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升官

襖南仲臉色一日徐紹十分反常,一驚一詐。故作線毖。他到底意欲何爲?且那徐衛駐防京南六縣,他有什麼急奏要上達天聽?莫非女真人破其城?那敢情好,若果真如此,陛下必然鐵心議和,就算主戰之臣說破大天去,官家也會置之不理。

趙桓在殿上聽的這麼一句,問道:“徐衛有甚要緊之事?難道,”話未說完,心頭忽然一落,數月以來,這位大宋天子已經聽了太多的噩耗,此時早成驚弓之鳥。

“陛下!賴陛下天威所致,三軍效死,痛擊金賊!月中,金人寇杞縣,不到盞茶功夫。被徐衛部將張憲打退。日前,金軍整頓器械。全力強攻,兵出杞縣通許。又遭虎捷鄉軍頑強抵抗,杞縣之兵殲敵甚衆,金賊見克城無望。無奈罷兵。而通許縣更走了得,在守將吳磷的統率下,士卒悍不畏死。只兩個時辰不到,金兵大潰,幾乎全軍覆沒!”徐紹舉着奏本,擲地有聲,響徹金殿。

他說完之後。殿上落針可聞,不知是否因早已聽慣了宋軍敗績,猛然得聞捷報,竟有些難以置信了。好大一陣之後,趙桓才如夢方醒,急聲叫道:“快!拿徐子昂奏本與聯看!”內侍慌忙下得殿來小取了奏本又小跑着呈上前去。趙桓一把奪過,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初看時,眉頭緊鎖,神情緊張。愈到後來,愈是展顏,最終。將奏本大力一合,昂首閉眼,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似乎積壓多時的煩悶,此時終於得到緩解。

耿南仲見勢不好,立即質疑道:“樞密相公莫非替令侄臉上貼金?女真人之驍勇,世所共知。那京南六縣,城郭既小小,防務亦虛,如何抵得住金軍強攻?至於什麼全殲來敵,樞相在說笑麼?”

.ttκǎ n .¢Ο

徐紹還不及回答。趙桓卻搶着替他解釋道:“斷無虛假,徐子昂在奏本中詳細上報了作戰經過!好,好,好!看來徐衛果是練兵有

!小。

唐恪見官家竟如此欣喜,心知不妙,趕緊奏道:“陛下,軍中虛報功勞,冒領賞賜已經成風,徐衛一家之言,斷然不可輕信吶。其人年不過二十,血氣方網。難免有失持重,萬一,”

趙桓不等他說完,舉着奏本笑道:“金人領軍之將被俘,實能有

此話一出,耿唐等人縱使冉想攪和,也無從下口。連領軍主將都被俘了,還有什麼好說的?總不能指着太陽說是滿月吧?不過說來也怪,那徐九不過是個。鄉兵首領,七拼八湊一支部隊小東討西要一羣軍官,竟能與女真人抗衡?朝廷禁軍尚且兵敗如山,他怎地倒能打勝?

可轉念一想。就算確有此事又怎樣?不就是打退了金人幾番進攻麼?於大局又有什麼關係?想明白這一點,耿南仲仍舊奏道:“陛下,一時之勝,斷然不能引作參考。

金軍之戰力。有目共睹,今其東路虎視京畿,西路亦扣河甚急,若再主戰議,怕是玉石俱焚吶

“陛下三思!”唐恪等一班官員齊聲說道。

趙桓本是滿心欣喜,對徐衛的捷報,他真有久旱逢甘霜,大病遇靈丹之感。但耿南仲所言,也確實在理,徐衛雖一時得勝,但金軍鎩羽之後,必然惱怒再攻。到那時,是勝是敗,又有誰人能知?

徐紹在殿下見得官家面色漸漸陰沉,心頭焦急。今姚平仲徐衛各提兵數萬拱衛京畿。那州張叔夜業已領軍到達。且西京洛陽一帶,也尚有強兵駐守。更不用說勤王詔發出多時,陝西範致虛劉光世等人早晚必到。現在朝廷就算保守的說,也應該固守待援。若是官家能再有一些決心,放仗,就是將他斡離不合擊於京師,也不是沒有可能。

女真人之所以如此囂張,就是從上次南侵中得知大宋君臣只會一味求和,吃定了咱們。從古至今,有哪家敢以數萬之兵,長驅直入他國腹地,甚至不顧前有阻敵,後有追兵?原因何在?女真人知道南朝無膽!他當我百萬甲兵盡是懦弱無能之輩!他當我大宋男兒毫無血性,只會搖尾乞憐!

“陛下!小。徐紹再度伏拜於地,棄了劣板,取下烏紗。耿南仲等人一驚!趙桓也爲之色變。“試纔有大臣言,金人所圖,非天下。此言大謬!若不圖天下。何以覆亡契丹?若不圖天下,何以要我割讓三鎮之地?兩次南侵,女真秋夷素懷亡我之心,對此,陛下萬萬不可輕視!當今局勢,金人雖攪亂河北,直趨帝闕,但京師之兵,自保無虞。若待各路王師齊聚東京。莫說固守,便是圍殲也不無可能!因此,臣冒死上奏,請陛下罷媾和之議!激勵將士,奮勇殺敵!非但不能與禽獸之輩議和,反而要示以抗戰到底之決心!金賊若聞之,亦當膽寒!如此,則國家幸甚,社稷幸甚”。?徐紹漆慨陳詞,說罷之後,以前叩地,滿殿皆聞!趙桓大驚,急遣內侍制止扶起,寬慰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徐卿忠義爲國之心,聯實感欣慰!國難當頭,正是藉助卿等之際,萬望徐卿再莫如此!小。此時見徐紹已磕破頭皮,血流滿面,心下不忍,又說道“卿之言,聯已銘記,容聯思量後再作決斷。

徐紹再拜:“陛下,徐衛所俘之將已遣人押解至京,此人深知金軍虛實,若陛下不信臣言,可審問此人!”

趙桓連連點頭:“好好,聯自當訊問!卿掌樞密院,對前線有功將士,務必嘉獎厚賞。徐衛挫敵兇焰,不負聯望,也勞卿詳敘其功,封賞從優。”

徐紹領命,趙桓心下難以決斷,這次廷議匆匆結束。耿南仲等人本想今日敲定再提議和之事,卻不料被徐紹這一攪和,胎死腹中,因此深恨之。可他等雖是宰相,無奈徐紹卻是執政,並稱“宰執。”對掌“二府”各管文武,誰也奈何不了誰。

徐衛挫敗金軍一事,風傳冊訓;不止趙桓大連朝中爲數不多的主戰派大臣也歡甩壩坍時有言官上奏,稱徐衛乃將種,又素懷忠義之心,今統兵拱衛帝闕,職責重大,爲何還只是七品之銜,這與其職掌很不相當,也不利於其管束部隊,要求朝廷擢升。趙桓深以爲然,接連催促樞密院敘功升賞。徐紹或爲避嫌故,將此事摘到禁中請皇帝裁決。理由是,早前徐衛與姚平仲打官司時,皇帝親自定義,徐衛所部,不隸三衙,也不受樞密院節制,言下之意便是天子親掌。因此。樞密院無權敘功。

趙桓考慮再三。下詔加徐衛官階爲“左武大夫。”給“樟州刺史”頭銜。其中“左武大夫。爲從六品,是階官。“樟州刺史。爲從五品,是虛銜。按朝廷制度,敘論官員品級之時!以階官爲準,所以徐衛便從正七品,升入從六品,勉強算是跨進中級將領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大宋的朝廷命官,無論文武,一般來說有三個頭銜。一爲階官,二爲虛銜,三爲差遣。其中差遣纔是官員真正具體負責的事務,稱爲“職官小”也就是說,徐衛至今爲止,還沒有真正的“職務

除了封給官銜外。趙桓還依照徐衛奏章所列有功之將的名單,各行升賞,賜以錢物。皇帝大概是覺得這樣還不足以表彰徐衛的功勞,思前想後,憶起大宋歷代君王皆有向戰將賜旗的慣例。於是御筆親書“忠勇徐衛。四字。繡成戰旗,賜給虎捷鄉軍。在給徐衛的封賞詔書中,趙桓蔣諄囑咐。要他盡忠職守,萬勿懈怠。其中有一句猶爲引人注意,皇帝說天下帶刺史頭銜的武將數不勝數,但是“卿,聯所親擢也。”也就是說,其他人便有戰功,也是有司敘賞,但是你徐衛,是我親自提拔的。

靖康元年臘月末。金東路軍斡離不所部駐軍東京既久,遣軍四出攻打京郊諸縣。無論是姚平仲防區,或是徐衛防區,無一例外遭到迎頭痛擊。起先,斡離不併不以爲意,可接連損兵折將下來,又特是臨近漢人最重大的節日。二太子坐不住了。召集女真、契丹、漢各族官員商議對策。衆官都感意外,一路下來,可說勢如破竹,止在渡河與滑州稍稍受挫。本來嘛。打到人家京城來,遭到較強抵抗可以理解。可這東京四郊十餘縣。打到今日,非但沒有一城攻破,反而將收降的潰師賠了個乾淨,還貼上女真精兵三千餘人,何解?是宋軍突然變強了?還是南朝的武臣們突然不怕死了?

金軍主營,中軍大帳。

此時,已經入夜。斡離不這大帳裡卻是燈火透明。各族官員雲集於此。斡離不全副披持。按刀而坐,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一雙大眼在燈火映照下,光芒正盛!下首,文官武將按次而坐,凡着裘結辮之女真人,無不昂首挺腰。不可一世。獨契丹文臣與漢官,或攏袖而坐,或垂首不語,或如老僧入定,或如酣睡未醒,可謂千姿百態,不一而足。

“連番攻城,一無所獲!便如真定那般堅固城池,也被我女真勇士擊破,似此軍帳般大小的縣城,卻連攻不克!是何原因?”斡離不沉聲問道。

女真將領們聒噪之際,便有人員向遼漢官員解釋。

看得出來,二太子還是比較倚重的遼漢之臣,任憑麾下猛將們如此激憤,只是敷衍,目光卻一直在外族官員們身上打轉,尤其注意郭藥師的反應。過了一陣。便有一人,姓蕭名仲恭,原是遼國官宦世家子弟,遼亡降金兵,頗得斡離不重用。

“太子郎,臣以爲,連日攻城不克,究其原由。無非是力量分散。真定城雖堅,然我集兵猛攻,自然能克。小縣城雖薄,然我分兵扣之,當然不破。臣料此十餘縣都有堅守不出之意,因此。若集兵於二三處,必克之。”蕭仲恭說道。

斡離不聽完解釋後,不置可否。陸續又有漢遼官員進言,無非都是說分散了力量。真要掃清東京外圍,可遣幾員大將,集優勢之兵個個。擊破。不消一月,東京便如赤身一般。

斡離不仍不表態。又問於郭藥師。

見衆人都望向自己,郭藥師思索一陣,抱拳道:“二太子,恕臣直言。眼下軍中雖糧草充足,士氣高漲,但且不說東京四郊諸縣防守頑強。便是我軍直接攻打東京,也尚需時日。據我所料,此時,南朝勤王之師必在開赴東京途中。若太子執意掃清外圍再扣宋都,倘宋軍援至,如之奈何?。?斡離不聞言頜首。初到東京地界時,郭藥師就曾經建議他直取東京。只是當時惱怒了南朝守軍竟敢截殺遊騎,侮辱金使。因此纔不用藥師之策,現在想來。確實不妥。諒這十餘處小小縣城。又能藏下多少兵馬?我只需揮軍直取東京,他們還不乖乖出城?網想到此處,只見帳簾掀開,一百夫長匆匆而入。

臉色一變,斡離不正當斥,卻見那百夫人跪地報道:“今日我軍遊騎遠遠觀望,見那札縣城頭忽地豎起一杆大旗,南兵識得上面文字,說是“忠勇徐衛”

郭藥師聞言。眉頭一皺,徐衛?去年據守黃河紫金山浮橋那廝?還真是冤家路窄。跟這兒又碰上了。去年就因爲這小賊擋在黃河南岸,致使我軍突襲東京的戰略意圖落空。今年我已到東京地界,看你如何自處?正思量時,忽聽斡離不說了一句話,侍從解釋,二太子問他,還記得徐衛嗎?

正當回答,忽地心中一跳。不好!那徐衛雖只是無名小卒,卻因去歲阻擋大軍南渡,被二太子深恨。當時就放言,他日再來,必殺徐衛。眼下,金軍攻城屢屢受挫,二太子正惱怒,如今得知又是他壞事,那還不引軍急攻?如此一來,大事不妙矣!()

第八百五十四章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438章 吃酒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814章 服不服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6章 死戰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9章 密謀第七百四十八章第328章 動粗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108章 賞賜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389章 劉子羽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75章 阻擊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八百五十八章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150章 入夥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八百五十五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八百五十一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804章 造反第483章 軍閥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49章 欲擒故縱第500章 政變(下)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7章 屠殺第639章 上本子第八百七十九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87章 權臣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
第八百五十四章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438章 吃酒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461章 風起雲涌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814章 服不服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八百七十八章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6章 死戰第八百六十七章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69章 密謀第七百四十八章第328章 動粗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108章 賞賜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531章 滿朝歡騰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59章 戰前誓師第389章 劉子羽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75章 阻擊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八百五十八章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150章 入夥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607章 妻不如妾?第八百五十五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八百五十一章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804章 造反第483章 軍閥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49章 欲擒故縱第500章 政變(下)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7章 屠殺第639章 上本子第八百七十九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87章 權臣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