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搶佔先機

足戎知軍衙門的二堂裡,徐衛坐幹卜首,正拿着封書信歷竹出神。張慶埋首於公案,不時提筆批覆,這廝在徐家莊的時候粗讀過幾句書。些許認得幾個字。可這兩年來,於戎馬住德之間,時常手不釋卷。倒學了個有模有樣。王彥站在門口。看着外面的天色,罵了一句。估計是要下雨了。吳階端着個茶杯,也沒喝,偶爾擡頭看向知軍。

“沒想到,居然是冉。”徐衛放下書信,朗聲笑道。

王彥一聽,幾個。大步走過來,問道:“怎麼?”

“這是帥府來的公,讓我隨曲帥於本月月底赴京兆一趟。新任陝西制置使要接見路帥臣。”徐衛回答道。

堂內三人初聽這話未覺有異,待回過神來才發覺,知軍大人並不在帥臣之列吧?這新任制置使爲何要見他?王彥眉頭一鎖,問道:“不知是哪位長官上臺了?”

“猜猜。”徐衛站起身來,故作神秘狀。老實說,這個人連他都沒有料到,但轉念一想也不覺得奇怪,他是官家的心腹之臣,陝西路兵權,對大宋來說幾乎是整個軍事家底,制置使這個人選當然耍慎之又慎。

“種師?種家現在就他碩果僅存。以他在陝西的資歷威望,應該鎮得住。”王彥試探着說道。

徐衛搖了搖又,王彥見狀又道:“姚古?他從前是熙河大帥,靖康勤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況且,其姚平卑又是官家心愛之將。”

徐衛還是搖頭,又看向了吳階。後者捧着茶杯想了一陣,忽然道:“莫非是天甫公?”

“都不對,新任陝西路制置使。是少保何灌。”徐衛揭曉了謎底。此話一出口。就連作充耳不聞狀的張慶都訝然地擡起頭來。何灌?打靖康元年算起,這位老將似乎從來沒有單獨領軍作戰的經歷吧?他來節制陝西路大軍?

堂裡衆人,除徐衛外,張慶入仕不久,吳階加入虎捷鄉軍之前徐原手下一名隊將,獨有王彥算個正經軍官,對軍有頭有臉的人物,多少了解一些。當下質疑道:“何少保以武舉登第,最先是在河東任職。後來到府州幹過一段時間巡檢使,再後來又調到河東爲將。縱觀其人履歷,在河東比在陝西呆得久,他來作路主帥,這,”

徐衛雖然也覺得這個任命有點唐突,但還是說道:“陝西今後主要就是面對河東,或者就是考慮到他在河東任職的經歷吧。我明天就啓程,政務嘛,張慶休辭勞苦,多費心,軍就拜託才兄,晉卿兄了。此次到京兆。無論如何,就是賴在宣撫衙門不走,我也非得把人員編制要齊了,咱們虎捷弟兄又不是三頭臂。”三人皆領命。

次日一早,徐衛只帶了杜飛虎並五名衛士,先奔華州帥府,與曲端合作一處直奔京兆而去,竟發現姚平仲也在。陝華路本就挨着京兆。相去不過二百里,次日正午未到,他們便踏入了長安城。與上次到京兆時所見,徐衛發現,經過李綱勵精圖治,這數朝古都面貌一新,各行各業都呈現欣欣向榮之勢。甚至比照東京城,建立了“軍巡鋪”這個小小的變動,讓他察覺到,李綱可能正積極爭取,希望官家如果退守關,能首選京兆。

到了這裡,雖說是奉制置使何灌之命,但李綱畢竟是最高軍政長官。因此先去宣撫衙門拜了李綱。而後自去館驛住下,以待路帥臣齊集。徐衛進了房間,一路奔馳有些勞累,本準備小躺一會兒,身還沒沾着牀,門就響了。

打開門一看,外面站着一個軍官。並不認識,正衝他抱拳道:“卑職是張大帥喜下,奉大帥命,請徐知軍到樓下用飯。”

張大帥自然是指脈延經略安撫使張深,他從前是徐彰老部下,跟徐衛雖沒什麼交集,但論起輩分來。卻要算長輩。既然他派人來召,於公於私都應該去。遂回了那軍官,略一收拾,即往樓下而去。

從往來出處的都是武人不難看出,這座館驛恐怕就是供路帥臣暫時歇腳之所。樓下有飯堂,這會兒。不少收拾利落,身着戰袍的武官正圍桌而座,把酒言歡。那軍官一路領着徐衛到了經過前堂,到了後面一處庭院,想來是張大帥住宿之的。其有一間房門半掩,軍官上前推開,側身到旁道:“徐知軍,請。”

未入房,已聽得喧譁之聲,軍人相聚就是這樣,沒有斯斯。有的只是聲如洪鐘。踏入內間,只見席桌前已經坐下數人。居主位的,五旬開外,極是威猛,滿面的虯髯既濃且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見徐衛進來,大笑道:“紫金虎來也!”他這一聲吼,其他人紛紛側目,都想看看這兩年聲名鵲起的徐到底是怎生模樣。

徐衛上得前去,抱拳道:“卑職徐衛,見過大帥。”

“罷了罷了,來來來,我替你引薦。”張深站起身來,拉過徐衛,指着身邊一位年洲”左右。面白鬚短。雙目有神。正全笑看着他的年輕將領!“紋位是故熙河劉大帥之,劉騎,字信叔,與你一般,家行

劉鎬站起身來,衝徐衛一拜道:“卑職劉,見過徐知軍,久仰紫金虎大名,如雷貫耳

徐衛伸手托住他,笑道:“不必客氣,徐這點虛名,都是軍同袍擡舉出來的,當不得真。”

劉錨也笑道:“紫金護橋五晝夜,杞縣焚糧十萬石,河北追賊上千裡,這些莫不都是擡舉?”

話音方落,又有一人接口道:“不錯,徐昂幾年間戰績彪炳?何必自謙過甚?”說話這人,估計有四十來歲,方面大耳,立眉無,須,生得頗肥壯。光世。”

當初徐彰統領陝西五路西軍,劉光世也在軍,只是和徐衛沒見過面。此時初見,徐衛多看兩眼,這就是劉光世?歷史上南宋七王之首?連岳飛、沸世忠都排在他後面的那位?

當下敘了官階,除張深已經建節列。徐衛劉光世都是“承宣使。”平起平坐。讓人意外的是,劉鐐只是個“閣門抿侯。”比在座的都矮上一大截。剛纔張深不是說他先父是原來的熙河大帥麼?

落坐之後,上了酒菜,張深笑道:“昂啊,有個。事擱在本帥心裡是不吐不快。還好不是件人,我也在實說了。”

徐衛道:“大帥但有示,卑職洗耳恭聽

“當日你引軍招討河東,宣撫相公本打算調我腳延兵助戰。只是。你也知道,當時正與黨項人激戰,實在抽不出兵馬。本帥是一直替你懸着心吶,不過後來一想,你徐是何許人?徐少保的將門虎,莫說李植豬狗一般的脖攢廝,便是女真人又奈你何?其後果然,;卜西山李植夾着尾巴跑了,女真人也滾蛋了。你兄弟二人揮師直抵太原。來,就憑這個,敬你一杯!”張深舉起酒杯。豪氣干雲道。

徐衛嘴上雖也潢得客氣,但心裡可明白。不是抽不出兵馬,而是不願意去。世交歸世交,一說到實際的,什麼交情都不管用。在陝西混飯吃,凡事都得靠自己。西軍這些將帥們,看似個個都像大老粗,可一個個的比猴精,跟他們打交道。可得加倍小心。

這三位長官吃喝着,劉筒甚少言語,但也不是手足無措。從容自如,不時添酒。張深劉光世高談闊論之際,他專注傾聽,不論對方言論如何,他臉上都不會露出絲毫表情。而如果談到西軍恩怨,他則正襟危坐。

徐衛注意到他,遂提壺給他滿上一杯,劉鎬起身連稱不敢。張深正與劉光世大發議論,說是女真若復來,陝西便是金狗葬身之地,見此情形,張深道:“劉,徐知軍擡舉你,你從命便是。

劉鎬這才領命坐下,喝了這杯酒。徐衛見狀,覺得這人不錯。恰逢張大帥喝得高興,拍着他肩膀道:“徐啊,令尊當年待我甚厚,我張深是知恩圖報之人,你在定戎。但有困難,只要本帥幫愕上忙,只需捎個信來

徐衛聞言,心一動,笑道:“哦?既如此,那晚輩有一不情之請。”

張深一愣,隨即拍着桌道:“說!直說無妨!”

“相信大帥也知道,卑職麾下那點兵馬,都是從鄉兵開始,一手拉拔起來的。這兵好招,將難尋,各級統兵官緊缺的狀況,至今仍舊存在。卑職是想。

徐衛話還沒說完,張深一口截道:“好說好說!小事一樁!待本帥回了延安,定留間替你特色,啊,一言爲定,來來來,喝酒喝酒,不談公事他能看不出來徐衛打什麼主意?於是趁早堵了他嘴去。

徐衛早知是這個。結果,也不意外,看了劉鎬一眼,還是那般淡定。

次日,陝西路帥臣齊集,至制置使司拜見了何灌。衆所周知,制置使是一個臨時性的職務,好比“總指揮。”戰端一開就設置,仗一打完就撤銷。可現在,陝西路並無戰事,朝廷卻派了何灌來擔任此職。路帥臣心裡都鬧不明白原因何在,難道準備開戰了?

那節堂之上,何灌着戎裝高坐。他身材本不高,卻極壯實,坐在那帥案之前如鐵塔一截,雙目炯炯如有火光,環視堂下諸帥,朗聲道:“今朝廷命灌爲陝西路制置使,非爲戰事故。朝執宰以河東局面好轉,可拱依託,因此命灌前來。及早準備。今招路帥臣至堂下,對目前河東局面,有何建言?”

這個問題,卻問到了路大帥。河東?要問河東局勢,你該找徐去,他是河東義軍總管,河東義軍那攤事都是在他維持,問我等作甚?

何灌見諸帥都不言語,正待再問起,卻見陝華帥曲端起道:“稟少保。今河東局勢確有好轉。河東南境。有義軍三十萬,分別佔據平陽、昭德兩府、修,澤等“殺衛戍操練外,亦行屯墨之事。靖康和議李詳不敢開淵火軍犯河東之南,義軍得此機會,時常派遣各級統兵官,入陝華受刮,以備他日收復河山。”

怪了,徐衛是河東義軍的官方領袖,他怎麼對河東局勢如此瞭解?哦。走了,他是陝華帥臣,徐衛的頂頭上司,因此比較瞭解吧?也不對。聽說曲端一到任,就跟徐衛鬧得不愉快,紫金虎還帶着人闖入河府。繳了他部下的械,弄得三司派員下去調停,才把這事了了。

“好!離京之前,官家數度召見於我,言實不忍棄兩河之民於秋夷。曾再三告誡,出掌陝西兵權,首要之務,便是維持河東。曲師尹到任不久,能對河東局勢有如此瞭解,殊爲不易。”何灌讚歎道。

曲端稱謝,面不改色地坐了回去。別人不以爲意,可卻怒了堂上一位大帥。你道是誰?涇源帥徐原,徐衛的大哥。曲端從前是他的副手,兩人關係實在到了水火不容,幾乎動刀的地步,聽到要將他調走的消息時,徐原還樂了一陣。可後來得知,是去新近組建的陝華路任經略安撫使,又不禁爲弟弟擔心。結果不出所料,,

我家弟纔是河東義軍總管,河東能有現在的局面,我徐原絲毫不臉紅地說,幾乎全部是弟一手操持起來的。你倒在這裡大言不慚地談論河東局面,難道忘了平陽義軍之事?

“有個事提前知會諸位,樞密相公徐紹,去年歲末就兩河局勢向官家提出了建議。兩河之地是國家屏障。若善加經營,則原可固,東南亦保。如果棄之不理,任由高世由李植等輩鯨吞蠶食,好比賊寇犯城,不加固城防,只安坐於大堂,斷斷不能保全。官家深以爲然,問有何策略,樞密相公建議,在河北設立招撫司,河東設立經制司。本官赴任之前,詳議司已經批准了這兩司建制。相信不久之後,就能草創,必能振奮兩河軍民之心。”

何灌道出此事後,大帥們都附和幾句,稱讚官家英明,兩河兵民有福。可曲端卻聞出不同尋常的味來。河北設招撫司不管他的事,而河東設經制司是跟他有切身關係了。

“經制”這個詞,來源於“經制錢”是宋朝宣和年間增加的名目繁多的附加雜稅。徵收這些雜稅,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輾轉取積於細微之間,以助軍費”說白了。就是一項財政專款,只用于軍費。現在設河東經制司,肯定不是爲了在河東征稅,就幾十萬義軍,自己肚皮還喂不飽,還哪來的錢交稅。既不是交稅,那肯定就是“用稅”朝廷決定扶持義軍了?那這麼一來,徐衛的“河東義軍總管”可就值錢了”

何灌傳達完朝廷指示之後,命路帥臣自去,午飯時分酒聚飲。五路大帥都去,獨曲端滯留不走。一直候在節堂之外,再三請人入內稟告。說是有要事需面見何少保。不多時,傳下話來,說是讓他到花廳待茶。

曲端到了花廳,無心品茶。細細思考着方纔的事情,經制司,既然是單獨設立一蝨,那就是直接對央負責,權力應該不這也就表明,朝廷已經開始重視義軍的力量。若是入學,河東之南那幾十萬烏合之衆不值得一提,但有了朝廷在錢糧物資上的支持,就不可同日而

了。

但現在,朝廷並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義軍事務,只有徐衛兼個“河東義軍總管”據說他從前還曾經兼過“兩河義軍巡檢使”在義軍這一塊,恐怕大宋所有武臣。都沒有他資格老啊,棘手,棘手

正思索時,聽得腳步聲愈近,知道是何灌到了,遂起身相迎。何灌已換下了戎裝,改穿公服,入得花廳後,看了他一眼,徑直到主位坐下,而後招招手:“坐吧,曲帥去而復來,所爲何事?”

曲端略一沉吟,正色道:“卑職有一天大之事,必須與少保商議。”

“哦?天大的事?”何灌從前雖然也在陝西幹過,但與曲端不熟。對其人也不瞭解。聽到這話。不免有幾分懷疑。

“不錯,確係萬分緊急之事!若能抓住時機,則河東一舉可復!若遷延觀望,則悔之晚矣。”曲端滿面肅容,由不得人不信。

何灌聽他越說越玄乎了,索性連茶杯也放下不喝,趕緊問道:“你且說來,到底何事?”

“不知少保可曾聽聞,女真人有意從李植高世由二人,擇其一更立異姓,建立僞朝?”曲端問道。

何灌點點頭,這事滿朝盡知。有甚麼奇怪?

“那少保可又知道,李植地盤,兵馬,皆不如高逆。因此,女真人選用高世由的機會更大。而如此一來,一山難容二虎!高世由定然容不下李植,若女真人處置不安,李植武臣出身,又豈肯坐以待斃?”,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

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804章 造反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八百六十四章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82章 出逃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117章 好險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7章 饅頭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109章 威望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98章 面君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28章 動粗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131章 人氣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9章 裝備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323章 血債第四百一十九章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58章 報捷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60章 榮歸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69章 密謀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27章 攪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16章 進攻第54章 兩軍對陣
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804章 造反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八百六十四章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82章 出逃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117章 好險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422章 漫天箭雨第57章 饅頭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109章 威望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98章 面君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328章 動粗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131章 人氣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9章 裝備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323章 血債第四百一十九章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58章 報捷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60章 榮歸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69章 密謀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275章 兄弟密謀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27章 攪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616章 進攻第54章 兩軍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