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橫掃如卷席(十)

戰事開打一個多月,漢軍的中線和西線都是高歌猛進。但是東線這邊,馬隆則打得比較鬱悶了。

首先是朝廷配給他的兵力最少,而他面對的卻是東吳目前水平最高的指揮官鍾會。而且揚州兵團作爲拱衛建業的衛戊兵團,其戰力也是最強的。

不過這一點馬孝興也沒有當回事:鍾會又如何?敵方兵力最強又如何?不如此,不能顯出我馬隆的本事!

可惜,這條戰線上的戰事,處處透着詭異。

一開始,馬隆於十月初誓師進軍,鍾會在淮河方向進行了有力的阻擊。漢軍進展不順。

然後,馬隆繞開壽春所在的淮河段,到了另一端淮河渡河。這時候鍾會就沒有管他了。然後,東線漢軍順利渡過淮河。

渡淮之後,馬隆率軍繞回壽春城下。鍾會先是率軍出城和馬隆打了一場野戰。吳軍稍稍小挫後,鍾會就進入壽春開始固守。

到了十一月,西線那邊張遵開始出兵後。鍾會派人給馬隆送了一封信:壽春我不要了,我要去合肥,麻煩你讓一讓。

對這樣的信件,馬隆當然嗤之以鼻:想走?哪有那麼容易。老子在這裡全殲了你,後面的合肥還不是手到擒來。

可惜,這時候衛將軍羅憲帶來了車騎將軍張翼的親筆信。

“什麼?衛將軍?下官是不是看錯了?車騎將軍居然讓下官放鍾會南下?”

“噓!禁聲。”羅憲匆匆的捂住馬隆的嘴:“鍾士季已經對大司馬輸誠了。所以揚州這邊,作戰時的顧慮更多。”

“啊?”習慣性的大聲發出一聲驚歎後,馬隆很快反應過來。然後他也壓低了聲音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情?”

“昔年東征時,晉國丟掉幷州之後。鍾士季就已經向大司馬輸誠了。當年正是因爲他的原因,導致東吳支援雒陽的糧食九成都不合格,近似於無。”

“嘿!昔年隆在雒陽城內,可是親眼目睹城內的糧食緊張,哎……這些都不說了。那麼衛將軍,既然鍾士季已經是咱們的人了,爲何不就此舉旗,然後與我合兵一處,直接南下建業?”

“呵呵呵……”羅憲微微一笑,面帶慚色道:“昔年憲在成都做朝官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只知道上書彈劾陳尚書令(陳袛)。後來自己做了衛將軍,才知道朝政這個事情,實在是很複雜的。當年很多奏章都是錯怪陳忠侯了……孝興啊,現在上面有大司馬頂着。咱們很多人都可以做純粹的武將。不過人呢,身在局中。戰事之外的事情,也得着眼考慮一些的。”

“請衛將軍明示。”

“你說到鍾士季爲何不直接舉起叛旗與我軍合兵一處南下的問題。在揚州軍團本身來講,鍾士季並不能做到一呼百應。直接舉旗,說不得揚州軍會發生內訌或者分裂。如果一個處置不好,整個淮南都會陷入糜爛。而在鍾士季本人來講,他還是需要一點名聲的。如此,將來在戰後,大司馬纔好給他安排職務。畢竟,他是孫元宗的從龍之臣,從一個一無所有被司馬家通緝的敗軍之將到今日的東吳大將軍。這一切都是孫元宗給他的。他直接反叛,只會讓天下人不齒。”

“哼,這就是個無恥小人!”

“呵呵,無恥小人還有一個稱呼,叫識時務者爲俊傑。”

“好吧,這位俊傑爲了自己的名聲不願舉起叛旗,那麼下官應該怎麼配合他呢?”

“呵呵,孝興,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我們東路軍主要的任務,就是在鍾會的配合下,將東吳的揚州兵團牢牢牽制住。使其無法西上支援其荊州軍,爲令行和元凱的順利進軍打好基礎。這鐘士季掌控下的揚州兵團可是現在吳狗最大的重兵集團啊,七萬步兵,兩萬水軍。若是能夠將其牽制在這裡,上游我軍的阻力要小得多……所以,壽春是必須要拿下來的,然後我們把戰線推進到合肥。如此,揚州兵團也好,孫皓在建業那裡最精銳的三萬親衛也罷。都是無法動彈的。等到上游的戰局明朗後,揚州軍團自然就會瓦解。”

“……下官明白了。只是如此安排,其實應該早一點告訴下官的。”

“呵呵呵,關於這一點,大司馬和車騎將軍也託本官向你道歉。鍾士季這樣的暗子,層級太高了。不得不謹慎保護。本官也是在這次從宛城出發前,車騎將軍才坦然相告的。”

於是,十一月十五日,鍾會軍“潰圍”而出,馬隆只是象徵性的進行了銜尾追殺。之後主力未損的揚州兵團約莫六萬多步兵,撤退到合肥城塞固守。馬隆率領東路軍尾隨而至。

合肥城塞,離建業的直線距離只有兩百餘里。建業的孫皓收到消息後,除了把手裡最精銳的繞帳、無難、解煩三萬人緊緊抓在手裡不敢外派之外。還派出丞相萬彧緊急到會稽等東南郡縣,又強徵了兩萬民夫進入建業,一人發了一把刀以壯膽色。

同時,孫皓先給交州的陶璜發了急件:愛卿,趕緊帶着你的一萬交州兵北上啊!建業危險!

然後又給合肥的鐘會寫信:北荊州一片糜爛,朕真是看錯了張政。鍾卿雖然丟了壽春,但是面對敵人的重兵,仍能保持局面不至崩壞,很不錯很不錯。果然不愧是朕的潛邸之臣。只是現在戰情緊急,你看是不是抽調兩三萬步兵,以及最後的那兩萬水軍交給朕來統一調度呢?

結果,送信的人回來報告說:合肥被漢軍圍得水泄不通,進不去。

無奈的孫皓只得直接越過鍾會,向駐紮在長江北岸的揚州兵團的兩萬水軍發出命令:起錨,西進潯陽,支援孫震將軍。

戰事開打不到兩個月,原先還躊躇滿志的孫皓已然瘦了一大圈。不過三十五歲的年紀,兩鬢也差不多全都白了。

實在是荊州防線垮得太快了,幾乎每天早上一起來,孫皓收到的都是哪裡又丟了,哪裡又投降了的消息。

早年季漢東征伐晉,孫皓還一個勁的對着羣臣吐槽說司馬家的廢物如何如何。但是現在看起來,自家比起司馬家好像還不如啊。好歹人家司馬家在幷州和幽州扛了季漢一年多。整場東征戰役前後耗費了關彝兩年的時間不說,還賠上了大量的傷亡和一個大將軍姜維。

可是現在呢?關大司馬連坐鎮南陽的興趣都沒有。而且即便這樣,季漢也以極爲微弱的損失橫掃了北荊州……

“陶卿,朕就把國家最後的水軍交給你了。萬事就拜託了。”

這裡的陶卿,可不是交州刺史陶璜,而是陶璜的弟弟陶濬。陶家祖籍丹陽,家中以兵學傳家。在江東和淮泗世家越來越爛的情況下,陶家已經是東吳不可或缺的將門。

“請陛下放心,此戰的成敗臣不敢多說什麼,但一定會讓漢軍知道,我東吳還是有能打的男兒的!不過陛下,臣有一個請求。”

“陶卿請講。”

“請陛下趕緊給潯陽的諸位將軍傳令,讓他們那邊的水軍暫時後撤,然後與臣的水軍匯合一處後再做其他打算。陛下,臣說句事後的閒話,漢國的水軍只有益州這一路。我軍一開始就不該把水軍分成三支。而是應該集中在西陵一地。我大吳的國脈就是長江,只要長江在手,漢國拿我大吳是無能爲力的。但是由於戰前的廟算失誤,我國把八萬水軍分成三支部隊。結果張子衆在荊州寡不敵衆。後續的這兩支水軍面對損傷不大的漢軍水軍,已經數量不足。若是再不集中在一起使用……”

“呃……陶卿啊,這水軍的佈置,乃是士季做的計劃。而且他說的也很有道理啊,揚州這邊,長江南北也得保持通暢啊。”

“大將軍是北人,對水戰並不算熟悉,所以……總之,陛下,臣一定爲陛下竭盡死力。但是也請陛下趕緊給潯陽的水軍下令。”

“善,此事就聽陶卿的。朕立即派人擬旨。”

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第六十七章 新鮮的血液(一)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二五六章 郿縣防禦戰(一)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二五一章 關彝的日常(三)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二一五章 羣鴉的盛宴(十一)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八十一章 彈指三年間(四)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三四九章 一路向西行(四)第四四零章 幷州之會戰(一)第三七六章 永安烏龜流(二)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四二八章 幽燕多壯士(一)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進軍(二)第三八一章 進擊的關索(一)第一二一章 復興反擊戰(三)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三零章 幽燕多壯士(三)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四二四章 悔不早遷都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五零五章 小衛求學記(四)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給的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三二九章 西方的情報(二)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五零三章 小衛求學記(二)第二七零章 決戰的序幕(三)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二五一章 關彝的日常(三)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四八零章 洛陽是雒陽(八)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
第四一五章 全國總動員(三)第五十六章 輝煌的一年(一)第四九八章 亡國的皇室(二)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二五七章 郿縣防禦戰(二)第十六章 三代的理想(一)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三四零章 國家的未來(二)第七十四章 壯哉卓筒井第六十七章 新鮮的血液(一)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三九四章 文明的交匯(四)第三八零章 處處是南中(四)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二五六章 郿縣防禦戰(一)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二五五章 晉國的調整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四二三章 太原糧食多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一七八章 希望的田野(三)第四六五章 無奈的晉臣(二)第二六八章 決戰的序幕(一)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一八二章 小冰河先兆第一六一章 權力的遊戲(五)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二五一章 關彝的日常(三)第四章 求知涪陵郡(二)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三九二章 文明的交匯(二)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二一五章 羣鴉的盛宴(十一)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三十一章 深耕涪陵郡(八)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五三零章 橫掃如卷席(四)第二八九章 關中大決戰(十四)第三七四章 西城攻防戰(三)第五十四章 你家出事了第八十一章 彈指三年間(四)第一七二章 鹽場拍賣會(二)第三四九章 一路向西行(四)第四四零章 幷州之會戰(一)第三七六章 永安烏龜流(二)第二五九章 郿縣防禦戰(四)第四二八章 幽燕多壯士(一)第五零零章 魂兮歸來兮(一)第一零六章 向承都進軍(二)第三八一章 進擊的關索(一)第一二一章 復興反擊戰(三)第二七三章 中線和東線(一)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三零章 幽燕多壯士(三)第四五三章 一退和一進(三)第一九四章 新生的晉國(二)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四二四章 悔不早遷都第四一三章 全國總動員(一)第七十五章 無愧於曹姓(一)第五零五章 小衛求學記(四)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二九六章 晉國有新銳(五)第五一四章 糖是要給的第三四三章 五原的商路(一)第一七六章 希望的田野(一)第三二九章 西方的情報(二)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一八八章 魏晉之禪代(一)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五零三章 小衛求學記(二)第二七零章 決戰的序幕(三)第八十二章 彈指三年間(五)第一九一章 大司馬很忙(二)第二五零章 關彝的日常(二)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二四四章 街亭爭奪戰(四)第二五一章 關彝的日常(三)第一四二章 復興殲滅戰(九)第三七七章 處處是南中(一)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四八零章 洛陽是雒陽(八)第三零四章 戰後的餘波(四)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