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翁婿和睦

趙官家在皇后和內侍的挑唆下,終究是決定瞞着朝廷。直接授意前線的淮南宣撫使劉光國與金國接觸。可皇帝到底還是忌憚着政府,再三申明,只是接觸,也就是說,即使劉光國在前頭把一切都談好了,最終拍扳定案,還是要由朝廷出面。

爲雖然不算全功,可劉光國也大喜過望。兵敗之後,他留下部隊守徐州門戶,自己撤到了宿州,便在此處與馬五的使者往來。劉光國作得極隱秘,除了他弟弟劉光遠以外,連李顯忠等神武左軍高級將領也不知此事。經過幾番接觸,他大體瞭解到了金國的意圖。女真人這回是真心想和,也願意作出讓步,希望結束兩國幾十年以來的敵對戰爭狀態。

探到了這個口風,劉光國很是〖興〗奮,打起了如意算盤。倘若,女真人肯把山東之地交還,而這事又由他主持,那麼如同當年的童貫一樣,復山東之功,該算在他頭上。如此一來,朝廷就該兌現承諾,封他爲郡王。從此,與何灌徐衛並列,只在麟王折彥質下。

但他這只是他一廂情願,女真人答不答應,還得另說。爲此,他主動派自己的心腹前往金營面見耶律馬五,表示南方也有意和談,那怎麼個和法,要看北方的態度和誠意。這話,要放在十多年前,出使金營的使者就算不掉腦袋,也得挨幾個大嘴巴子。可今時不同往日,女真人節節敗退,靠着耶律馬五纔在山東戰場挽回點顏面,因此,也只得忍氣吞聲。告訴宋使,我們是非常有誠意的。此前,宋金締結的種種條約一概作廢,南朝至眼下爲止取得的利益,大金國完全予以承認。也就是說,你們收復了中原,收復了淮東還有河東打回去的地盤,我大金國不作他想,就是你們的。哪怕是你們徐郡王奪取的西夏舊地,我們也承認既成事實,不過契丹人佔領的地盤,我們不予認可。

除此之外,宋金爲兄弟之邦,大金國不再稱大宋爲“江南”改稱“南朝”爲表誠意,山東全境,大金國交還大宋,不取分毫。

聽到這些,劉光國美得鼻涕泡都同來了。不過別急,女真人有了足夠的誠意,南朝是否也應該表示表示?馬五隨後提出了女真人的要求。這第一自然是結束敵對狀態,休兵罷戰,自不必提:第二,河東除負責地方治安、剿匪、緝盜所必需之部隊外,不得駐西軍重兵此範圍,包括麟府路在內:第三,南朝不得還都東京:第四南朝必須摒棄與契丹人的盟約,以示對金和好之誠意。

劉光國也不是傻子,他縱覽金人提出的這四條要求,發現女真人只在一個目的。那就是自保,不讓在河東駐重兵,是怕徐九揮師北上,直搗燕雲:不讓還都東京也是怕一旦如此,恐怕接下來宋軍就要殺奔河北了:讓摒棄與契丹人的盟約,也是怕宋遼聯手伐金。

總的來讀,於大金有利,而對大宋亦無害。

舍此之外,白白得了山東,有何不可?

此時,劉光遠出來提醒了哥哥一句,光是我們答應可不異。這四條裡,有兩條不但我們作不得主,恐怕聖上也作不得主。一是河東駐軍問題,二是摒棄盟約問題,這兩樁都得看武威郡王徐衛的意思。

劉光遠雖說沒跟徐衛會過面,但卻並不陌生。何解?他的正室夫人,乃是何灌何郡王的掌上明珠,何書瑩。而徐衛的結髮妻子,正是何書瑩的親表姐。論起來,兩個人還算對連襟。再加上何書瑩跟徐衛的關係,劉光遠對紫金虎能陌生麼?

劉光國自然知道徐衛威名之盛,勢力之大,只是作爲外戚,他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站到了皇帝那一邊。徐衛縱使有蓋世之功,也不過是臣子而已,官家若是決定議和,他又能說什麼?他又敢說什麼?不管他。

就這麼地,對女真人得出的要求照單全收,自然,好處也是來者不拒。不過大半個月,劉光國和耶律馬五就一拍即合。只是,他們兩人,終究只是前線統兵將計,雖說是秉承上意在辦事,可最終還是要各自的皇帝批准才行。而且,有些過場,還是必須要走的。

劉光國跟馬五談好之後,立即飛馬上報杭州。自然不是報往朝廷,而是報給皇帝。趙謹得知消息以後,不知輕重,只道金人白白歸還山東,是大宋撿了個便宜。至於對方提出的四點要求,於大宋也無甚害處。他怎不想想,女真人情願將山東之地拱手相讓,以換取南朝接受其四點要求,豈有無害之說?他還認爲,這是大宋軍威所至。

前線談好了,只等兩國互派使臣最終敲定便大功告成。只是,一旦涉及到互派使臣,想繞開朝廷就不容易了。趙官家明白這一點,劉皇后更明白這一點,沈擇給皇帝出主意,要想將此事辦成,必須先在朝中營造聲勢。

這一日,是五月初一,天氣已經很熱了。清晨時分,百官聚集宮門準備上朝,因爲炎熱的緣故,大臣們顯得有些焦躁,說話的聲音也嘈雜了些。徐良被一大羣同僚簇擁着,有討論着什麼。時辰一到,御史出來了整班,而後向資政殿進發。

到了殿內,文武兩班站定,殿頭官喝聲止處,皇帝駕臨。自不免推金山,倒玉柱,高呼萬歲。趙官家端坐於上,看了一眼下面一片攢動的烏紗帽,不知道是不是上火的緣故,他連清了幾聲嗓子,這才道:“諸卿有事,可奏來。”

近日朝中並無甚大事,須得君前奏對,因此皇帝問出這一句話,殿下鴉雀無聲。這倒也正合他心意,遂道:“既然諸卿無事,朕卻有一率,想問問列位臣工的意見。”

這句話從他嘴裡說出來,還真叫大臣們覺得新鮮,於是全洗耳恭聽,心想着聖上能有何事還向文武百官諮詢。

“自王師北定中原,戰事算是歇了,至今往後,該當如何,諸卿可有想法?”皇帝問道。!。

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五十五章第58章 報捷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四百一十四章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615章 養寇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八百七十九章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49章 徐郡王第八百六十六章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86章 盾陣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八百七十一章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八百八十章第110章 衝突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八百七十九章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67章 佈局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55章 設伏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50章 率部歸來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827章 天倫第四百一十四章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86章 盾陣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16章 進攻第59章 裝備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八百二十二章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02章 粘罕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728章 將二代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16章 進攻第八百三十五章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78章 進軍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八百五十二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
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五十五章第58章 報捷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四百一十四章第428章 矢志復仇第615章 養寇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八百七十九章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448章 胡馬南來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649章 徐郡王第八百六十六章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86章 盾陣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八百七十一章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八百八十章第110章 衝突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八百七十九章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67章 佈局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55章 設伏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50章 率部歸來第八百三十八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670章 徐六拜相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827章 天倫第四百一十四章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86章 盾陣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16章 進攻第59章 裝備第254章 收復昭德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八百二十二章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02章 粘罕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728章 將二代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八百四十七章第616章 進攻第八百三十五章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78章 進軍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八百五十二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