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任得敬

宋建武八年一月,夏主李仁孝派靜州都統軍任得敬,及其弟任得聰率兵數萬平叛,夏軍在蕭合達撤退以後,直撲往夏州。兩軍對峙,一時卻未開打。蕭合達見任家兄弟兵強馬壯,人多勢衆,更因爲任得敬特殊的身份,遂秘密派出使者到任得敬軍營與之會晤。

在會晤的同時,蕭合達沒有忘記他的靠山,派人前往延安府將這個情況向徐洪通報。當時,府州夏軍經過數月圍困,糧盡援絕,不得已只能獻城投降,徐洪和馬擴已經回到延安府。當他們得知這個情況後,飛馬報給徐衛知道。

興元府,川陝宣撫處置司。

“任得敬?漢人?”徐衛看罷馬擴的報告,隨口問道。

張慶搖了搖頭,表示不知情,而張浚則莫名其妙地冷笑一聲。徐衛放下公文,問道:“德遠因何發笑?”

張浚在椅子上一拱手,致歉道:“下官失態,只是聽得‘任得敬’三字,不免恥笑一聲。”

“你知道這個人?”徐衛起身,從案桌後走了出來。

張浚嘆了口氣,無奈道:“當時,下官在樞密院任職,處理過這件事情。任得敬乃是陝西叛臣!”

聽到這句,徐衛來了興趣,在他旁邊坐下問道:“哦?還有這事?詳細說說。”

“昔年,任得敬本是涇原路西安州(今寧夏海原)的通判。靖康元年,夏軍趁西軍勤王之際,出兵突襲西安州,攻破了城池。知州以下文武官員皆死難,獨任得敬投降。這就罷了,任逆投降西夏以後,把他的女兒獻給當時的夏主李乾順,他被任命爲靜州防禦使,供衛夏都興慶府。後來,他這個女兒生了李仁孝,也就是現在的夏主,被立爲後。任得敬水漲船高,作了靜州都統軍,類似於我們的兵馬總管。他還有兩個兄弟,一個名叫任得聰,一個名喚任得恭,反正都是蛇鼠一窩。”張浚極爲不屑地說道。

徐衛聽罷,問道:“也就是說,這個陝西叛徒任得敬,是現在夏主的外祖父?”

“正是,估計也正因爲如此,李仁孝纔派他率兵平叛。”張浚答道。

張慶此時質疑道:“按說,任得敬此人奸猾,蕭合達跟他眉來眼去,這不是與虎謀皮?”

徐衛一笑:“還真是。蕭合達也不想想,人家是夏主的外公,你跟他密謀?哼哼,被賣了還替人數錢!”

“誰說不是?看來蕭合達終究是個莽夫,難成大事。”張浚嘆道。

“莽夫倒無所謂,如果太聰明瞭,我們也不放心吶。是這理吧,太尉?”張慶笑道。

徐衛點點頭:“不錯,他不需要有多明智,我們扶持他只是爲了掣肘党項和女真。不過話說回來,他要是讓任得敬繞進去了,我們可能就再也找不出這樣一個人來。”

張浚聞言看向他:“那依宣撫相公之意,此事如何處置?”

徐衛略一思索,道:“任得敬是從興慶府以南的靜州出發,直接撲往夏州。這樣吧,讓劉光世從龍州往北拱一拱,給任得敬提個醒。”龍州,在夏州西南方向,如果環慶軍往北一供,那就將直接威脅到任得敬的軍隊。

張浚張慶都表示贊同,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開年後,徐衛一面操控西夏局勢,一面關注襄漢戰局。按時間算算,兀朮應該知道西夏***和西軍攻佔麟府的消息。但不曉得是不是他不爲所動,根本沒有撤軍。因爲徐衛在正月中旬收到的最新消息顯示,金軍和宋軍在唐州又打了一仗,這一次,是折郡王與何太保聯手,最終以宋軍獲勝告終。徐衛判斷規模應該不大,因爲宋軍的收穫,僅僅是斬級一千三百餘,並且並沒有攻下唐州城。不過,經此小敗,兀朮應該考慮撤兵了。因爲,他不可能坐視西夏繼續亂下去,也不可能無視西軍進據豐州,將槍頭捅到燕雲十六州地界。最多一兩個月之內,一定會收到金軍北撤的消息,徐衛相信這一點。

西夏,夏州。

夏州,即後世陝西靖邊縣一帶。這座城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朝,當時赫連勃勃稱“夏王”,築了一座“統萬城”作首都,後來北魏滅其國,改“統萬城”爲鎮,不久改爲夏州,這便是得名之始。隋置朔方郡,唐複稱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他就是元昊的先祖,西夏王室的祖先。

但是,到了眼下,這個党項拓跋部的發跡地,已經不復往日盛況。它的四周已經被沙漠侵蝕,基本上只能作爲軍事用途,不適合人口繁衍生活。蕭合達之所以能據夏州起事,主要的原因是因爲邊陲軍民對上面的不滿,以及他用“復遼”爲號召,聯絡河東和陰山的契丹舊部共同舉義。他攻西平府之前,先要拿下石州和銀州,也跟夏州的自然環境有關係。

現在,夏州的外圍,如大沙堆、三岔口、萬井口等地,已經扎滿了平叛的部隊,逐漸對夏州形成合圍之勢,但卻遲遲沒有進攻,似乎在等待什麼。

任得敬身在萬井口,那裡還殘存着一片被沙漠包裹的綠洲。這些日子以來,蕭合達不斷派人跟他通氣,雙方使者也是往來不斷。

在連營之中,一處大帳裡,坐着不少禿頂結髮的党項戰將。党項人素來剽悍,這種性格在這些夏軍將領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沒一個不是面相兇悍,身材高大之輩。

而最上首,坐着一人,年約五旬上下。其衣着髮飾,如党項人一般無二。但身上穿一件華麗的袍子,一打眼就知道是四川織造的蜀錦。身材有些肥胖,一張臉上,兩側的贅肉幾乎往下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廝一對眼珠子好似被擠得往外凸,讓他看起來有些猙獰。

此時,他正身體前傾而坐,雙手手指交叉,頂着下巴,正聽帳下的人彙報。

“小人進得夏州城,只見城牆因爲‘地裂’的緣故,崩塌了一部隊,蕭合達正在使人搶修。城中軍民對大軍壓境深感惶恐,哀聲四起。另外,據探,蕭合達的糧食至多隻能再堅持大半個月,估計他會向石銀二州徵糧。”帳下那人說道。

強烈推薦:

第149章 佈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438章 吃酒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325章 一頭驢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44章 棋子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五十七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110章 衝突第768章 絕路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八百八十章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你奸我不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宋遼威武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四百二十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七百四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二章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72章 開戰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127章 攪局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552章 東京第89章 勸降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94章 退兵第四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一十章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36章 議升官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146章 升官第41章 抱大腿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06章 納妾記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218章 虎捷威武
第149章 佈局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438章 吃酒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325章 一頭驢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44章 棋子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五十七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110章 衝突第768章 絕路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八百八十章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你奸我不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宋遼威武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四百二十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七百四十七章第八百六十二章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72章 開戰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127章 攪局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552章 東京第89章 勸降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94章 退兵第四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一十章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36章 議升官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146章 升官第41章 抱大腿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606章 納妾記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218章 虎捷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