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暗中部署

暗中部署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動彈,空氣似乎在一瞬間凝結了一般!剛纔屋裡的談話分量有多重,參與的四位正副宰相心裡最清楚。這個內侍他們都認識,是德壽宮的押班,太上皇跟前的人!他在門口站了多久?他都聽到些什麼?而那位來自德壽宮的押班也跟施了定身法一般,因爲他不知道四位當朝重臣都盯着他作甚?

一陣之後,內侍後退一步,俯首道:“奉太上皇命,請趙相徐相二位到德壽宮。”

四人心裡打起了小鼓,徐良和趙鼎交換了眼色,都不動彈。自從上次事變以後,太上皇就在德壽宮深居簡出,而且大家心知肚明他事實上是被軟禁了。朝臣見太上皇,只能是逢年過節,又或者他的生辰,再不然就是跟皇帝一同過宮探望。除此之外,不能見。現在太上皇在此微妙的時刻召首相次相去德壽宮,難免使人生疑。

“不知太上皇召臣等所爲何事?”徐良問道。

“這小人就不得而知了,兩位相公是由小人陪同前去,還是……”內侍看來也有些慌張,急欲脫身。

趙鼎立即道:“你先去吧,我和徐相隨後就來。”內侍得了這句話,匆匆施一禮,轉身就走。

朱倬回過身來,看着徐良趙鼎道:“怎麼辦?”

徐良一伸手:“別急。”隨即向外喚道“季常,你進來。”

一名在外間辦公的中書佐官聞聲而至,道:“相公有何吩咐?”

“內侍幾時來的?”徐良問道。

“就,剛來不久,朱參政開門之際,他剛好進來,正伸手要敲門,門就開了。”那佐官回答道。

“你確定?”趙鼎沉聲問道。

佐官顯得有些愕然,頻頻點頭道:“下官就在外間坐着,看得一清二楚,絕不會有錯。”

趙鼎還不放心,又問道:“你確定朱參政打開房門時,他剛好走在門口?”那佐官只差沒有賭咒發誓,說對方確實剛到。趙鼎這才稍稍放心,叫兩名參知政事先去,隨即問徐良道:“去還是不去?”

徐良想了想,猜測道:“可能是我們硬闖天子寢宮的事情驚動了他,現在召我們去怕是爲了試探,走一趟吧,趙相以爲?”

趙鼎嗯了一聲:“也行,看看德壽宮到底想要作甚。”兩人議定,便同出中書省,投德壽宮而去。

走在半道上,徐良見禁中大內到處的守衛都加強,心中有些擔憂,停下腳步道:“趙相,我們兩人不能都去了。這樣,你回去,我到德壽宮見太上皇。”

趙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觀沈擇近日行徑有些反常,而他又掌管着內衛禁軍,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首相次相要是讓人一鍋端了,朝臣無首,如之奈何?遂道:“也罷,你去一趟,就說我突然疾發。”徐良應下,獨身一人往德壽宮而去,趙鼎自回中書不提。

德壽宮是太上皇的住所,一切都仿東京龍德宮興建,而東京的龍德宮正是當年趙桓軟禁他老子道君趙佶的地方。徐良到了那處,倒不見任何異樣,甚至連原本該有的守衛也撤除了,看來太上皇也不想讓他有什麼想法。

把門的內侍入宮通報之後,引徐良入內,到宮中正廳上,太上皇已經安坐。雖然說起來是太上皇,但趙桓也不過四十多歲,如果不是患有風疾,簡直可以說是正當壯年。因爲天氣冷的緣故,太上皇穿得很厚,擁着一襲皮袍,幾乎只能看到一顆腦袋。

徐良快步上前,執臣子禮參拜道:“臣徐良,拜見太上皇。”

“徐卿平身,來人,賜座。”趙桓此時看起來倒還算和氣。 WWW ¸тTk án ¸c○

徐良謝過之後落座,趙桓又命人奉上熱茶,直到對方喝了幾口,這才道:“皇帝染疾不能視事,朝政上就多虧你和宰執大臣們勉力主持了。”

“此臣已盡之職。”徐良道。

趙桓一動不動,道:“我聽中官說,日前你和趙鼎因爲擔憂天子病情,跟沈擇起了點衝突,有這事吧?”中官者,內侍也,他現在雖然提起這件事情,但聽語氣似乎並沒有問罪之意。

徐良如實道:“確有此事,當時臣和趙相急切了一些,有些失禮唐突。”

“哎,這個可以理解。我之所以讓內侍確保大哥不受打擾,是爲他養病着想。你也知道皇帝的性子,一貫勤奮,若見大臣,必然要關切朝政上的事。”趙桓這似乎是在替自己“解釋”。

“臣明白。”徐良沒有多餘的話。

“好了,我知道你們肯定也心急,今日召你來,就是有一樁極要緊的事情要跟你商量,趙鼎如何不來?”太上皇直到此時才問。

“趙相這些日子操勞過度,舊疾復發,特意讓臣向太上皇告罪。”徐良道。雙方都明白這只是推辭,不過誰也不會去揭破。

果然,太上皇點點頭,繼續道:“我就跟你實說了吧,大哥的病不容樂觀。”

儘管此前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但徐良還是裝出驚詫莫名的模樣,半天說不出話來,許久,才結巴道:“這,風寒怎麼會……”

“唉,皇帝自小體弱,即位以後勤於政事,操勞過度,入冬以後,又數冒大寒,太醫已經束手,只盼着這兩日能有神明庇佑……”趙桓說這話時,臉上確實露出悲慼之色。這一點,不應該懷疑,他和趙諶畢竟是父子,而趙諶還是他的長子,儘管有不愉快的事,但父子天性總是泯滅不了的。

徐良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寬慰道:“聖上自有天佑,太上皇不過過於傷心。”

趙桓聞言嘆道:“話是這麼說,但世事無常,誰又能夠預料得到?若是尋常人家,倒還罷了,這帝王之有,個人生死事小,國家前途事大。今天叫你來,一是把這個事情告知你,讓你心裡有個譜;二是……”說到這裡,太上皇有些猶豫,而徐良也默不作聲,安安靜靜等着他的下文。

“二是,倘若,萬一大哥有不測,後頭的事怎麼處理,我想聽聽宰相的意見。”趙桓終於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徐良一時不語,而後沉吟道:“現在聖上雖然還在昏睡之中,但此時說這個,爲時尚早吧?”

趙桓聽出來他話中之意,正色道:“我作父親的,自然希望兒子能夠康復。但他不光是我兒子,更是大宋的皇帝。倘若天不遂人願,國家豈可一日無君?”

徐良無言以駁,遂把問題推回去:“臣乍聞此訊,五內俱焚,一時實無主意,不知太上皇……”

趙桓似乎就在等這句話,聞言道:“我居於德壽宮,每日所作不過養病讀書而已,朝政上並不過問。但事關大宋國柞,不能不管。皇帝若有不測,最讓我憂心的,就是他至今沒有子嗣。倘若因此而生亂,則恐怕北夷輕視朝廷。金國使臣現在就在行在,不是麼?”

“太上皇所憂所言極是。”徐良心裡知道,太上皇既然今天叫他來了,對方心裡恐怕已經有所打算,只消等着,他總會把真心話說出來。

“我看這樣,你回去以後,將此事先告知宰執大臣,讓大家心裡有個準備。若大哥能康復,自然最好。不然,能清醒一陣,親自安排也成。如果實在……那就只有我來出面,與宰執大臣們主持此事了。”趙桓這句話讓徐良有些不好琢磨。

他並沒有明確提出自己要復位,只說是由他和宰執大臣來主持此事。這個“此事”,到底是指“選擇新君”,還是自己“君臨天下”?

若換了旁人,絕計不敢去問,但徐良何等人?更何況,他當初從葛嶺上脫逃,一路跑到淮西征召勤王大軍,愣是把已經復辟的趙桓拉下馬,可以說,他已經把太上皇得罪透了。所以這回,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趙桓再一次上臺。因此直接問道:“恕臣愚鈍,太上皇所言‘主持’,是指?”

太上皇趙桓可能也沒有料到他竟會毫不避諱地挑明問題,一時啞口無言。片刻之後,怒道:“你認爲呢!”

“臣就是不知道,所以請太上皇明示。”徐良俯首道。

“哼!”一聲響亮的怒哼之後,趙桓極爲不悅道“你去罷!”

從太上皇德壽宮回來,徐良馬上召集宰執,將事情挑明,言太上皇有問鼎之意。朝廷,現在就得作準備。宰相是政府首腦,現在皇帝不能視事,一切的權力都在宰相手裡,要作準備,應該是很容易的。但現在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

當年,朝中如許翰等主戰派大臣曾經勸皇帝趙諶清除朝中太上皇的勢力,因爲他們察覺到這些人有異動。但趙諶沒有下決心,於是時任樞密使的許翰動用手中的權力,把衛戍杭州的部隊統統撤換,這裡面自然包括負責皇宮安全的內衛禁軍。後來,皇帝把內衛禁軍交給他最信任的宦官沈擇來節制。也就是說,現在沈擇有控制皇宮的能力,而中書省,也設在皇宮之內。

觀沈擇近日舉動,頗有向太上皇靠攏的架勢,倘若發生變故。他非但能控制皇宮,還能控制中書以及宰執大臣,這是非常不利的。

徐良利用行在禁軍換防的機會,從兩浙安撫司趙鼎處調了四千兵到杭州,而且把兩浙宣撫判官徐勝暫時抽調回來掌管這支部隊,就紮在杭州城外不遠的地方。這個安排,是宰執大臣們意見一致,並共同參與的,對於由徐勝來掌管這支部隊他們也沒有異議。因爲徐勝是徐良堂兄,這個時候只有他最靠得住。

此外,杭州的城防是由殿前司負責,現在的殿前司都指揮使是上次事變以後新提拔的,沒有問題。對於沈擇,有些難辦。儘管宰相權力很大,一下之下,萬人之上,但宰相負責的是“外朝”,宦官屬於“內廷”,你管不到他頭上去。宰相要撤一個知州知府,乃至宣撫使安撫使都可以,但你撤不了內侍省哪怕一個押班。

而且沈擇隨時都在皇帝寢宮,有什麼“變故”他是最先知道的,佔有先機。宰相們商議之後,認爲宮中也應該有中書的眼線,如果發生了什麼意外,中書必須第一時間知道,不然我們忙活一陣,只能是瞎子。

可這外臣不能和中官來往,政事堂四個長官,沒誰跟內侍有交情,根本搭不上線。徐良和趙鼎思之再三,決定去求張皇后。首先,張皇后是後宮之主,沒誰控制得了她,其次,論起來張家跟徐家還有些淵源。徐衛剛嶄露頭角時,張叔夜就極爲賞識他,甚至向朝廷舉薦,並且在後來也提攜幫助不少。

雖說中書忙着佈局,但宰相們還是希望皇帝能夠好轉,這樣可以免去很多麻煩。誠如太上皇所說,現在金國使臣就在杭州城裡,倘若他們一旦得知大宋皇帝殯天,而且沒有子嗣可繼大統,消息傳到金國,會引發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臘月十九,天降大雪!一夜之間,把個杭州城堆得雪白一片。下雪雖然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在南方,下這麼大的雪確實不多見。而且十九當天,雪一直沒停,到了下午散值時,地上的積雪幾乎跟腳背持平了。

“怎麼樣?聖上病情如何?”徐良剛踏進門檻,大臣們一窩蜂地就上來了。今天這堂裡,就不止正副宰相,還有同知樞密院事,御史中丞等各要害衙門的主官。

徐良將抖了抖身上的雪,鼻頭紅紅,搖頭道:“得不到任何消息。我不可能天天要求探望,宮中那頭也說皇后被太后召到德壽宮去了。”

“這叫什麼事?聖上有疾,大臣居然無從知情!”有朝臣開始發牢騷。

徐良把手伸到爐子上烤着,同僚們的議論他也沒有在意,只入神地想着什麼事情,趙鼎見狀,走過來輕聲道:“這樣下去,我們始終處在被動。”

徐良的目光漸漸犀利,低聲道:“不錯,我們得更進一步了。”

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四十八章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83章 軍閥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1章 恩怨第147章 暴亂第85章 箭雨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545章 虎牢關第七百五十章第52章 摸營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64章 突火槍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三十六章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7章 韓世忠第366章 民變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74章 禽獸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791章 唱雙簧第552章 東京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46章 升官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636章 任得敬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1章 恩怨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02章 張九月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一十一章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八百三十一章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48章 罷相第78章 進軍第1章 徐家老九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107章 怪事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2章 開戰第89章 勸降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八百六十九章第120章 爛招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101章 問婚第八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830章 調走張浚
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八百四十八章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83章 軍閥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1章 恩怨第147章 暴亂第85章 箭雨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545章 虎牢關第七百五十章第52章 摸營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464章 突火槍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三十六章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77章 韓世忠第366章 民變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74章 禽獸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791章 唱雙簧第552章 東京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146章 升官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636章 任得敬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二章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七百四十六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1章 恩怨第八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02章 張九月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五百一十一章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八百三十一章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148章 罷相第78章 進軍第1章 徐家老九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107章 怪事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四十三章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2章 開戰第89章 勸降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八百六十九章第120章 爛招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101章 問婚第八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六十七章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830章 調走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