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登基大戰



石良玉登基後的第二場大戰,前後斬首胡羯匈奴七萬多人,相鄰胡族各國更是震恐,石琨更下達了討伐檄文,聯絡天下胡人共同誅殺石良玉和他的漢家鐵騎。石良玉也沒有閒着,先攻斬了石琨派來刺殺的五千鐵甲死士,然後縱兵屠殺,從鳳陽到昆華,橫屍相枕,血流成河。他宣令“所有胡羯,敢領兵造反一律滅族”,整個北方,已經完全天下大亂。

這天,石良玉和衆將商議軍情,正要去看堆積的各種鄴國的奏摺,忽抱有一名道士求見。他十分意外,立刻傳令召見。

那胖道士一副落拓相,卻雙目炯炯,石良玉一見之下,大喜過望:“哈哈,葛道長,你怎麼尋到這裡了?”

這個胖道士正是以前在江南時和他關係很密切的葛洪。

葛洪拜了下去:“陛下登基以來,多次大勝胡羯,威名遠揚,小道這些年一直在北方遊歷,得知消息後,就來拜會。”

石良玉上前一步親自扶起他:“葛道長,我們也算得故人了,你千萬不用多禮,現在鄴國百廢待興,需要各種人才,你精通醫學和占卜術數,就留下如何?”

“蒙陛下賞識,小道自當留下盡一番努力。”

“好,今晚,我們一定得痛飲三杯。”

許久才見一故人,石良玉精神大震,隨即擺下筵席和葛洪開懷暢飲。酒過三巡,葛洪道:“陛下,如今鄴國已經跟相鄰諸胡勢同水火,不如和南朝結盟,共謀收復漢家天下。”

“我也早有此意,打算將所據的原南朝領土徐州、兗州、青州等歸降南朝,如此一來,南朝的勢力就可重返北方,只是不知南朝意下如何。”

“現在南朝是太后的胞兄李亮掌權,丞相朱濤被排擠又堅持無爲而治,只怕這結盟之事,一時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啊。”

“我也是擔心這一點,所以先聯繫了豫州刺史朱弦,他的態度倒是十分誠懇。”

“朱弦這兩年在豫州做得不錯,可惜戴淵來後,他只怕也做不了多大主。”

“只好邊走邊看,主要還得靠我們自己。”

“陛下說得是。”

兩人閒話了一陣,石良玉忽道:“道長,你還記得藍熙之不?”

“當然記得了。不但記得還十分熟悉啊。陛下您當年離開江南後,貧道投奔了先帝,曾多次爲先帝和她診治病情。對了,她是陛下您的朋友啊,當年還是您介紹貧道認識她的。”

“她的病情究竟如何?要如何才能治好?”

葛洪搖搖頭:“她患的是嘔血癥狀,加上早年運功練武,有些走火入魔,陰氣寒毒更是浸入骨髓。要治療這個病,原本也是不難的,但是,對藍熙之可就相當難了……”

“哦?爲什麼?”

“但凡年輕文弱女子,很容易被陰寒邪毒所浸,但只要和精壯男子成親,得男子陽氣滋潤,天長日久,邪毒自然可以慢慢淡化……”

“意思是說她嫁人了,病就會好?”

“嫁人了,最好還要生了孩子,經歷了生產的陣痛,這種病自然就慢慢祛除了。貧道曾經治癒過好幾起這種病症。先帝臨終前,曾問及貧道她的病情。得知只有這樣才能治癒時,先帝非常希望她能夠再嫁……”

“哦,先帝也希望她再嫁?”

“是啊。先帝對她非常好。但是,先帝知道她短時間內絕無可能接受其他男子,所以希望等時間長一點,看能不能慢慢改變,但是,她的病卻拖延不起,越是拖延就越是入骨……先帝正是希望她再嫁,所以纔沒有正式立她爲後,只是把皇后冊和鳳印私下裡給了她,這些,宮裡人都知道的。但是,藍姑娘對先帝感情深厚,她不太可能再嫁人了啊……”

石良玉怔了一下,沒有作聲。

葛洪又道:“藍姑娘原本也是個灑脫之人,並非拘於禮節之類的,她是跟先帝感情很深,不肯再嫁他人,這也沒有辦法啊……”

“不,她已經嫁人了!”

葛洪大吃一驚:“嫁給誰了?”

石良玉點點頭:“我!藍熙之現在是我鄴國的皇后,是我明媒正娶、正式冊封的皇后。”

“哦,她現在也在宮裡?”

“沒有,她不在宮裡。”

葛洪更是吃驚,卻不好多問。他雖然早年和石良玉相交,不過已經多年未見,現在石良玉的身份又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加上他自己和蕭卷淵源很深,蕭卷臨終前的病和死後的遺體都是他處理的,現在聽得石良玉居然娶了他的遺孀,只覺得意外之極。

石良玉也不多說什麼,兩人又喝了一陣酒,談了許多天下的事情。葛洪久走江湖,這些年見聞甚廣,分析局勢也頭頭是道,石良玉深受啓發,當即封他爲鄴國的國師。

鄴國和胡族諸國的混戰令南朝又喜又憂,喜的是鄴國出來暫時阻擋了胡族對南朝的進攻和覬覦,憂的是如今情況下,究竟該不該和鄴國結盟。

朱濤主張結盟,權臣李亮等卻大力反對結盟,雙方爭執不下,朱濤又一向主張清淨無爲,便將這個議題交由皇帝以及垂簾聽政的太后決策。李太后本來就沒有什麼見識,又見兒子還小,生怕戰爭控制不住,引起大的動亂和風波。再加上,她聽李亮品評,覺得石良玉一個亂臣賊子而已,沒有必要和這種人合作,因此,便贊同胞兄的意見,也堅決反對和鄴政權結盟北伐。

朱弦在豫州苦等消息,接過奏疏卻如石沉大海,好不容易得到消息,卻是調遣他離開豫州,去別的地方任職。

眼看北伐的大好機會就要失去,朱弦心裡十分苦悶,但是仍舊堅持不懈地練兵,希望早日做好準備,期待奇蹟。

而寧鎮塢堡,這些日子卻是靜悄悄的,毫無動靜。居民士卒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靜得似乎有些不像話。

這樣的安靜並不能讓人安寧,卻彷彿大劫前夕的平靜。藍熙之一點也不敢放鬆,仍舊每天率領塢堡士卒操練巡邏。

自石良玉登基的第二戰後,胡羯和鄴國都彼此展開了一場大屠殺,諸胡震動,這次的結盟來勢洶洶,據傳聞,匈奴、鮮卑、羯、氐等已經糾集了三十萬大軍,不日即將和石良玉展開一場生死決戰。

一早,藍熙之就走出塢堡,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新動向。遠遠地,只見兩騎快馬本來,前面的人正是朱弦,而後面那人一時卻看不清楚。

不一會兒,兩人近了,跳下馬背,藍熙之吃了一驚,後面那人竟然是劉侍衛。

她還沒有開口,劉侍衛已經先拜了下去:“娘娘……”

“快快請起,不用多禮。劉侍衛,你怎麼來啦?”

“小人聽聞邊境胡族大亂,娘娘又在塢堡作戰不肯回來……”

原來,劉侍衛回宮後,聯絡舊日部署,在裡面挑選了三名十分可靠的武功高強者,親自訓練指導,護衛小皇帝的安全。現在朝局已穩,不過是派系之爭而已,小皇帝自然不再存在什麼大的安全隱患,相反,現在邊境戰爭幾乎已經是風聲鶴唳,所以,他就辭別了,趕到了塢堡。

“劉侍衛,小皇帝身邊需要人啊,你還是回去吧。”

“現在政局穩定,陛下身邊根本不缺人手,您這裡卻很危急,臣曾在先帝面前立下重誓護衛您的安全,這纔是臣的畢生使命。何況娘娘……”

藍熙之見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又忽然記起他以前總是叫自己“藍姑娘”,現在居然一口一個“娘娘”!她心裡奇怪,道:“劉侍衛,你有什麼話就說吧。”

劉侍衛行了一禮才小心翼翼道:“娘娘恕小人無禮,小人聽得謠言,說鄴國皇帝公告天下立了娘娘爲皇后……”

石良玉大張旗鼓公告天下立後一事,藍熙之和朱弦都是知道的,雖然氣惱不已,但是,藍熙之在塢堡又不是在他的鄴國皇宮,再加上後來幾次見面,他也沒騷擾自己,也管不着,她逐漸也就不以爲意。

可是,現在劉侍衛連小皇帝都顧不得匆匆忙忙趕來,想必南朝君臣也一直關注着鄴國的一舉一動,朱濤等幾名完全知情的老臣一得知這個情況,估計立刻就坐不住了。難怪竟連朱濤都不是很熱心主張和石良玉結盟!

劉侍衛見她沒有作聲,立刻跪了下去:“娘娘恕罪,娘娘在塢堡爲先帝的江山浴血奮戰,小人卻無端猜疑娘娘……”

“劉侍衛,你起來吧。你放心,我並不是石良玉的什麼皇后,你也不要聽信什麼謠言。”

“小人知道,小人一看見娘娘在塢堡就明白了。”

“既然明白了,你就回去吧。”

“不行,小人立誓保護娘娘安危,從今以後,再也不敢離開娘娘半步了。”

藍熙之多次領教過他的固執,也不再勸他離開,只道:“好吧,反正現在塢堡也很需要人,你就留下來吧。”

“是。”

她再看朱弦,卻見朱弦滿面的鬱悶之色。

“朱弦,發生什麼事情了?”

“我要被調到南陽郡任太守。偏偏在這個時刻,真是不甘心啊。”

藍熙之大爲意外,也立刻意識到朝廷根本沒通過他的奏疏,所謂和石良玉結盟北伐完全是一場空了。而戴淵只怕是擔心朱弦不受節制,所以乾脆奏請將他調到了南陽郡。

“石良玉曾專程派了使者給朝廷送了盟書,答應將青州、徐州、兗州等地歸降南朝,可是朝廷並沒有答允……”

“這樣他們也不肯答應?”

“對!原本,朝廷的勢力很快就可以重返北方的!”

劉侍衛遲疑道:“小人在宮裡略有耳聞,石良玉提出的條件雖好,但是,司空李亮覺得他不過是一個犯上作亂起家的叛臣,不願和他合作。”

藍熙之怒道:“只要合作對南朝有利,管他是怎麼登上皇位的?李亮自己又是什麼忠臣孝子了?小皇帝被蘇俊挾持時,他跑得比兔子還快,現在倒冠冕堂皇的……”

朱弦搖搖頭:“機會錯失,對我們和石良玉都不是什麼好事。現在胡羯重新集結了十萬大軍擺開陣勢和石良玉對決,看樣子他也是有一場大仗要打了……”

劉侍衛喜道:“如此一來,不是會嚴重消耗胡人的力量?無論他們誰勝誰敗,對南朝都是好事啊……”

藍熙之冷笑一聲:“南朝估計也打的是這個主意,想坐山觀虎鬥,得個漁翁之利。可是,別忘了,五胡如豺狼,誰勝誰負,南朝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現在,南朝白白放棄了將勢力重新伸向北方的機會,坐等就等來恢復中原江山了?”

朱弦見藍熙之悶悶的樣子,自己心裡更是悶悶的,“藍熙之,我要去新地赴任了,你在塢堡要好好保重。記住,實在

撐不住的話就趕緊回藏書樓,現在情況危急,晚了怕來不及了。”

“你放心,我會的。朱弦,你也要多保重。”

“嗯,我給你帶了點東西,你收下。”

“謝謝。”

這是一大袋肉乾、乾果之類的。藍熙之收好,朱弦已經上了馬背,遠遠的去了。

冬天的第一場雪剛下不久,胡羯和石良玉的大軍就在兩條戰線上開始了殘酷的廝殺。這十萬大軍是石琨糾集的匈奴和羌族的新的騎兵,戰鬥力很強。

藍熙之探得消息,說近日將有兩萬大軍繞道塢堡進攻鄴城。脣亡齒寒,鄴政權一消滅,很快就會輪到南朝各邊境城市的遭殃。南朝不肯和石良玉結盟,朱弦已經調離,戴淵從來不考慮和“塢堡土匪”合作,更不會對他們施以援手。朱弦苦心經營的塢堡聯盟毀於一旦,很快各自爲陣。

多次經歷生死的藍熙之決定不再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那兩萬精兵接到消息,再次圍攻塢堡時,忽然發現堡中空空,很快,從側面的三面秘道里一片殺聲震天,箭簇如雨,飛蝗滿天,胡軍震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一時間人仰馬翻,自相踐踏奔逃者不計其數,到清晨時,兩萬大軍竟然只剩下一千多人逃得生路。

連續下了三天的雪終於停了下來,清晨的陽光裡,藍熙之看着自己的劍尖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血青色。混戰中,劉侍衛爲了保護她,肩頭中了兩箭,已經被人扶下去治療了。

一騎馬從對面奔來,馬上的人經過一夜鏖戰,臉上殊無疲倦之色,依舊神采奕奕的,那雙大大的漂亮的眼睛那麼專注地看着藍熙之。

“呵呵,桃花眼,好計謀,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打仗作戰真的不如你。”

“打仗沒什麼訣竅,只要能勝利就是好方法,哈哈,藍熙之,你說是不是?”

“對。可是,朱弦,你這次偷偷率領三千人馬埋伏在這裡,耽誤了行程,會不會受到處罰?”

朱弦眨眨眼睛:“將在外,允許一時權宜,再說,諸胡聯盟可是在進攻我南朝邊境要塞,我出兵也是應該的,對不對?”

“呵呵,這話對我說是可以的,你得對戴淵解釋。”

朱弦憤然道:“我這三千人馬是被調去一個閒地駐守,遲到幾天也沒什麼關係,我難得對他解釋什麼。”

“唉,這次遭到圍攻,若不是你那三千人馬埋下伏兵,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藍熙之,所以,我只能勸你放棄塢堡離開這裡,現在,南朝的軍隊也不會再來援助你了。”

簡單包紮了一下傷口又跟出來的劉侍衛立即道:“就是,藍姑娘,這裡太危險了,你得趕緊離開。”

藍熙之看看塢堡裡進進出出打掃戰場的衆人,沉默了一下:“我走投無路時投奔這裡,他們接納我還推舉我做了堡主,現在大難來了,就這樣獨自跑了?不管他們了?或者將這近兩千人都帶到藏書樓去?”

朱弦和劉侍衛都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兒,劉侍衛才低聲道:“您是女子,不用……”

“是女子就可以貪生怕死,背信棄義?”藍熙之微笑道,“你們不要爲我擔心,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亂世之中,沒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一切就努力而爲,聽天由命吧。”

朱弦一直很瞭解她,雖然是出於她的安全考慮勸她離開,但是內心裡卻是讚賞她的,便不再多勸,只道:“好,藍熙之,你自己決定,不過,一定要多保重。”

“我一定會的,朱弦,你也要保重。”

“嗯。再見。”

“再見。”

兩萬胡羯聯軍在塢堡被一網打盡的消息一傳開,聯軍更是混亂,加上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打算,將領之間出現了重大分歧,稍微猶豫分散時,被石良玉抓住機會,兵分兩路,集中優勢兵力,大破兩處胡軍主力,不久十萬聯軍被全部擊潰,石良玉登基以來的第三場大戰,就這樣結束了。

這次大戰後,鄴軍軍心大振,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一時間,石良玉手下的漢家鐵騎和乞活軍幾乎名震天下,鄴國政權的領土擴大到了山東、山西、河南、甘肅、寧夏等地,匈奴、羌族、胡羯等受勢力範圍被迫逐漸撤出中原,唯剩下鄰近的魏國和大燕還在半參戰半觀望中。

這天,鄴城舉行大慶,石良玉親自犒賞三軍。

酒過三巡,石良玉回到宮裡召集一衆親信再次痛飲。衆人許久沒見他如此開心過,尤其是張康,除了他在鄴城“娶”藍熙之的那天以外,再也沒有見到他如此高興過,知道他喜悅的不是勝利,而是藍熙之和自己合作,便道:“恭喜陛下,戰無不勝啊。”

石良玉大笑起來:“一場戰爭的勝利算得了什麼?我高興的是寧鎮塢堡取得的勝利,他們爲我們消滅了兩萬胡羯啊。張康,你要密切關注着塢堡的行動,小心他們成爲胡羯報復的首要對象。”

“現在諸胡都在忙着對抗我們,不會招惹南朝軍隊吧?”

“南朝腐朽,將他們這些塢堡都視爲流寇土匪,不會保護他們的,現在豫州刺史朱弦調離,他們更得不到庇護。張康,即日起,你率領五千精兵駐守扶羅城,注意有關塢堡的最新消息,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

“是。”

扶羅城距離寧鎮塢堡不過三十里地,葛洪見他如此慎重其事地派出人馬去保護南朝的一個小小的塢堡,保護自己的合作伙伴,葛洪又是意外又是開心:“陛下真是仁義過人,您對南朝的合作伙伴如此看重,南朝真該跟鄴國好好合作的。”

石良玉笑而不答,心情大好,舉杯道:“各位愛卿,一起喝了這杯吧。”

衆人立刻舉杯,鄴城的大街小巷暫時忘卻了戰爭的硝煙,完全沉浸在了歡慶之中。

張康卻是清醒的,趁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悄悄對石良玉道:“皇上,臣跟了您多年,現在您身邊不能少人啊,臣得護衛您的安全,扶羅城是不是換一個人去?”

石良玉也低聲道:“你知道,朕是派你去保護娘娘。她現在處境並不好,但是,我希望她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她認爲有意義有必要,我都不再阻止她了。而且扶羅城位置重要,這不是個小任務,你一點也大意不得!”

“是。”

石良玉連續三戰大勝,滅掉各胡族大軍二十幾萬人,和諸胡早已結下了血海深仇,加上報復性地殺掉胡羯一萬多人,更是惹得諸胡仇恨。新一輪的仇殺再次展開,諸胡大量屠殺漢人,諸胡境內的漢人也紛紛起義,一有機會就大肆屠殺落單的胡人。

而大大小小的戰爭更是從未間斷,幾乎無月不戰,互相攻擊。

這種混亂的狀態持續到第二年春天,情形更加惡化。石良玉雄才大略,一年多混戰下來,幾乎從無敗績。諸胡見各自的軍隊在和漢家騎兵交手時,佔不到絲毫便宜,若叫石良玉這樣一路打下去,只怕都會被擊破。

大家深感不安,石琨再次向諸胡國王送上重禮,商討結盟事宜。諸胡也紛紛響應,召開了一次盟會,決定由石琨的胡羯、魏國的鮮卑、燕國、匈奴、羌族、氐族共同糾集了三十萬大軍,準備和石良玉來一場大決戰,給石良玉以致命的打擊。

戰爭從初夏開始,石良玉以漢軍七萬加上北方投誠的四萬流民組成的“乞活軍”迎擊,大戰十天後,已經消滅了十萬聯軍。

可是,這場戰爭遠遠還沒到結束的時候,邊境情勢已經越來越危急。

久攻不下,諸胡聯軍比石良玉更加焦慮。這時候,魏國大將受馮太后懿旨,向聯軍出了個主意。派出五萬人從黃河繞道偷襲金庸城的三萬“乞活軍”。

這三萬乞活軍戰鬥力很強,很得石良玉倚重,金庸城被圍,石良玉緊急派大將王泰增援,總算打退了這次進攻,可是由於金庸城受到牽制,青州又遭到嚴重攻擊。

朝中大將基本都上了前線,青州危急,石良玉也不慌亂,派出一批小將迎戰。幾路戰線下來,雙方都死傷慘重。

這戰事一時三刻停不下了,石琨這時卻改變戰術,趁鄴城守備空虛,派手下第一大將石顯率領十萬大軍進攻鄴城。

石良玉見石琨竟然敢攻擊鄴城,大怒,親自率軍迎戰石顯,半月之內,滅掉石顯八萬大軍,石顯抵擋不住,暗中派人送出投降書,擬將暗殺石琨作爲見面禮送給石良玉請罪。石良玉同意了。

半個月之後,石顯果然趁石琨離開襄城的時候,派親信將他暗殺,取了石琨首級送給了石良玉。

至此,三十萬胡族聯盟已經消滅十幾萬,可是,西線和東線的羌軍和大燕聯軍卻依舊咄咄逼人,並不因爲石琨的死而有所撤退,相反,兩國更是從中看到了希望,指望染指中原分一杯羹。

就在石良玉苦戰石顯的時候,燕軍繞開胡族聯軍直下攻打扶羅城。扶羅距離寧鎮塢堡不足三十里,有鄴政權的五千軍隊駐守。

扶羅城雖小,但是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攻下這裡,就從側面打開了進攻鄴國的大門。慕容俊見一衆聯軍和石良玉交手,那是隻敗不勝,他暗中觀察良久,終於找準了要塞,拋下聯軍,和羌軍商議後,準備先繞道打通這個重要關口,再內外夾擊,如此,必破石良玉大軍。

慕容俊上次偷襲塢堡不成,本就忌憚,打定的主意是先繞過南朝領土去消滅這支小小的塢堡,便集中精力專攻扶羅城,準備攻下扶羅城後再順道收拾塢堡。慕容俊上次被俘,賄賂李亮大量財物被中途放回後,就知道南朝現在只求自保偏安,決不會因爲“塢堡匪類”而和邊境各政權交惡的。

他只知道塢堡的首領名“無名氏”,自然不知道她就是藍熙之是石良玉公告天下立的皇后,否則早已先攻塢堡了。

扶羅城雖然只有五千守軍,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諸胡混戰互相殺戮,一旦城破,城內漢人必然被屠殺殆盡,因此,無不拼命死守,慕容俊大軍連續攻打半月都攻不下來。

此時,已經是秋老虎肆虐的季節,扶羅城外死屍堆積如山,又得不到任何清理,太陽暴曬之下,很快腐爛惡化,蒼蠅遍地,蛆蟲亂爬,病菌孳生。更可怕的是,暴曬半月後,又連下幾天暴雨,病菌更是四處蔓延。

無論燕軍還是扶羅城裡,都瘟疫橫行,各自死傷大半。

藍熙之觀望已久,再也坐不住了。扶羅城一旦城破,慕容俊順道只怕也不會放過塢堡,脣亡齒寒,加上扶羅城爲張康率人所守,張康曾多次解救塢堡危難,如今,於情於理都不能坐視不理。不幾日,藍熙之果斷下了決心,率領堡中經過多次擴充的兩千人馬支援。

塢堡和燕軍剛一交手,又下起暴雨來。

藍熙之早有準備,爲防傳染瘟疫,堡中人馬都帶上了口套,馬蹄也裹上了套子,燕軍人數雖衆,但是陷入暴雨和瘟疫的雙重夾擊下,倒被塢堡人馬打了個措手不及。

張康聞訊後大喜,決定第二日凌晨發動攻擊,和寧鎮塢堡裡應外合,準備全部殲滅慕容俊的燕軍。沒想到當晚扶羅城裡的近百名胡羯平民,悄悄組隊出擊,做了燕軍的內應,出其不意攻破扶羅城門。

藍熙之率領塢堡衆人浴血苦戰,雖然暫時阻擋了燕軍的行程,無奈城門已破,燕軍潮水一般涌入城裡,到中午時,扶羅守軍基本已經全軍覆沒,城內的百姓更是慌忙逃竄,但是,哪裡奔逃得及,這個有一萬多人的小城,男女老幼,幾乎無一倖免,全部死在了燕軍的屠刀之下。

秋雨又淅瀝瀝地下了起來,藍熙之率領的塢堡士卒救援不及,正要撤退,卻被趕來的兩萬魏軍包圍,很快,就只剩下幾十騎人馬,被圍在中間奮力廝殺。

慕容俊坐在戰馬上,惡狠狠地盯着陣中那個奮力拼殺的女子,笑聲遠遠傳來:“你這什麼塢堡堡主,快快束手就擒,向本王磕幾個響頭,說不定本王心情一好就饒了你的小命……”

“狗賊,今天我纔是要取你狗命。”

“死到臨頭,還敢如此大言不慚,大家聽令,生擒這個女子加官三級,賞銀一萬;殺死者升官一級,賞銀五千……”

重賞之下,燕軍洶涌而上,孫休和劉侍衛都已經負傷多處,卻緊緊護衛着她,劉侍衛焦慮道:“娘娘,您快突圍……”

“好,所有人集中在一起衝出去,千萬不要分散了。”

“來不及了,娘娘,您先走……”

藍熙之無暇迴應,只將餘下的幾十騎人馬組成一支強硬的衝鋒隊伍,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燕軍的封鎖。

又是一羣士兵蝗蟲樣的包圍上來,藍熙之顧不得回答,只舞劍奮力廝殺,混戰間,城內幾騎快馬衝出,正是身負重傷的張康和三名侍衛。

張康看見藍熙之,趕緊道:“您快走……”

“這個時候大家萬萬不能分散,共同殺出一條血路。”

“是!”

一名塢堡士兵和孫休危急,藍熙之趕緊上前救援,一柄大刀從背後向藍熙之砍來,藍熙之躲閃不及,旁邊的劉侍衛一下側身擋住了這一刀,只叫得一聲“娘娘”就倒了下去……

藍熙之回頭扶住他,見殺劉侍衛的是一名便裝的胡羯人,顯然正是扶羅城裡做內應的胡羯百姓。

那人又一刀向她砍來,她一劍刺出,穿透了那人的胸膛,回頭,劉侍衛雙眼已經完全閉上,再也睜不開了。

“劉侍衛……”

她慘叫一聲,身子一傾,還顧不得去扶劉侍衛,前面,慕容俊張弓一箭射在了孫休的咽喉上,孫休哼都沒哼出一聲,身子跌落馬背,立刻氣絕身亡。

藍熙之的慘叫封在喉裡,慕容俊大笑着一箭就向大黃馬射來,正中大黃馬的咽喉,身邊又是兩柄大刀砍在大黃馬的馬腿、馬肚子上,大黃馬的慘叫比她的聲音更加淒厲,轟然倒了下去……

藍熙之眼前一黑,被顛下馬來,左右是劉侍衛和孫休的屍體,前面是大黃馬的屍體,四周,塢堡的士卒已經全部犧牲,後面僅存的張康,她又沒有看到。

死了,全部都死了。劉侍衛、孫休、塢堡的兄弟、大黃馬……她雙目赤紅,提劍就嚮慕容俊殺去,“狗賊,我要你的命……”

慕容俊猖獗大笑着避開:“今天,你們一個也跑不了了……”

慕容俊笑聲未落,忽然聽得後面一陣廝殺之聲,他立刻回頭,只見後面殺來一支大軍,正是石良玉的赫赫有名的漢家精騎。爲首之人,正是騎着“颯露紫”的石良玉。

石良玉盛名之下,諸胡無不震駭,饒是慕容俊見他御駕親征,也心裡大驚,來不及截殺藍熙之等人,立刻高舉金刀大聲令隊伍穩住迎戰石良玉。

漢家鐵騎一向以衝擊力著稱,燕軍幾次成陣又幾次被衝散,連續幾次後,燕軍大恐,死傷無數,而後側的羌族軍隊卻趁勢衝了上來。

原來,石良玉擊破石琨後,又遇上羌族和參與胡羯的聯軍,交戰正酣,忽聞扶羅城被攻,他深知扶羅城的重要性,大軍正在其他線路作戰,臨時來不及調遣更多人手,他便親自率領幾千人馬連夜趕來,同時下令兗州的張樺立即率軍趕來勤王。

被衝擊得七零八落的燕軍在羌族軍隊的接應下,已經發現了石良玉不過率了幾千人馬,他們可是還有七八萬人馬,膽怯一穩住,精神立刻來了,慕容俊再次號令燕軍成陣,但是哪裡快得過石良玉的衝擊,又是一場鐵騎衝擊,竟然讓他們衝入了中間。

石良玉老遠就看見了被圍在中間發狂般廝殺的藍熙之,她身上的袍子已經被劃得七零八落,渾身都是血,腳步也踉蹌不支了。他心裡焦慮,策馬就往裡衝,遠遠跑在了自己的護衛隊的前面,大聲道:“藍熙之,快過來……”

藍熙之聽得他的聲音,心裡一鬆,拼命想往他的方向移動,無奈,身邊最後的張康等人早已堅持不下去了,一時哪裡衝得破重重包圍?

藍熙之又被三人圍攻,情勢危急,石良玉坐在馬上,張弓搭箭,一箭射穿了一個人的咽喉,另外兩人後退一步,藍熙之趁機鬆了口氣,大喝道:“張康,快走……”

“您先走……”

她正要回頭,眼前一花,已被一個人伸手撈上了“颯露紫”,大聲道,“熙之,快走!”

她見他跳下馬背將馬讓給自己,急忙道:“石良玉,你呢?”

“我馬上來……”

他話音未落,燕軍見他身陷重圍落單,大喜過望,立刻向他殺來。石良玉揮舞了大刀,拼命砍殺。

藍熙之見他身陷險境,掉頭又往回衝,一柄大刀混亂之間向她砍來,她側身在馬背上一旋躲過,斜斜一劍刺出,將一名正偷襲石良玉的士兵殺翻在地。剛一回頭,背後,卻另一柄長矛刺來。

石良玉見她無可躲避,飛身躍起抓住那支長矛,旁邊,一柄大刀立刻砍在了他的肩上。他大怒,回身一刀將那士兵砍翻,急道:“熙之,快走……”

“你呢?”

“我馬上來……”

這時,石良玉的護衛隊已經衝殺過來,石良玉又砍殺幾人,搶身上了另外一匹馬,“熙之,快走。”

藍熙之顧不得回答,颯露紫飛奔起來,藍熙之舉劍逢人就砍,後邊,石良玉張弓射箭,所向無不披靡。在一隊親兵的拼死掩護下,兩人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了出去……

天色已經快黑了,身後的追兵越來越近,緊緊追隨的張康等幾十名侍衛迎上了追兵,阻擋得一陣,“颯露紫”又甩開衆人一截距離。

再一會兒,又下起瓢潑的大雨來。雨已經淋得人和馬都睜不開眼睛了,馬胡亂奔跑,也不知跑到了什麼地方,到雨漸漸小下來時,後面,追兵的聲音小了下去,張康等人也沒了蹤影,藍熙之摸摸臉上的血跡和水珠,睜開眼睛,前面橫着一片小小的山林,她回頭,只見石良玉跟在後邊,也是渾身血跡,被淋得眼睛都睜不開來。

山路十分泥濘,兩匹馬還在繼續漫無目的地往前走。

石良玉抖抖身上頭髮上的水,看看前面渾身水淋淋、血淋淋的藍熙之,勒住馬,叫她:“熙之,等一下……”

藍熙之剛回過頭來,卻聽得旁邊轟隆一聲,連日暴雨下的山體碎石泥濘鬆懈垮塌,山一般壓了下來……

兩匹馬受驚掙扎,兩人一前一後都被顛落馬下,骨碌碌地沿着又溼又滑的山道滾了下去,滾出十幾丈遠才停下。

兩人被這一震盪,幾乎都暈了過去。好一陣子,石良玉才眼冒金星地睜開眼睛搖搖晃晃站起來,對面三丈遠外,藍熙之也搖搖晃晃站了起來。

“熙之……”

“水果男……”

兩人突然同時一陣狂奔,彼此的手臂剛一沾着對方,便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雨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停了,她在他的懷裡瑟瑟發抖,他也在她的懷裡瑟瑟發抖。戰爭、廝殺、一個城市的毀滅、垮塌的泥石流……每一樣都隨時隨地威脅着生命,也許,下一刻再睜開眼睛,身邊的人就再也不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了!

恩怨情仇忽然都變得那麼微不足道,天地之間,只有活着,成爲了唯一的事實。

兩人不知擁抱了多久,天色已經完全黑了,頭頂的烏雲略微散去了一點,一彎冷冷的、濛濛的新月升上天空,漠然的光輝灑了二人一身。

“颯露紫”和那匹搶來的馬都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顯然已經被這陣泥石流的巨大沖力壓死了。

石良玉穩定了一下心神,低下頭在她的耳邊輕聲道:“熙之,我們走吧。”

她沒有回答,身子依舊在他懷裡瑟瑟發抖,站也站不穩,一直往他懷裡滑。

他嘆息一聲,輕輕拉開她的手,她卻立刻惶恐地又將他的手緊緊抓住。

“熙之,放開手,我揹你!”

她慢慢放開手,驚恐地看着他轉身,似乎他馬上就要舍了自己獨自離去。可是,很快,他就在她面前蹲下了,鎮定下來的聲音變得溫柔又充滿了憐惜:“熙之,我們走吧。”

山路是那樣的滑,石良玉卻每一步都儘量走得穩穩的,就如他的聲音一樣鎮定。似乎這個時候,藍熙之才真正意識到,這揹着自己的男人再也不是江南頎長身材卻文弱的少年了,他早已經歷不知多少風雨、多少磨難、多少死亡和廝殺,他顯然沒有將這一場劫難放在眼裡,他有些疲倦,卻仍然充滿了生機和精神,堅定地往辨識出的方向,在黑夜裡大步往前走去。

“熙之,不要害怕,有我呢!我一直都會在你身邊的。我們先找個地方歇歇,張樺的大軍正在趕來,一切會好起來的……”

她沒有作聲,只是緊緊抱住他的脖子,冷冷的月光下,黑黑的前路完全看不清楚一絲光亮。

“熙之……”

她一句也沒有聽清楚他在說什麼,只是擡起頭,看着天空那盞彎得十分淒涼的細細的月亮,腦海裡是空白的,沒有蕭卷、沒有劉侍衛、沒有塢堡的兄弟、沒有朱弦、沒有大黃馬、沒有無止境的鮮血和廝殺,甚至沒有這個揹着自己在茫茫黑夜裡逃命的男人……

腦海裡只有茫然和疲倦,緊緊貼着他的胸膛的溼的衣服慢慢又幹了,再然後,渾身也不再冷得發抖,而是那樣熱烘烘的,似乎是陽光普照,又似乎是火爐煎烤,再然後,渾身彷彿跌進了冰窖,冷得牙齒打顫……如此交替反覆,卻敵不過洶涌而來的疲倦,眼睛也慢慢閉上了……

(本章完)

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一章 娶還是不娶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十章 朱公子上門請客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三十四章 誰是誰的未亡人第十八章 家變情變和心變第十八章 家變情變和心變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十一章 恩斷義絕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嚴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六章 馮太后示好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十八章 草芥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章 暴君之暴第二十九章 情難自禁的過分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親被拒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三十二章 愛與哀愁夢中人第一章 書畫雙絕藍熙之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一章 恩斷義絕第三十四章 誰是誰的未亡人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十六章 愛的哀愁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二章 小妾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二十九章 情難自禁的過分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十八章 草芥第二十八章 馮太后的牀闈間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負良友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十九章 不是妹妹是皇妃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十八章 草芥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請罪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三章 讀書檯上兩相望第三十二章 愛與哀愁夢中人第六章 醉飯的水果書生第十六章 愛的哀愁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六章 馮太后示好第三章 讀書檯上兩相望第七章 又成俘虜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嚴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
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一章 娶還是不娶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十章 朱公子上門請客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三十四章 誰是誰的未亡人第十八章 家變情變和心變第十八章 家變情變和心變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十一章 恩斷義絕第十七章 皇后朝服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嚴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六章 馮太后示好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二十七章 石良玉的大秘密第十八章 草芥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三章 暴君之暴第二十九章 情難自禁的過分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十二章 皇太子提親被拒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三十二章 愛與哀愁夢中人第一章 書畫雙絕藍熙之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一章 恩斷義絕第三十四章 誰是誰的未亡人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十六章 愛的哀愁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二章 小妾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一聲大嫂第二十九章 情難自禁的過分第二十三章 你是我的狐狸精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十八章 草芥第二十八章 馮太后的牀闈間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三十一章 太子府的女囚徒第十七章 幽冥之中負良友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三章 決絕之夜房中術第二十六章 似是故人他鄉來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十五章 生命裡的選擇第二十二章 敵營之中冒大險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十九章 不是妹妹是皇妃第四章 天涯海角第十三章 亂世情緣第十八章 草芥第二十章 最後決戰第十五章 朱丞相全家請罪第九章 誰人黑夜點盞燈第二十章 鳳印和皇后綬冊第三章 讀書檯上兩相望第三十二章 愛與哀愁夢中人第六章 醉飯的水果書生第十六章 愛的哀愁第十六章 至誠君子如王猛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六章 馮太后示好第三章 讀書檯上兩相望第七章 又成俘虜第二十四章 生日祭日和洞房第八章 同心離居的日子第十四章 庶族女子的尊嚴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三十章 三百歲或六百歲第五章 一棵開花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