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壽春第三叛

西元257年,是蜀漢延熙二十年,曹魏甘露二年,東吳太平二年。這一年的五月,曹魏的都督揚州諸軍事,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揚旗。宣佈出兵討伐意欲謀朝篡位的司馬氏。

這是繼王凌、毌丘儉之後,壽春第三次揚起討伐司馬氏的大旗。也是忠於曹魏政權(這個倒也未必是終於曹魏了,更多的是終於自己吧)的地方實權將領的最後一次反抗。

這一年,距離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已經整整十八年了。繼司馬懿、司馬師之後的司馬昭接掌司馬氏的勢力也已經有了兩年。忠於曹魏的力量已經微乎其微,可以說,諸葛誕發動的這場叛亂,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但是,作爲穿越者的關儀知道結局是怎樣的。這個時代的人可是完全不知道啊。諸葛誕的叛亂,對於日益衰弱的漢、吳兩國來說,無異於一針足夠分量的雞血!

距離曹魏的揚州(曹魏的揚州只有東漢揚州的北部一小部分)最近的東吳反應相當迅速,大將軍孫綝迅速派出原曹魏降將文欽、文鴦和東吳大將全鐸、全端等人率兵數萬在曹魏的雒陽朝廷討伐軍未到位之前,搶先進入壽春協助防守。同時東吳方面繼續徵調人馬,糧草準備和諸葛誕的叛軍一起迎擊即將到來的曹魏徵討軍。

蜀漢方面,大將軍姜維在得知諸葛誕反叛後,再次強烈要求朝廷派發糧草甲仗,他要趁此機會再次北伐。

面對曹魏內部出現大規模叛亂的良機,原先堅決反對姜維北伐的諸葛瞻也無法淡定了。他不再堅持己見,而將皮球踢給了皇帝劉禪。

“嗯,侍中的意思,是讓朕來決斷麼?汝等就不能給個意見?”

“陛下恕罪。僞魏再次發生叛亂,確實機會難得。但國家連連征伐,府庫空虛,百姓困苦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所以,臣等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哎……中常侍,奉宗還是不能視事嗎?”

“回陛下,奴才昨天親自去了尚書令的家中,尚書令仍舊不能起身,所以……”

“…….哎”

劉禪很聰明,也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他非常清楚:這一次壽春大叛亂未必就能得到一個好結果。這個時候蜀漢出兵也不見得就能得得了好。但是作爲自稱漢室正統的蜀漢來說,討伐曹魏本身就是其政權合理性的唯一證明。現在人家內部都發生那麼大的叛亂了,你都不派兵征討一下,那你還叫什麼漢室正統?

所以這個時候的劉禪無比懷念陳袛在的時候。如果是陳袛,那麼他一定會強烈建議再次北伐。即使北伐失敗,陳袛也會毫不猶豫的把失敗的鍋給背起來,對劉禪不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可是諸葛瞻這公子哥就太過分了,直接把球踢給自己——這哪裡是當臣子的態度?做臣子的不能爲了愛惜自己的羽毛就不給皇帝背鍋啊!

“嗯,那麼諸位僕射的意思呢?”代理秘書長不稱職是吧?那朕就直接問各個秘書。

但是可惜,全都TMD的不開腔。

這都是一羣什麼人啊!你們居然合起夥來把朕架在火上烤!

“召,大將軍姜維率兵北伐僞魏。須得謹慎用兵,反覆尋找破敵良機。”

…….

武都郡,下辯。蜀漢大將軍姜維駐節處。

“大將軍,朝廷的旨意下來了。允許我們出兵!”

“善,吾來看看……哎……”

“大將軍爲何嘆氣?”

“休然(柳隱),你來看看陛下的這道旨意。准許用兵,出兵多少呢?後面還有謹慎用兵,反覆尋找破敵良機這句話……陛下這是要我們以穩爲主啊。也就是說,兵是要出的,但取不到像樣的戰果不要緊,但一定不能出現大的損失。”

“陛下怎麼能這樣?這戰陣之上,哪有萬全之策?”

“陳奉宗病倒,陛下在朝堂之上……”

“大將軍,尚書令病倒之後,我軍的給養…….”

“我知道我知道。”姜維煩躁的來回踱步許久:“漢魏兩國國力差距越來越大,我軍人才逐漸凋零……再不在戰鬥中尋找生機,莫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我大漢還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哎,維也只有竭盡全力周旋一二。只是將來去了那邊見了丞相,我……”

“大將軍,雖然如此,可是我們還是要去做的,不是麼?”

“是啊,即便是完全沒有了希望,我們也要奮鬥到底!”

可以說,姜維的處境比諸葛亮時代艱難多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是蜀漢不折不扣的權臣:皇帝什麼的給我一邊去!其他顧命大臣什麼的也給我一邊去。軍事、民政、外交,統統都是我一個人說了算。要北伐,全國的人力物力都要給我轉起來。

可是姜維就完全不同了,他不是權臣。民政他參不上手,外交基本跟他沒關係——反正對曹魏的外交就是一個字:打!至於軍事,說起來他是蜀漢的最高軍事長官,大將軍。可是他能調動的也只有直屬於他的機動軍團,頂天不超過五萬人。這還是費禕那個和平主義者掛了以後的事情,以前他手裡的軍隊從來沒有超過兩萬!

所以諸葛亮時代,蜀漢北伐。曹魏得頃舉國之力來防禦。而姜維的北伐嘛,基本上一個雍涼軍區司令官就可以應付了。

蜀漢的衰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蜀漢建國時間長了,新的世家大族開始形成,開始侵吞國家的資源導致國家從農民身上拿到的越來越少,不得不進一步剝削可以掌控的自耕農,然後造成剩下的自耕農生活惡化,大面積破產——整個兒一惡性循環。姜維的北伐確實耗費了一定國力,但這種消耗和諸葛亮時代的消耗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姜維更多的是一個可悲的背鍋俠。

“不管怎樣,這是難得的機會,哪怕希望再小,還是要去努力抓住。休然,傳令下去,整理甲仗,清點糧草。準備出兵。”

“諾!”

“對了,還是派人去伯恭、元儉那裡,請他們十日之內率領本部兵馬前來會合。”

“呃……諾!”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蜀漢的機動兵團總的來說是一羣理想主義者扎堆的地方——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但就算這個充斥着理想主義的團隊,也一樣有不河蟹的聲音。

張翼,字伯恭,益州本地出身的將領。是益州派在軍方的代表。這位和譙周一樣,是堅定的反戰人士。對姜維經年累月的北伐極爲牴觸和不滿。但是誰讓蜀漢能打的將領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老呢?相對而言,才五十多歲的張翼算是難得的年齡不大,領兵能力還不錯的將領了。而且,出於政治因素考慮,大漢北伐,怎麼能沒有益州人的代表呢?所以,每次姜維出兵,都要儘可能的帶上張翼。而張翼雖然滿臉的不情願,但也不得不跟着北伐。

至於廖化,這位老先生並不反對北伐。但是老先生對姜維的能力很不滿意:以前有費禕制約你,你的兵少拿不到什麼成績就算了。現在你是大將軍,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交給你,卻還是不能取得決定性戰果。充分說明你這個人不行——不如換我來算了。

雖然如此,但蜀漢的指揮官真的太缺乏了,所以姜維還得每次忍着廖化的白眼和嘲諷,把這個人瑞給帶上。不管怎樣,這位老先生是荊州派的元老級人物,姜維一方面需要廖化的軍事才能,一方面也需要靠他來壓制荊州派的年輕人。

因爲,荊州派的二代們,如諸葛瞻、張紹等人,以及蜀漢建國時在荊州派內還屬於小字輩現在則成長爲大佬的樊建、董厥等人,其政治主張都已經開始逐漸的和益州派合流,不想北伐了。

身爲涼州人士,曹魏降將的姜維,其實,是這個時代蜀漢最孤獨的理想堅守者。

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二八四章 關中大決戰(九)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四六三章 鍾會的謀劃(二)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一一二章 誰敢說投降(一)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六七章 大陸澤之戰(二)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三零二章 戰後的餘波(二)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四八九章 一碗紅糖水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餘波(三)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三六零章 刑不上大夫(四)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二八三章 關中大決戰(八)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一八一章 希望的田野(六)第四九五章 不同的一代(一)第一二七章 復興反擊戰(九)第四八五章 晉祚今終焉(二)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四一六章 全國總動員(四)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十二章 履新涪陵郡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五)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二六六章 皇后的力量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二一四章 羣鴉的盛宴(十)第一九二章 大司馬很忙(三)第二八二章 關中大決戰(七)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
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四七九章 洛陽是雒陽(七)第二八四章 關中大決戰(九)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四六三章 鍾會的謀劃(二)第三二七章 都是牆頭草(三)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五九章 皇室的示範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二三五章 北伐進行時(四)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一一二章 誰敢說投降(一)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四三七章 會戰之前奏(三)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二三三章 北伐進行時(二)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四六七章 大陸澤之戰(二)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三零二章 戰後的餘波(二)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三六三章 閒子變重子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四八九章 一碗紅糖水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八十三章 風雲初涌動(一)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轉(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三零三章 戰後的餘波(三)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三六零章 刑不上大夫(四)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二八三章 關中大決戰(八)第二零七章 羣鴉的盛宴(三)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一三三章 復興殲滅戰(一)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四十九章 真正的初陣(一)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一八零章 希望的田野(五)第二二四章 吾乃司聞曹(五)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五十二章 真正的初陣(四)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一八一章 希望的田野(六)第四九五章 不同的一代(一)第一二七章 復興反擊戰(九)第四八五章 晉祚今終焉(二)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三三九章 國家的未來(一)第二十章 三代的理想(五)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五四一章 事了拂衣去(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三一四章 河套征伐戰(一)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一四八章 戰爭與和平(四)第三十六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四一六章 全國總動員(四)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八十四章 風雲初涌動(四)第二五四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九三章 文明的交匯(三)第十二章 履新涪陵郡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五)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二六六章 皇后的力量第二零四章 我們的目標(三)第五一八章 太祖屠龍術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一一八章 反擊的準備(四)第五二零章 長遠的佈局(一)第一零二章 晉公司馬昭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七章 求知涪陵郡(五)第二一四章 羣鴉的盛宴(十)第一九二章 大司馬很忙(三)第二八二章 關中大決戰(七)第四零六章 何爲穿越者(一)第四四四章 幷州之會戰(五)第二八零章 關中大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