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周山(六)

平生第一次被丈夫在外人面前教訓,襄郡夫人被嚇了一大跳,旋即,惱羞成怒,一把揪住丈夫的鬍子,連踢帶打,“我把你個沒良心的王八蛋,若不是老孃豁出臉皮去求大將軍救你,你早被賣妓院裡做烏龜了。還想去投靠安祿山,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家長什麼德行。滿朝的尚書、侍郎都多的沒處擱了,哪有地方給你站?!”

轉過頭,她又迅速換上一幅謙卑的笑臉,衝着王洵低聲懇求:“大將軍別跟他一般見識。他素來膽子小,剛纔被嚇得糊塗了,一時口不擇言.......”

一句話還沒等說完,已經被回過神來的長鬍子官員低聲打斷,“大將軍,他怎麼會是大將軍?你瞎了眼睛,分明只是一個從七品旅率......”

“閉上你的狗嘴!”襄郡夫人用一聲斷喝制止了丈夫,然後繼續向王洵說軟話。“大將軍您別搭理他。這貨向來有眼無珠。否則也不至於在六品官位上混了半輩子。救命之恩,我們一家無以爲報,您老人家今後到哪裡,我們一家就......”

“你們趕緊走吧。到哪裡隨便!千萬別跟着我!”王洵是徹底拿這對神仙夫妻沒半辦法了,本來想叮囑的話也懶得再說,撥轉戰馬,掉頭便走。只留下襄郡夫人在身後對着其丈夫大發雷霆,“你個殺千刀的蠢貨。大將軍有要事在身,當然得掩飾行跡!又何必跟你這不入流的芝麻官說清楚。蠢貨,老孃當年真是瞎了眼睛,纔會嫁給了你!”

“他真的是大將軍?!這麼年青的大將軍,我怎麼沒聽說過?”長鬍子官員還不相信,望着王洵的背影低聲嘟囔。猛然間,他想起近兩年同僚們閒談時經常提起的一位,渾濁的眼神立刻開始發亮,“我知道了,安西採訪使,他是懷化大將軍,安西採訪使,大宛都督,王洵王明允。他,他這個節骨眼兒上,怎麼會來京師?不行,我得把這個消息告知邊大人。說不定邊大人念在我報信及時的份上,還能.......”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後半句話幾乎弱不可聞。卻還是被站在旁邊的襄郡夫人聽見了,揪住鬍子,又是劈頭蓋臉一頓狠揍,“蠢貨,說你是頭蠢豬,簡直是對豬的侮辱。人家這個節骨眼上敢潛回京師,自然跟邊老太監商量投效新朝的事情。他現在手裡要兵有兵,要將有將,還愁不封公封侯麼?你現在回去揭發他,豈不是上趕着給邊老太監做人情?只要把你的腦袋瓜子往下一砍,人家兩個立刻前嫌盡釋,推心置腹!”

“嘶!”長鬍子官員捂着臉上的血道道直吸冷氣,不是爲了痛,而是爲了妻子所描述的場景,“那,那你說,我該怎麼辦?皇上走時不肯通知我,新朝裡又找不到合適地方.......”

“蠢貨,真是蠢得沒邊的蠢貨!”襄郡夫人怒自家丈夫不爭氣,伸出塗着豆蔻的胖手指狠狠戳其腦門,“剛纔老孃明明可以跟大將軍搭上關係的,還不是被你給攪黃了?!他現在炙手可熱,如果你能跟他搭上關係,做一個幕僚,還愁不跟着一道飛黃騰達?!”

“可現在他已經走了啊!”長鬍子官員懊惱得連連跺腳。他的仕途一直不太順利,官場中的見識還算有的。安祿山進入長安之後,正急需一批有名氣的舊朝臣子來投靠,以便彰顯其自家深得人心。而王洵這個節骨眼上前來接洽“投靠”事宜,恰恰如雪中送炭。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大燕國中,王洵的地位絲毫不會亞於哥舒翰,甚至比後者還要高出半頭!

對錯失搭順風船良機,襄郡夫人也極其懊惱。擡起繡花鞋,照着丈夫的大腿狠狠地又踢了幾大腳。正發泄間,眼角的餘光看到自家兩個女兒,眼睛一轉,突然又計上心頭,“我跟你這蠢貨商量個事兒。咱家兩個女兒也算容貌出衆。那王大將軍又是個出了名的急色。當年他爲了一個歌妓,竟然敢跟全長安的勳貴做對。如果咱們以逃難不便的名義,把女兒們交給他照顧......”

“這.......”長鬍子官員嘴巴上很是猶豫,臉上的笑容卻徹底出賣了他的真實想法,“這,能成?他那麼寵愛那個歌妓,不惜被千夫所指。咱家的女兒們嫁過去,豈不是要受氣?不過,有家族在背後撐腰,想必那歌妓也不敢做得太過分......”

轉眼間,夫妻二人已經在滿地的屍體旁達成了一致,就等着將女兒送上門去伺候枕蓆。擡起頭,卻已經看不見王洵的身影,急得跳着腳相互抱怨,“都怪你,淨瞎耽誤功夫!這下好了,人都找不着了,還說什麼親!”

“你自己眼睛不是喘氣的麼,連大活人都能看丟?!”

正欲擼胳膊挽袖子再大戰三百回合,旁邊的長女實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來,低聲提醒,“他,他好像奔城門口去了,後邊還跟着一隊馬車......”

“你怎麼不早說!”襄郡夫人白了女兒一眼,踮起腳尖來朝城門方向眺望。目光穿過亂哄哄的人羣,果然找到了王洵那堅實的背影。“這小色鬼,真的只要見到就不放過。公孫大娘和她身邊那幾位都是賣笑爲生的殘花敗柳,他居然全都要帶在身邊!傻愣着幹什麼,趕緊把馬車扶起來,咱們這就去追.......”

王洵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給惦記上了。他之所以要求公孫大娘跟自己走一道,完全出於對路上治安的不放心。以他個人今日所見的情況,幾個弱女子如果繼續向西逃,恐怕還沒走到通往咸陽的岔路口,就會被蜂擁而至的流氓地痞們給瓜分乾淨。

經歷了剛纔一戰,公孫大娘也知道憑藉自己的個人勇武,保護不了這麼多姐妹。所以王洵剛開了個頭,她立刻表態同意。兩支隊伍合成一隊,逆着逃難的人流直奔城門。連威脅帶懇求擠了好半晌,也沒能擠出一條進城的通道來。

在城外多耽擱一瞬,白荇芷等人就要多面臨一分風險。王洵急得兩眼冒火,把心一橫,從馬鞍後扯下馮小太監的印信,高高地舉過了頭頂,“飛龍禁衛回城向邊令誠大人繳令。閒雜人等趕緊讓路。否則,軍法從事!”

“飛龍禁衛回城向邊大人繳令。閒雜人等讓路!”万俟玉薤等人也扯開嗓子,大聲叫喊。

堵在城門外的市井無賴和趁火打劫的百姓們聞聽“邊令誠”三個字,立刻扭頭觀望。再看到王洵等人手中血淋淋的橫刀,本能地就向道路兩邊避讓。人羣中卻有十數個臉上帶着刀疤的外鄉人不肯相信王洵所言,互相看了看,齊聲喊道:“邊令誠又怎麼了,皇上都跑了,他還能把我等怎麼樣?大夥別理睬他,咱們繼續發財!”

“哪個說的,有本事你再說一遍?!”既然已經冒了邊老太監之名,王洵索性蠻橫到底,“耽誤了大燕皇帝陛下的事情,你等擔待得起麼?想死就站出來,老子這就成全你!”

邊令誠已經準備向安祿山獻城一事,已經嚷嚷得人盡皆知。幾個叛軍的細作有膽子煽動地痞們趁火打劫,卻沒膽子耽誤自家的軍務。聽王洵說得兇橫,氣焰立刻就矮了三分。向人羣中縮了縮,笑着說道:“好叫這位弟兄知曉,咱們也是奉了上命在此攔截出城官民的!如果你確實有要事需進城,不妨......”

話音未落,就聽見城門裡邊有人大聲喊道:“閃開,閃開,奉崔鎮守之命維持秩序。正門進,側門出,誰也不準在門口停留。”

緊跟着,是一陣刺耳的皮鞭聲響。堵在門口無賴們措手不及,被幾百名衝出來的差役,打得抱頭鼠竄。

“誰叫你們清理城門的!”人羣中的叛軍細作見狀,顧不得再跟王洵較勁兒,一個個從懷裡掏出信物,擎在手裡,衝着城門口的差役們大罵。“放走了陛下需要的人,你等有幾個腦袋被砍?誰下的令,誰帶的隊,給老子站出來!”

“幾位大人,幾位大人,請讓讓,請讓讓。小的也是奉了上命,不敢隨便耽擱!”帶隊的差役頭目孫仁宇懶洋洋地站出來,衝着細作們輕輕拱手,“是前朝京兆尹,如今的大燕國長安鎮撫使崔光遠,崔大人下的令,讓小的帶人清理城門,整肅城內治安。幾位大人若是不信,儘管進城去找他。他老人家眼下就在京兆尹衙門坐鎮,威懾趁火打劫的宵小!”

“不準放人出入,否則,必然拿你試問!”幾名細作不顧身份暴露,大聲衝孫仁宇威脅。

孫仁宇當年就是塊滾刀肉,在長安城這個大油鍋炸了幾年,更是油得外焦裡嫩,衝着一衆細作拱拱手,繼續懶洋洋的迴應:“大人您別嚇唬小人。小人可真擔待不起。可您得體諒小人的難處,崔光遠大人是小人的頂頭上司,也是大燕國皇帝陛下剛剛加封的鎮撫使,負責掌控這裡的一切。您趕緊裡邊請,讓他改變命令。趕緊着,他就在京兆尹衙門。弟兄們,把堵門的馬車都給我推開,誰敢在城門口二十丈內惹事兒,儘管拿傢伙招呼!”

“是了,孫頭兒!”差役們眼裡只有孫仁宇這頂頭上司,答應一聲,立刻動手清除城門附近的障礙物。順帶着從身後推過來幾具上了弦的弩車,示威般擺在街道的兩側。

即便以王洵現在的身手,也不敢於如此近的距離上招惹弩車。更何況幾名叛軍的普通細作。這夥人知道繼續跟孫仁宇糾纏下去,也得不到什麼結果。恨恨地跺了跺腳,分出一半兒人手跑進城去找崔光遠理論。另外一半兒人手退到了距離城門二十丈以外,重新糾集地痞無賴們佈置哨卡。

身份暴露之後,再想煽動亂民們追隨,就不像先前那般容易了。除卻幾十名膽大包天,並且利慾薰心的傢伙,其餘地痞無賴紛紛躲出老遠。大夥想趁亂撈一票不假,大夥心中對朝廷有恨不假,卻不意味着大夥願意跟叛軍同流合污。萬一哪天朝廷的人馬再打回來,趁火打劫的罪行未必認真追究,替叛軍爲虎作倀,卻肯定要被砍掉腦袋!

趁着來之不易的通暢,王洵帶人策馬進城。城門口與孫仁宇目光交匯,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震驚之色。“我過來接自己的家人,不想惹任何麻煩!”唯恐孫仁宇發難,王洵將染滿了鮮血的刀鋒晃了晃,低聲威脅。

“原來是表弟,你不是在,在飛龍禁衛中發財麼?怎麼出城去了?”孫仁宇見王洵臉色不善,唯恐對方誤解,拱了拱手,滿臉誠摯的說道。

一句表弟,立刻讓王洵想起了當年的胡鬧。將刀刃向旁邊挪了挪,低聲道:“煩勞表哥掛念了,我是奉了上頭的命令出去公幹的。此刻惦記着家人,所以回來看看。我不在時,家裡人還都好吧?!”

“家裡那邊應該還行。不過你得趕緊着。眼下城內亂得很,連皇宮都被人給搶了!”孫仁宇側開身,儘量遠離危險。“如果接人出城的話,記得走城北。那邊有條路通往鄉下,眼下走的人還不多!”

“多謝表哥提醒!”見慣了劉郎中和襄郡夫人那種市儈嘴臉,亂世當中忽然遇到一個真心對待自己的人,王洵心裡登時覺得暖暖的,一邊走,一邊笑着衝對方拱手,“表哥不去鄉下看看麼?我在那邊還有些鋪子,可以分表哥幾間!”

“嗨!”孫仁宇笑着搖頭,“你表哥我就是勞碌命,可住不起鄉下!況且話說回來了,哪朝哪代,還不需要用幾個衙役跑腿兒?你趕緊吧,別讓姨娘等得着急!弟兄們,把傢伙都給老子掏出來,有敢在城門口撒野的,直接砍了扔溝裡去喂蛆!”

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笳鼓(九)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笳鼓(二)第2章 霓裳(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看劍(三)第1章 殘醉(一)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三)第4章 英魂(九)第3章 壯士(三)第3章 國殤(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1章 羽衣(二)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破軍(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二)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羽衣(三)第6章 驚蟄(四)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秋聲(五)第5章 春曉(四)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正氣(三)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霜降(一)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紫袍(三)第2章 礪鋒(八)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霓裳(五)第2章 礪鋒(三)第6章 大唐(一)第3章 壯士(六)第2章 礪鋒(七)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殘醉(一)第1章 笳鼓(七)第2章 初雪(四)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春曉(二)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看劍(二)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四)第6章 驚蟄(二)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光陰(五)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殘醉(二)第4章 樓蘭(三)第1章 笳鼓(七)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雪夜(一)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五)第2章 初雪(三)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一)第3章 正氣(一)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英魂(四)第6章 雪夜(二)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天威(三)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樓蘭(二)第6章 大唐(五)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白虹(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破軍(四)第1章 羽衣(四)
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笳鼓(九)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笳鼓(二)第2章 霓裳(六)第3章 早寒(二)第3章 霜刃(二)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看劍(三)第1章 殘醉(一)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笳鼓(八)第1章 笳鼓(六)第2章 初雪(三)第4章 英魂(九)第3章 壯士(三)第3章 國殤(五)第5章 不周山(九)第1章 羽衣(二)第3章 陽關(六)第2章 礪鋒(三)第4章 破軍(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殘醉(三)第4章 破軍(二)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羽衣(三)第6章 驚蟄(四)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秋聲(五)第5章 春曉(四)第2章 霓裳(四)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正氣(三)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霜降(一)第3章 陽關(五)第5章 紫袍(三)第2章 礪鋒(八)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霓裳(五)第2章 礪鋒(三)第6章 大唐(一)第3章 壯士(六)第2章 礪鋒(七)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殘醉(一)第1章 笳鼓(七)第2章 初雪(四)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羽衣(六)第5章 春曉(二)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看劍(二)第2章 天威(六)第5章 雙城(四)第6章 驚蟄(二)第6章 大唐(九)第4章 光陰(五)第2章 礪鋒(六)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殘醉(二)第4章 樓蘭(三)第1章 笳鼓(七)第1章 白虹(二)第1章 秋聲(七)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雪夜(一)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五)第2章 初雪(三)第6章 雪夜(一)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殘醉(一)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羽衣(六)第2章 礪鋒(一)第3章 正氣(一)第3章 早寒(三)第4章 英魂(四)第6章 雪夜(二)第3章 國殤(一)第2章 天威(三)第6章 雪夜(二)第4章 樓蘭(二)第6章 大唐(五)第6章 雪夜(二)第1章 白虹(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破軍(四)第1章 羽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