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

燈火輝煌的營州城頭,李從璟凜然佇立,靜觀城外不遠處的激戰。那裡,唐軍正在圍殺扎圖所部。

李從璟派遣大軍出城追擊契丹時,就叮囑過諸將,防止契丹設伏。窮寇莫追,逢林莫入,這是兵家之法;契丹被破撤軍,不可能不防備城中唐軍追擊,因是李從璟有此考慮。

大軍出城後,首先碰到了李榮、趙象爻的接應,軍情處趕來營州城外已久,百餘人也沒閒着,被安排在各處,契丹設伏雖在夜裡進行,視野不佳,但要瞞過百餘軍情處銳士,和八百綠林壯士睜得大大的眼睛,卻不太現實。因此,扎圖所部的斷後、設伏,在唐軍尚未與之接觸時,就暴露了。也因此,扎圖的意圖,就成了一個笑話。

耶律敵刺遣扎圖斷後,本就存了犧牲其部、以其性命遲滯唐軍步伐的心思,換言之,扎圖所部,就是耶律敵刺送給唐軍的肥肉,是他給李從璟的“買路錢”,是註定要死的!如此行徑,可謂殘忍,但這卻是契丹目下能保證大隊撤離的唯一方法,不犧牲小部,不足以保全大部。

耶律敵刺的心思,李從璟不能不瞭解,對方的“孝敬”,他坦然受之,毫不客氣,命令李紹城、李彥超等人,將扎圖所部圍殲!李從璟也夠意思,得了扎圖這個軍功,果然沒再繼續追擊耶律敵刺。

非是不想,而是不能。

圍殲扎圖需要時間,且不說耶律敵刺已經遠遁,夜路難行,視野不佳,若是唐軍繼續追擊,耶律敵刺再於半道設伏,唐軍就可能馬失前蹄。

退敵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李從璟於是見好就收,在將扎圖所部盡數圍殲之後,唐軍高高興興凱旋入城。

雖則如此,李從璟卻未打算就這麼放過耶律敵刺,在他看來,耶律敵刺走得還是過於愜意,大軍雖然不能追擊,但李從璟沒忘派遣哨探,遠遠跟着耶律敵刺撤退的方向,一路追過去。只待天明,李從璟將再作打算。

耶律敵刺退得倉皇,輜重無法攜帶、燒燬,城外契丹大營中累積了大量物資,現盡數落入唐軍之手。能裝備三萬人的輜重,其數目如何,可想而知。況且耶律敵刺來時自以爲必勝,甚至在白狼水渡河戰中,還存有練兵之念,所圖不可謂不大,因其所圖甚大,則準備不能不多,現在這些供其所用的準備之物,也落入了李從璟手中。

唐軍接手這些物資之後,分門別類整理在一處。天亮時,饒是以李從璟的見多識廣,也被城外堆起的座座“大山”震驚到,第五更是連連感嘆,“何爲戰爭財,我今日方知矣!”

李從璟心思活絡的盤算起來,眼前這些物資,至少可以裝備近半邊軍!

他要“護邊擊賊”,以一地戰一國,最緊缺的就是物資,眼下耶律敵刺送給他的這些買路財,除卻沒有糧食,其他的可以說應有盡有,能滿足邊軍七七八八的需要。有了這些東西,李從璟無論是搞軍事建設,還是擴軍,都有了不少底氣。

算一算,北上以來,旬月之間,李從璟復平州,殺盧文進,敗耶律朮赤,克營州,一路連勝,頗有繳獲,然都無法與此次相比,甚至平州、營州城中府庫的物資,都不及耶律敵刺給的多!

李紹城因是笑道:“耶律敵刺奉上如此之多的買路錢,可見其心誠!”

所謂以戰養戰,除卻“因糧於敵”,便是如此了。

李從璟初至幽雲,便有連番大勝,所獲不僅在於物資繳獲,還有其他許多無法看見的東西。

派遣出去追蹤耶律敵刺大軍的哨探回報,耶律敵刺於各道均佈置有大量精騎,阻截唐軍遊騎追蹤,因是唐軍哨探竟無法探知其行蹤!

爭對這一情況,李從璟卻是不肯坐以待斃的,他給第五姑娘下了指令,讓其命軍情處想方設法繞過契丹封鎖線,去偵探契丹大軍動向——對方越是有意掩飾行蹤,就越是有可能別有所圖,需得

謹慎對待。

戰後,黃宗、許伯先、陸君嚴等人領八百綠林壯士入城,李從璟親自接待,以示尊重。這些人是接受李從璟“招安”而來的,面見李從璟後即爲他麾下將士,李從璟思及日後怕是還有綠林來投,又爲便於統率、管理,遂令這八百壯士自成一營,以黃宗爲領兵主將,而許伯先、陸君嚴副之,待遇等同於其他百戰軍將士。

就在耶律敵刺退軍五日後,李從璟得到軍情處傳回的一個情報,這個情報讓營州城中的全軍將士,莫不驚駭,軍議上,氣氛再一次無比沉重。

“契丹派遣援軍來助戰耶律敵刺,其攜近五萬之衆,再次來襲。這便是軍情處最新情報了,依照契丹大軍腳程,四日後即到營州。是戰是退,諸位有何意見,都可說來!”李從璟道。說完,見屋中諸將皆不言語,補充道:“觀其旗幟,此番前來的契丹援軍,乃是以契丹皇太子耶律倍爲首!”

片刻沉默之後,李彥超出聲,依舊是粗狂的嗓音,“是戰事退,但憑軍帥定奪,我等謹遵之!”

話音落下,盧龍軍諸將各自相視,稍頓之後便紛紛抱拳,言道:“是戰是退,單憑軍帥定奪,我等謹遵之!”

盧龍軍都已表態,本來氣定神閒,冷眼看盧龍軍舉止的百戰軍諸將,驚異之餘,立即紛紛上前,“請軍帥下令!”

滿屋中將領不下十數,皆俯身抱拳,雖面對五萬契丹大軍,願將性命託付李從璟之手,不復再有二言。

李從璟心中微喜,很滿意這種效果,道:“軍令:大軍南撤,退守長城!”

大軍南撤不是難事,要帶走前日所獲契丹物資也不難,難的是營州城中的百姓如何處置。

南撤,是大軍出平州前的既定策略,克營州的目的也是爲了保平州,之前李從璟以劣勢兵力,力挫耶律敵刺,使其無法踏入營州城一步,更賴李榮、黃宗等人襲毀其糧道之力,得以讓耶律敵刺知難而退,已是出乎意料的大功。如今南撤保衛平州,無論是全軍將士,幽雲百姓,還是大唐朝堂,都不可能有多少微詞。

原因無他,蓋因李從璟已做到人力極致。此時面對契丹五萬大軍,若仍想困守營州孤城,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戰而勝之,無異於癡人說夢。耶律倍來援,是意料之外的事,不是李從璟的過失,也非目前李從璟手中力量能夠抗衡。

“若帶營州百姓南撤,勢必拖累大軍行進速度,且會束縛大軍行動,不利於大軍沿途應變,末將竊以爲此舉似不可取。”李彥饒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仍是補充道:“不過軍帥或許有更多考量,如何取捨,悉聽軍帥之意!”

營州百姓南遷,便是拋棄冗雜物什,拖家帶口之下,速度也快不起來。之所以有帶走營州百姓的想法,卻是兩個原因。其一,是擔憂契丹復佔營州之後,拿其泄憤;其二,是爲李從璟名聲考慮。李從璟在平州因有“撫民三策”,得以讓平州民衆盡皆歸心,此時若是不顧營州百姓死活,未免爲人所詬病——雖然天下軍隊莫不如此,然李從璟以一地戰一國之事,本就不是常事,不能以常理度之。

李從璟不由得想起劉備。

劉備因帶十萬百姓撤退,速度極慢,而有長阪坡之敗,可謂慘烈。但也正因此之故,方有日後蜀地百姓歸心之易。

“日前耶律敵刺攻城,城中百姓莫不上城協防、相助,其既有功於大軍,亦懷復歸唐朝之赤子之心,我身爲大唐將軍、朝廷命官,怎忍棄之於荒野,讓其引頸待契丹屠刀?營州民少,不過幾千口,遷走不難。傳令下去,城中之民,除卻衣物、口糧,餘者一概不準攜帶,無論老少婦孺,給予半日時間準備,半日後隨大軍南撤!”本着長遠之見,李從璟下定決心,決意爲邊地民心再搏一回。

若是營州人多,又或者是此舉會給大軍帶來危害,李從璟不會如此行事,但眼下非是如此,只要稍盡

其力,收益極可能遠大於付出。

爲了邊地軍心民心,爲了“護邊擊賊”的大業,李從璟所作所爲乃至付出,不可謂不多。

“只是如此一來,爲保萬全,需得爲大軍南撤,多爭取一些時間了。”李紹城沉吟道。

李從璟知道其中利害,心中也有分寸,道:“爾等率大軍南行,留下君子都,我自有方法可爲大軍阻擋契丹大軍兩日。”

因唐軍行事迅疾,分秒必爭,一日後,營州城爲之一空。隨着最後一批軍民南撤,李從璟也出了城。他率領千名君子都,卻是往西北而去。

唐軍南行大隊人馬中,黃宗、許伯先、陸君嚴等望着率領千騎,獨自馳往茫茫西北之地的李從璟,皆神情肅然。許伯先嘆道:“固聞軍帥仁義,卻不曾想竟仁義至此!身爲主帥,能爲大軍斷後,身爲一地之主,而能爲一地百姓親身犯險,如此仁義之舉,可謂義乎?固爲義也!”

陸君嚴深表贊同,道:“嚴鄙薄之人,嘗只聽聞綠林好義,可爲義氣不顧死者,必爲萬人所敬仰,能得羣雄歸心,堪稱英傑!今見軍帥爲百姓所做之事,方知何爲大義!如我綠林之輩,皆任性好俠,而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此何意也,今日乃知!”

黃宗見兩人吐露心聲,尤其是看到平日未進一步而先慮退三步的許伯先,都能如此盛讚李從璟,有奮然隨其左右之意,不覺心潮涌動,頓時生出一股“幸我早投軍帥”的念頭,此時言道:“幽雲苦蠻賊久矣,雖有激憤之心,苦無殺敵衛家之力,而今,幸有軍帥臨此,不僅有護邊擊賊之軍,更難得的是有護民愛民之心,實‘幽雲之福’!你我這些人,半生都在苟延殘喘,身爲幽雲之民,但卻進不能報仇雪恨,退不能爲親人謀福,生不如死。現在投到了軍帥帳下,實在是幾生修來的福分,當奮然前驅,方不負有此機遇,若能我等命運能得改變,或許在此一搏!”

不管黃宗前面的話是否引起許伯先、陸君嚴共鳴,但“不負有此機遇”“改變命運”之言,卻是深得對方認同,兩人都是大點其頭。當下,幾人回到各自部從隊中,叮囑大家夥兒打起精神,不要叫百戰、盧龍軍小瞧了去。

白狼水上架起了一座浮橋,卻是專爲李從璟所用,過橋之後,李從璟領君子都一路向西北,朝着契丹大軍馳來的方向迎過去。

兩日後。

契丹大軍五萬人,大張旗幟,在原野上面向東南而行,浩浩蕩蕩,場面壯觀。

一路行來,耶律倍都沉默寡言,這讓在他身旁的耶律敵刺有些不太自在,畢竟他是敗軍之將,在太子面前難免有些不安,望着耶律倍冷然的面孔,他勉強笑道:“今番有太子領百戰精銳來援,便是那李從璟有三頭六臂,也定難逃敗北之命了,希望李從璟沒有倉皇難逃纔好,免得到時候追上他還需得費一些力氣。”

一整日沒有言語的耶律倍,至此纔看了耶律敵刺一眼,然而這一眼卻含義怪異,“大帥覺得李從璟會未戰先逃?”

耶律敵刺不明耶律倍眼神中的含義,莫名道:“難道不是麼?有太子神威,又兼我大軍兵強馬壯,李從璟難道還有迎戰之心?”

耶律倍呵呵笑了兩聲,復望向前方,不鹹不淡道:“此時方知,大帥之前爲何會敗於李從璟了。”

這話不客氣,讓耶律敵刺很臉紅,他頗有些難堪,“殿下此言何意?”

“何意?意思很明確了!”耶律倍目不斜視,“因爲,你錯看了李從璟!”

耶律敵刺更加不痛快,黑着臉問:“敢問殿下,何以見得?”

耶律倍又輕笑了兩聲,忽然擡起馬鞭,指向前方的山口,不無戲謔道:“顯而易見。你看,李從璟已經來了!”

耶律敵刺吃驚的擡頭而望。

遠處,山口前,一隊唐騎悄然靜立。

軍陣前方,李字黃旗迎風颯颯。

(本章完)

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十一 投靠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六十一 火攻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六十七 搜刮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
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七 一載相識十載別(1)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三十三 軍情處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十一 投靠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二十四 國家大政須慎謀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六十一 火攻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四十 勢運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六十七 搜刮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七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5)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