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

雖然用非化學制劑發酵出來的饅頭口感就已經很好了,可是王書輝照樣不喜歡吃純白麪的饅頭。

作爲一個現代人,王書輝不喜歡長期以來他吃的那些從市場上買來的那種使用泡打粉之類的化學制劑生產出來的饅頭。可是在全面工業化的現代中國,除非能夠狠下心來自己做,或者有着充分的時間和興趣,那麼要不就不要吃饅頭,要不就只能吃那種蒸的過度的喧騰,顏色白的讓人心神不定的饅頭了。

因爲復興黨的糧食生產完全是單純的追求產量的過程。所以,在復興黨的治下,雖然小麥和水稻的產量都已經比同時代的本土品種高出幾倍來了,但是產量更大的玉米、地瓜和土豆的種植,卻仍舊是復興黨農業生產的主要內容。

這樣一開就導致了,即使在復興軍的軍需供給上,玉米、地瓜和土豆也仍舊是復興軍的主要主糧。

王書輝的早飯非常的簡單。就是五個雜合面(白麪、玉米麪、地瓜面和土豆麪混合而成)的饅頭、一條罐頭江魚、一碗水煮青菜而已。要是和普通士兵比較起來,王書輝的菜單裡還少了一個雞蛋或者鴨蛋,以及紅燒肉之類的肉類罐頭。

這倒不是書王書輝在進行節約。單純的就是因爲王書輝不喜歡吃蛋類的東西,而且也不喜歡在早晨吃味道過於濃郁的肉類食品。就說那條江魚吧,那也是清蒸魚罐頭,而不是復興軍的官兵們都喜歡的那種麻辣口味的魚罐頭。

因爲時空門的未知輻射的影響,王書輝的身體產生了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變異狀況。他的速度變的非常快,反應時間變的非常的短,力量有四五個正常人那麼大。而且最主要的是,他的身體產生了某種類似壁虎式的變化,他因爲工傷斷掉的小手指居然重新長了出來。與此同時,王書輝的睡眠時間變得只有兩三個小時那麼短。

當然了,身體上產生這樣的變化的同時,王書輝的飯量也在不斷的變大。他一天要吃五六次飯,而且每次吃飯的飯量都要大於正常人幾倍。這讓專門負責王書輝飲食的一個炊事班的戰士們都感到非常的神異。

王書輝即使每天只睡兩個小時的覺,可是他的工作仍舊非常的多,他的生活仍舊非常的忙。可以這樣說,無論是在他吃飯的時候,還是在他走路的時候,他都必須一直處於工作狀態。這也是爲什麼王書輝辦公室的助手非常多,而且執行三班倒的制度的原因。

就比如說現在吧。王書輝一手拿着饅頭往嘴裡填的同時,他還要看早上七點鐘左右復興軍西北第一軍團軍團長、總政委馮新民送來的一篇文章。

在復興黨內,現如今開始能夠在理論方面有所建樹,能夠寫出比較有真知灼見的文章的人並不多。復興黨中央常委會主任孟離算是一個,還有就是行政口和軍事口的幾個政工幹部能夠寫出點理論正確,思想鮮明,表達合理的文章了。

畢竟,即使復興黨上下一直採取的是全面學習,全民學習的制度,可就是這樣,復興黨上下所有的黨員,現如今也不過是接受文化教育九年左右的時間。就是最早開始加入復興黨開始學習生活的人,現在也就是個現代社會的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通人的文化水平。

一個初中畢業生想要通過文字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不是非常的容易。看看大部分初中生寫的作文就知道了。

而且和現代社會裡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接受文化薰陶不同,復興黨的黨員們只能通過學習材料和教材來學習文化,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是非常弱的,遠遠不能和現代社會的初中畢業生相比較。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有個二三十個人,能夠寫出文字通順表達意思明確的文章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就是到了現在,復興黨的主要文件和材料,也還都是那種比較容易掌握和理解的表格形式呢。

在中國這種人口基數的國家裡,人才其實是非常多的。

之所以封建農業時代的人總是認爲有些人是有天命在身,有些人是難得一見的天才的原因,不是真的因爲有誰真的天命在身,有誰是真正的天才。這種認識的產生,單純的就是因爲可以接受文化教育人太少,文化教育的資源太貧乏。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在封建農業社會裡,封建統治階級不就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的壟斷來保障自己的地位的嗎。

所以,在復興黨努力的推廣了九年的文化教育之後,文化教育普及工作的成果最先在復興黨內開花結果。馮新民這個最純正的本時空的泥腿子出身的土著,也能夠寫出一篇有分量有價值的理論文章,就是一個證明。

王書輝很喜歡馮新民的這篇《制度是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的文字風格。簡單易懂,清楚明白,口語化程度非常的高。文章中夾雜了不少朗朗上口喜聞樂見的俚語和俗語,這些俚語和俗語的存在,絕對能讓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些道理非常的生動和形象。

三口兩口的吃掉了桌子上的飯菜,王書輝立即動筆修改起馮新民的這篇文章。

實際上,除了文字風格以外,王書輝最高興的還是看到復興黨內有馮新民這樣的黨員,能夠充分的理解和明白自己的想法。

復興黨在成長,復興黨的黨員們在成長,實際上,王書輝也是在這個時空裡,通過不斷的實踐在成長着的。

作爲一個現代人,作爲一個現代社會的普通人,王書輝對於革命實踐也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

可能在理論上王書輝非常的系統和先進,可是在革命實踐的具體工作上,王書輝也是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加深認識的過程。

重製度,重規則,盡一切的可能把復興黨的工作規範化。這就是王書輝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辦法。

他也是通過大量的實際工作之後才認識到,理想狀態之所以是理想狀態,那是因爲理想狀態的不可實現的特徵。就像自然環境下不存在真空一樣,完全符合自己想法的人和事情都是不存在的。

王書輝過去曾經認爲自己可以塑造出理想狀態下的復興黨黨員,可是現實卻告訴他,對於自己的這些學生,自己不能夠過高的要求他們。

王書輝現在對於復興黨黨員的看法就是,能夠按照步驟完成工作達成目標就是好黨員,就是合格的黨員了。他之所以給復興黨制定了大量的制度和規則,目的就是要努力的讓復興黨可以做到有步驟的發展。

錯誤不可避免,怎樣才能讓復興黨在錯誤中進步,纔是王書輝現在的目標。

所以說,看到馮新民這個黨員幹部能夠對於復興黨的制度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王書輝是真心感到高興的。

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10章 終結者7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73章 在山東(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9章 起步(3)第76章 大豐收(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4章 立足(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84章 東改編3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74章 審判(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5章 理念(3)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11章 終結者8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5章 開始(1)第12章 婚事(4)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06章 終結者3
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10章 終結者7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373章 在山東(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9章 起步(3)第76章 大豐收(2)第221章 馬祥麟的轉變(4)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4章 立足(2)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53章 炮擊金州衛(6)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384章 東改編3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174章 審判(2)第129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2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5章 理念(3)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71章 在山東(6)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11章 終結者8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132章 入學風波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281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1)第25章 開始(1)第12章 婚事(4)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306章 終結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