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笳鼓(八)

想想這事兒,阿悉蘭達就覺得自己像是在做夢,同一個人,差不多是去年同一時間,自己還曾經試圖把他當做獵物和籌碼。而短短一年功夫,自己卻不得不唯他馬首是瞻。不僅唯其馬首是瞻,甚至連背後質疑他決定的勇氣都沒有!?

只是一年啊!天翻地覆。按照目前這種發展態勢,安西軍出不出蔥嶺,其實已經都無關緊要。大宛都督府的唐軍,僅憑一己之力,已經完全可以頂住大食東征軍的反撲。甚至還可能一步步西進,將對方徹底趕回老家去!?

屆時,整個西域,誰還敢再挑戰鐵錘王的虎威?!屆時,整個藥剎水兩岸,誰還敢違背大唐的號令?!屆時,拔漢那、俱戰提、西曹、東曹、白水,這些國中之國,連同統治者它們的諸侯,還真的有繼續存在了必要麼??

越想,阿悉蘭達覺得心裡越驚惶。可偏偏他根本沒能力結束這個噩夢。就像站在山坡上,看到某塊巨石轟轟滾落,自己根本沒力氣阻擋它前進的大勢,甚至連想一想,都會精疲力竭。?

唯一還可以慶幸的是,到目前爲止,自己還是鐵錘王認可的盟友。而鐵錘王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不是一個喜歡翻舊賬的人。爲了跟鐵錘王之間的“友誼”更牢固一些,阿悉蘭達去年一回到拔漢那,立刻大張旗鼓地將被冷落多年的妻子,大唐公主接回了家中。並且當着所有觀禮臣民的面兒發誓,只要上天還能賜給公主和自己一個兒子,自己一定就立他爲第一順位繼承人。?

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只有聽天由命。如果長生天決定,讓唐人成爲藥剎水沿岸的主宰,誰都違背不了他的心意。從目前態勢上來看,國運的確屬於大唐一方。年青的統帥,帶領着一羣同樣年青的將領,同樣年青的士卒。如朝陽般四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老去的一代只有仰視,膜拜的份。根本沒資格與他們爭雄。?

沒資格,誰都沒資格!認不清這個形勢,就會被碾得粉身碎骨。想到此節,阿悉蘭達忍不住輕輕嘆氣,直接忽略掉鮑爾伯的挑釁,不做迴應。然後靜靜地看着大軍整隊,默默地帶着自家那兩千多兵馬,跟在大軍之後,開向忽倫城。?

路還沒等走到一半,事實就證明了他的明智。馬寶玉不但像鮑爾伯所說的那樣回來了,同時還帶回了忽倫城主阿里依的請降文書。整個大軍歡聲雷動,由上到下,對鐵錘王的崇拜,不覺又高了數分。?

欣欣然走到城下,忽倫城主阿里依已經按照聽來的大唐規矩,帶着麾下官吏,手捧着賬本和人口冊子,跪在路邊恭候多時。見對方如此識相,王洵也不想逼人太甚。跳下馬背,親手將阿里依扶起來,大聲重申道:“既然你已經將此城獻給大唐。城中百姓便已經是大唐子民。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加害。否則,本都督必將親自動手,砍了他的腦袋,以正刑典!”?

“謝大都督看顧!”聞聽此言,原本誠惶誠恐的忽倫城官吏貴胄心中多少安穩點兒,齊聲拜謝。跟在王洵身後的一衆諸侯們,卻痛惜到手的發財機會丟失,無奈地直咂嘴巴。?

可鐵錘王如今的威信,已經不是他們所能挑戰。大夥只好悻然放棄了劫掠一番的夢想。緊接着,王洵傳令下去,大軍今天就在城外紮營,非經允許,將士們不得隨便入城。不準擅動城外一草一木。不準騷擾城外的牧民、馬場。不準以任何名義,向地方索要供奉……。林林總總十幾條,終歸是杜絕了聯軍一切擾民的可能。諸侯們心裡雖然遺憾,也都苦着臉諾諾以應。?

隨同阿里依出迎“王師”的官吏當中,有不少人能聽得懂唐言。見聯軍如此號令嚴明,畏懼之餘,心中對王洵不覺暗生幾分好感。心道:“都說此人殘暴好殺,破一城後便屠滅一城。現在看來,傳言未必是真。至少,對待主動投降者,他不是那麼狠辣。”?

作爲投降者,阿里依自然要將城主府讓出來,供大都督和他麾下的將軍、盟友們入住。當他把這個“要求”主動提出,王洵卻不願弄得那麼麻煩,想了想,笑着道:“你這城市看上去也沒多大。一下子入住那麼多人,恐怕有很多不便。乾脆,我和幾位國主進去轉轉算了,其他人,還是留在軍營中爲妙!”?

聞聽此言,衆國主們終於再也忍受不住,先後湊上前,低聲勸諫道:“大都督還是小心些。您老人家身子骨金貴,萬一阿里依和馬寶玉勾結起來,暗中有所佈置,咱們……”?

“大都督不可帶人太少!”?

“至少五百侍衛,才符合您的身份!”?

衆人說得都是唐言,聽在阿里依和馬寶玉兩個耳朵裡,句句如同刀割。然而既然做了降將,就得忍下這口氣。因此他們兩個誰也不開口分辯,低下頭,咬着嘴脣,等待王洵做最後決定。?

“不必,我相信馬將軍和阿里依城主,不會做任何不明智的舉動!你們如果不放心,各自再帶五十名侍衛便是。至於我,只帶着身後這幾個弟兄就行了。”王洵的回答果然沒叫他們失望,只是用“不明智”三個字,便否決了諸侯們的一切質疑。?

諸侯們不敢再多說話,拿眼睛可憐巴巴地看向沙千里。沙千里對王洵的大膽也很無奈,想了想,笑着說道,“我在西域三年多,幾次從城下過,都沒進去過。大都督要是進城安歇的話,不如賜個機會,讓我也跟着您一道進去逛逛!”?

“是啊,黃某也跟着一道去。”黃萬山也笑嘻嘻湊上前,護衛在王洵身側。?

“我也去!”?

“我去!”?

魏風和朱五一等人對王洵的安全看得比自家性命還重,亦爭先恐後要去陪同主帥入城。?

“大都督至少要帶上一旅侍衛,才能讓弟兄們等放心。”作爲侍衛副統領,万俟玉薤也婉轉奉勸王洵多加小心。?

“又不是什麼名山大川,你們湊這個熱鬧幹什麼?!”王洵回頭看了大夥一眼,笑着拒絕,“想進城,也分批次進。否則,誰留在營裡替我掌控大軍?!”?

衆人被他問得無言以對,只好又向沙千里求救。後者想了想,笑着提議,“乾脆就我帶五十名弟兄跟着大都督吧。屬下不懷疑馬將軍和阿里依大人的誠意,但畢竟忽倫城剛剛歸順,裡邊難免有心存怨懟之徒。萬一他們見您身邊的侍衛太少,鋌而走險,與您,與阿里依城主和馬將軍,都不是一件美事!”?

這話說得極有分寸,既照顧了投降者的顏面,又充分考慮到了王洵的安全。令當事雙方都找不出理由反駁來。當即,王洵下令,宇文至、沙千里和王十三、万俟玉薤,帶領五十名侍衛陪同自己入城。其他諸侯,隨身侍衛人數也限制在五十人之內,以免給城中百姓帶來困擾。?

每家五十人,十幾家諸侯全算下來,就是七百餘人了。即便城中真的有埋伏,也足以護住幾個主要人物,等待城外的大軍入內接應。諸侯們都能算明白這個賬,欣然受命。然後阿里依和馬寶玉二人頭前帶路,大夥簇擁着王洵,耀武揚威地走進了正門。?

艾凱拉木潰敗的消息早已在城中傳開。百姓們個個惶惶不可終日。原本都躲在家中,默默唸誦經文,祈求各路神仙保佑自己和家人不受傷害。卻又被城主阿里依派遣屬下強行從門後趕出來,跪在街道旁,擺起瓜果,恭迎王師。?

諸侯們不在乎百姓的供奉,卻唯恐城中另有埋伏。一個個端坐在馬背上,目光不斷地四下逡巡。看着看着,有人感覺到了明顯的不對勁。同樣爲天方教徒控制下的城市,忽倫城街道的景觀與其他城池有着非常大的差別。牆不再是單一的土築牆,門窗也不再是統一的草綠或者淡灰色。人們身上穿的衣服,亦不是簡單的黑與白,代之的是俗氣的大紅,亮麗的金黃,明澈地水藍,還有乾淨的天青…..。在某處街道的拐角的院落門口,還有一堆跳動火焰。那是拜火教專用標記。?

“這裡不禁止其他教義傳播麼?”王洵也發現了忽倫城的“異常”,低了低頭,向替自己拉坐騎繮繩的馬寶玉發問。?

“如果真神對自己沒有信心,又怎會被稱爲真神?!”馬寶玉知道王洵好奇的是什麼,回過頭,帶着幾分驕傲介紹。“這座城裡,不但有火神廟,還有其他僞神的廟宇。只是拜的人越來越少,馬上就要自己關門而已!”?

“嗯?!”這可有些顛覆王洵對天方教的理解。以他過去的經驗,天方教幾乎是世間最嚴苛,最排外的教義。信徒也個個都非常瘋狂,彷彿與其他人永遠不共戴天。?

令他震驚的事物不止一樣。在被逼着出來“恭迎”王師的百姓中,很快,他就看到了幾個衣衫很是華貴,且沒有蒙着臉的年青女人。隨後,順着女人們髮簪所指的方向,他看到一座富麗堂皇,二層圍欄上飄着彩紗的建築物。?

青樓!當年在長安城混跡的閱歷,讓他一下子就認出了這座建築物的身份。霎那間,一股親切的感覺涌遍全身。?

不是留戀,而是一股難以忘記的青澀回憶。?

當年的他,無論如何想不到,自己會在數千裡之外,騎着戰馬,前呼後擁,與“老朋友”這樣重逢。

第3章 霜刃(一)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初雪(八)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四)第3章 國殤(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三)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秋聲(五)第5章 春曉(五)第4章 英魂(三)第1章 笳鼓(九)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羽衣(七)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3章 正氣(三)第5章 春曉(四)第6章 雙城(中)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正氣(四)第5章 雙城(二)第3章 陽關(五)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紫袍(五)第2章 天威(二)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看劍(一)第1章 笳鼓(九)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天河(一)第3章 正氣(二)第4章 光陰(四)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春曉(二)第5章 紫袍(三)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雪夜(六)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初雪(七)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陽關(七)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笳鼓(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羽衣(八)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國殤(六)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秋聲(四)第3章 壯士(三)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正氣(四)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八)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社鼠(八)第5章 春曉(三)第6章 雪夜(三)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看劍(一)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九)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天威(一)
第3章 霜刃(一)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初雪(八)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四)第3章 國殤(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2章 初雪(七)第6章 雪夜(三)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礪鋒(一)第1章 秋聲(五)第5章 春曉(五)第4章 英魂(三)第1章 笳鼓(九)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羽衣(七)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不周山(一)第3章 正氣(三)第5章 春曉(四)第6章 雙城(中)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正氣(四)第5章 雙城(二)第3章 陽關(五)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紫袍(五)第2章 天威(二)第1章 笳鼓(五)第1章 羽衣(三)第1章 看劍(一)第1章 笳鼓(九)第5章 春曉(六)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天河(一)第3章 正氣(二)第4章 光陰(四)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春曉(二)第5章 紫袍(三)第4章 英魂(八)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雪夜(六)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陽關(二)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初雪(七)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陽關(七)第1章 羽衣(二)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大唐(八)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驚蟄(十)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不周山(七)第1章 笳鼓(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羽衣(八)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國殤(六)第2章 殘醉(二)第6章 雙城(中)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不周山(三)第1章 秋聲(四)第3章 壯士(三)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正氣(四)第2章 初雪(六)第4章 英魂(八)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八)第2章 初雪(四)第4章 社鼠(八)第5章 春曉(三)第6章 雪夜(三)第4章 破軍(三)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看劍(一)第3章 陽關(四)第6章 驚蟄(九)第4章 破軍(五)第2章 天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