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驚蟄(二)

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問過,只當路見不平!如果換在半年前有人給王洵出這種主意,早就被他一巴掌拍到地溝裡去了!啥,裝傻?咱王小侯爺是什麼人?全天下除了住在太極宮裡那位不敢惹之外,其他的給不給面子全看心情!怎肯做這種藏頭露尾的蠢事!(注1)

可經歷了宇文至入獄出獄這一檔子事兒後,王洵就對自己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一山還有一山高,這京師裡邊,王家惹不起的遠不止太極宮裡的皇上。其他的宰相、將軍、尚書、侍郎,也是能不惹就不惹爲好。

回頭衝給自己出主意的好心人笑了笑,他慢慢轉過身,拱手施禮:“多謝小哥提醒,這幾個攔路行兇的蠻夷,還是交給官府處理爲好!”

“是啊,光天化日之下,幾個西域來的蠻夷竟然敢在天子腳下行兇,真當我大唐沒王法了麼?”出主意的路人點點頭,做出一幅孺子可教的姿態。

到了這時,逃到曠野裡避難的其他路人才慢慢轉了回來,有人看都不看,抓緊時間繼續趕路。更多的人卻立刻忘記的害怕,圍在王洵身外十幾步遠開始交頭接耳。

“這時誰家的小哥,真有本事,一個對三,居然贏了!”

“我哪知道,你看他那身衣服,好像是皇上的禁軍才能穿的!”

“即便是禁軍,殺人也要償命的吧!咱們大唐畢竟是有王法的地方!”

“小聲點兒,當心他拉你墊背!”

被衆人無聊的議論聲吵得心煩,王洵猛然回過頭去,厲聲斷喝,“都給我閉嘴。躲遠些,否則,我就說你們都是我的同黨!”

“哄!”人羣像受驚的蒼蠅般逃開,沒多遠,又趔趄着停下腳步,繼續向這邊偷看。氣得王洵無可奈何,只好抓起最後一名刺客的橫刀,在還沒死的那個傢伙身邊畫了個圈子,示意無關者不要隨意進入。然後放下刀,衝着剛纔給自己出主意的好心路人笑着拱拱手,“恐怕我得再找幾個人過來幫忙才行。否則,一會這裡就亂套了!”

“你不能走!”好心的路人笑着搖頭,“你一走,更要亂套。給官府留下殺人潛逃的印象,想再翻過來,可就難了!”

“那怎麼辦?”王洵頓時有些爲難了。官道上的人越來越多,按照慣例,凡是出了打架,鬥毆和兇殺案件,衙門裡的差役沒有一時半會兒絕不會輕易趕過來。而兩具屍體和一個傷者之間又隔着很大距離,若是有人趁機從屍體上拿走點兒什麼東西,或者偷偷塞入點兒什麼東西。自己即將面臨的麻煩可就越來越大了。

“我也沒太好的辦法,頂多在這裡幫你照看一下!”好心的路人想了想,繼續說道:“但我建議你最好再找幾個證人,否則,官府很難聽信你的一面之詞!”

“證人?”王洵又是一愣,舉頭四望,嚇得周圍看熱鬧的衆人再度紛紛迴避。顯然,大夥已經聽到了關於證人的建議,誰也不願沒事兒跟官府去打交道。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府們一直希望百姓們如此,所以也不能怪看客們沒義氣。把目光轉回唯一肯給自己幫忙的路人臉上,王洵才注意到此人的年齡其實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生着副非常耐看的面孔,蠶眉鳳目,鼻直口方,一笑起來,臉上就灑滿了陽光。

“這裡離軍營沒多遠,你既然穿着身戎裝,總有幾個袍澤吧?”見王洵將目光又轉回自己,陽光少年笑了笑,低聲提醒。

“對啊!”王洵高興地直拍腦袋,“你幫我看着,去騎馬去找......。算了,算了,我自己在這看着,麻煩你去白馬堡軍營,找一個叫周嘯風的都尉。就說王洵遇到了刺客,讓他趕緊帶幾個人過來!這是我的憑記,交給你,你到門口一亮,就有人帶你進去!”

說罷,解下自己的腰牌,直接遞了過去。

“你就不怕我拿着跑了?”陽光少年笑着打趣,然後飛身上馬,“你叫王洵是吧,我叫顏季明!記住,我回來之前,你最好先別跟差役走!”

“小弟一定謹遵季明兄吩咐!”被對方臉上的陽光所感染,王洵拱了拱手,衝着顏季明的背影喊道。

有這麼一個機靈鬼幫忙,接下來的事情,他應付得比先前鎮定得多。不一會兒,附近的里正帶着幾個身體強壯的莊戶先趕到了,見一方身上穿着飛龍禁衛的戎裝,出了事後也不急着逃走。而另外一方卻個個臉上蒙着黑巾,藏頭露尾。首先便認定了王洵肯定佔理。爲了避免發生誤會,他先把莊戶們留在遠處,然後自己空着手湊上前,隔着十幾步距離抱拳施禮:“小老兒乃這一片兒里正,姓劉,敢問軍爺,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有勞劉老丈了!”王洵求之不得,趕緊長揖及地,以晚輩之禮相還,“麻煩您老找幾個人,把屍體看好了,別讓閒人亂碰。這些蒙面的傢伙突然躥出來試圖用弩箭攻擊一輛馬車,我路見不平,纔不得不出手管一下!”

“應該管,應該管!”劉老漢見王洵不但人長得方正,舉手投足間還不失禮貌,立刻完全接受了他的說法。“藏頭露尾的傢伙,一看就不是好鳥。小老兒這噶達幾十年沒出過人命案了。唉,真是缺德!死都不挑個好地方!”

一邊罵着,一邊顫顫巍巍地走開。帶領同來的莊戶,看守遠處的兩具刺客屍體去了。

又過了片刻,官道上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上百個差役,手持長刀鐵棍,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一邊縱馬疾馳,一邊吶喊着自己給自己壯膽兒,“哪呢,哪呢,別走了兇手,閒雜人等迴避!”

聞聽此言,看熱鬧的人再度一鬨而散。帶隊那名捕頭模樣的傢伙急衝數步,在距離王洵五十步外猛然拉住馬繮繩,刀尖前指,“弟兄們,把他給我拿下了。先帶回縣衙再說!”

“是!”百十個差役互相壯膽,卻沒人肯第一個往前衝。

“抓我?”見來意不善,王洵猛然站起,用弩箭對準帶隊的捕頭,“沒長眼睛的東西,你看看這是什麼?”

“啊呀~!”畢竟是京師衙門混飯吃的,見識就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樣。聽到王洵的提醒,所有差役、幫閒,不分職位高低,正職私聘,編制內外,同時縮頸藏頭。“別,別衝動,有話,有話好好說!”

“哪個是帶頭的,報上名來!”知道自己若是稀裡糊塗進了衙門,肯定渾身上下長一百張嘴都說不清楚,王洵把伏波弩平端,衝着衆差役不斷挪動。陰森森的弩箭指向哪個方位,哪個方位的人就立刻縮回去一大截。

帶隊的捕頭幾曾受過這種羞辱,一邊將身體往人堆裡邊縮,一邊大聲威脅,“小子,持械拘捕,罪同謀反。你手裡持的還是.......”

“你再睜大眼睛看看我這身衣服!”有過跟孫仁宇大捕頭打交道的經驗,王洵知道對這種傢伙就不能給好臉色。只有在氣勢上死死壓住他們,才能免於被他們藉機敲詐勒索。

“你這.......”帶隊的捕頭暗暗叫苦。剛纔接到某些人的提醒,他才知道今天出去辦事的傢伙們出師不利,把一件本來手到擒來的事情給搞砸了。本打算仗着長安縣捕頭的身份,先將壞了自家大人好事的傻小子抓到縣衙裡,再慢慢想辦法將白的染黑,將黑的洗白。卻沒料到對方是飛龍禁衛的軍官,手裡還拿着自己人偷偷從軍中弄來的違禁證據!

衆目睽睽之下,他想否認自己不認識對方身上的戎裝,根本沒有可能。然而一旦案子被公事公辦,後面的窟窿恐怕非他一個人能堵得住。甭說是他,連上頭的長安縣令把自己填上去都堵不住。正猶豫間,猛然聽身邊有人低聲提醒,“頭兒,先穩住他,讓我帶人包抄過去,解決了那邊的兩具屍體再說!”

“對!”捕頭如夢方醒,定了定神,立刻換上了幅笑臉,“小兄弟,小兄弟,彆着急,彆着急。咱們長安縣衙門,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絕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你,你能不能先把弩箭放下,咱們有話慢慢商量!”

“報名!”王洵確認此人就是正主兒,乾脆直接用弩箭瞄準了他的腦門。“別囉嗦,先報上名來。你們幾個,別亂動。想死的,就從我身邊繞繞看!”

一百多名差役,如果同時撲上的話,十個王洵也早放翻了。可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事實上卻沒人願意做那個唯一的箭靶子。在冰冷的箭鋒威逼之下,已經打算迂迴包抄的幾個衙役們慌亂地退了回來。惹得遠處野地裡看熱鬧的百姓們一陣鬨笑。

“奶奶的,老子的人都讓你們給丟盡了!”捕頭大人被現實氣得直翻白眼。無奈之下,只好又退後數步,一邊儘量避開王洵手中的伏波弩,一邊笑着說道:“我,我乃長安縣捕頭賈季鄰,小兄弟可否報一下名姓,說不定咱們還能交個朋友!”

王洵微微一笑,陡然提高了聲音,衝着周圍喊道:“在下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姓孔,名有方!今天路見幾個蒙面歹徒襲擊路人,不得己,拔刀而斬之。弄死了兩個,還有一個,好像還剩下半口氣!”

他已經認定長安縣這幫差役對自己沒安什麼好心,所以鼓足了中氣,把每個字都說得清清楚楚。躲在遠處看熱鬧的百姓本來就痛恨差役們一上來不分清紅皁白胡亂抓人,此刻聽見了王洵的話,立刻毫不懷疑地全盤接受。膽小的暗暗搖頭,膽大的則拍起巴掌,大聲附和:“好,殺得好。大白天用黑布蒙着臉的傢伙,肯定不是好人!”

長安縣捕頭賈季鄰又驚又怒,想要強帶着衆差役把“孔有方”拿下,又怕沒等抓到人,自己喉嚨上先挨一弩。蒙着臉的三個傢伙他都認識,雖然身手差了點兒,也不至於死在一個普通路人手中。很顯然,眼前這個名叫“孔有方”的少年武藝高強,隨便收拾掉自己十幾名屬下估計不會成什麼問題。

想到這兒,他額頭上禁不住汗珠滾滾。公事公辦,肯定不行。顛倒黑白,力有不逮。偏偏頭頂上的太陽越升越高,官道上往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光是平頭百姓紛紛駐足,有幾輛朱漆和銅裝馬車也被堵在了路上,車的主人拉開簾子,向對峙的雙方探頭張望。

“頭,偷偷用弓箭結果了他!”先前給賈季鄰支招的衙役再度開口,拋出一條絕戶計,“抓緊時間,趁着他還沒把刺客臉上的蒙面扯掉!”

是故意沒扯,留幾分餘地吧!賈季鄰眼前突然有靈光一閃。只要刺客的身份沒暴露,這件事就有被對付過去的希望。只可惜,這個聰明的少年必須去死。否則,京師裡要死的就是幾百號。

再度偷偷將身體向後縮回數尺,賈季鄰將腦袋躲在屬下的背後,打手勢示意幾個心腹準備羽箭。隨即,又探出半個頭顱來,大聲高喊:“放下弩箭,束手就擒,本官一定給你個公道。否則的話,休怪本官對你不客氣!”

喊罷,他把手向後一招,就準備命人給王洵來個萬箭穿身。就在這個當口,耳畔卻突然響起了一聲炸雷,“住手!老子倒是要看看,誰敢對老子的人不客氣!”

“啊!”不光賈季鄰被斷喝聲嚇了一跳,其他捕快們也都嚇得鬆開弓箭,紛紛向聲音來源處擡頭張望。只見數名飛龍禁衛,在一名疤瘌臉軍官的帶領下,風馳電掣般殺了過來。馬背上,所有飛龍禁衛雙臂平端,每人手裡,都是一具上好了弦的騎弩。

注1:太極殿,李隆基做太子時所居,當皇帝后,成爲其處理國事的地方。

第4章 英魂(六)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英魂(七)第2章 天河(八)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殘醉(一)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一)第1章 秋聲(四)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異域(七)第4章 英魂(一)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異域(七)第5章 紫袍(八)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破軍(一)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早寒(三)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礪鋒(五)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礪鋒(二)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正氣(二)第1章 秋聲(一)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礪鋒(二)第5章 紫袍(九)第6章 驚蟄(六)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不周山(十)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天威(三)第1章 看劍(一)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礪鋒(六)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大唐(九)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霓裳(一)第5章 春曉(七)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陽關(七)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驚蟄(一)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殘醉(三)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光陰(二)第5章 不周山(六)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礪鋒(二)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笳鼓(六)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秋聲(七)第5章 異域(四)第6章 大唐(二)第2章 天河(四)
第4章 英魂(六)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英魂(七)第2章 天河(八)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樓蘭(五)第2章 殘醉(一)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一)第1章 秋聲(四)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異域(七)第4章 英魂(一)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異域(七)第5章 紫袍(八)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破軍(一)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早寒(三)第6章 驚蟄(四)第5章 雙城(一)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礪鋒(七)第5章 春曉(二)第2章 礪鋒(五)第5章 不周山(一)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礪鋒(二)第6章 驚蟄(十)第3章 正氣(二)第1章 秋聲(一)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礪鋒(二)第5章 紫袍(九)第6章 驚蟄(六)第6章 大唐(二)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不周山(十)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霓裳(三)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天威(三)第1章 看劍(一)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驚蟄(四)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礪鋒(六)第4章 社鼠(三)第6章 大唐(九)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長生殿(一)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霓裳(一)第5章 春曉(七)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陽關(七)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驚蟄(一)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殘醉(三)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光陰(二)第5章 不周山(六)第6章 驚蟄(二)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礪鋒(二)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霜刃(四)第5章 雙城(三)第1章 笳鼓(六)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秋聲(七)第5章 異域(四)第6章 大唐(二)第2章 天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