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榮歸

有了官家的點頭,蔡攸立即行文“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也就是俗稱的“步帥司”,要求步帥下令給大名安撫司下撥裝備。

八月下旬,趙佶傳詔樞密院,自是日起蔡攸升任“知樞密院事”,也就是“樞密使”。雖然自己前線歸來後,他一直主持樞密院日常事務,但這回聖旨一下,他才真正成了大宋最高軍事長官,媳婦熬成婆,終於扶正了。蔡攸與一衆鷹爪彈冠相慶時,倒也沒忘給他出了一把大力的徐衛。除吏部已經行文升他爲“武翼郎”外,又賞銀五百兩,絹五十匹,披掛一副,內廷供奉的陌刀一口。至於所部士卒的犒賞,另計在外。

同時蔡攸感到,招募鄉勇即將在河北山東全面推廣,這是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政績出處。徐衛作爲其中代表,有些事情自己必須要當面交代一下才好。可自己官拜樞密使,堂堂一品大員,總不能親去書信召徐衛來京吧?左思右想,想起一個人來。

大名夏津縣,徐家莊。

剛過去不久的中秋佳節,大概是徐家莊有史以來最無節日氛圍的一次。徐衛率部轉戰山東,徐家莊許多人家都有男丁應募出征,戰場上刀槍無眼,那留守家中的父母、妻子、兄弟無不翹首以盼徵人歸來。

若論徐家莊誰最憂心,恐怕是徐太公。因爲只有他知道靖綏營此去的兇險。自徐衛出征之後,老太公便一直臥牀不起,慌得徐王氏徐秀萍終日侍奉,不敢大意。這二人本矇在鼓裡,哪知身在大名的徐勝在得知弟弟毅然出征後,又驚又憂,一封家書寄來囑咐妻子好生看顧老父。信中雖未明說,但有“九弟此去山東,兇險難測”一句,徐王氏與徐秀萍兩人一見,知道事情不好,惶惶不可終日。

八月二十七這一天,夏津新任知縣派人至徐府,一來代表知縣看望太公。二來也是詢問徐副使是否歸來。徐太公臥病在牀,又不喜應酬,簡單說了一陣便打發來人回去。

臥室之中,徐太公蓋着半截被子,雙手露在外頭,雙眼無神,漠然的望着牀頂。門口探入一顆腦袋,外孫範宜小跑進來,跪在牀前盯着外公看了半晌,脆聲問道:“小舅怎麼還不回來?他不回來了嗎?”有道是童言無忌,可徐太公聽在耳裡,心如刀絞。伸手摸着外孫的小腦瓜,無言以對,唯有長嘆一聲。

徐秀萍端着湯藥踏入房中,見兒子也在,斥道:“出去!又來打擾外公作甚?”

孩子很委屈,撇着嘴嘟囔道:“我就問問小舅幾時回來……”說罷,不情願起身朝外走去。徐太公望着小外孫,潸然淚下。徐秀萍一見慌了神,忙問道:“爹,您這是……”

徐太公老淚縱橫,悔不當初。老九從前頑劣,自己盼着他出息。真出息了吧,又希望他只是個普通人,平平凡凡過一輩子得了。幾百人馬就跑到山東助戰,朝廷那幫蠢貨是怎麼想的?

“爹,您不用擔心九弟。您的兒子還不瞭解麼?自小便是天不怕地不握,學得您一身本事,夏津誰是他對手?”徐秀萍自然知道父親是在擔心弟弟,遂拿話寬他的心。將那湯藥遞到父親嘴邊,卻是一口也不肯喝。

“盼兒歸,盼兒歸……”徐太公喃喃的念着,閉上了眼睛。

徐秀萍忍不住眼眶一紅,也掉下淚來,你說守在老父身邊好好的,作什麼勞什子官嘛。這倒好,當兵就得打仗,打仗就得死人,萬一老九有個三長兩短,可叫……

無論怎麼勸說,父親只是一聲不吭,徐秀萍無奈端了湯藥出門,卻見弟妹徐王氏立在門口,懷裡抱着侄兒,腳下立着兒子,也是淚流滿面。姑嫂兩個,你望我,我望你,不禁悲從中來。

“我嫁到徐家,九弟才八歲,是我一口飯一口飯拉扯長大,何曾讓他吃過半點苦?眼看着長大了,成人了,懂事了,盼着家裡有根頂樑柱,這……”長嫂如母,徐王氏自打知道徐衛此去凶多吉少後,終日擔心,時常以淚洗面。

徐秀萍雖然也憂心弟弟,此時卻不得不板起臉來訓道:“你也不懂事?不怕讓爹聽見?趕緊收聲,走走走!”

這裡兩個婦道帶着倆孩子剛轉出後堂,便見那家中僕婦撈着裙襬飛奔而來,一個不留時跌了一跤,來不及爬起來就喊道:“回,回來了!”

“誰回來?”徐秀萍問道。

“小官人!我剛出門,便瞧見村西頭張三他娘慌慌張張往村外跑。說是鄉勇營出征回來了!我還不信,這纔去幾天?跑去一看,麥場上已經開始紮營了,怕是有好幾千人哩!”僕婦一骨碌爬將起來,大聲說道。

“可曾見到老九?”徐王氏急聲追問。

那僕婦搖了搖頭:“瞧見了張家老三,還有楊大,馬二……”

這裡姑嫂兩個對視一眼,不用多說抱起孩子就往外跑。一出府門便看到那青石路上,各家各戶都在往麥場趕,跟狗攆來似的。兩人便夾在中間,都往麥場而去,沒一會兒卻跑不動了。原來前面堵成一團,怕是有兩三百人,又聽到傳來爭吵之聲。

“你擋着我們作甚?我老大在九郎手下當兵呢!”一個男人粗聲叫道。

“軍營重地,閒雜人等不得擅入!”

“你外鄉來的吧?什麼軍營重地,這是我們徐家莊麥場!閃開閃開,我家老大可是隊將,知道一個隊將管多少人麼?五十個!”

前頭爭吵聲越來越大,那憂心如焚,急欲見到親人的家屬七嘴八舌,吵成一團。後面徐家兩個婦道又不好去擠,站在一旁乾着急。懷裡的孩子又給嚇着了,哇哇大哭。

正束手無策時,忽聽前面有人喊道:“楊屠戶那大小子來了!”隨後便是一陣躁動,有人叫排行“楊大”,有人叫大名“楊彥”,都詢問自家親人的情況。又聽一個婦人,大哭出聲“乖乖我的兒,可擔心死爲娘啦,快來娘看看,傷着沒?吃飽沒?”

人羣中不少人暗暗發笑,都快二十的人了,怎麼還“乖乖我的兒”,怕不是等他過來,你還給他喂口奶吃?可以想象楊彥是副什麼表情,並不理會親孃,而是高聲吼道:“聽清了啊,隊伍剛回來,事情多着呢!都回吧!有半天假!”

聽他這麼一說,人羣便散去了不少。可他娘還在那兒不依不饒地“乖乖我的兒”,聽得楊彥臉上掛不住,嚎道:“九哥說了,擅離職守扣發軍餉賞銀,還要打一百軍棍!”他娘一聽,果然不吭聲了。

“徐九也忒霸道了吧?見個面都不許?”有人邊往回走邊嘀咕道。

旁邊的人正要駁他,冷不防竄出一個婦人尖聲罵道:“你懂個屁!沒規矩不成方圓知道嗎?這是軍隊,你當過家家呢?”

被女人罵可不是什麼光彩事兒,那漢子一時惱怒,正要罵回去,定睛一看,趕緊貓着腰快跑幾步。天,徐家三妹子,當姑娘的時候就是根小辣椒,嫁人了這脾氣見漲啊。那徐秀萍罵完,看到楊彥正往回營區走,趕緊上前叫住。

楊彥回頭一看,一溜小跑回來,劈頭就罵幾個挺槍阻攔的士卒:“找死呢!這是指揮使的姐姐和嫂子!”罵完,換上一副笑臉,小心翼翼道:“徐三姐,四嫂,有事兒?”

“我家九弟呢?怎麼不見人?”徐秀萍伸長脖子朝營區裡張望。

“九哥他事情多得很,怕是一時走不開。要不您和徐四嫂先回去,我去跟九哥說一聲?”

徐秀萍又望了一陣,點頭道:“也罷,你去告訴他,就說他嫂子叫他回家吃飯,哎,打贏了打敗了?”

“你這不是廢話嗎?”楊彥脫口而出,突然想到面前這位可是徐三姐,又賠着小心笑道“自然是贏了,您沒看到?這小兩千人馬呢。”

徐秀萍徐王氏兩個回到家中,迫不及待的向父親報告這事,徐太公卻是不信。這纔去幾天?怎麼就回來了?而且老九纔多少人馬,還能打勝?怕是女兒兒媳見自己終日擔憂,故意拿這話來寬心。見他無論如何不肯相信,徐秀萍氣得一把拉了弟妹鑽到廚房裡,等下你那寶貝兒子站在跟前,你自然就信了。

那頭兩個婦人去廚房忙了,這邊徐太公怎麼也不踏實,強撐着起了牀,披上衣服想去看看。剛走出客堂,便望見兒子正大步朝裡來。卻不是季子徐衛,而是長子徐勝。看吧,我說那兩個哄我開心,明明是徐勝回來了。

徐勝自從得知弟弟去了山東,憂心如焚,近日突然得到消息,說是徐衛在山東打了大勝仗,一舉擊潰王善賊軍。大喜之下,又找到鄭監押主動要求押運糧草軍資。那鄭應也知道徐衛獲勝,料定徐家必定東山再起,也樂得作這順水人情。

見父親面容憔悴,徐勝心頭一緊,快步上前扶住問道:“父親大人近來安好?”

“唉……”徐太公一聲長嘆,便又朝裡間走去。徐勝頓感奇怪,九弟打了勝仗回來,爹怎麼還不高興?自己剛纔望見麥場上紮營,本想去探望弟弟,卻被衛兵擋住。這靖綏營倒也搞得有模有樣了。

忽聞背後鎧甲鏗鏘作響,一個聲音傳來:“爹!四哥!”不是徐衛是誰?

“好!”徐勝大聲應道,卻見父親立着不動,半晌之後才轉過身來。只見兒子身穿鎧甲,右手按着刀柄,左手抱着頭盔,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徐太公那神色,又喜,又悲,又驚,望着兒子的眼神,初時如慈母般溫柔,從頭到腳細細打量,繼而漸漸恢復冷峻,最後面無表情。

“你領軍作戰,這纔去多久,怎麼就回來了?”

徐衛被他問得一愣,這話怎麼說的?我去剿賊,賊剿完了自然就回來。哎,瞧您這模樣,怎麼跟那天晚上在木橋上不一樣?那時候哭着喊着不要我走,現在我回來了,您倒怪起我來了?

“進來吧。”徐太公沉聲說了一句,便自行往裡走去。留倆兄弟在後頭面面相覷,苦笑起來。咱爹啊,就這脾氣,改不了咯。

回到家中,徐衛趕緊去給嫂子三姐報了平安,兩個婦道見弟弟毛都沒少一根,滿心歡喜,讓他趕緊去陪着老爺子,說他走這些天,可怕老父親擔心壞了。徐衛心說,擔心壞了?剛纔見我那模樣,好像我開小差逃回來似的。

客堂上,徐太公與徐勝都已坐下。徐衛出來以後,徐勝上前替弟弟脫下鎧甲,父子三個坐在一起,話題自然就扯到此次赴山東助戰的事情上來。徐衛簡單把戰況說了一下,聽得父親兄長暗暗心驚。同時疑惑,老九不是在吹牛吧?你七百人能擊潰王善一萬之衆?

徐衛這才細加解釋,那王善雖然擁衆萬餘,其實多半都是被逼迫和裹脅的百姓。伏擊自己的那兩千人馬,倒是強些,可一旦攻勢不順,立即潰散,簡直不堪一擊。

“你想想看,那裡面居然還有拿獵叉,扛鋤頭,甚至拖條木棍的,這能叫軍隊麼?”雖然打了勝仗,徐衛倒沒見怎麼興奮。實在是對手太弱,而不是靖綏營太強。要哪天跟女真人打一陣,能取得同樣戰果,那才叫貨真價實的勝仗。

徐太公聽完,有意無意的將眼光飄向長子:“真不知道這些年禁軍是幹什麼吃的!”

徐勝感覺到父親的不滿,自己也十分汗顏。他在軍中任職,自然知道其中原由。坦白說,眼下的大宋軍隊,實在可以用爛來形容。那都是些什麼貨色?罪犯,流民,潑皮無賴!軍紀敗壞,缺乏訓練,裝備再精良有什麼用?金國要真打過來,指望這些人守土衛國?還是趁早拉倒吧。

趕緊岔開話題,對弟弟說道:“九弟,靖綏營雖然接連打勝,但你要戒驕戒躁,當務之急,是狠抓訓練,千萬不可懈怠。”

徐衛當然知道兄長的用意,鄭重其事的點頭道:“我記住了。”

父子三個正說着,外頭一人朗聲喊道:“給老前輩道喜!”這聲音怎麼聽着那麼耳熟?好像是……鄭應鄭監押!

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814章 服不服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138章 佈防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69章 朱仙鎮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125章 契丹人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四百一十章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140章 小娘子第137章 轉機第639章 上本子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545章 虎牢關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六十九章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16章 太上皇第501章 新政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574章 回回炮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四百零八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八百三十八章宋遼威武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3章 擴編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八十章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07章 怪事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7章 饅頭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29章 收麥忙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3章 梟首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95章 統帥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七百四十一章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四百一十三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81章 議戰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三十三章
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814章 服不服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138章 佈防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769章 朱仙鎮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八百六十二章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125章 契丹人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四百一十章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140章 小娘子第137章 轉機第639章 上本子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545章 虎牢關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八百六十九章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116章 太上皇第501章 新政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546章 出奇制勝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574章 回回炮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352章 徐衛的身價第398章 劍指鄜州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四百零八章第四百一十一章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八百三十八章宋遼威武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八百六十四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13章 擴編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八百八十章第八百四十六章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107章 怪事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7章 饅頭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29章 收麥忙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3章 梟首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187章 迂迴出擊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95章 統帥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七百四十一章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四百一十三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81章 議戰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八百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