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英魂(一)

封常清回京師的路才走了一半兒,戰敗的消息已經傳回了長安。大唐天子李隆基暴怒,下旨剝奪封常清所有職位和爵位,勒令他以白衣之身,回軍中輔佐高仙芝,帶罪立功。至於封常清的所上的敵我兩方情勢分析,則被當做狡辯之言,一概忽略。

李隆基這回是真急紅了眼,再顧不上什麼顏面不顏面。直接命令兵部,不惜一切代價,傳令給安西、河西、大宛等地,所有領軍將佐,看到命令後立即回師勤王,否則,將以通敵罪論處!同時,命令郭子儀和李光弼放棄對河北的窺視,星夜兼程趕赴長安,與左右龍虎軍一道,拱衛京師。

形勢危如累卵,太子李亨和楊國忠兩個也顧不上再暗中較勁兒,立即將聖旨謄抄多份,重金招募勇士,冒着早春的嚴寒將其送往邊鎮各地。派遣的人手多了,總有能躲過暴風大雪的幸運兒。三月初,終於有個衣衫不整,精疲力竭信使,在侍衛的攙扶下,跌跌撞撞地衝入了大宛都督府。“聖旨,安祿山、史思明二人叛亂,爲禍中原。詔令大宛都督王洵,火速領麾下精銳回師勤王!”

“什麼?!”宛如沸油中掉入了一滴冰水,正在都督府中議事的衆將們立刻炸了鍋。最近一年多來,大夥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朝廷派遣援軍,一鼓作氣將大食人趕出西域,並且爲此做了充足的準備。誰料竟盼來了這樣一個結果!

“是哪個王八蛋給陛下出的主意,難道中原的兵將都死絕種了麼?!”宇文至性子最爲激烈,發作起來便不管不顧,第一個衝到信使面前大聲質疑。

“安祿山的實力再強,不過是區區三鎮。朝廷手中有徑源軍,有左右龍武軍。大不了,再把河西軍抽調回去平叛,也足夠了。何必千里迢迢跑大宛來傳令?即便道路通暢,我等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對於朝廷的決定,宋武也非常不理解,只是態度比宇文至稍微恭謹了些,質問的語氣一樣很強烈。

距離長安路途太遠,又因爲風雪的緣故,一年當中,至少四個半月與後方聯繫斷絕,此刻大宛都督府衆將根本不清楚時局究竟崩壞的什麼地步,紛紛上前表達自己的憤怒。性子急者說着說着,便忍不住破口大罵,說朝廷中有奸賊當道,視兩代安西軍將士灑下的熱血於不顧。性子謹慎者,如沙千里和黃萬山,則互相使了個眼色,一左一右,突然上前將信使死死按住,同時厲聲喝道:“哪裡來的奸細,居然膽敢假傳軍令。你當我們都沒長着眼睛麼?”

信使帶來的親衛都留在了門口,發現情況不對,想入內搶人,卻被万俟玉薤和王十三兩個三拳兩腳打翻在地,把刀刃往脖子上一按,就準備殺人滅口。那信使被嚇得魂飛天外,一邊奮力掙扎,一邊大聲叫嚷:“不是假冒,不是假冒。我真的是從長安趕過來的。我身上,我身上除了聖旨之外,還有宇文侍郎和宋中書的親筆信。還有一封信,是周嘯風周都督親筆寫的,託我捎給王都督!我在半路上遇到了他。虧得他派遣嚮導帶路,纔沒葬身於暴風雪中。”

三個名字一報,身份立刻得到了證明。大食人即便再有手段,也不可能同時仿冒得了戶部侍郎宇文德、中書舍人宋昱和疏勒大都督周嘯風三人手跡。況且王洵身邊,還有宇文德和宋昱兩人的親弟弟在場。

沙千里和黃萬山卻不肯鬆手,擡起頭來,以目光徵求王洵的意見。只要後者給個稍稍明白些的暗示,立刻就讓信使及其隨從自人間蒸發。王洵現在也是心亂如麻,撫着額頭髮了好一會兒傻,才擺擺手,精疲力竭地吩咐,“別難爲他。讓他先把幾封信呈上來,咱們好驗明真僞!”

“是,是,王都督明鑑!”身處虎狼之穴,信使絲毫不敢有怨言,連聲答應着,從破爛的衣衫中,摸出了三封散發着汗臭味道的信,雙手逞到了王洵眼前。

信的封口,都用火漆粘着。王洵見其中兩封信的收信人不是自己,便將其推給了宇文至和宋武,自己只打開第三封。

“這個時候了,還分什麼你我!”宇文至和宋武急得直跺腳,拆開屬於自己的那封信,直接攤開在了帥案上。“大夥都看看,裡邊也許有咱們需要的內容!”

“也好!”王洵在六神無主的情況下,最是從善如流,把屬於自己的那封也攤開,與前兩封放在了一排。“大夥都別客氣了。事情緊急,咱們顧不了太多!”

聞聽此言,衆將也顧不得避嫌,紛紛圍攏上前,舉目掃視。看筆跡,這三封信的確分別爲宇文德、宋昱和周嘯風三人所寫。其中宇文德的話語最爲急切,用幾近哀求的口吻,敦促自家弟弟宇文至,一定要說動王洵領兵回京,保護聖駕的安全。宋昱的信則委婉了許多,先約略說明了眼下中原地局勢。然後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爲由頭,請宋武勸說王洵早做決斷。暫時放棄大宛,日後還有機會再奪回來。一旦中原局勢繼續糜爛下去,恐怕大宛都督府也就成了無根之萍,早晚會毀於突如其來的風暴。

第三封信,是周嘯風匆忙所寫。他坦率的告訴王洵,叛軍已經快打到了潼關之下,長安城危在旦夕。安西軍大部分兵馬都奉命東返,前去拱衛京師。如今還留在疏勒的,已經不足五千。所以王洵無論是決定奉旨班師,放棄大宛。還是準備無視朝廷的亂命,繼續與大食人周旋。都需要仔細考慮後方安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盟友。聞聽中原動盪,先前對大唐唯唯諾諾的回紇人、羌人、吐蕃人,甚至王洵熟識的樓蘭人,都可能會趁火打劫。而留在疏勒的區區數千安西軍,自保尚不暇,短時間內,不可能再給予大宛方面任何支持。

換句話說,如今的大宛都督府,已經徹底成了一支孤軍。只要回紇人將蔥嶺一線的通道切斷,大夥就要四面受敵!

“怎麼會這樣?!”看完了信,衆將面面相覷。“大唐,大唐……”

大唐國運,去年分明還如日中天來着!在場人中,面色最難看的頂數麥爾祖德、阿里依和馬寶玉三個。前者整個家族的榮辱,都依附在王洵身上。而後兩者,則相當於被扣在大宛軍中的高級囚犯,如果想避免今天的消息走漏到大食那邊,王洵此刻的最佳選擇,就是殺人滅口。

然而王洵眼下卻沒時間顧及到這三個人的想法,皺着眉頭思索了好一會,突然低聲向信使詢問:“你來之前,叛軍究竟打到了什麼位置?封帥呢,按周將軍所言,他不是跟高帥合兵一處了麼?怎麼還頂不住安祿山?!你仔細跟我說說,把你知道的全告訴我!”

按常理,對方奉皇命而來,既然身份確認無誤,就應該被引到上座。王洵若是想打聽消息,就得把態度放端正些,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可眼下,雙方誰也顧不得這些繁文縟節。特別是信使,因爲不敢確定王洵會不會奉詔,聲音都嚇得變了調子,“下官,下官,下官奉命前來傳旨之前,只是龍武軍中的一個校尉。從沒,從沒上過戰場,對,對武事並不太清楚…..”

“誰要你說這些。你只是說說你知道情況!”王洵被繞得心煩意亂,拍打着桌案催促。

“下官,下官不敢,不敢亂…..”信使的話愈發囉嗦,身體在疲憊和恐懼的雙重打擊下搖搖晃晃。

“叫你說,你就說。”王洵皺了皺眉,不怒自威,“來人,給他搬張胡牀,順便拿些葡萄酒暖暖身子。還有外邊的隨從,也每人先發一罈子葡萄酒,兩塊肉脯。你放心,我即便不奉詔,也不會把你怎麼樣!”

“是,是!”得到了王洵的承諾,信使的心終於安定了些,理了理思路,低聲陳述,“我在京師聽人議論,說安祿山起兵突然,朝廷開始根本不信他會造反,所以絲毫沒有防備。待叛軍都快過黃河了,才倉促派封矮,不,不不,封節度去河南募兵抵抗。卻又怕,怕封,怕封節度跟安祿山有交情,不肯把地方上兵馬完全交給他。另派了畢思琛去駐守洛陽,順道監視封常清。然後,封節度就敗了,畢思琛乾脆投降了安祿山,把朝廷撥付的五萬大軍,也當做了見面禮。然後,安祿山就高歌猛進,多虧了河北的顏家父子突然起兵,在背後絆了他一下,要不然,要不然……”

他此刻又累又怕,一番話說得毫無條理可言。但王洵等人,還是聽了個大概。又想讓人抵擋叛軍,又不給予完全的信任,甚至連合格的武將和士兵都不給,也難怪封帥無力迴天了。只是這樣一來,局面將愈發難以收拾。兵家最忌諱的就是添油戰術,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三個人都帶領着一支兵馬,三個人誰單拿出來,都不足以擋住安祿山。朝庭不讓三人合兵一處,卻自己主動一點點把本錢往裡搭,這支兵馬打光了再上另外一支,最後只會輸得血本無歸。

稍微粗通軍略的人,都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聽完了信使的粗略介紹,大宛都督府衆將個個臉色青黑,實在不敢恭維朝廷的一系列決策。半晌之後,黃萬山皺着眉頭,低聲詢問,“顏家父子起兵之後,朝廷派援軍了麼?你來之前,可曾有河北的消息!“

“派了,但是沒能趕到,顏家父子就被史思明所敗。”信使身體猛然一僵,脊背瞬間變得筆挺, “顏季明被史朝義所殺,顏杲卿被押到洛陽。據說安祿山打算勸他投降,卻被他當面痛罵。惱羞成怒,就親手割下了他的舌頭。可他還是用手沾着自己的血,在地上寫字斥責安祿山。安祿山又剁了他的雙手,他便用腳繼續寫。直到最後被亂刃分屍!”

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五)第5章 春 曉(一)第1章 笳鼓(六)第5章 異域(四)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大唐(五)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雙城(一)第2章 天河(一)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光陰(五)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雪夜(三)第3章 陽關(二)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秋聲(一)第1章 殘醉(一)第6章 大唐(七)第4章 英魂(三)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霓裳(三)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紫袍(四)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霜刃(二)第5章 紫袍(七)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光陰(五)第1章 秋聲(四)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驚蟄(十)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霓裳(四)第4章 社鼠(七)第2章 霓裳(四)第4章 社鼠(七)第1章 羽衣(五)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正氣(四)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看劍(一)第5章 春 曉(一)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異域(四)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天威(五)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天威(一)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天河(八)第4章 霜降(五)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4章 霜降(五)第3章 壯士(二)第1章 看劍(五)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正氣(二)第3章 壯士(一)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霜刃(五)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不周山(七)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礪鋒(六)第4章 霜降(六)第2章 天河(六)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三)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天威(五)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雪夜(五)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破軍(五)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霜降(五)
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國殤(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五)第5章 春 曉(一)第1章 笳鼓(六)第5章 異域(四)第1章 羽衣(四)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不周山(八)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大唐(五)第5章 紫袍(七)第5章 雙城(一)第2章 天河(一)第5章 雙城(二)第4章 光陰(五)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雪夜(三)第3章 陽關(二)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秋聲(一)第1章 殘醉(一)第6章 大唐(七)第4章 英魂(三)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霓裳(三)第5章 紫袍(十)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紫袍(四)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霜刃(二)第5章 紫袍(七)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光陰(五)第1章 秋聲(四)第1章 長生殿(三)第6章 驚蟄(十)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霓裳(四)第4章 社鼠(七)第2章 霓裳(四)第4章 社鼠(七)第1章 羽衣(五)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正氣(四)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看劍(一)第5章 春 曉(一)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白虹(二)第5章 異域(四)第1章 秋聲(六)第2章 天威(五)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驚蟄(七)第2章 天威(一)第3章 早寒(一)第2章 天河(八)第4章 霜降(五)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霜刃(六)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4章 霜降(五)第3章 壯士(二)第1章 看劍(五)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正氣(二)第3章 壯士(一)第4章 霜降(三)第3章 霜刃(五)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不周山(七)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礪鋒(六)第4章 霜降(六)第2章 天河(六)第3章 壯士(六)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三)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天威(五)第5章 異域(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白虹(一)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雪夜(五)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破軍(五)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霜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