兄。如今一仗沒打,稀裡糊塗就減員了四千餘。照這樣下去,等追上了李隆基父子,自己手中還能剩下幾個殘兵?還拿什麼去再立不世奇功?!

諸將知道他在火頭上,不敢勸諫,紛紛派遣各自的嫡系到長安附近的郡縣裡搜索。大海撈針般找了三、四天,終於得出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結論。四千多失蹤的弟兄裡邊,絕大部分都是搶夠了本兒錢,遂決定“金盆洗手”,自己找地方去做富家翁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包括那近百名曳落河,恐怕是遭遇到了一支陌生的力量,被對方給盡數全殲了。

“全殲一整隊曳落河,連個骨頭渣子都沒剩下,誰養的家丁有這等本事?”孫孝哲搖搖頭,滿臉不信。

若是一百普通士卒被人不聲不響地給消滅了,他還勉強能接受。畢竟京畿道各郡有很多田莊屬於隨李唐太祖起兵的關隴勳貴,整個家族樹大根深。在莊院裡邊養上三、五百家丁,官府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被全殲的是一整隊曳落河,列陣衝鋒可以將上千中原兵馬衝得七零八落的曳落河!要想把他們全部殲滅,連個報信的都不放走,得派出多少兵馬?不在三千以上,根本沒這個可能!

衆文武也覺得這種推測有些不靠譜兒,可偏偏又想不出別的什麼理由。那些曳落河的家人都住在營州以北的大草原上,如果像其他河北士卒一樣,捲了劫掠來的錢財逃回去,得走多遠的路程?況且那些傢伙自打追隨大燕皇帝安祿山起兵以來,一路如蝗蟲過境,正搶劫搶得過癮之時,怎可能突然想起回家?

“會不會走得太遠,不小心遭遇到了李亨那廝的殘部?!”有人突發奇想,把太子李亨當成了罪魁禍首。

“那廝?!”孫孝哲撇嘴冷笑,“那廝要是有勇氣面對我的曳落河,早留下守衛長安了!”

“也是!”衆將訕笑着點頭。據大夥後來瞭解,李隆基父子在逃走之前,各自手中都掌握着上萬兵馬。而長安城內的糧草輜重,也足足夠五萬大軍消耗上三、四年。如果李家父子兩個中的任意一人有勇氣率領麾下兵馬據城而守的話,憑藉長安城完善的防禦設施,支撐上個一年半載絕對沒任何問題。而大夥一旦久攻長安不克,士氣、補給都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有可能落入各地趕來勤王的唐軍包圍當中,連老本兒都賠個精光。

然而誰也沒想到,曾經一手締造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到老來居然懦弱到了如此地步。更沒想到的是,國難當頭,太子李亨首先對付的是政敵楊國忠和自家父親,而不是千里迢迢趕來的燕軍。,

整個大唐朝廷,從上到下,俱是一夥無膽鼠輩,也不怪他們這麼快就丟了半壁江山。倒是那個將近百曳落河吃幹抹淨的傢伙,有點兒本事,也有點兒意思!可此人到底是什麼來頭?他手中到底帶了多少兵馬?如果真的是三千以上規模的話,大燕國早就派往京畿附近各地的細作,怎麼一點消息都沒送回來!(注1)

在座衆文武當中,只有邊令誠和崔光遠兩個隱約猜到了幾分真相,互相看了看,誰也沒有主動開口。孫孝哲這廝心高氣傲,素來瞧不起降官降將。對他們素來是用得到時就用,用不到時就順手扔掉。所以邊令誠等人也吃一塹長一智,不敢這麼快就把自己的家底全都賣出去。

“再派斥候去找,至少要查出他們是從哪個方向消失的。”想了半天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孫孝哲很惱火地擺了擺手,皺着眉頭作出決定,“從現在起,把外面的所有兵馬,除了斥候之外,都給我收回到白馬堡大營中,沒本鎮守使的命令,誰也不準私自外出。否則,軍法從事!”

“諾!”衆將心裡一百個不情願,卻沒膽子挑釁他的虎威,一起躬身領命。

“都下去吧!記得認真操練士卒,距離刀槍入庫之日還早着呢!”孫孝哲揉了揉發痛的太陽穴,沒好氣地宣佈軍議結束。

衆文武又答應了一聲,垂頭喪氣地起身離開。孫孝哲卻快速朝衆人掃了一眼,大聲補充:“邊令誠,你留下。本鎮守使有話問你!”

“啊,末將,末將遵命!”邊令誠被嚇得雙腿發軟,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虧得崔光遠反應及時,伸手扶了扶,才勉強站穩的身形。

“怕什麼,我又沒說要殺掉你!”孫孝哲聳聳肩,冷笑着安慰。

聞聽此言,邊令誠心中更加忐忑。訕笑着回過頭,慢慢走到對方身邊,抱拳施禮:“大人有什麼話儘管吩咐。邊某,小的當效犬馬之勞!”

“那我可不敢當!”孫孝哲掃了他一眼,繼續冷笑,“你是大唐天子身邊的紅人,也是我大燕國皇帝陛下親口加封的長安留守副使,孫某哪用得起你?說不定哪天遇到什麼麻煩,孫某還得請邊大人高擡貴手呢!”

邊令誠被擠兌得臉色發黑,心裡頭又悔又怕。悔的是自己不該這麼快就把長安城交出去,沒留一點兒後手。怕的是孫孝哲存心找自己麻煩,以斧鉞相加。若是被此人找藉口給處死了,自己恐怕連喊冤的地方都找不到。遠在洛陽大燕國皇帝安祿山,絕對不會因爲一個失去了利用價值的前朝的太監,就處分威名赫赫的領兵大將。

“怎麼着?孫某就這麼招人恨,以至於邊大人連句正經話都懶得跟孫某說麼?”孫孝哲纔不管邊令誠心裡怎麼難受,一邊用目光上上下下打量此人,一邊繼續出言逼迫。

邊令誠被看得冷汗直冒,立刻站直了身體,大聲迴應道:“不敢,不敢。鎮守使大人言重了,真的言重了。您就是借小人一百個膽子,小人也不敢輕慢與您啊。想讓邊某幹什麼您就直說吧,只要邊某能辦到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給您辦好!”

“那倒是不用。”孫孝哲知道對方已經徹底服軟,點點頭,臉上的笑容慢慢回暖,“孫某隻是想問問,那支失蹤的曳落河,到底會死在誰人手裡?別跟孫某說你也不清楚,既然前朝天子能委任你爲長安留守,這京畿道附近的風吹草動,就不可能瞞過你的眼睛!”

“邊某,邊某真的.......”邊令誠習慣性地就準備繼續扯謊,猛然間看到了孫孝哲眼睛裡的殺氣,立刻懸崖勒馬,“大人明鑑,小人真的沒把握確認是哪個下的毒手。小人只是猜測,猜測.......”

“把你知道的,全說給我聽!”孫孝哲狠狠瞪了他一眼,低聲喝令,“不準隱瞞,不準東拉西扯。來人,取紙筆,記下邊大人今天說的所有話,一個字都不準漏掉。如果日後本官發現京畿道內有什麼情況邊大人漏了說,或者與邊大人所言不符,就證明他心裡頭還是感念着前朝皇帝的相待之恩。本官願意成全他的忠義之名!”

“大人饒命,饒命,小人真的是因爲沒有把握,纔不敢隨便亂說的啊!”即便面對着大唐天子隆基,邊令誠也沒這麼狼狽過,“撲通”一聲跪倒,伸開雙臂去抱孫孝哲的靴子。

“說!”孫孝哲厭惡地向旁邊走了幾步,躲開了邊令誠的拉扯。

“遵,遵命!”到了此刻,邊令誠才明白自己當年是多麼的幸運,一邊抹眼淚,一邊悲悲切切地說道:“小人,小人只是記得,在將軍未帶兵馬抵達長安之前,有兩夥人曾經混進來,接走了不少女眷。後經小人查實,其中一夥人是太子殿下身邊的侍衛,由一個姓馬的郎將統帥。另外一夥來自安西軍,主將姓王。這兩夥人加在一起大概有兩百出頭,如果在半路上設伏的話,的確有可能將一整隊曳落河悉數全殲!嗚嗚,嗚嗚.......”

注1:大燕,安祿山的國號。所以叛軍亦自稱爲燕軍。

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英魂(六)第2章 霓裳(一)第1章 長生殿(一)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破軍(一)第1章 秋聲(二)第3章 國殤(六)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樓蘭(一)第6章 雪夜(四)第6章 大唐(二)第1章 秋聲(一)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霓裳(七)第6章 驚蟄(一)第6章 雪夜(四)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霜刃(四)第2章 天威(四)第5章 紫袍(五)第5章 不周山(六)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礪鋒(三)第2章 天威(二)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不周山(五)第1章 羽衣(一)第2章 天威(五)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一)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紫袍(六)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英魂(三)第3章 陽關(四)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英魂(四)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霜降(四)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秋聲(二)第2章 天河(八)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驚蟄(三)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社鼠(七)第5章 紫袍(九)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正氣(二)第4章 破軍(二)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樓蘭(一)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羽衣(八)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國殤(六)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礪鋒(二)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英魂(四)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三)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國殤(四)第2章 天河(四)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天威(四)第6章 大唐(三)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秋聲(七)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紫袍(二)
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英魂(六)第2章 霓裳(一)第1章 長生殿(一)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英魂(七)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破軍(一)第1章 秋聲(二)第3章 國殤(六)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樓蘭(一)第6章 雪夜(四)第6章 大唐(二)第1章 秋聲(一)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霓裳(七)第6章 驚蟄(一)第6章 雪夜(四)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霜刃(四)第2章 天威(四)第5章 紫袍(五)第5章 不周山(六)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礪鋒(三)第2章 天威(二)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不周山(五)第1章 羽衣(一)第2章 天威(五)第3章 國殤(四)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一)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紫袍(六)第2章 初雪(五)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英魂(三)第3章 陽關(四)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英魂(四)第4章 光陰(二)第4章 霜降(四)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秋聲(二)第2章 天河(八)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驚蟄(三)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礪鋒(一)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社鼠(七)第5章 紫袍(九)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正氣(二)第4章 破軍(二)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樓蘭(一)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八)第1章 羽衣(八)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國殤(六)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礪鋒(二)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看劍(五)第4章 英魂(四)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三)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國殤(四)第2章 天河(四)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天威(四)第6章 大唐(三)第6章 驚蟄(八)第1章 秋聲(七)第6章 雪夜(一)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紫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