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

李從璟策馬從上坡上穿過戰場的時候,激戰的餘味仍在,軍堡成了斷壁殘垣,燃燒物與燃燒物焦糊的痕跡到處都是,廢墟中屍橫遍野,呻吟聲不斷傳來,長刀、槍矛、盾牌等各種兵刃散佈其間,在夕陽下充斥着一股血腥、豪烈而又荒涼的氣息,因了使用炸藥的緣故,殘缺不全的肢體、臟腑密佈各處,在血泊中更顯殘忍。

盧龍軍的將士們卻不覺得眼前的場景難以接受,恰恰相反,一場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大勝讓人的每個毛孔都振奮無比,在各處打掃戰場的將士們興致高昂,甚至是眉宇軒昂,相互間激烈探討今日這場戰鬥時,嘴裡蹦出來最多的便是對李從璟的由衷讚美之詞。

在李從璟的騎隊經過這些將士身前時,左近的將士們無不昂首挺胸站直了身軀,一批接一批自發向李從璟行禮,目光敬畏如對神明。

沒等李從璟來到主城前,山坡上已經響起“秦王”“秦王”的呼喊聲,接連不斷,彙集到一處,便顯得整齊劃一,其聲音充滿血性男兒之氣,一浪高過一浪,最後席捲了整片山坡,覆蓋了整個儀坤州城池,響徹了一方天地。

隨行在李從璟身側的人,無論是莫離、杜千書等幕僚,還是其它近衛,在這般呼喊聲中,都不由自主挺起了胸膛,身姿愈發端正英武,幾乎將“與有榮焉”四個字寫在了臉上。

在兵力不佔優勢,甚至是劣勢的情況下,一日之內攻下堅不可摧的儀坤州防線,最後俘獲的敵人數都要趕上總兵力,在這樣的戰績面前,任何尊榮和讚美都是不爲過的。

盧龍將士眼中的秦王,坐騎俊美,人更俊美。他沒有披甲,沒有着王袍,只是一身青衫,長髮束頂,有書生氣,顯得儒雅,不見分毫暴戾殺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看起來親切和善的年輕人,揮手間,讓契丹經營數年,自信滿滿可以坑殺盧龍軍,可以防備唐軍北伐的儀坤州防線,變成了一個笑柄。

李彥超率領諸將,在主城城門前恭迎李從璟入城,在諸將身後,儀坤州的那些契丹達官顯貴,被捆綁着扔了一地,如一羣豬羊。

他們無不惶惶然,因爲他們的確是喪家之犬。

他們看向李從璟的目光透着哀求,透着恐懼,就像看待即將把他們扒皮的主子一樣,而事實上,只要李從璟的腳步踏進城門,那也就意味着,此城易主。

李從璟下馬,將在面前跪迎的李彥超等人扶起,道一聲“將士們辛苦”。回過身,他環顧了一圈情緒激昂,舉着兵刃拍打胸口不停呼喊“秦王”二字的將士們,只是說了一句簡單至極的話。

就是這句簡單的話,奠定了一支軍隊的信心。

再後來,這支軍隊,重塑了一個帝國的信心。

秦王說:“唐軍威武!”

於是,“唐軍威武”的宣言,響徹天地。

而後,在衆將簇擁下,李從璟入城。

......

儀坤州是耶律倍佈置下來防備唐軍北上的重鎮,兵力多不足爲奇,此戰契丹軍俘虜雖有近兩萬人,卻也不必太擔心他們會生出什麼亂事來,與盧龍軍的士氣高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已經喪失了抵抗意志,如今他們不再是狼,而只是一羣羊。

一羣失去頭領且喪失心智的羊,是不必擔心的。

就算現在給他們兵刃,他們也不見得敢拿起來面對唐軍。

要打垮一支軍隊,殺傷多少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擊潰他們

的軍心,擊潰他們的戰鬥意志。

耶律黑格的人頭已在城中傳了一圈,現在又回到了城門處,讓李從璟略感詫異的是,耶律黑格僵硬的面孔沒有怒目圓睜,眼中沒有不甘與憤怒,倒是顯得悲哀而無奈,他像是走得很從容,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像是走得很心安理得。

契丹俘虜殺與不殺、何時殺尚在兩可之間,但耶律黑格的人頭,還是要掛在城門上示衆,以警世人。

在城牆上,李從璟看到了那數十名工匠的屍體。

契丹軍在對這些人舉起屠刀的時候,內心的確是憤怒的,所以這些工匠全都屍首分離倒在血泊中,他們的衣衫是素色的,所以血跡更加觸目驚心。

這些耗費無數心血,打造儀坤州防線,以保護契丹軍、以助契丹軍贏得戰爭的工匠,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最終會死在契丹軍的刀下。

李從璟本想見一見主持修建儀坤州防線的工匠首領,因爲儀坤州城防工事的確是大家之作,他還想將此人帶回大唐,讓此人日後爲大唐效力,如今人是見到了,卻再也沒有讓劉仲爲國贖罪的機會。

身爲唐人,縱然有萬般無奈,但一身在大唐學到的本事,最終卻用作了幫助敵人對付母國,怎麼都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所以當李從璟看到工匠中有不少唐人時,他心底很是憤怒,他很想將這些人鞭屍,然後拖下去喂狗。

“契丹國中有不少唐人,其中不乏成了契丹軍士的。”莫離注意到李從璟眼神的變化,便低聲提醒。

莫離這話不錯,契丹軍大抵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契丹本部族人,二是臣服部落勇士,三是地方州縣中服役的。

第一部分是契丹軍絕對主力,這些人平日放牧,戰時出征;第二部分其實不多,因爲契丹軍出征時,一般只要臣服部落出錢、糧、馬匹等物資;第三部分中就有一些唐人了,畢竟契丹國中的州縣是契丹安置唐人的主要所在,不過這部分軍士也不出徵,只守備地方。

“早年間,幽雲局勢緊張,諸侯混戰頻繁,數十年間,百姓亡命而入草原者不知凡幾;而後契丹勢起,阿保機南侵,爲其所虜而被迫入草原者,又不知凡幾。許多年來,這些人在契丹落地生根,成了契丹治下之民。民乃國之本,阿保機時契丹之所以能國勢中天,與此有莫大關係。”李從璟想起許多事,心頭有些複雜,如何處理契丹國中的唐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唐末五代,在草原與中原的民族交流與融合問題上,其實是個非常時期。

說它是非常時期,是因爲它劃分了兩個不同的時代。

在此之前,中原民族與草原民族的交流、融合,基本是單向的,即草原民族內遷,而後融入中原民族。

這種交流與融合,有戰爭方式,也有和平方式。自從漢武帝開創了大舉收服草原人的先河,草原人便開始了這個不可逆轉的歷程。

這個歷程最具代表性的時期,是五胡亂華的時候。

而五胡亂華的最終結果,是五胡最後都被漢人融合,成了漢人。

他們被融合,變成漢人,是因爲什麼?因爲漢文化。

唐前期也大體如此。唐後期至唐末五代,情況則有不同,它劃分兩個時代的原因也在這裡。

這一時期,開始有漢人成規模北遷,越過長城居於塞外。

原因無非兩個。第一是主動的,躲避戰爭兵災;其二是被動的,被草原人擄過去。

漢人北

遷,結果是什麼?

促進了草原政權的強盛。

爲何五代之前的朝代,草原人無法真正入主中原,而五代之後,出現了元、清?

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草原政權變強了。

因爲草原人學習漢之先進文化,被漢化的程度深了,所以其政權空前強大起來。

由此可見,幽雲十六州的割獻,對草原到底意味着什麼,其相對對漢民族的影響,又有多麼大。

“漢人北遷,起初時人數少,彼時之民攜絕對先進之文化,進入草原之後,爲草原人所仰慕、拜服,遂得以在草原上地位顯赫,但此時一者因爲北遷之人少,二者因爲草原人尚且愚昧,故而對草原之增強有限,五胡雖得以亂華,卻不能入主中原。”

李從璟在心頭默默想道,“唐末五代卻非如此,此時之草原人,受先前漢人千百年之‘教化’與影響,已然頗具文明程度,此時唐人成規模北遷,攜帶的不僅有漢文化,還有漢文化之下的種種先進技術與制度,契丹因此強盛之後,遂能建立帝國,與中原分庭抗禮。”

“及至趙宋之後,情況明顯變化,漢文化被草原民族大加吸收,中原政權反而倒是爲其所反噬,故而有元、清兩朝。五代之前,草原無帝國,而五代之後草原始有遼、金以至元、清,乃因此之故。”

“原本耶律德光曾滅後晉而居於中原,但不到一載便不得不北歸,往小處說,是耶律德光政才差了些,但從大處看,卻也是此時草原漢化程度、文明程度不夠之必然。而後,元能入主中原百年,而清據有九州數百年,乃因其文明程度,或者說漢化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李從璟凝視着儀坤州喟然一嘆,心中想到:“後世說五十六族皆中華,也說元、清乃中國之朝代,其因在何?不就是因其襲承漢之文化,其人皆被漢化了麼?”

“殿下在想什麼?”莫離見李從璟面色少見的凝重,而且久久不語,遂詢問其故。

“在想如何處置契丹國中之唐人,又如何對待契丹國中之草原人。”李從璟收回思緒。

沒有漢民成規模北遷,沒有漢文化對契丹的改造,往大處說,就沒有契丹的強盛,往小處說,沒有眼前的儀坤州防線。李從璟由今日之戰與身前的工匠屍體,想到這些問題,不是偶然,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可迴避。

悉數遷回唐人?不太可行。

不遷回唐人,任由其繼續爲契丹強大而貢獻力量?也不可行。

選擇性遷回一些讀書人、匠人?更不可行。

“殿下可有腹稿了?”莫離接着問。

李從璟提及的是一個大問題,關係到草原與中原往後的千年大計,處理好了,說草原與中原自此相安再無大戰,也並非沒有可能,處理不好,則貽害無窮、邊患難休,所以莫離問的很鄭重,神色也極爲認真。

“古往今來,凡帝國內亂,則外族必趁機入侵,內患必然引起外患,此事不可避免。若想外族不侵我大唐,帝國無邊疆大患,必須要帝國強盛。國強,則四夷畏懼,外族臣服,甘爲驅使;國弱,則臣子作亂,夷狄覬覦,外族入侵。”李從璟道,“此爲亙古不變之理。故此,求彼弱,非正途,求我強,方是大道!”

莫離肅然點頭。

半響,見李從璟不再說話,莫離詫異道:“這就完了?”

“難道我沒說完?”李從璟怔了怔。

莫離眼露失望之色。

(本章完)

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八 兄弟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品書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六十七 搜刮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上架感言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十一 投靠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十九 何衝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
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七 彈冠相慶何其急 悲劇未盡馬小刀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三六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八 兄弟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品書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二十四 百戰安義(3)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一 西北面招討使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一百零四 繁華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處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六十七 搜刮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九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克(2)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九十四 風雲際會梟雄起 國難當頭人心詭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十九 練兵之法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上架感言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十一 投靠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 淇門之變(1)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十九 何衝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