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

“學生拜見山長。”

“免禮,婉兒,這位是甘陵王。甘陵王,這位是長安蒙學的山長,下官以前在涪陵郡的學生,徐婉兒。”

“呵呵呵,本王知道。槍兵大陣的總統領艾非之妻嘛。以前成都的蒙學,也是她在負責。本王還被太子拉着,去成都蒙學講過幾次課呢。”

長安城外以北不遠處就是龍首原。關彝把以培養文官爲主的學院定在了這裡,同時也讓長安蒙學緊鄰龍首原學院落戶。主要原因就是這裡距離現在的長安城中心很近,自己以後過來視察方便不說。而且這裡的煙火氣極濃,能夠讓這所學校的士子更好的對社會民生有所瞭解。

“嗯,婉兒,給我們說說這所蒙學的情況吧。”

“喏,大王、山長、諸位上官,長安蒙學今年一共招收了一千三百名學童。根據其年齡和學識程度,暫時編爲兩個年級和四十個班級。其中我漢家子弟一千二百零五人,異族選送子弟九十五人。”

說起來,這個時代的漢人在周邊異族心目中是極爲強大的。所以關彝當初要他們派出部落內的適齡兒童參加長安蒙學,這些異族的首領們並不抗拒。之所以人數沒有超過一百人,最根本的一條是:漢家兒童入學是免費的。而這些異族兒童入學則要收費,在草原諸部剛剛獲得新的草場,還沒有從去年的那場大災中緩過氣來的當下。各家異族也實在沒有多餘的錢糧來供養更多的孩子入學。

不是沒有季漢的官員表示我們沒必要去跟異族們計較這點學費。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嘛。要把我大漢的文化廣爲傳播,收取的異族子弟不該越多越好嗎?

可是在關彝看來,在本族的學童都只有極小比例能夠入學的時候,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拿去無限供應異族子弟,那才真的是在犯罪!簡而言之,吸納極少異族子弟入學是民族政策的需要,而不是真的要去教化整個異族——環境不改變,生產生活方式不改變,學再多漢家文化也不會改變他們的狼性。哦,不,改變是有的:狼學到了知識,破壞力只會更大。

“婉兒啊,這些異族子弟都是和我漢家學童混編的吧?”

“屬下按照馬長史的命令,把這些異族子弟全部混編入各個班級。一年級三十五個班,全部都有異族子弟。不過這些孩子絕大部分都不會說漢話。所以雖然學籍、宿舍、牀位什麼的是和漢童混合在一起。但在目前的教學上,他們還需要單獨進行漢話學習。以屬下的估計,一年之後,他們可以和下一個年級的漢童一起學習漢字。”

“善,來,諸位,咱們邊走邊談。婉兒,一次招收了這麼多學生,這師資有什麼困難沒有?”

“還好。我們畢竟在益州全境辦了那麼多年的蒙學。幾年時間積累下來,願意到蒙學任教的先生是越來越多。來了長安,又有張家、韋家、皇甫家主動派出不少子弟進入蒙學任教。現在整個蒙學一共有六十一位先生和二十名因傷退役的老兵。學校各種科目都能夠充分開展。”

“呵呵呵,改之,聽到了沒有?這麼多學生,這麼多先生。你的後勤供應可得跟上哦。”

“哎,大司馬,下官可不是勸學或者典學從事啊。實在是行宗還沒有到長安,我幫他臨時管起這一攤子事情罷了。不過請大王,諸位上官放心。下官給這裡制定的預算是每年十萬石糧食和一億錢。便是這裡以後的學生再多兩三倍,也是堪堪夠用的。”

“善!還有,這邊的教材雖說大多數都是爲師編寫的。但哪個年級學什麼,你具體是怎麼安排的?”

“回山長的話,學生是這麼計劃的。一年級,開字學、算學、體能三門課。字學的教材是《百家姓》和《千字文》,算學嘛,要求不高,會做正整數範圍內的加減法就好。體育呢,其實主要就是一個隊列訓練,剩下的就是讓這些頑童好好的玩。”

“二年級,字學學《三字經》,不光要能背,還要大概懂字句裡講的意思。算學則是正整數範圍的乘除法。體育除了隊列外,要開始加入團體性對抗的遊戲。”

“三年級,學《詩經》。算學上引入小數、分數概念。體育課時間減少,加入樂學和畫學。四年級,以山長編纂的《古文觀止》爲教材,教導學生寫詩、寫文。算學上引入負數概念,同時加入珠算培訓。另外這一學年開始,加入‘自然’課程。按照山長編纂的《三百個爲什麼》對學生進行啓蒙。樂學和畫學納入選修科目。學生有興趣而且老師認爲有天分,在正常教學之外自行安排時間學習。五年級,學習山長編纂的《諸子百家概論》,算學上展開幾何知識的初步教育。除自然外,加‘國史’科目。簡單介紹我華夏自三皇五帝以來的歷史……以上內容,每月有月考,每年有年考。連續三月月考不合格的,留級。年考不合格的,第一年留級,第二年開除!”

“呵呵呵,大王,您覺得這個安排怎麼樣?”

“很好,安排得極爲精當。本王很滿意,那個,以後學生學到國史的時候,本王可以來授課。”

“呵呵呵,那就先謝過大王了。嗯,大將軍,您有什麼話要說?”

“那個,子豐啊。維覺得,怎麼三年級之後體育的時間減少了那麼多?以我之見,三年級可以加槍陣,四年級加騎術,五年級學軍旗號令……”

“這個,大將軍。我們這蒙學可是有異族的孩子啊。怎麼能教他們這些?”

“嗨~~!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嘛。”

說起來,由於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五胡亂華的歷史,所以在季漢的高官中,對異族戒備最深,忌憚最深的居然是關彝!

“呃……大將軍,我大漢建國數十年來,由於一直沒有解決生存危機。加之自丞相以來就倡導實用的管荀之學。所以總體說來,我大漢的世家子弟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騎不了馬,拉不開弓的世家子還是不多的。但是您聽弘祖說過晉國的世家子是什麼樣子的嗎?您又聽步仲思說過吳國的世家子是什麼樣子嗎?總而言之,我漢家子弟這些年,有些頹廢……而現在草原上雖然是羣雄割據,暫時還沒有哪個部族能夠威脅到我諸夏。但是他們的首領,真的一個比一個厲害啊!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姚柯回吧?雖說我大漢上下對其恨得咬牙切齒,但不得不承認,這廝是個梟雄!”

“……子豐言之有理。”

“所以啊,我大漢現在還未完成天下的統一,而草原諸部的梟雄們卻層出不窮。因此,不能教給那些異族子弟我大漢的軍事知識。事實上,這些異族子弟最多也只能在蒙學裡念五年書。想去龍首原或者五丈原?好啊,那他以後就永遠不要回去了。”

“子豐的意思是?”

“蒙學裡的東西,只是一個基礎。真要說有什麼很大的用處,呵呵,那是沒有多少的。但是呢,這畢竟是我漢家文化的一顆種子。這些異族子弟經歷了五到六年乃至更多時間的蒙學教育下來,其身上肯定和沒有這些經歷的異族有了明顯的不同。這些人若是回到草原之上,肯定會想着改變。但是學了這些東西回去,要改變是可以,但成效嘛,呵呵呵……”

“原來如此……子豐高見。”

哎,我哪裡有什麼高見啊。民族問題,從來都是歷代中原政權需要面對的東西。我也不知道這樣做是好是壞呀。

接下來的時間,就進入套路時間了:劉永和關彝等人作爲國家領導人來到了小朋友們中間,和大家親切交談,友好交流……然後,一羣人又迅速離開,來到了與長安蒙學一牆之隔的龍首原學院。

2月16日晚的《經典詠流傳》,裡面有首詩,和大家共勉:《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七三章 鹽場拍賣會(三)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三一六章 河套征伐戰(三)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一三七章 復興殲滅戰(五)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二四六章 街亭爭奪戰(六)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二四零章 洛陽與建業(二)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六十一章 請放馬過來(二)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三九七章 政變的前奏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四十八章 步家的黑手(三)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一五八章 權力的遊戲(二)第一三四章 復興殲滅戰(二)第三四二章 國家的未來(四)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二二三章 吾乃司聞曹(四)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四二五章 異族的英豪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四零一章 如此之政變(三)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五一六章 有人造反了(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二零八章 羣鴉的盛宴(四)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三零零章 異族的未來(三)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九四章 晉國有新銳(三)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五三九章 漢室已復興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四四三章 幷州之會戰(四)第二章 這樣的關家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十三章 捕獵大隊長第二一零章 羣鴉的盛宴(六)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四四二章 幷州之會戰(三)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一一四章 誰敢說投降(三)第四九五章 不同的一代(一)
第七十六章 無愧於曹姓(二)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七九章 希望的田野(四)第四四一章 幷州之會戰(二)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一七三章 鹽場拍賣會(三)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三一六章 河套征伐戰(三)第三十三章 深耕涪陵郡(十)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一三七章 復興殲滅戰(五)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一零零章 鄧艾的決心(一)第二四六章 街亭爭奪戰(六)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二四零章 洛陽與建業(二)第四七六章 洛陽是雒陽(四)第三七三章 西城攻防戰(二)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六十一章 請放馬過來(二)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三九七章 政變的前奏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四十八章 步家的黑手(三)第二三六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一五八章 權力的遊戲(二)第一三四章 復興殲滅戰(二)第三四二章 國家的未來(四)第三三六章 杜武庫點兵(二)第五十三章 我是好人哪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三五四章 一路向西行(九)第二二三章 吾乃司聞曹(四)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二十八章 深耕涪陵郡(五)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四九章 戰爭與和平(五)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一七零章 殺完給顆糖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四二五章 異族的英豪第二二五章 北伐的廟算(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一三八章 復興殲滅戰(六)第一四六章 戰爭與和平(二)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四零一章 如此之政變(三)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二六九章 決戰的序幕(二)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五一六章 有人造反了(二)第五四二章 一甲子之後第二零八章 羣鴉的盛宴(四)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七二章 決戰的序幕(五)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第一七五章 桓王之再生(二)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三零零章 異族的未來(三)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二九四章 晉國有新銳(三)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五三九章 漢室已復興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四四三章 幷州之會戰(四)第二章 這樣的關家第五零一章 魂兮歸來兮(二)第十三章 捕獵大隊長第二一零章 羣鴉的盛宴(六)第四九一章 關東之精華(二)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四四二章 幷州之會戰(三)第二五二章 凡事預則立(一)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一一四章 誰敢說投降(三)第四九五章 不同的一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