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

“海軍陸戰隊能不能把任務承擔起來?”

“這個問題需要參謀部來回答。”

“海軍參謀部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推算?”

“最少也得一天左右的時間。”

“那好吧,情報中心的數據已經出來了,讓海軍參謀部立即處理數據,對情況進行評估。”

“是”

在復興黨這個組織裡,軍事行動的基辭數學計算。和想象中的那種一羣參謀們忙忙碌碌極有逼格的拿着指揮棒在地圖和沙盤上比比劃劃的進行兵棋推演的情況不同。大多數時候,參謀部的工作重點在於數據統計。

己方的兵力,敵方的兵力。己方的運動速度,地方的運動速度。己方的補給情況,敵方的補給情況……

大量的數據被情報部門遞交給參謀部門。參謀部裡的參謀們,就會按照各種數據通過很多固定的公式計算這些數據。直到這些計算全部完成之後,按照不同情況進行的兵棋推演纔會進行。

所以,在復興軍的總參謀部和下面部隊各級的參謀部裡,沒有幾個皮靴鋥亮軍裝硬挺的大帥哥,反倒是因爲工作任務重,因爲具備相應素質和經驗的人員嚴重不足,所以到處都是那種穿着褶褶巴巴的軍裝,亂蓬蓬的頭髮從軍帽中漏出來,因爲經常通宵熬夜,所以眼角上長帶着眼屎的宅男式人物。

按照兵棋推演的結果,參謀部們會形成幾種不同的方案。至於使用哪種方案來完成任務,那就是軍事長官們的選擇了。

實際上歷史從王書輝通過時空門進入明朝末年這個時空的時候就出現了大量的變化。雖然很多事情仍舊按照歷史的進展發生着,但是也有很多事情完全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比如說,在歷史上選擇了投降後金的祖大壽,非常出人意料沒有投降正在猛攻大淩河堡的多爾袞,而是在率領軍隊突圍後,逃回錦州,然後與駐紮在錦州的復興商社進行了接洽,主動提出投降復興商社。

再比如說,失去了後方,已經完全徹底的和代善決裂的多爾袞,沒有對處於劣勢落荒而逃的祖大壽進行追擊。而是在徹底的摧毀了大淩河堡的防禦體系,掠走了被祖大壽扔在當地的士兵之後,帶領着部隊和後方部隊會和,急急忙忙的向草原上的喀爾喀部方向撤退。

還比如說,在多次和復興軍方面接洽之後,通過復興軍對大順政權的貿易要求徹底的拒絕,通過復興軍對大順政權的任何提議都不理不睬等等反常的狀況,認清了復興黨對自己的真正態度的高迎祥,居然毅然決然的拉下了面子,毫不在乎自己這個皇帝的身份,撇下了十幾二十萬的大軍,領着三四千精銳騎兵突然的逃離了北京城,通過正處於權力真空狀態下的河南中部,逃進了還沒有被複興黨北上計劃的西路軍接收的陝西北部地區。

幾乎是完全無跡可尋的這種種變化,給復興黨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到現在看來,對於復興黨來說,北上計劃的核心內容不再是軍事問題,反倒是政治問題了。

對於想要投降復興黨的祖大壽遼東軍閥集團應該怎麼處理?對於突然分裂,一半兒人跟着多爾袞逃入蒙古草原,一半兒人在代善的帶領下突然北撤的後金女真正權應該如何解決?糧食耗盡,羣龍無首,有着十多萬將近二十萬被拋棄順軍的北京城應該怎麼接手?這些問題完全是當初復興黨的北上計劃裡沒有涉及的內容。

面對各種各樣,可以說是徹底顛覆性的複雜情況,復興黨中央必須要根據情況作出新的決定。

不過這樣複雜的情況,別說是復興黨中央的這些高級幹部搞不清楚狀況了,就是王書輝心裡也有點沒譜。畢竟實際情況和計劃的情況相差的有點太大了。

無線電報雖然已經是非常先進的能夠讓復興黨最直接的瞭解前線情況的“先進”通訊工具了,但是對於復興黨中央負責決策工作的委員們來說,不在前線現場,他們的心裡還是很沒有底氣的。

祖大壽要投降,他的表態是真是假?整個遼東軍閥集團的上層到底對於這件事情是個什麼態度?後金女真的突然分裂和逃亡是什麼情況造成的?怎麼處理這件事情的後繼影響?是優先展開針對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逃入河陝西北部地區的大順高層的軍事行動?還是優先開展針對北京城的接收工作?這些問題,復興黨中央都必須捋順了,擺明了,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來。

復興黨基本上是一個黨政軍三分天下的狀況。

軍委方面的中央委員當然認爲應該優先進行軍事行動,立即發起針對後金女真的追擊,立即展開針對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殲滅。立即對盤踞在遼西走廊的遼東軍閥集團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改造。

政務院方面的中央委員的想法則是,穩紮穩打的接收中原地區的廣大地盤和大量人口,不要過於着急的處理北邊的情況,沒必要急着展開消耗巨大的非計劃軍事行動,讓事情緩一緩再說。

黨委方面的想法則比政務院方面還要消極。用孟離的話說,不管是通過軍事行動獲得的大量俘虜還是北上計劃和平接收的大量民衆,這些人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和動員。沒有經過思想教育和動員,沒有進行工業化訓練和改造的人口,對於復興黨來說根本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人口。那種愚昧的封建農業時代的農民們,多增加一個都是在給復興黨增加額外的負擔。

所以,黨委系統甚至覺得政務院方面在人口接收和地盤接收方面,以及對接收後的地盤進行的農場化建設方面,都是有點操之過急的。沒有經過充分訓練和改造的農業工人,哪裡來的用工業手段進行大農業生產的國營農場啊。

就王書輝本人來說,已經在明朝末年磨蹭了十多

年的他,心裡面當然是非常的急切的想要快一點把北中國納入囊中,然後就開始對礦產資源豐富的華北和東北地區進行全面的工業化建設的。

但是王書輝自己也知道,他的這個想法並不是很現實。要知道,不可思議如新中國,也是用了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才快速的爲中國的工業化打下基礎的。這可是在一大羣天才人物和幾億中國人熱烈的擁護和支持下才實現的。

那個時代的中國有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也有着高超的規劃者和領導者。大量的經過了洗禮和改造的工業化人才被迅速的培養了出來。他們以一種無畏的犧牲精神完成了中國的工業化奠基。而且也必須承認,新中國有一個叫做老毛子的好老師。雖然這個好老師並沒有教導新中國多長時間,但是最基本的,制定國家級建設綱要的手段,新中國還是學會了的。

復興黨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打得過別人的問題。在復興軍面前,所有和復興軍接觸過的武裝力量和這些武裝力量的首領,都對復興軍的戰鬥力有着充分的認識。在復興軍面前,他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根本不敢正面作戰,聞訊則落荒而逃的狀況。

可是在接收了整個北中國之後,面對廣闊的土地和幾千萬人口,要組織這些人口進行農業生產工業生產,要建立適合的社會制度,這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更主要的是,就是單單從行政角度的考慮的話,目前復興黨的黨員幹部們,最高也就能具備建設並領導村鄉縣這種基層政權的能力。排除正在處於全面軍管狀態的遼南根據地和魯東根據地的話,復興黨目前唯一的省級政府,湖北省政府這幾年的表現着實的令人失望。

說他們是湖北省政府,倒不如說他們是復興黨內中央政府在湖北地區的傳達機構。他們幾乎沒有自己處理和管理湖北省內事務的能力,他們簡直就是事事要詢問中央政府,沒有中央政府的明確命令和具體的指導,他們幾乎不能進行任何的工作。

這就是爲什麼王書輝決定取消復興黨的省一級政權組織,而是準備在北中國採取郡縣制政權體系的原因。省一級政權的建設,只能等到復興黨的黨員幹部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之後,按照需要逐步的進行了。

可是即使如此,大量的地方基層幹部的缺口也讓王書輝頭痛的厲害。

王書輝現在對於復興黨中央的態度是,既然在絕對力量上覆興黨沒有任何失敗的可能,那麼就必須要放開手腳讓復興黨中央自己運作起來。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復興黨中央和復興黨中央政務院要承擔起對整個北中國的領導工作,如果現在不讓他們充分的進行實踐和鍛鍊,那麼以後出的簍子就會更多,造成的錯誤就會更麻煩。

所以在目前階段這個看起來有點像緊要關頭的時刻,王書輝當了一回甩手掌櫃。他讓復興黨承擔起她本來早就應該承擔起來的決策責任,他讓復興黨中央政務院和復興黨軍委,按照制度全面的服從復興黨中央的命令,執行復興黨中央的決策。

他本人則是開始在河南和湖北兩頭跑,一方面關注湖北地區正在進入生產階段的石油化工產業,直接參與到復興黨的內燃機制造工作當中去。另一方面,他則是調兵遣將,直接領導一個龐大的班子,對新接收的陝西和河南地區的工業規劃和基礎工業建設工作負責。

當帶着滿身的疲憊從遠在廣平府和彰德府的邯鄲鋼鐵廠和安陽鋼鐵廠建設現場回到復興黨中央的新所在地開封府之後,王書輝認真的聽取了復興黨的彙報,指出了他們決策中的幾個小的瑕疵,轉身就離開了開封,視察南開鐵路南陽到開封和南西鐵路南陽到西安的建設工作去了。

對於王書輝來說,只有南開鐵路和南西鐵路建成,把幹線鐵路已經基本建成的湖北地區通過鐵路與河南和陝西連接起來,讓復興黨目前的工業中心武荊地區武昌和荊州地區可以通過鐵路和新接收地區直接聯繫起來,才能夠快速的實現復興黨工業體系的複製和擴散。

而且也只有將具有着巨大農業生產能力的漢江平原通過鐵路和新接收地區連接,才能實現漢江糧食基地對新接收地區的糧食補給。如果沒有鐵路和公路的保障,復興黨就沒有辦法對這些新接收地區羣衆的衣食住行負責。不能對新接收地區羣衆民衆的衣食住行負責,就沒有當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沒有當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組織和領導新接收地區羣衆進行地方建設的工作就沒辦法實現。

軍事行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過軍事手段確實能夠接收新地盤,但是依靠軍事手段是無法獲得當地羣衆的支持和擁護的。所以復興黨中央制定的計劃在王書輝看來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復興黨中央制定的新計劃,在很多人看來確實有點保守。面對新的情況,復興黨中央給了遼南根據地和魯東根據地更大的自主權。允許兩個根據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各根據地自己的後勤供給體系能夠承擔的軍事計劃上報軍委,在軍委按照專業意見審覈後再上交給復興黨。一旦批准了這些計劃,那麼根據地就可以按照計劃執行了。

不過在總的戰略上,復興黨中央按照先難後易的標準,把恢復地方生產進行地方建設的工作放在了前面。把針對各種殘餘敵對勢力的軍事打擊放在了後面。

也就是說,對於各根據地來說,接收敵人留下的地盤和人口,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組織領導當地羣衆進行地方建設工作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兩個根據地的軍事單位的主要任務,是爲當地農業生產的恢復和地方建設工作保駕護航,而不是着急展開軍事行動追擊殘敵。

這樣一來,遼南軍區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接收後金女真方面留下的瀋陽地區。而魯東根據地的主要任務也變成了快速完成對遼東軍閥集團的清洗和改造,對當地進行人口調整,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對當地的農場建設和工廠建設進行投入。

佈置在北京周邊的復興軍主力部隊的工作,也由作戰任務轉變成了接收任務。

一個一百多萬人口的北京城將會讓他們無比的頭痛。

就在復興黨中央忙着應對新情況制定新計劃的時候,復興黨中央接到了一條有意思的情報。

在天津登上了江南大商人從復興黨手中購買的蒸汽明輪船後,心驚膽戰的從海路逃到南京的崇禎皇帝,居然非常激進的在南京組織了一支不到一萬人的部隊,企圖越過長江恢復明王朝對長江北岸的地區的控制。

復興黨海軍長江艦隊遭到由十艘江南世家提供的蒸汽明輪船組成的明王朝新建長江艦隊的“騷擾”對於復興海軍來說也就是騷擾之後,立即進行了反擊。

除了大明王朝的新艦隊全軍覆沒之外,長江岸邊的南京城被複興黨長江艦隊進行了猛烈的炮擊。

被複興黨長江艦隊的“恐怖”炮擊嚇得屁滾尿流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居然棄南京城而不顧,帶着南京城內本來就不多的部隊,直接跑到了杭州府建立臨時行在去了。

這種突發情況讓長江艦隊措手不及。他們向軍委詢問,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防禦能力的南京城被長江艦隊的陸戰隊接手之後,下一步該怎麼辦?

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章 穿越(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76章 大豐收(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9章 日常(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9章 妖僧(3)第8章 準備(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2章 起步(6)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章 穿越(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章 穿越(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37章 妖僧(1)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67章 在山東(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4章 起步(8)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72章 在山東(7)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5章 理念(3)第35章 理念(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1章 婚事(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3章 審判(1)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
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章 穿越(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76章 大豐收(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9章 日常(1)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39章 妖僧(3)第8章 準備(4)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1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1)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2章 起步(6)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2章 穿越(2)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章 穿越(1)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37章 妖僧(1)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367章 在山東(2)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24章 起步(8)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72章 在山東(7)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5章 理念(3)第35章 理念(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1章 婚事(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72章 在山東(7)第173章 審判(1)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