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

就在整個江北地區的黑道人物,對枝江王府的護衛們津津樂道,枝江縣的二老爺馬鬆華,惴惴不安的時候。王府鎮裡,正在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集體活動。

шшш_ тtkan_ C〇

在王書輝的府邸門前,也就是大營的門前,大營成員們平時訓練的校場上,搭了一個臺子。幾個灰頭土臉,身上有多處包紮痕跡的人,被綁縛住雙手,脖子上掛着牌子,跪在臺子上。

臺下面,整個王府鎮的成員,無論男女老少,都在羣情激奮的叫喊着,“打倒無賴地痞!打倒壞分子!打倒土豪狗腿子!”。在叫喊聲中,臺上的幾個人害怕的瑟瑟發抖。

臺子後面,幾十個各種形狀,各個帶傷的落魄之輩,聽到了前面的動靜。每個人都面色慘白,面無人色。別看他們現在的樣子悽慘可憐,半個月前的他們可不是這樣的。

半個月前,第一批攻擊碼頭倉庫的,是在馬鬆華的侄子趙金輝帶領下的,五十多個人枝江縣本地的地痞無賴。說實話,在一個總人口幾萬人,縣城常駐人口不到五千的中等縣裡,五十多個不事生產的地痞無賴,也就是以枝江縣的城市規模,所能夠承擔的流氓無產者的最高數量了。

所謂的地痞無賴,是些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實際上出身城市平民。但是,因爲主觀上的遊手好閒,或者客觀上的就業崗位不足,讓一批相對普通公民膽子更大一些,性子更野一些的人,依靠城市的工商業的存在,依靠坑蒙拐騙偷等偏門行當,在城市中生存。這些人就是城市裡的地痞無賴。

地痞無賴出身平民,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爲,卻是一般平民所不屑於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設局作賭啊,比如拐賣人口啊,再比如當個打手啊。他們的主要工作,都是一些輕微犯罪的行爲。在封建時代,因爲作爲行政機構的衙門裡,缺乏管理城市所需的相關機構和充足的人力,在客觀上,使得這些輕微犯罪的慣犯們,在城市中生存盤踞了下來。

有的時候,政府機關的一些不便直接出面的事情,比如救贖人質,比如和勢力較大的黑勢力團伙進行協調等事情,也需要這些組織化了的和非組織化的地痞無賴來承擔。

因爲性子比較野,膽子比較大。在某種程度上,一個地區的地痞無賴,要比當地的正規武裝力量的戰鬥力,還要強一些。就以枝江縣爲例。作爲枝江縣正規武裝力量的枝江縣的巡檢司衙門,該衙主官,還要經常宴請枝江本地混混中的頭面人物,以求得枝江縣地面上的平靜。

即使是枝江地區最高權力機構的枝江縣衙,在每年下鄉徵收稅款的時候,也要時不時的抽調一些地痞無賴協助工作。

枝江縣地區的地痞無賴們和很多縣城的地痞無賴不同,他們的戰鬥力相對較高。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地痞無賴們是有組織的隊伍。

枝江縣丞馬鬆華的外甥趙金輝,就是整個枝江地區所有地痞無賴的總頭目。整個枝江縣所有的地痞無賴共五十三人,是團結在趙金輝周圍的,名爲斧頭幫的一個有組織,有名稱的,黑社會團伙。

這也是爲什麼馬鬆華,能夠常年盤踞在枝江縣縣丞的位置上的原因之一。因爲整個枝江縣的黑勢力,被他通過自己的外甥掌控在手中。所以,整個枝江縣的刑事案件偵破,基本上都要依靠馬鬆華的力量。另外,爲了有效的壓迫鄉間農民們,對越來越重的各種稅收的不滿,枝江縣衙,也要依靠馬鬆華掌握的無賴集團。

趙金輝從根本上說,就是現代社會裡的一個黑社會頭子。不過,明代枝江縣的黑道老大趙金輝,可沒有現代社會裡,絕大多數人都接受過義務教育的福氣。不像現代社會的那些黑社會分子,他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都達到了最低水平的教育程度。

趙金輝一個大字不認,就是憑藉着自己舅舅的勢力和膀子上的一把子力氣,稀稀拉拉的統領着,五十多與他一樣目不識丁的無賴們。他就是個頭腦極度簡單,四肢也不怎麼發達的蠢人。在趙金輝看來,整個枝江縣地面上,自己的舅舅馬鬆華是老大,他自己就是老二。

所以,在他聽說了一個叫王書輝的鄉下財主得罪了自己舅舅的時候,他自告奮勇的向馬鬆華請戰,要去打個頭陣,好好的教訓教訓那個王書輝。他的原話是,要把王書輝“打個滿臉桃花開,讓他知道花兒爲什麼這樣紅。”

馬鬆華卻不是個莽撞的人。他對趙金輝囑咐道,“去了江北村,打人是次要的。一定要把江北村碼頭上的私鹽都搶過來。運不回來,也要把剩下的倒進江裡。打人也是可以打的,但是不能打那個叫王書輝的,他可是縣主儀賓,是打不得的。但是一定要當着他的面,把他的手下都打個手斷腳斷,再抓回來幾個,好定他的罪名。”

帶着馬鬆華的囑託,趙金輝領着五十多個無賴混混,迎着晚霞開到江北村。這幫蠢人手提着棍棒,一路上吵吵嚷嚷。等走完了幾里路,到了江北村的時候,不僅因爲體力消耗過大而士氣低落,更因爲完全沒有隱藏的意識,早就被望樓上的家丁,用塑料玩具一樣的單筒望遠鏡看到了。

隨後,一隊家丁,十四個人列隊而出。先是連發三輪弩箭,直接射死一半的無賴。之後又舉槍前行,一次整齊的出槍刺擊。在這之後,五十多個無賴,只剩下三個人還能躺着喘氣的了。

在之後衛生員對三個俘虜的救治過程中,又因爲一個衛生員對業務不夠熟練的原因,讓一個重傷的混混在救治中死掉。整個五十三名,枝江縣所有的混混。只剩下趙金輝和一個膽子小,一直縮在最後的十二歲小混混,活了下來。

將近半年的軍事訓練,改編自偉大解放軍的拼刺教程,不是封建時代裡,幾十個小混混可以承受的。

距離第一次攻擊行動十天之後,馬鬆華派出的第二批武裝人員,出身相對簡單。在馬家家丁的帶領下,在每人一兩銀子的“重賞”下。八十六個從兩千多個馬家長工僱農中,精選出來的“精壯”之士,每人飽飽的吃上了一頓紅薯絲白米飯之後,雄赳赳氣昂昂的開向江北村。

中國的農夫,綜合素質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八十六個僱農們,雖然行進速度不快,也沒有整齊的隊伍,但是在行進中基本沒有什麼嘈雜聲。他們迎着晨光出發,不到中午就到了江北村。

這一次的戰鬥比第一次要複雜一些。因爲有了第一次戰鬥的經歷,江北村的臨時指揮小組的戰前佈置也相對完善。兩隊家丁左右而出,在射出第一輪弩箭後,整齊的高喊“跪地者不死”。

在被一輪弩箭就射死了四十多人的情況下,剩下的四十來人非常乖巧的跪在地上發抖。他們在家丁們前來綁人的過程中,一動不動,老實的低聲哭泣着。

前後兩次派出一百多個“極富”戰鬥力的人手之後,馬鬆華面臨的是人手緊張的局面。

在枝江本地已經無人可派的情況下,他耗費心血,重金聘請了江北地區令人聞風喪膽,各個心狠手辣,人人手上有人命的,三十多個在道上極有名望,不少人揹着海捕文書的山匪江盜。

馬鬆華好吃好喝,酒肉娘們不斷的款待了諸位“豪傑”五天之後,在一名枝江縣衙裡馬鬆華的心腹衙役的帶領下,前往王府鎮。馬鬆華已經決定,要來個魚死網破了。

不得不說,馬鬆華這次招攬的人手,都是很有戰鬥力的。這羣匪徒們,人人都是見過血的。他們殺人放火,基本上無惡不作。而且他們都練過些拳腳功夫。

見過血,有武功。按照這種水平,即使是荊州府裡,整個荊州地區的,最高武裝力量,荊州衛指揮使手下的家丁,都不一定有他們的戰鬥力。更何況他們人人都帶着刀槍,算是封建時代裡實打實的武裝分子了。

然而,這三十名武裝匪徒,並沒有比前兩次,前去進攻江北村的人,得到更好的下場。在兩名家丁隊頭和兩個教導營教導員,組成的臨時指揮小組的指揮下。兩隊家丁,按照訓練程序,發射了兩輪弩箭。之後,就是五個騎着毛驢的騎丁營(新成立的實驗性質的騎兵隊伍)家丁,追趕僅剩的四個,四散逃跑的匪徒的過程。

三十多個武裝匪徒的進攻,是王書輝在現實生活中見過的,規模最大的武裝衝突了。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王書輝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規模的武裝衝突。在現代社會裡,他見過城管和小販的衝突,見過上訪農民和民警的衝突。那些衝突的規模都不比這個場面小。但是,兩者卻是截然不同的。

像這種完全沒有任何糾纏,一邊倒的,簡單明瞭的就解決了戰鬥。王書輝還是第一次親眼得見。他覺得挺有意思。

與他一同旁觀戰鬥的朱由梓父女和七個孃家舅舅,以及沒有參加戰鬥的,王府鎮的其他各營成員,可不覺得這場面有什麼意思。

朱由梓一看到弩箭洗禮下的血肉橫飛,第一時間就吐了。幾個舅舅也面色慘白。只有朱微妏一邊照顧自己的老爹,一邊給王書輝幾個白眼球,埋怨他讓自己的老爹前來看這種噁心人的場面。不過這個小蘿莉可是沒有一點不適感的。

各營的成員們,對於眼前的景象也相當的不適應。不過他們沒有當場吐出來,這是他們的流民經歷決定的。可是,他們實際上,胃裡也是一陣翻騰。流民中的各種死亡常見,但是可也沒有這樣血肉橫飛的景象。

就站在王書輝身邊的張寶樹和陳封,在看到現場幾百人中,只有自己的師尊和師孃兩人鎮定自若,淡定的很。

他們心裡不約而同產生了一種,“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子全都不似人類”的想法。

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9章 日常(1)第25章 開始(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6章 理念(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0章 起步(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04章 終結者(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78章 大練兵(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4章 理念(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4章 起步(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章 日常(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8章 準備(4)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76章 大豐收(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9章 婚事(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5章 開始(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7章 起步(1)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11章 終結者8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74章 審判(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5章 開始(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6章 準備(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
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29章 日常(1)第25章 開始(1)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36章 理念(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0章 起步(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04章 終結者(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78章 大練兵(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4章 理念(2)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4章 起步(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31章 日常(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8章 準備(4)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76章 大豐收(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9章 婚事(1)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5章 開始(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23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7章 起步(1)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311章 終結者8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174章 審判(2)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5章 開始(1)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6章 準備(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