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背水而戰

有趣的是,不管他走在哪裡,徐家莊的百姓都扶老攜幼地跟着。不過,他此行的任務,是克復夏津縣,順道來探訪家園,也替徐郡王走這一遭。不可能久留,說得殘酷一點,今天之內,他就得引軍回大名,因爲李楊二位都統還要揮師南下。

當這個消息傳出來後,徐家莊的百姓不幹了。當他們看到徐九的部隊打回家鄉時,那份激動可言而知,但這高興勁還沒有過,你突然告訴他,我們來只是走一走,看一看,馬上就得離開。他讓徐家莊的父老怎麼肯放人?

面對攔着馬頭不放行的鄉親,宋大再三解釋,大軍此來是爲奇襲河北,給中原戰場上的友軍部隊創造條件。大家不要急,一旦中原光復,河北還遠麼?但老百姓受了十幾二十年的罪,哪裡肯聽你這些道理?左右就是一句話,不放本來,普通小老百姓哪敢阻攔朝廷官軍?但壞就壞在,這裡頭的人,或遠或近跟徐九都有些親戚關係,有幾個論起輩分來,徐九還得管人叫爺爺,這怎麼整?

尤其讓宋大頭疼的是,徐三帶着七八個愣頭青,說什麼要跟着部隊走,從軍報國,不想呆在徐家莊空耗年華了。咱這來河北是打仗的,也沒說要招兵吶,而且宋大聽得出來,這幾個小子以爲跟徐郡王有些親戚關係,一去就能謀個一官半職的,殊不知自己當年追隨徐郡王起事,如今二十年過去,才一步步熬到統領,就憑你幾個生瓜蛋子,進一線部隊的資格都沒有,別提馬軍,更別提作軍官了。

後來實在沒辦法,宋大將心一橫,直言相告。徐郡王軍法無情,我今天要是在徐家莊呆一夜,明天回去,上頭就得以貽誤軍機罪論處,輕則丟官,重則掉腦袋。既然諸位鄉親盛情難卻,我就留下,但從此以後,老父親就拜託諸位照顧了。

話說到這份上,徐家莊的父老沒辦法了。心知留是留不住,於是乎,讓宋大稍等,各家都趕回去,把那珍藏許久的物個拿出來,請他們帶給自己在西軍中的親人。都不是什麼特金貴的東西,一雙鞋,一件袍子,或者父母雙親的遺物,再不然就是幾個饃,一筐蛋之類。

面對此情此景,宋大有些慚愧。當一位在莊裡輩分極高的長者,託他將幾張餅捎給徐衛,並轉告,這是徐家莊種出的糧食,希望他徐九吃了以後,不要忘了這裡還有他的親人。宋大竟無言以對……

他回來時,近鄉情怯,離開時,黯然無語。回過頭去,只見家鄉父老還聚集在莊頭,不停地揮手,宋大一聲長嘆,對旁邊的弟兄們道:“若是不能打回來,何以面對父老鄉親?當直言以告大王。”

宋大和徐家莊百姓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希望就快達成了。因爲在中原戰場上,在汾陽郡王折彥質的統一指揮之下,三路宋軍已對開封府形成合圍之勢。目下,韓世忠和岳飛統率的神武后軍,已經到達指定地點,與折家的神武前軍會師,駐紮在開封府西南的馬欄橋鎮。

而劉家兄弟統率的神武中軍淮西軍部,已在焦急地等待着命令。金軍主將烏延蒲盧渾抱着背水一戰的心態,在東京地區集結精銳,打算跟宋軍決一死戰,勝負就在此一舉。老實說,儘管此前宋軍連戰連捷,收復大片失土,但真正的決戰,還沒有開始。最後這一場仗,將決定誰能夠入主中原

如果宋軍勝,那沒說的,淪陷多年的故都東京宣告光復,其意義異常重大,必能極大振奮全國軍民。如果金軍勝,那麼對宋軍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這次北伐,朝廷可謂傾盡全力,寄予厚望,如果失利,丟失的,不僅僅是先前收復的失土,影響的,不僅僅是以徐良爲代表的主戰派大臣,更將影響到大宋的路線。說得直白一點,這一仗要是敗了, 主和派肯定就要得勢。

折仲古這種作過宰執,統過大軍的人,顯然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在最後關頭,他極力穩紮穩打,生怕出了一丁點差錯。

十月末,折彥質下令進攻,以神武后軍岳飛部爲先鋒,直搗東京。岳飛部離了馬欄橋鎮,全軍上下鬥志昂揚,於扶溝縣擊破金軍阻擊部隊數千人,次日再敗金軍一部,矛頭直指東京。而折彥質等人提着大軍尾隨而進,同時派人傳令淮西軍劉光國,進兵開封。此時,烏延蒲盧渾早探到宋軍主力漫山遍野而來,前後綿延十多裡,他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出去,讓宋軍擊敗,以慢其軍心,使其鬆懈。同時,把主力部隊放在距離東京城只有四十多裡的朱仙鎮。意思非常明顯,那就是背靠着東京,打一場生死戰

爲了表達自己有進無退的意志,蒲盧渾下令,把軍中將領的家眷都集中起來,統一安置在東京城裡某處。什麼意思?如果打勝了,萬事不提,如果敗了,我們在前線拼光乃止,城裡這些家眷,也一起上路不得不說,這是個狠人,壓根沒給自己留下什麼餘地,頗有些虎兒軍“不勝即死”的氣魄。

而金軍將士,不論種族,也都知道沒有退路,除了拼死一戰外,沒辦法了。蒲盧渾又不斷使人在軍中鼓吹,此次統兵前來的折彥質,幾年前就是金軍手下敗將,不足爲懼,打他跟玩似的。據推算,宋軍主力到達朱仙鎮,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金軍藉此機會,正緊張地作着準備。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東京的百姓早就知道朝廷開始北伐了。而且前線的戰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傳回來,他們翹首以盼,只望着王師早定中原,結束他們“南望王師”的日子。

當官軍已經進入開封府的消息傳出後,東京城裡流言四起,都說女真人蹦不了幾天了,折郡王大軍兵臨城下只是旦夕之間。

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499章 政變(中)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八百零三章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22章 冠禮第406章 大變動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498章 政變(上)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616章 進攻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八百四十六章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18章 張憲第827章 天倫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三十六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109章 威望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35章 煤老闆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八百七十五章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9章 逼宮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一十四章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120章 爛招第740章 三年後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八百七十章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574章 回回炮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四百一十六章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50章 率部歸來第43章 蔡大忽悠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477章 天授之地
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499章 政變(中)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八百零三章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22章 冠禮第406章 大變動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498章 政變(上)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616章 進攻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八百四十六章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18章 張憲第827章 天倫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三十六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109章 威望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八百三十二章第235章 煤老闆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八百七十五章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9章 逼宮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一十四章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120章 爛招第740章 三年後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八百七十章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八百八十二章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574章 回回炮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四百一十六章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50章 率部歸來第43章 蔡大忽悠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477章 天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