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川中參政

如果《光輝道路》能夠進前十六名的話,尼莫將加快《戰記》的解禁,絕不食言,如果大家想早日看到全本的戰記的話,就請點擊+推薦+收藏尼莫的書,請把給《十九路軍戰記》的推薦票投給書,尼莫衷心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配合

每本網絡小說的成功,都是讀者和寫手通力合作的結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希望我們能夠再次合作出一本成功的作品,那就是《光輝道路》

相關聯接:

孫百里和杜周南剛剛回到辦事處,屁股還沒有坐穩,四川參政員李伯申、邵從恩就登門拜訪,搞得他們有應接不暇的感覺

李伯申五十歲上下,是個富態的中年人,胖胖的圓臉上總是帶着笑容,很容易讓人產生親近的感覺;,邵從恩的年齡比李伯申略小一些,面孔黝黑,中等身材,顯得非常健康李伯申是參加過同盟會的四川國民黨元老,目前在重慶市政府擔任一個閒職,邵從恩則是著名的無黨派人士,這兩個人聯袂來訪,使孫百里和杜周南一下子猜不出他們的來意

寒暄已畢,孫百里開門見山地問道:“兩位先生大駕光臨,有何貴幹?”

邵從恩看了看李伯申,見他微微點頭,就清清嗓子,回答道:“我們此來是希望能夠得到孫將軍和福建參政員的支持,使四川參政員的提案能夠順利通過”接着他解釋道:“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四川的田賦已經連續徵收了三次,而地方政府又乘機附加了很多捐稅在上面,多的地方甚至達到田賦的三倍、五倍,川民已經不堪其苦,故而想陳情參政會議,要求政府酌情減免”

杜周南問道:“既然是省政府的預算,應該直接遞交省政府纔對呀參政會議雖然也會討論地方問題,但是重點放在全國的大政方針上面,其他地方的參政員未必會對四川的事情過多關注的”

李伯申解釋道:“我們不但聯名致電省政府,甚至連國防最高委員會、行政院、財政部、行政院都逐一去電申訴過,但是卻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孫百里恍然大悟:“我都忘了,現在的四川省主席是委員長親自兼任的,你們的電報和抗議都是針對省府的預算而來,不是等於去問閻王你爲什麼死一樣嗎”

邵從恩把大腿一拍,高聲說道:“是啊,所以我們纔想通過參政會議來迫使他做出讓步”

杜周南搖了搖頭,說道:“這樣做也未必有效”

“爲什麼?”李邵兩人不約而同把目光彙集到杜周南身上,迫切地想知道他的理由

杜周南說道:“根據938年通過的《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的規定,參政會議只是作爲最高‘民意’機關存在的,其宗旨是: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之思慮與識見,以利國策之決定與推行故而,參政會議所做出的決議對國民政府只有建議、參考的作用,並沒有實際的約束力,和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議會相去甚遠,頂多只能算一個諮詢機關而已這樣一來,即使參政會議通過了你們的提案,省政府照樣可以拒絕執行”

李伯申說道:“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國民政府如果想建立牢固的抗戰後方基地的話,怎麼也要顧及四川的民意,我不相信他們敢一意孤行下去”

孫百里和杜周南因爲聽過羅思柴爾德的分析,知道國統區的經濟實際上已經到了難以爲繼的邊緣,採取橫徵暴斂的辦法也確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所以對他們的提案不抱樂觀的態度

孫百里勸說道:“如果放在和平時期,蔣委員長可能真的不敢這麼做,但是現在他已經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還有什麼不敢做的?”接着他詳細解釋道:“我在福建的時候就聽說後方的糧食非常緊張,入川之後,發現情況比傳說的還要嚴重,並且聽到成都發生了搶米事件,可見缺糧已經缺到什麼地步瞭如果軍糧都沒有保證,如何去抵禦日軍的瘋狂進攻?”

邵從恩的臉上顯出不高興的神情,反問道:“孫將軍,你是不是認爲省政府是對的,我們全川五千萬民衆都錯了?”

李伯申用眼神示意邵從恩不要魯莽,然後心平氣和地說道:“自抗戰爆發以來,出川作戰的軍隊已經過四十萬,每年還要向前線輸送十幾萬的壯丁,徵用的民工是不計其數,即使按照人口的比例來算,我們對抗戰的貢獻也應該排在全國的前列四川雖然是產糧大省,但是在負擔了全國徵糧總額的三分之一和國家財政總支出的三分之一的情況下,如何還能夠應付不斷增長的賦稅呢?”說到這裡他的眼角出現晶瑩的淚花:“老百姓如果不是到了實在活不下去的地步,怎麼可能去冒着生命危險去搶米?”

杜周南急忙插話進來:“兩位誤會了孫將軍的意思是必須分析清楚事情的原委,從源頭上來解決造成缺糧和經濟苦難的最主要原因當然是日寇的入侵,但是國民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沒有進行切實的調查也是個重要因素”

邵從恩說道:“是啊,非但沒有做最基本的調查,而且委員長根本就不相信四川缺糧——他總是以爲這裡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歷來是有名的米糧倉,絕對不可能真的鬧糧荒,而是個別商人利己思想嚴重,在故意搗鬼”

李伯申補充道:“政府先是採取強硬手段查禁打擊囤積糧食的商人,接着又在省府設立物價平準處,採取強硬手隊取締囤積居奇,推行平價購銷,然後又令省糧食管理委員會普查全川糧食,並規定所有糧商,凡存谷三十市石以上者,除提留二成待必要時由政府平價收購外,其餘的限令在四個月內將糧全部出售給市民可是這些措施絲毫也未緩解市場糧食緊缺的問題,而且糧價還較以前加兇猛地上漲,這已經證明四川確實缺糧,可是他還是不相信”

杜周南說道:“孫將軍和我得知四川的困難之後,決定在參政會議召開的時候,主動上報中央政府,從廣東調運些糧食過來,以解燃眉之急,希望能夠使四川民衆免於饑饉之苦”

李邵二人當即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向孫百里和杜周南深深鞠躬,發自內心地表示感謝:“我們代表全川百姓感謝你們”

孫百里和杜周南急忙起身回禮,請他們重坐下,這時候,杜周南說道:“廣東原本也是個米倉,可是最富庶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部被日軍佔領了,可供徵集的糧食也不是很多;福建和江西的糧食僅僅能夠自給自足因此,我們能夠提供的支援也非常有限,無法解決長期問題,如果想徹底減輕四川民衆負擔的話,必須從國民政府那裡想辦法”

聽了杜周南的話,孫百里感到十分詫異,不明白杜周南爲什麼要把話題轉移到國民政府身上,急忙舉頭望過去,卻看到杜周南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於是就沒有出聲

李伯申馬上理會了杜周南的意圖,說道:“杜先生說的非常有道理——只有國民政府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切實考慮民衆的負擔,纔是解決的唯一辦法”

邵從恩問道:“可是現在政府的權力是沒有約束的,參政會議的決議和提案對它都沒有約束力,這一點咱們不是剛剛纔討論過的嗎?”顯然,這位無黨派人士對政治還不是很敏感

李伯申解釋道:“咱們可以藉着召開參政會議的機會,提出要求政府把參政會議升級爲最高權力機構的提案,只要表決通過的話,他們再製定的預算或者增加賦稅的話就必須通過參政會議的審覈、批准,這樣一來,問題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邵從恩詫異地問道:“這種提案怎麼可能通過呢?即使在參政議會當中,也是國民黨佔多數呀?”

李伯申回答道:“只要咱們聯絡其他中間力量,未必不能通過”然後笑着說道:“我是國民黨,孫將軍也是國民黨,可是會支持他們嗎?”

杜周南聽完李伯申的話之後,連連點頭,非常讚賞他的直率,說道:“就是這個道理只要團結起來,少數也有可能變成多數,國民黨內部早已經不是鐵板一塊了,何況我們又不是要推翻政府,我相信,除了中央政府的那些代表,其他的人絕大多數都會支持我們的”

說到這裡,李伯申信心十足地站了起來,說道:“既然這樣,我們就馬上回去聯絡同志,爭取在會議開始前的這兩天時間內獲得廣泛的支持”

送走客人之後,孫百里問道:“杜先生,你怎麼會突然提出這麼個建議?”

杜周南微笑着回答道:“昨天和周恩來先生談過之後,我就一直在反覆思考他的提議,今天又看到這兩位四川參政員對國民政府有相當大的意見,感覺我們已經有實力和國民政府提出改革的要求了”隨後他詳細分析起當前形勢:“目前國民政府實際控制的地區有四川、貴州和湖南、湖北、陝西的一部分,軍隊員額在兩百萬左右,與國內的其他勢力相比,似乎還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如果把其他勢力控制的地區和軍隊全部加起來的話,力量對比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中共控制的根據地全部加起來的話有數十萬平方公里,正規軍應該在四十萬左右;我們手中的三個省也有幾十萬平方公里,在軍事委員會有番號的部隊就有十八個師,再加上臺灣軍團和國土防衛軍,總數應該接近五十萬;雲南、山西、廣西、疆和甘肅一直都是半獨立狀態”

“即使在參政會議中國民政府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中共、第三黨、民主黨派肯定是要求民主的;社會知名人士也大多數具有這種要求;黨內還有相當多的人士對目前的狀況不滿意;全部加起來的話,應該也會過堅定支持政府的一方”

“既然力量的對比已經發生變化,爲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把咱們最關心的政府民主化問題解決呢?周恩來說的很對,只有進行政治民主化,才能實現軍隊國家化,從而實現政令和軍令的統一,加行之有效地進行全面抗戰”

孫百里聽了他的長篇大論之後,不禁回想起這兩天的經歷,感慨地說道:“其實蔣介石和中共都意識到這種變化,所以纔會先後找到我們來協調立場,爭取同盟”

杜周南說道:“要不然老蔣怎麼可能這麼輕易放過我們,沒有在財政問題上窮追不捨他是大風大浪走過來的人,政治嗅覺肯定比我們要靈敏的多”

孫百里沒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態度,沉吟了一下,說道:“是不是都遺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參政會議的地位是早有定案的,蔣介石完全可以抓住這一條,把任何相關的提案都說成不合法,這樣的話,參政員也拿他沒辦法”

杜周南不以爲然地說道:“在前線形勢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作爲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怎麼會做出這種自掘墳墓的事”

孫百里點了點頭,說道:“倒也是蔣介石的威望和資歷在國內都沒有人可以和他比肩,在國外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海外華僑中間,這一點連一直反對國民黨的中共都承認因此,無論政府進行多大程度上的改革,他的領袖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所不同的只是權力的大小和受到制約的程度而已,貿然和代表各階層、各黨派的參政員們翻臉的話,確實不是明智的決定”

杜周南說道:“目前在地方勢力當中,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就是我們了,到時候,應該適當地付出一點代價,來推動政府改革的進程”

孫百里說道:“這些問題都事關重大,咱們還是和參政員們商量之後再決定”

杜周南急忙說道:“百里,我剛纔是突然想到這一點的,沒有來得及跟你打招呼就越俎代庖,你可不要見怪呀”

孫百里淡然一笑,說道:“怎麼會呢”然後站起身來向樓梯走去:“咱們還是先聽聽羅思柴爾德先生的意見”

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87章 冒死一搏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82章 日軍登陸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9章 議政準備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67章 真正國民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100章 兵退錫澄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二)第290章 虛與委蛇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17章 主力對決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185章 敵進我退第51章 神秘貨輪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30章 經濟危機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55章 暗戰龍巖(上)第2章 準備戰鬥第361章 轟炸日本(下)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13章 事變失敗第36章 肅清地方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85章 御前會議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358章 驚天逆轉(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15章 牛刀小試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22章 福建易幟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356章 活人國葬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7章 故人來訪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14章 臨危受命第64章 兵器研究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76章 全殲敵軍第37章 福州印象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14章 臨危受命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146章 捷報飛來第50章 開辦銀行
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87章 冒死一搏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82章 日軍登陸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49章 千里湘川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39章 議政準備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67章 真正國民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100章 兵退錫澄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二)第290章 虛與委蛇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17章 主力對決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185章 敵進我退第51章 神秘貨輪第272章 幕後黑手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30章 經濟危機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136章 先進理論第155章 暗戰龍巖(上)第2章 準備戰鬥第361章 轟炸日本(下)第286章 南京密謀第13章 事變失敗第36章 肅清地方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99章 爲淵驅魚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85章 御前會議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358章 驚天逆轉(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15章 牛刀小試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22章 福建易幟第295章 千夫所指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356章 活人國葬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7章 故人來訪第186章 正面交鋒(下)第281章 絕處逢生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323章 以水代兵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291章 賊心不死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384章 本土決戰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121章 我死國存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316章 輕取商丘第14章 臨危受命第64章 兵器研究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95章 鏖兵吳福(四)第76章 全殲敵軍第37章 福州印象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276章 內憂外患(下)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14章 臨危受命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33章 正式收編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146章 捷報飛來第50章 開辦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