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戰後的餘波(五)

作爲早年因爲一時衝動做出義舉,從而導致自己被冷藏了十幾年的馬隆來說。他的政治智商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司馬炎親自向他要求,他是不會主動給皇帝陛下寫信的。

在太廟裡悔罪的一個月裡,司馬炎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幹。除了自己深刻的檢討反省之外,他也以非常誠懇的態度向馬隆、杜預、衛灌、陳騫、羊祜、孟觀等一線指揮官徵求意見。正是因爲有效綜合了各大前線指揮官的意見,司馬炎才真正的對本次失敗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在這些人的報告裡。馬隆和杜預的報告明顯的引起了司馬炎的興趣。

馬隆的報告並不長:陛下,潼關這邊的戰局已經穩定下來了。臣無力反攻蜀賊新建的華**城。但蜀賊也無法突破臣的防守。目前潼關這裡說起來有五萬大軍,其實完全不需要這麼多,有一萬人就足夠了。剩下的您都可以拿回去。附帶多說一句,這四萬人的戰鬥力真的很糟糕,陛下應該更換中軍將領,重整中軍。

至於新的中軍司令官,臣在潼關和杜元凱多次長談,對此人的軍略極爲佩服。認爲此人的才華遠遠在臣之上。這是難得一見的帥才,以前因爲身體的原因被大家當成後勤文官使用真的是浪費了。所以,臣雖然位卑言輕,但爲了國家的復興,爲了中軍的重新強大。鄭重向陛下推薦杜元凱來重建中軍。

因爲有在潼關逆襲姜維,打出唯一有利於本方的交換比打底。現在這會兒司馬炎是極爲喜愛馬隆的。結果馬隆在信里居然如此的推崇杜預。這就引起了司馬炎的興趣。然後皇帝陛下就給杜預下了命題作文:試言雍涼戰敗之根源。

杜預的這篇專題報告寫得極好。

杜預明確的告訴司馬炎。本次雍涼戰敗,分爲外因、內因兩個大板塊。外因裡面有蜀漢國力的增強、天時、異族、地理環境、吳國的牽制等分析。內因裡有中軍的墮落、人事的混亂、兵力分配失誤、戰場的臨時因素等。

簡單的來說,根本的原因兩條,一是蜀漢確實比以前強大了許多。二是本國的應對出現了極爲嚴重的失誤。最後杜預表示,這一次戰敗,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但總體而言,偶然多餘必然: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正視蜀漢已經變得強大的現實。基於這個現實出發在雍涼佈防的話,這場戰爭不會打成這個樣子。

這份報告如果是交給關彝來看,那關彝一定覺得杜武庫大失水準。但是換了司馬炎的角度來說,這份報告就讓人看着很舒服了。

原來我們只是被蜀賊偷了一把而已嘛,是偶然嘛。只要我們大晉一朝奮起,還是很有希望的嘛。

杜預不是看不到這次戰爭真正的問題,但他爲了上位,有些話是沒法講明白的。

“諸位愛卿,這杜元凱的報告你們都看了吧?覺得怎麼樣?”

不等六人發聲,司馬炎就斬釘截鐵的開口道:“杜元凱實乃大才,朕意,待更換太子的事情辦完之後。就任命其爲太子少傅兼中領軍。教導太子的同時,由其負責重建洛陽中軍。”

“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今天這皇帝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啊。我們這時候還是順着他的意思來,不要招惹他。

“善,尚書令,我大晉失去雍涼之後,現在國家民冊上還有多少人口?多少糧田?”

“啓奏陛下,我大晉在泰始二年(本書中是266年)的時候在冊人口三百三十五萬,在籍田地將九千萬畝左右。經泰始三年、四年的清查戶稅、推廣佔田制等。在泰始四年八月以前,實有在冊人口四百零五萬,在籍田地一億兩千三百萬畝。八月之後,雍涼徹底丟失。關東八州,賬面上的人口是三百三十萬,在籍田地八千九百萬畝。今年的收入是兩千萬石糧食和一百三十億錢。由於今年齊王帶頭,各家宗室和勳貴響應,都不找朝廷索要俸祿。加之失去關中之後,朝廷不用再往裡面賑災。所以今年的秋收徹底完成後,即使算上本次大戰陣亡將士的撫卹……府庫內應該能有一千二百萬石糧食和四十億錢的留存。”

現在,掌控着關東八州(司、豫、兗、徐、青、並、冀、幽)的晉國仍然是底蘊最爲雄厚,實力最強的一國。國家賬面上的人口超過三百萬,每年能夠從農民身上拿到超過兩千萬石的糧食和一百億以上的金錢。

接下來是拿下了雍涼的蜀漢。目前蜀漢的益州在冊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在拿下雍涼之後,賬面上直接上漲了七十五萬。到達了二百二十五萬。而且以關大司馬世家公敵的屬性,只要給他足夠的時間,他能在這個基礎再變個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出來都不是問題。

最後是東吳。嚴格來說,此時東吳賬面上的人口比蜀漢還稍微多了那麼一點點:二百三十萬。但是東吳這個國家的潛力嘛……

總之,三國實力中,晉國仍然最強。但無論如何,這種強大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晉國已經失去了以前曹魏那樣以一國同時應對南方兩國還遊刃有餘的力量

可以說,在蜀漢拿下雍涼之後,這三國鼎立的局面纔算是名符其實了。

“哎,國家立國不到五年,就遭遇如此慘痛的戰敗……朕真是……”再一次長嘆了一口氣後,司馬炎對着下面的六人道:“朕以爲,接下來我大晉必須要振作,要振作,無非就是富國強兵。要富國強兵,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把每一分的力氣都抓到國家的手裡!”

這話嘛,就差直接說拿世家開刀了。當然,司馬炎也不是白癡,在當前晉國慘敗的情況下,關東八州仍然保持了平穩。不就是因爲關東世家討厭堅持漢代制度的蜀漢嗎?如果本國這時候血腥對待關東世族,恐怕不需要漢、吳來打。自己就要垮了。

所以司馬炎下面還有一句話:“文皇帝昔年開創五等爵制,就是要給天下世家定一個規矩。你是什麼爵位,就配享多少的土地和免稅人口。所以,一個世家要想發展壯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投效國家,經國家認可,提升爵位,從而把家業做大。對這樣的家族,無論是萬戶還是十萬戶,朕都認!但是對於那些私自侵吞國家民戶,用各種非法手段隱匿人口的世家。朕,就不會客氣了!”

一句話,我封的纔是合法的。凡是我沒有認可的,統統都不合法。而我在封賞方面是不會吝嗇的。我需要的只是你們的忠誠。所以,大家還是要向我司馬家,向大晉效忠啊。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下去之後立即就開始着手製定清查戶稅的新方案。泰始五年(269年),臣努力讓國家掌控的民戶上漲半成。”

“善,尚書令忠於王事,朕心甚慰。不過說到泰始這個年號,朕覺得,可以更換了。”

“更改年號,乃是振作刷新之必然,臣等無異議。但不知陛下中意何等年號?是否需要羣臣商議?”

“不必了,明年,改元建武元年吧。”

“……臣等遵旨。”

“嗯,諸位,衛伯玉前些時候來信與朕。說是吳國雖然新敗,但仍然有不少餘力。而蜀賊拿下雍涼後,吳國僞帝心必不能安。所以,伯玉問朕是否有聯繫吳國與其結盟的可能?此事,諸位商議一下,儘快定下出使吳國的人選。”

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四三九章 東吳再出兵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二三七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一一七章 反擊的準備(三)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二十一章 三代的理想(六)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一零八章 孔雀的最期(一)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七十七章 無愧於曹姓(三)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四四五章 幷州之會戰(六)第五三二章 橫掃如卷席(七)第三十八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六十六章 人生不如意(三)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三九七章 政變的前奏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五零七章 江山真如畫(一)(爲月半窗書友加更)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七二章 大陸澤之戰(七)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零一章 戰後的餘波(一)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四三三章 幽燕多壯士(六)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三三四章 世家的方向(四)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三九六章 扭頭向東顧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九章 婚姻是大事(一)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二三八章 北伐進行時(七)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四二九章 幽燕多壯士(二)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四八六章 晉祚今終焉(三)第二四九章 關彝的日常(一)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
第二七五章 中線和東線(三)第四三九章 東吳再出兵第十七章 三代的理想(二)第十九章 三代的理想(四)第二一二章 羣鴉的盛宴(八)第二三二章 北伐進行時(一)第二零一章 真彩雲之南(五)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第五一一章 碾壓的快感(二)第二九一章 關中大決戰(十六)第二三七章 北伐進行時(六)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一一七章 反擊的準備(三)第一二三章 復興反擊戰(五)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二六三章 異樣的春耕(三)第二十一章 三代的理想(六)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一二四章 復興反擊戰(六)第一零八章 孔雀的最期(一)第三五九章 刑不上大夫(三)第一八九章 魏晉之禪代(二)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三三零章 西方的情報(三)第一六七章 司馬家的人(一)第四六六章 大陸澤之戰(一)第二八一章 關中大決戰(六)第五二七章 橫掃如卷席(二)第七十七章 無愧於曹姓(三)第三七九章 處處是南中(三)第五四零章 事了拂衣去(一)第一九九章 真彩雲之南(三)第五三八章 橫掃如卷席(十三)第四五二章 一退和一進(二)第四四五章 幷州之會戰(六)第五三二章 橫掃如卷席(七)第三十八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二四一章 街亭爭奪戰(一)第一九六章 新生的晉國(四)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六十六章 人生不如意(三)第一八三章 名將的無奈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三九七章 政變的前奏第四八八章 軍隊的重置第五零七章 江山真如畫(一)(爲月半窗書友加更)第十章 婚姻是大事(二)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七二章 大陸澤之戰(七)第三五五章 一路向西行(十)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零一章 戰後的餘波(一)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三九九章 如此之政變(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二六零章 郿縣防禦戰(五)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三一章 誰敢比我慘(二)第二零二章 我們的目標(一)第二零三章 我們的目標(二)第三七八章 處處是南中(二)第三十四章 深耕涪陵郡(十一)第四三三章 幽燕多壯士(六)第三八三章 進擊的關索(三)第三六九章 不得不出兵(四)第三零九章 關中的復甦(三)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二七四章 中線和東線(二)第三二五章 都是牆頭草(一)第三三四章 世家的方向(四)第四九零章 關東之精華(一)第三零八章 關中的復甦(二)第八十五章 風雲初涌動(三)第四七五章 洛陽是雒陽(三)第四七四章 洛陽是雒陽(二)第二十二章 三代的理想(七)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三一八章 河套征伐戰(五)第二二零章 吾乃司聞曹(一)第三九六章 扭頭向東顧第四三五章 會戰之前奏(一)第四七一章 大陸澤之戰(六)第九章 婚姻是大事(一)第八十章 彈指三年間(三)第二三八章 北伐進行時(七)第二三一章 晉國的應對(二)第一零五章 向承都進軍(一)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一四零章 環球同涼熱第四二九章 幽燕多壯士(二)第四三二章 幽燕多壯士(五)第四八六章 晉祚今終焉(三)第二四九章 關彝的日常(一)第六十二章 請放馬過來(三)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