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婚事(4)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置業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中國人常說的“成家立業”,把家庭的建立和事業的成功聯繫在一起,雖然讓人感到有比較嚴重的功利主義的色彩,但是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對於家庭和事業的看法是對等的。

從“成家立業”這四個字上,可以看出作爲一箇中國人,沒有成功的事業,就不會有成功的家庭。這種觀點無論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是很現實很合理的觀點。幾千年來的中國人,用歷史的經驗總結出深刻的智慧來,這個智慧就是幸福的婚姻要有牢固的經濟基礎。王書輝覺得“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個觀點,可以說是體現了中國人對於家庭和婚姻關係幾千年來的金科玉律。

王書輝一向堅定的認爲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是他也相信,有一些從歷史經驗中總結出無需驗證的道理,是不需要懷疑的。

萬里四十七年冬天,枝江縣城幾裡地外,一直荒無人煙,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枝江王別園,在沉寂了幾十年之後重新熱鬧了起來。幾百名原來從北方逃荒到枝江縣,一直被枝江縣視爲麻煩的流民,被召集到枝江王別園這裡。

一個面目黝黑,有些瘦,但是明顯骨肉強健結實,大約六十歲左右的老頭,穿着一身非常奇怪的衣服,指揮着幾個同樣穿着的人,架着幾口大鍋熬着粥。大約兩百多個操着山陝口音的男女老少,排成五條長隊正在等着領粥喝。

王書輝既然決定了要幫助自己未來的老丈人振興家業,他就立即開始動手做了起來。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枝江王別園,這個佔地頗廣,卻又破敗不堪的建築羣落,重新整理修繕起來。他在朱由梓的陪同下仔細的查看了枝江王別園的狀況。

枝江王別園的修建歷史是頗長的。大約在一百八十多年前,遼王朱植的第十六子朱貴熠,被封爲枝江王,那還是宣德年間的事情。當時的皇帝是宣宗皇帝朱瞻基,還屬於明初的帝王。

作爲成祖皇帝的孫子,宣宗皇帝當然沒有自己的爺爺那麼了不起,但是和後代的明朝帝王比起來,就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了。宣宗皇帝繼位之初,最大的問題就是成祖皇帝時期的那些藩王們。他們雖然被成祖皇帝削掉了很多權力,但是成祖皇帝的兒子們,宣宗皇帝的叔叔們卻是手握實權的。雖然最終威脅宣宗皇帝皇位穩定的漢王和趙王都沒有造反成功,但是他們的那些異動也讓宣宗皇帝對於藩王們特別的顧忌。

шшш¸ ttκá n¸ Сo

作爲遼王朱植的庶子,初代枝江王好聽點說是守成老實的人物,實際上就是個胸無大志享樂無度的皇親國戚而已。不過,因爲他的這種老實享樂的風格,倒是在宣德年間沒怎麼被收拾過。

雖然在政治上老老實實,但是作爲皇帝的親戚,在享樂方面倒是一點都沒放鬆。初代枝江王除了在枝江縣內有富貴堂皇的郡王府邸,爲了打獵方便,在枝江城外的小山附近也修建了規模龐大的枝江王府別園。

王書輝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把這座枝江王別園裡裡外外的查看了一遍。從地理位置上看,枝江王別園距離枝江縣城大約有五里地左右。距離長江也不怎麼遠,大約也是五里地左右。背靠一座規模不算太小的山峰,山上樹木繁茂。要是作爲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家,能夠在這個地方有這麼一座規模龐大的莊園,真得說是很美好的享受。

不過作爲已經沒落的王族之後,朱由梓家之所以能夠保留這麼個住所,倒不是什麼朝廷的優待。

枝江王別園雖然依山靠水,但是周圍的地勢卻並不平坦。別園周邊的土地又都是比較貧瘠的土地。雖然靠着長江,但是在古代的技術手段之下,想要從江中引水澆灌又是比較困難的。這種沒有什麼耕種價值的土地,自然是一片荒蕪,長滿了各種雜樹野草。王府別園周邊五六裡地,除了一個小小的漁村住了些打魚的漁民和打獵的獵人之外,完全沒有什麼人煙。

枝江王別園雖然佔地龐大,建築繁多,但是在枝江王爵位被除之後,這所別園因爲沒人修繕管理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已經完全破敗了。上百座房屋和亭臺各式建築,全都不是沒了房頂就是完全倒塌的狀態。也不怪王書輝穿越到後花園中的時候,朱由梓父女兩人完全沒有發現。這麼大的園子,各處房屋又都破敗不堪,父女倆誰會沒事幹了,跑到最後邊靠着山的後花園裡轉悠呢。

王書輝作爲現代人,有比較明確的產權意識。通過和朱由梓的交流,他發現,朱由梓父女實際上也不是這座枝江王別園真正的主人。別園的所有權是屬於枝江縣縣衙的,他們父女倆根本就沒有枝江王別園的產權。

王書輝知道,枝江縣縣衙之所以把這座別園送給朱由梓家居住,原因就是這種規模的房屋,又全都破敗不堪,又是地處荒村野店的位置,周邊的土地有又沒有耕種價值,想要發賣也沒有那個冤大頭會花錢去買。但是一旦他出錢出力,把枝江王別園重新修繕起來。以封建官僚貪腐成性的作風來看,他們肯定會把修繕好的別園奪走。所以,王書輝決定,出錢把枝江王別園和附近的荒地買下來之後,再開始進行建設。

所以,王書輝和朱由梓翁婿兩人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到枝江縣衙走一趟,把王書輝的落籍問題和枝江王別園的產權問題落實下來。

無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出門辦事都是要講究個排場的。作爲現代人的王書輝認爲,排場就應該是香車美女這類東西,而作爲明代人的朱由梓看來,排場是靠人的多少來支撐的。朱由梓活得雖然落魄,但是小的時候見過自己的祖父末代枝江王的排場。即使是自己的父親,沒有繼承到王爵的枝江王世子,也是有很大的排場的。當然,朱由梓家現在的落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這些排場造成的。

王書輝和朱由梓都知道,想要到政府機關裡去辦事情,沒有一定的排場,是壓不住陣勢的。所謂落地鳳凰不如雞,別說朱由梓只是個空筒子沒爵位的王族,那些正經的藩王們,要是沒有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實力支撐,又有哪個當官的會放在眼裡呢。

在翁婿兩人達成了共識之後,搞排場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開展起來。

朱由梓也不是完全沒有親戚的。朱微妏的母親一家,原本是枝江王府的世僕,枝江王除爵之後,老家人一家還一直不離不棄。後來也是老家人去世,嫁給朱由梓的老家人的孫女也去世了,朱由梓家完全破敗,沒有財力維持那些家人的生計。在這種情況下,朱微妏的那些舅舅外祖之類的親戚才全都離開朱由梓家,到別處去謀求生計去了。

朱微妏的母親有兄弟七人,她是她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朱由梓的這七個大舅哥,全都在附近的漁村生活,做漁民的也有,做獵人的也有,教書的也有,做賬房的也有。雖然也經常接濟朱由梓父女,但是因爲生存壓力巨大,也是有心無力。他們這七家人也都是在生存線上掙扎。好在朱由梓掏上了個有錢的女婿,在準備排場的第一時間裡,朱由梓就想到了自己的七個大舅哥。

王書輝對此倒是沒什麼異議。只不過第一眼看到這七個人,千篇一律的面黃肌瘦,在零下幾度的冬天裡也衣不蔽體的樣子,給了他很大的衝擊。王書輝也沒想太多的東西,晚上回了趟現代,運了一大車服裝糧食回來。看着最大年齡有六十多歲,年齡最小也有三十來歲的七個孃家舅舅,流着眼淚大碗大碗的吞嚥白米飯的樣子,讓王書輝心裡對於在明朝末年改天換地的信念堅定了不少。

白米飯紅燒肉吃得飽,穿衣服穿了王書輝從現代買回來的棉衣棉褲,七個孃家舅舅的精神面貌也好起來了。原本王書輝還有些擔心那些現代樣式的服裝會成爲一個障礙,沒想到這些舅舅們根本沒什麼異議,接受的相當快。實際上想想也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們,又有幾個會在乎衣服的樣式的,但凡能夠吃飽飯穿暖衣,老百姓就會相當的滿足。

根據王書輝瞭解的歷史,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在中華大地上推行的剃髮易服。別說幾千萬老百姓沒有幾個反對的,就是那些成天吵吵着祖宗之法,有事沒事就要提一提孔聖人的地主官僚們,不也都把自己的腦袋剔得像雞屁股一樣,而且還都一個個的特別積極。王書輝讀過的歷史資料裡,提出在全中國推廣剃髮易服的,還不是滿清蠻族,反倒是一個叫孫之獬的中過進士做過翰林的漢族官僚。

老百姓的想法相當簡單,你給我吃飽飯穿暖衣的機會,我就會全力的支持你幫助你。王書輝的七個孃家舅舅立即就進入角色,還沒等王書輝吩咐,就開始自己動手收拾起王府別園的環境起來。憑藉七個人當然不能承擔這麼大的工程,而且只有七個人也撐不起朱由梓說的排場。

王書輝從未來的需要出發,讓幾個舅舅去到枝江縣城附近蒐羅人力。聽到有人僱人,又管吃管住,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的消息,原本在枝江縣城附近,隨着天氣轉冷逐漸陷入絕望的難民們,全都跑到枝江王別園來了。

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12章 婚事(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5章 開始(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77章 大練兵(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7章 妖僧(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4章 立足(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2章 婚事(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3章 起步(7)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83章 東改編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5章 立足(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5章 立足(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73章 在山東(8)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4章 起步(8)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5章 立足(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
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12章 婚事(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5章 開始(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77章 大練兵(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37章 妖僧(1)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4章 立足(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2章 婚事(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3章 起步(7)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83章 東改編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5章 立足(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5章 立足(3)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73章 在山東(8)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24章 起步(8)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15章 立足(3)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71章 在山東(6)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19章 馬祥麟的轉變(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