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消息其實說白了就是一些微小的細節,是當初張氏和李婆子都不曾提及的細節,可偏偏就是這些細節讓太夫人誤會了顧麗娘……
原來那一日李婆子在太夫人面前說的話倒是句句屬實、沒半句是假話,當年也的確是李婆子替顧麗孃的娘、王婆子接生的,王婆子夫婦以及顧麗娘在坳頭村的名聲也的確是不大好,村裡多年來真是沒幾個人待見他們一家的。
但王婆子生下女兒不到半年,就和她男人一起、帶着女兒離開坳頭村到外頭去討生活……這一去他們便去了九年多,待九年後王婆子一家再回到坳頭村時,跟着她身旁的女兒顧麗娘也已經十歲了。
這陳年舊事聽起來很尋常,但這件事裡頭蘊涵的小細節卻沒人注意到,只有心細如針的餘嬤嬤注意到了!餘嬤嬤當時心裡是這樣想的———誰知道半歲大的孩子過了九年半後會長什麼樣子?
誰又能確定時隔多年,跟着王婆子回到坳頭村、已經十歲的顧麗娘,就是當初李婆子接生的那個女娃?
就算這中間王婆子家的閨女換了個人,李婆子和村裡的鄰居也無從得知啊!
餘嬤嬤仔細的一推敲,便認定若是顧麗娘是太夫人的阿鸞,那這問題的關鍵一定就在王婆子一家離開村子的這九年裡,且王婆子也一定知道顧麗孃的真正身份。
可王婆子一家離開村子後並未有個固定的住所,據說是因爲夫婦倆一直在幹那坑蒙拐騙、見不得光的缺德事,所以纔不敢在一個地方長期落腳……如此一來,王婆子一家離開坳頭村後做了哪些事就有些難查了。
餘嬤嬤無法,最終只能採取了最笨的法子———餘嬤嬤先是讓人把張氏一家轟出顧家,隨後讓人把顧家那幾間屋子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全都搜了一遍,包括一些角落旮旯和可能存在暗格的地方,都叫人仔仔細細的逐一搜了一遍。
這一搜,餘嬤嬤還真從顧家供奉土地公的橫長木神龕後找到了一個小暗格,並從裡面找到一封藏得十分隱瞞的信。那封信用火漆封死了,餘嬤嬤不敢擅自拆閱,只能把信和她打探到的消息一併回稟太夫人。
太夫人得了信後是當着顧箏的面把信拆開的,細細的把信上的內容掃閱了一遍後,太夫人神色逐漸變得一片複雜,語氣裡也有着難掩的激動:“這是把你娘養大的王婆子託人寫的信,她信上說會在臨終前把信交給你孃的……這信既一直到如今才被餘嬤嬤找到,那想必當初那王婆子病得突然、走得也急,所以纔沒來得及把信交給你娘。”
“而你娘又因幼時發燒燒壞了腦袋,完全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不知道自己其實是被王婆子拐來的孩子,所以她纔會一直把自己當成王婆子的閨女,對自己的身世更是從來沒懷疑過……若不是這封信和她的容貌,她的身世怕是一輩子都會被掩藏下去!這封信一沒交到你娘手裡,竟就誤了你娘一世……”
太夫人說到這裡已然難過得說不下去了,一時間她更是不知該恨王婆子、還是感激王婆子———如果沒有王婆子,顧麗娘就不會和太夫人這個親生孃親分離;可若是沒有王婆子多年來對顧麗孃的細心照顧,顧麗娘也不可能一直活到生下顧箏、又歪打正着的和太夫人相認了一回,早早的就因爲體弱多病而夭折了。
事情的真相也讓顧箏感到十分意外和震驚,她曾經猜想過顧麗娘也許是王婆子買來的閨女,或是王婆子無意中揀回來的閨女,怎麼都沒料到顧麗娘竟是王婆子親生拐回來的閨女!只是王婆子既拐了顧麗娘回來,那當初爲何不把她賣了換錢?王婆子的親生閨女又去哪裡了?
一想到這兒,顧箏忍不住問道:“外祖母,那那王婆子自個兒的親生閨女呢?哪裡去了?我娘爲何會頂替她親生閨女的身份,讓村裡的鄉親都誤以爲我娘就是王婆子的親生閨女?”
太夫人指着那封信緩緩說道:“當年王婆子夫婦拐走阿鸞時,她那和阿鸞年紀相仿的閨女突然不幸染病夭折了,她一時接受不了閨女夭折一事,纔會留下了當年因發燒而賣不出去的阿鸞,把她當成親生閨女般照顧、關懷……”
“你娘在王婆子的照顧下病情漸漸的轉好,但好了後卻因爲把腦袋燒壞了、不記得之前的種種,只把王婆子認成了親孃!那王婆子見了便起了惻隱之心,決心把你娘留在身邊當成親生閨女來養,也因爲思念夭折的閨女、她纔會索性讓你娘頂了夭折閨女的身份,對外更是隻字不提、故意讓人誤以爲你娘就是她的親生閨女。”
原來這就是事情的真相,羅夫人並沒有逼李婆子、張氏等人說謊,而是在王婆子的刻意爲之下,顧麗娘一直都被當成那個李婆子親手接生的女娃……是一個個陰差陽錯讓顧麗娘徹底的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也讓顧麗娘和太夫人這對母女擦肩而過,最終甚至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上。
待事情的真相全部揭開後,顧箏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只能暗暗的感嘆一句“造化弄人”!
當然,這件事的始作俑者還是王婆子,如果她當初不起了歹念拐走顧麗娘,那如今的人和事興許都會是另一番光景……只是現如今再說這些,已經太遲了、也毫無意義了,畢竟王婆子和顧麗娘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因此太夫人雖然心裡恨了拐走阿鸞的柺子多年,但事到如今她所能做的卻不是報仇泄憤,而是替顧麗娘好好的照顧顧箏、將顧箏養大成人。
於是太夫人馬上暗暗的下定決心,決心要把虧欠顧麗孃的都彌補到顧箏身上!也決定要把本該給顧麗孃的疼愛,統統轉換到顧箏身上!
於是打定主意後,太夫人下意識的把顧箏緊緊的摟在懷裡,語氣肅然凝重的保證道:“彎彎你放心,以後無論發生任何事,外祖母都不會再棄你於不顧,你從現在開始就是我親生閨女留給我的外孫女兒!“
“你爹孃既已不在了,那從今以後岑家就是你的孃家,外祖母就是你最親的親人!外祖母會替你娘照顧你長大、替她看着你出嫁,給你準備豐盛的嫁妝,等你的孩子喊我曾外祖母……”
有了太夫人這個承諾,顧箏今後的生活總算是有了保證,她也總算是如願以償的在這個陌生的時空找到了新的依靠,暫時不用再過那無依無靠的日子……
且先不說太夫人又摟着顧箏說了多少貼心話兒,卻說顧麗孃的身份正式得到確認後,太夫人自是當下就派人去坳頭村走了一遭,重新替顧麗娘建了墳、修了碑,並帶着顧箏親自前去祭拜了她一回,燒紙錢時更是哽咽着把事情的經過都告訴了顧麗娘,希望她地下有知能夠安心。
太夫人去坳頭村祭拜顧麗娘時,自是暫時在顧家歇腳,得到消息的張氏夫婦竟不怕死的再度登門,厚顏無恥的和太夫人攀親、想着從太夫人這頭再討點好處,一見到太夫人張氏甚至還自來熟的上前套近乎:“小婦張氏給老太太磕頭,老太太可還記得小婦?”
太夫人早就聽顧箏說了張氏夫婦的惡行,心裡對這對狼心狗肺的夫婦自然只有厭惡,因此面對張氏的套近乎、太夫人看都沒看她一眼,直接無視了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