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川陝宣撫司的本子一捅到杭州,朝廷裡就炸開了鍋。此前金國趙王完顏褒出使大宋,提出要聯手製遼時,折彥質及其追隨者極力反對,朝中許多大臣也附和他的意見。所以,秦檜沒有搞成這件事情。但是,劉光世這本一上,情況立即就有了變化。

這天本來中書和樞密院的大臣旬休,但因爲遇上了突發狀況,上到折彥質,下到樞密院的編修官全給叫了回來。有些興致好的,遊西湖去了,愣是從船上給拽下來。匆匆忙忙回家換了衣服,便直投禁中去。

進了皇宮,也不到中書政事堂,而是直奔垂拱殿。大臣一見心裡都清楚,定是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連聖上也被驚動了,所以直接把我們帶去見駕。只是,這天下漸趨太平,又有了不得的事值得如此緊張?

等他們到垂拱殿前才發現,宰執大臣們都跟那兒等着呢,官家還沒有到,遂圍了過去。他們老遠就聽到參知政事範同的大嗓門在那嚷嚷,起先隔得遠還聽不甚清,此時走得近了,才發現範參政正罵呢。

“這就叫什麼?這就叫姑息養奸!這就叫養虎爲患!契丹人是真把國朝的忍讓當作軟弱可欺!士可忍,孰不可忍!上回奪了城,繳了械,且交涉着呢!如今倒好,釀成血案!早就該反制了!否則,哪有今日之禍!”範同腆着個肚子,時而揹着手,裡面又揮舞着拳頭,說得唾沫橫飛!

旁邊宰執都不言語,光聽他一人狂噴了。折彥質不言語,是因爲此事一出搞得他很被動,不好多說什麼。秦檜不言語。那是因爲範同已經把他想說而不方便說的話都說出來了。但是,這些後來的大臣卻聽了個雲山霧罩。什麼血案?又出什麼事了?

只是範同只顧噴。也沒誰好上前去問。就這麼明一句暗一句地聽着,直到內侍出來宣召衆大臣入見。往常,這些飽讀詩書的大臣們一舉一動,都講究從容。儒雅,全乎禮制。但今天。卻好像是事先約好一般,個個風風火火,人人爭先恐後。一窩蜂似地全竄了出去!

皇帝已經坐在御案後。那張臉就跟塊抹布似的,擰了又擰。連大臣們向他行禮,他也顯得有些不耐,只是沒出言免去罷了。

“折卿,秦卿,到底何事?怎麼又出事了?朕聽說有死傷?”趙謹只等衆臣起身。便連珠炮似的發問。

折彥質一時不語,秦檜直接接過話頭道:“啓稟聖上。中書方纔接獲川陝宣撫司報,本月初,於我大宋宥州邊境,柳泊嶺下,宥州守軍派出的巡邏隊伍遭遇伏擊!所部一百餘人,死傷大半!”

聽到這兒,不管是皇帝也好,其他大臣也罷,都還沒有感覺事態的嚴重性。不就是死了幾十個官兵麼?這值得如此興師動衆?

趙謹聽了,也有些不解。方纔來報,說得挺嚴重,好像遼軍翻臉了一般。怎麼,就死傷幾十人?

秦檜大概也是察覺到了皇帝和同僚們的疑惑,繼續道:“據查,伏擊巡邏隊伍的人馬,雖然沒有打出旗號,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必與契丹人有關!跟遼軍脫不了干係!川陝劉宣撫認爲,這便是契丹人對我邊軍嚴厲緝私的報復!此前,西師與遼軍雖然屢有摩擦,但從未流血。如今,契丹人公然進攻邊軍,這已是挑明瞭!”

趙謹眼皮子一跳:“有這麼嚴重?”

秦檜嘆了一聲,俯首道:“聖上,此前我朝對契丹人的種種容忍,現在看來,確是錯了。攻佔金肅、繳械官兵、拒絕交涉、撕毀前約、招降納叛……如今,竟釀出血案!這樁樁件件,觸目驚心!臣此前亦主張隱忍,不想姑息縱容導致今日之禍,臣願承擔責任!請聖上降罪!”

這話說出來,慌了一個人!誰?折彥質!秦檜此言,不過是賣乖而已,趙謹必不見責,卻把折彥質給堵住了!

當下,麟王急忙出來奏道:“臣對契丹人行徑亦缺乏正確判斷,往日建言,多有誤導,以至左右聖上決策,乃至今日局面。臣願負起責任,請聖上降罪!”

趙謹一見首相次相都請罪了,方知事情真的嚴重!這是不是就意味着宋遼要開戰?一念至此,哪還顧得上什麼問責降罪的?連連擺手道:“兩位賢卿,眼下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事情已然出了,總該拿出個對策來纔是!契丹人如此猖狂,難道就拿他沒有辦法?”

秦檜接話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折彥質嘴脣剛動,他聲音都出去了:“聖上,若川陝大舉興師報復,必然又是一場兵禍。多年來川陝穩定之局面,頓告土崩瓦解!然契丹於夏境屯有重兵,要想反制,恐怕國朝需要外援!”

趙謹就是再糊塗,一聽這話也明白了。不就是說的女真人麼?你看這事鬧得!這完顏褒才走多久啊?當初朕就想着人家主動跑來要求聯手,是個機會。可你們非極力反對,說是後患無窮,將置大宋於險境!好吧,那朕婉拒了人家!現在倒好,又情願了!這回不得去求人家?

想到這些,趙謹不禁有些惱折彥質。但終究還是想着,他的建言並非出於私心,也是爲大宋江山社稷考慮。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折卿,你是什麼意見?”皇帝問道。

到了這個時候,折彥質還能說什麼?他是萬萬沒有料到,陝西邊境上的態勢會惡化到這一步!在他看來,大宋方面已經採取了妥協容忍的法子,遼人怎麼着也該領情吧?蕭朵魯不好歹也應該壓制一下,畢竟宋遼之間如此關係破裂,對契丹人又有什麼好處?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鬼使神差的,還真翻臉了!此時,麟王不禁後悔,當初就不應該跟秦檜妥協,應該極力主張重開邊境。或許,就沒有後來這些事了。但現在而今眼目下。說什麼都遲了!

“回聖上。臣……”折彥質本來是想說,臣附議。也就是贊同秦檜的意見,那“附議”兩個字在喉頭滾了幾滾,就是說不出來!

這滿殿的人都等着他下文。卻見麟王低着頭,竟一聲不吭了!趙謹見狀。有些不快:“折卿,你究竟是何看法?”

“臣……”折彥質此時真想橫了心去,或者說昧了心去!但是。一想到將來可能會面臨的局勢。不禁膽戰心驚!聯金制遼,這無異於飲鴆止渴!女真人是最信不過的,一旦聯金制遼,大宋就走上絕路了,跟契丹人沒有絲毫轉圜的餘地!到時候,女真人一翻臉。國家危矣!

秦檜看穿了折彥質心事,故意問道:“折相是對下官的建議有看法?聖上既然垂詢。折相有話就妨直說,下官恭聽指教。”

趙謹有些不耐了,道:“折卿,有話你就直說,不必遮遮掩掩。”

折仲古心知,一旦照實說了,跟秦檜對立事小,還極有可能惹皇帝不快,對自己來說沒有任何好處。正當他左右爲難之際,便聽得背後一個聲音道:“聖上,遼人擾邊不過疥癬之疾!結連女真纔是心腹大患!”

又來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

衆人急急視之!一看說話的人,都詫異了!竟是參知政事陳康伯!此人在折彥質任江西宣撫大使時,是江州知州,素得麟王青睞。也正是因爲折彥質的一力舉薦,他才能登上執政臺。但是,陳康伯自位列宰執以來,素無建言。遇議事,也總是三緘其口,極少發表意見。給人的印象,已經不是老成持重,而是有些呆了。今日這種緊要關頭,他出此驚人之語,也就難怪君臣側目。

趙謹看着他,臉上已經露出不悅的神色,問道:“陳卿,何謂疥癬之疾?又何謂心腹大患?”

陳康伯那張佈滿滄桑的臉上看不出來絲毫表情,所謂喜怒不形於色,面對着皇帝的詰問,同僚的質疑,他鎮定自若道:“遼人擾邊,非爲其他。乃是朝廷禁絕邊貿,其受累甚重,藉此施壓而已。只須開放邊境,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此,所謂疥癬之疾是也。而女真人,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雖三尺孩童亦知其轉面無恩,全沒信義!且不說女真人至今竊占我疆土,若是結聯北方,倘若將來兵戈相見,焉保契丹不趁火打劫?若果行此事,國朝便全然沒有了退路!此所謂,心腹大患!”

折彥質聽了,心裡除了感激還是感激。陳康伯跟他共事多年,對他是瞭解的,此時,正是把他不便說,不敢說的話說了出來!得罪人的事,他去幹了,卻保全了自己。

果然!陳康伯言論一發,皇帝還沒表態,秦檜先怒了,手叉陳康伯道:“陳參政!事情到了如此地步!你居然還敢出此媚外的言論!你是何居心!遼人屢屢生事,欺人太甚!如今竟造成血案,殺我邊軍!你居然還替契丹人講話,要重開邊境?你這話,叫戰死疆場的忠魂何以安息?”

範同一見秦檜發難,立即跳出來幫腔道:“陳參政,你素來不輕易發言。怎今日一開口,便是這等胡言?契丹將國朝之隱忍視作軟弱,若不還擊,國威何在?軍威何在?你怎麼還能替契丹人說話……”

他還沒說完,秦檜好像還不解氣,又道:“今日之局面,表面看是因爲朝廷禁絕了邊貿,其根源,實則在徐衛身上!當年,若非是他極力引遼軍東進,何以有今日之事!這跟當年海上之盟,如出一轍!”

秦檜此言之歹毒,令人色變!若徐衛在場,只怕要扇他倆大嘴巴!只可惜,徐九不在,他的堂兄也早已不是執政者,這殿中大臣,沒有一個替他說話的。

陳康伯受了兩人輪番訓斥,仍舊面色不改,只是也不加反駁。皇帝在上頭聽了,也很生氣,不悅道:“陳康伯,你還有何話說?”

陳參政俯首一禮:“聖上,若還容臣說,臣便有話要說。”

趙謹眉頭一皺:“國朝自開創以來,廣開言路,從無防口之說。便是那下了死囚牢的,也還要容他分辨喊冤。何況你堂堂宰執?有話直說。”

“謝聖上。”陳康伯道。此時,折彥質回過頭來。直朝他使眼色。示意他別倔,該服軟的時候要服軟。

陳康伯只當沒看見,正色道:“聖上,當年徐衛引遼人東歸。其意,是在結遼以抗金。此舉也是行之有效。自宋遼結盟之後,女真人數度剎羽,連西夏也隨之灰飛煙滅。這一點。臣相信所有人都清楚。至今日宋遼反目。原因何在,臣相信,所有人也清楚。若將此事賴在徐衛身上,未免不公。”

秦檜又要發言,皇帝制止下來,耐着性子解釋道:“朕並沒有說要拿此事讓徐衛負責。朕也一再說過。他已經去職了,就不要再牽扯。現在不說徐衛。你只說若不結連女真,又如之奈何?難道真要開了邊界,向契丹人低頭麼?”

範同仗着他特殊的背景,此時又插一句:“陳參政,在下實在不明白,你何以對欠下血債的契丹人如此親善?”

陳康伯被這句話激怒了,當殿喝道:“臣更想不通!爲何對滋擾邊境,挑釁生事的契丹人咬牙切齒?卻對殺我無數百姓,擄我無數金銀,佔我千里河山的女真人如此親善!”

折彥質只覺這話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他一時半會兒回不過神來!此番,禍事了!

殿上陡然之間沉寂下來!但僅僅片刻之後,秦檜的咆哮聲響徹垂拱殿:“陳康伯!你膽敢影射人主!”

範同也指着陳康伯鼻子道:“陳參政,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殿上的趙謹,臉色更是難看!陳康伯此言,便是在指責他忘記了國恥,反而與仇人相親!這叫皇帝怎麼下得來臺?正氣極時,只見陳康伯自己摘了襆頭,跪將下去,將官帽放在一旁,伏地待罪,再不說話了。

“聖上!陳康伯出言無狀,已失大臣禮儀,臣等不屑與他共立朝堂!”秦檜怒道。不約而同的,範同等人異口聲,都是這般話。折彥質雖然急得不行,卻也不能出來替陳康伯辯解,只能暗暗叫苦。

趙謹鐵青着臉,好半晌才從嘴裡嘣出兩個字來:“下去!”

陳康伯再三拜了,自撿起襆頭抱在手中,躬身退出了垂拱殿。在場不少人都在心裡暗道,你這一出去,恐怕今後是進不了宮門了。唉,何苦來着?都知道你是麟王提拔上來的,你今日爲保麟王,把自己搭進去,值當麼?

陳康伯走後,趙謹並沒有馬上宣佈對他的處理,生了一會兒氣,終究還是掛念着邊事,問道:“除秦卿建議以外,諸卿還有其他看法麼?”

這都攆出去一個參知政事了,誰還敢有看法?首相?得了吧,你看他樣,屁都不放一個,連他的親信遭圍攻,他也不發一言,顯然是妥協退讓了。

皇帝連問兩遍,都沒人答話,見狀,他道:“既如此,秦卿,你有何計劃?詳細說來朕聽。”

秦檜心知今日風朝他吹,因此抖擻了精神,開口道:“回聖上,前時金國趙王出使,便已提及了聯手製遼。只因種種,我朝婉拒。”說到這兒,他還故意停一下,讓所有人都思考這“種種”指的是什麼。不就是說折彥質當初極力反對麼?

“然如今事發,我朝須得女真援手方纔妥當,這就不得不將話說得軟些。依臣之見,莫若同北朝一般,派遣使節前往,拜見金帝,與之相商。金人本有此意,當不會拒絕。”秦檜道。

趙謹聽了,有些作難:“話雖是如此,但這出爾反爾,總歸……”

秦檜似乎沒有這個心理負擔:“事關重大,也就顧不得許多了。再者,近年來,北朝一直致力於改善同我朝關係,聖上乃金帝之皇兄,想必金帝不會在意這此許。”

趙謹聽他這麼說,便有心成全了。但是,陳康伯方纔的話總在他耳邊縈繞,疥癬之疾,心腹大患,萬一真讓折彥質和陳康伯說中了,豈非因小失大?

當下拿不定主意,見折彥質一直少言寡語,又想着他到底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又是正經的進士出身,見識自非常人可比。他先前欲言又止,肯定是事出有因,所以還是問道:“折卿,你不必有任何顧忌,只將你心中所想說出來。無論如何,朕不怪你。你難道忘了朕常跟你說的那個典故?包拯唾沫飛濺,仁宗尚且以袖拂之,耐心聽完,且並不見責。朕難道還會讓你因言獲罪嗎?你只管說罷!”

皇帝是這種態度,秦檜等人也就不好再諷刺挖苦或者威脅,滿殿都靜下來,只想聽聽大宋首相到底有什麼高見。

折彥質這時候有些恨自己了,往年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從容鎮定,當機立斷!絕無這般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哪知作個勞什子首相,逼得人畏畏縮縮,瞻前顧後,這般出息!!。

第八百七十三章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07章 兀朮第八百六十章第八百零三章第四百二十章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19章 震天雷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八百七十九章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98章 面君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728章 將二代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七百八十六章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八百五十一章宋遼威武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15章 養寇第八百五十三章第113章 擴編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593章 徐太尉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八百七十章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七十一章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八百八十章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140章 小娘子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639章 上本子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160章 望眼欲穿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492章 試炮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63章 來了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707章 兀朮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499章 政變(中)第150章 入夥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34章 徐家將第611章 擁兵自重
第八百七十三章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707章 兀朮第八百六十章第八百零三章第四百二十章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19章 震天雷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八百七十九章第309章 結下深仇第253章 約期會戰第98章 面君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728章 將二代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七百八十六章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八百五十一章宋遼威武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15章 養寇第八百五十三章第113章 擴編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593章 徐太尉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八百七十章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七十一章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八百八十章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140章 小娘子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639章 上本子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160章 望眼欲穿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492章 試炮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63章 來了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707章 兀朮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499章 政變(中)第150章 入夥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34章 徐家將第611章 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